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湿疹的病机与治疗
1
作者 孙铭梓 张丰川 +1 位作者 蔡玲玲 张盛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疹多形态,常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主要特点。中医医家多认为湿疹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其发病核心病因。脾升...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以皮疹多形态,常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易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主要特点。中医医家多认为湿疹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滞肌肤所致,与脾密切相关,湿邪是其发病核心病因。脾升胃降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生,百病由生。该文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湿疹的病机,着重探讨在湿疹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机演变以及分期诊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湿疹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马云枝从脾胃升降论治脑动脉狭窄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兰瑞 张勇 +3 位作者 邹旭欢 付雪琴 王漫漫 王玮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5-155,156,157,共3页
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全国名老中医马云枝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脾胃虚弱、升降失职为发病之源,痰浊、瘀血、热毒为致病之标,三焦功能失常为发病的关键环节;治疗上以升清降浊、健脾和胃、调畅三焦为基本治... 脑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全国名老中医马云枝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提出脾胃虚弱、升降失职为发病之源,痰浊、瘀血、热毒为致病之标,三焦功能失常为发病的关键环节;治疗上以升清降浊、健脾和胃、调畅三焦为基本治法,佐以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为本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马云枝 脾胃升降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李东垣与黄元御调治脾胃升降治则治法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涛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429-432,共4页
李东垣调治脾胃升降注重调治脾胃自身虚实,结合四时及诸多具体病因及继发病邪,精细灵活施治。治则以补脾胃升清阳扶正为本,应时令祛邪降浊为标。核心治法为补中升阳,其他治法有降火、利湿、降浊、滋阴、补血、活血、理气、解表等。黄元... 李东垣调治脾胃升降注重调治脾胃自身虚实,结合四时及诸多具体病因及继发病邪,精细灵活施治。治则以补脾胃升清阳扶正为本,应时令祛邪降浊为标。核心治法为补中升阳,其他治法有降火、利湿、降浊、滋阴、补血、活血、理气、解表等。黄元御通过调治中气而恢复脾胃自身升降,诸病得愈。忽略脾胃自身虚实,不借助外力,针对核心病机(水寒土湿),执简驭繁。治则为轴运轮转,阴阳气血各归其位,转邪为正。核心治法为暖水燥土、升脾降胃。其他有降肺、清肺、敛胆、达肝、滋肝、泻肝、清心、温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东垣 黄元御 脾胃升降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从调理脾胃升降探讨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治疗
4
作者 卢轩 张智龙 +1 位作者 侯春光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426-1428,共3页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病程短,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 调理脾胃升降 治疗思路
下载PDF
运用“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法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
5
作者 刘凡 张书 +2 位作者 舒磊 万曌 时昭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干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20年9月—2021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 目的观察“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干预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020年9月—2021年9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以半夏调中颗粒10 g/次,3次/d,并配合背俞针刺,每次30 min,每两天治疗1次,3次/周;对照组予以泮托拉唑肠溶片20 mg,2次/d;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反流、烧心症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反流、烧心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反流V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和蠕动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脾胃升降协调论”针药结合疗法对NERD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可改善食管动力障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协调论 针药结合 非糜烂性反流病 背俞针刺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随机对照
下载PDF
脾胃升降理论与经典方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宇 苏晓兰 +1 位作者 宋熠林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1-733,共3页
脾胃升降理论在中医脾胃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起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成熟于《脾胃论》并经由叶天士"脾升胃降"理论而完善。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思想,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补中益气汤分别作为代表辛... 脾胃升降理论在中医脾胃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核心地位,起源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成熟于《脾胃论》并经由叶天士"脾升胃降"理论而完善。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思想,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补中益气汤分别作为代表辛开苦降法、和胃降逆法、益气升提法的经典方剂,在临床应用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半夏泻心汤 旋覆代赭汤 补中益气汤 经方
下载PDF
脾胃升降理论的传承、创新、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6
7
作者 胡建华 李敬华 唐旭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71-173,177,共4页
对脾胃升降理论的渊源、传承与创新、应用进行了综述。中医脾胃升降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发展于隋唐及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李东垣为"补土学派"的创始人,创"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叶天士主张"脾宜升则健... 对脾胃升降理论的渊源、传承与创新、应用进行了综述。中医脾胃升降理论最早见于《内经》,发展于隋唐及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李东垣为"补土学派"的创始人,创"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叶天士主张"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创胃阴学说;董建华创"通降理论"。认为中医脾胃病理论发展的核心是脾胃升降理论的发展,脾胃升降理论对中医脾胃病研究思路具有指导意义。今后有待拓展脾胃升降理论临床研究范围,对其相关的中药制剂研发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理论 传承与创新 通降理论
下载PDF
从调理脾胃升降之枢论治糖尿病 被引量:29
8
作者 梁幼雅 陈蔚文 李建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共2页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对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调理脾胃着手,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法则。主要从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展的病理根源、糖尿病从调理脾胃进行辨证施...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对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从调理脾胃着手,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法则。主要从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生的基本病机、脾胃失调是糖尿病发展的病理根源、糖尿病从调理脾胃进行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机 健脾 和胃 补阴 脾胃升降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下载PDF
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慢性肾衰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晓燕 许静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3,共2页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本人多年临床实践的积淀,提出脾肾亏虚与毒邪互结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关键;肾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毒邪是病情迁延及加重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尤重视调理脾胃升降,包括健脾益气、辛开苦降、芳香化浊、温中降...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本人多年临床实践的积淀,提出脾肾亏虚与毒邪互结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关键;肾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毒邪是病情迁延及加重的重要因素;治疗上尤重视调理脾胃升降,包括健脾益气、辛开苦降、芳香化浊、温中降逆、通腑泄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脾肾亏虚 毒邪 病因病机 脾胃升降
