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张锡纯脾胃思想的学术特色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瑞 金桂兰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104,共2页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一生探求歧黄之术,精究医理,制方用药颇具特色,主张中西医汇通,大胆创新,坚持以临床实践“有效”为第一,在总结发挥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脾胃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临床...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先生,一生探求歧黄之术,精究医理,制方用药颇具特色,主张中西医汇通,大胆创新,坚持以临床实践“有效”为第一,在总结发挥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脾胃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拓展诊疗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试就其主要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载关于脾胃的学术思想及诊治经验,归纳浅谈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思想 张锡纯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王乐亭针灸治疗体系中的脾胃思想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敬青 张涛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期41-42,共2页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中风十三治"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王乐亭教授提出治其本,以胃为先,其脾胃思想在针灸治疗体系中体现于组方、刺灸法、治疗范围、预防等诸多方面。其中"老十针"...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王乐亭先生所创"中风十三治"是其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精髓。王乐亭教授提出治其本,以胃为先,其脾胃思想在针灸治疗体系中体现于组方、刺灸法、治疗范围、预防等诸多方面。其中"老十针"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已得到验证,凡伴有体质虚弱,脾胃不足者,以"老十针"加减化裁进行治疗,均可收到满意效果。回阳固脱法、治任脉法、刺募法等组方治疗脾胃系疾患,如"老十针"法依《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方依《医学发明》十全大补汤拟定,无不体现补脾健胃之思想。王乐亭教授重视针法,如十二透刺法、牵正透法等,应用回阳固脱法,在腹部施加灸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胃下垂也是本着健运脾胃、护卫正气的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乐亭 脾胃思想 老十针 手足十二针 十全大补方 针灸
下载PDF
张仲景重脾胃思想在“八法”中的体现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红 张登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0,共2页
《伤寒杂病论》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为后世脾胃学说的辨证论治奠定了临床基础。本文以"八法"为总纲,系统阐述了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及其辨治脾胃病的特色。
关键词 张仲景 脾胃思想 八法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张智龙教授临证重视脾胃思想管窥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鑫 张智龙 《四川中医》 2013年第3期2-3,共2页
倡脾虚湿盛说,从脾胃论治糖尿病;重中焦升降运化说,从清浊论治痴呆;秉治痿不忘阳明,从脾胃论治肢体瘫;宗脾胃后天之本,从脾胃论治诸虚证4个方面总结了张智龙教授临证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并主张"针药相须",方能克敌制胜,以收... 倡脾虚湿盛说,从脾胃论治糖尿病;重中焦升降运化说,从清浊论治痴呆;秉治痿不忘阳明,从脾胃论治肢体瘫;宗脾胃后天之本,从脾胃论治诸虚证4个方面总结了张智龙教授临证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并主张"针药相须",方能克敌制胜,以收桴鼓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名医 张智龙 脾胃思想
下载PDF
叶天士对张仲景脾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磊 《河南中医》 2018年第9期1344-1346,共3页
《临证指南医案》中直接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近70首,明确提出循仲景法者上百处。叶天士在汲取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汲取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qu... 《临证指南医案》中直接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近70首,明确提出循仲景法者上百处。叶天士在汲取仲景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汲取了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指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分治更加细化;叶天士认为,"胃为阳土,宜凉宜润",且"阳明阳土,非阴柔不肯协和",故叶天士反对妄用味苦性寒之品,而多施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之品;通补阳明是叶天士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是指通过顺达胃气,补中寓通的治胃之法,使胃气下行,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叶天士通补阳明的思想主要受张仲景大半夏汤影响;叶天士将仲景的理论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久痛入络""久积入络",治疗方面,在仲景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辛香无以入络""病在脉络,为之辛香以开通"的观点,确立了以"辛香通络"为主的治疗大法;叶天士承仲景之说,知肝病易横传犯脾,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横逆,胃土必伤",常肝脾同治。叶天士继承仲景的脾胃学说,并汲取后世医家的思想,在脾胃分治、固护胃阴、通补阳明、辛通胃络及调理肝木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张仲景 脾胃思想 《临证指南医案》
下载PDF
李铎《医案偶存》的脾胃思想探析
6
作者 王慧敏 肖莉 徐春娟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11期10-11,33,共3页
《医案偶存》是清代江西南丰医家李铎从医多年的医案精选,全书十二卷,共整理病案240余例,其中脾胃方面疾病有56例。而在其他疾病诊治中李氏特别重视脾胃功能,在病案中均予记录脾胃方面症状,在用药上亦注重脾胃功能方面的调理。本文从议... 《医案偶存》是清代江西南丰医家李铎从医多年的医案精选,全书十二卷,共整理病案240余例,其中脾胃方面疾病有56例。而在其他疾病诊治中李氏特别重视脾胃功能,在病案中均予记录脾胃方面症状,在用药上亦注重脾胃功能方面的调理。本文从议病用药、首重脾胃,肾之为病、重视后天,肺之为病、谨记脾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神志疾病、不忘脾胃等方面论述李氏脾胃学术进行探析。并对书中记录的李氏从医经验及纠正失治误治的临床心得给予分析,以供借鉴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偶存 李铎 脾胃思想 旴江医学
下载PDF
刍议刁本恕教授的脾胃思想在小儿外感发热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渊 王蔚 刁本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2期231-233,共3页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称"后天之本",在中医脏腑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科生理病理中凸显,素有小儿"脾常不足"的论点。刁本恕教授治疗小儿外感疾病时始终强调"脾胃"思想,并相应的提出"...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称"后天之本",在中医脏腑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科生理病理中凸显,素有小儿"脾常不足"的论点。刁本恕教授治疗小儿外感疾病时始终强调"脾胃"思想,并相应的提出"顾、健、养"三字原则,本文即以具体的病案为例阐述老师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独特的辨证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病 脾胃思想 刁本恕 名医经验 儿童
下载PDF
从升