下载PDF
脾胃升降之浅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联庆 王进庆 毕晓林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4-766,共3页
关键词 脾胃升降 中医理论 脏腑 升阳 滋阴
下载PDF
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 被引量:31
11
作者 赵荣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0-51,共2页
胃肠道是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液体进入、消化、吸收,剩余物离开身体的通道。胃的排空,同蠕动、研磨、容纳一样,是胃的特殊运动功能,其作用是将食糜及液体推送到十二指肠,以进行消化和吸收。胃排空障碍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 胃肠道是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液体进入、消化、吸收,剩余物离开身体的通道。胃的排空,同蠕动、研磨、容纳一样,是胃的特殊运动功能,其作用是将食糜及液体推送到十二指肠,以进行消化和吸收。胃排空障碍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排空延迟。常见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手术后和特发性胃轻瘫,慢性胃炎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亦有此障碍。其他原因还有胃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升降 胃动力中药
下载PDF
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林 王翼洲 黎锐平 《中医药信息》 2008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脾胃升降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杀菌、抑酸、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镜等情况。结果:治... 目的:探讨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脾胃升降汤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杀菌、抑酸、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胃镜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脾胃升降汤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胃炎 脾胃升降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永春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第10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匹维溴铵组,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 目的:观察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匹维溴铵组,针刺治疗组予以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治疗组和匹维溴铵组均可使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5-羟色胺含量降低,且针刺治疗组降低效果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针刺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型泄泻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有着更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升降 针刺 脑肠肽
下载PDF
脾胃升降之理论剖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瑞 《陕西中医》 2009年第9期1272-1272,共1页
关键词 脾胃升降 正常生理功能 脾升胃降 生命活动 相互关系 和胃
下载PDF
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珂 张小萍 何承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探讨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紊乱在FD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及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浆MOT水...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胃动素(MOT)水平的影响,探讨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紊乱在FD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及调理脾胃升降法对胃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状态血浆MOT水平。结果:中药组与西药组均能明显改善FD的中医临床证候,2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2组临床痊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中药治疗组能明显改善FD患者血浆胃动素过低状况,而西药对照组对胃动素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法可明显改善FD病人过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从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改善症状,恢复整体功能以治其本,这可能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升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血浆胃动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曹林教授“脾胃升降”理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志勇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179-182,共4页
"脾胃升降"理论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林教授对"脾胃升降"学术思想有着独到的认识,强调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脏腑始安,主张健运脾胃,升清降浊,调畅气机,补脾胃升脾阳兼泻胃火。临床上运用辛开... "脾胃升降"理论是脾胃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林教授对"脾胃升降"学术思想有着独到的认识,强调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脏腑始安,主张健运脾胃,升清降浊,调畅气机,补脾胃升脾阳兼泻胃火。临床上运用辛开苦降、益气升阳、凉润降胃等治则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林 脾胃升降 辛开苦降 益气升阳 凉润降胃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脾胃升降理论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向雷 杨晓云 《河南中医》 2012年第8期961-962,共2页
目前中风病多从肝脏论治,结合李东垣脾胃论及目前研究,笔者指出中风病在病因、病机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均与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气血逆乱或生化乏源有关,应重视脾胃升降理论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脾胃升降理论 中风病 通腑法 气虚证 康复
下载PDF
沈舒文教授运用脾胃升降理论的临证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捷虹 汶明琦 +3 位作者 许永攀 惠建萍 宋健 黄毓娟 《光明中医》 2014年第11期2373-2374,共2页
沈舒文教授运用脾胃升降理论治疗了多种疾病,本文重点介绍沈舒文教授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之痞满、升发脾气法治疗脑供血不足之眩晕、通降胃腑法治疗排便障碍疾病之便秘的经验。
关键词 脾胃升降理论 名医经验 沈舒文
下载PDF
脾胃升降与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荣莱 《北京中医》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人生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协调。若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不失其常则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功能性胃肠病,多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清气不升反降为泄,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泻... 人生阴阳二气应调和,升、降、出、入应协调。若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升降,不失其常则安。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功能性胃肠病,多有脾胃升降失常表现。清气不升反降为泄,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腹泻。浊气不降反逆,为胀,为吐,为哕,为便秘,如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呕吐、功能性便秘。若“升降之气,上下不得交通”,咽膈之间,气不出入,胸膈满闷,甚或噎塞者,为食管病;气结两胁胀痛,为胆胰病;若腹满胀痛,为功能性腹痛、腹胀。提出升脾、降胃、通利气机、顺气和中、通降镇逆等法;对阳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滞不行、湿浊阻滞脘腹胀满难已者,推荐升清阳、行气滞、化湿泄浊法;对胃阴不足、胃气不降者,养胃阴,即所谓“津液来复,使之通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升降 升清 降浊 学术探讨
下载PDF
脾胃升降与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荣莱 《继续医学教育》 2007年第19期21-23,共3页
人体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都靠气来推动,以维持生命活动。气之在人,贵在调和,阴阳二气应调和,升与降、出与入应协调一致;反之,气的有余不足,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人... 人体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都靠气来推动,以维持生命活动。气之在人,贵在调和,阴阳二气应调和,升与降、出与入应协调一致;反之,气的有余不足,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就会致病,故《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皆生于气”。人身脏气的生理功能在不同脏腑各不相同。健康人正气来源于胃,胃气为健康人的常气。脏气流行不息,“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其主要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升降 生命活动 阴阳二气 阴阳偏胜 气机逆乱 生理功能 升降出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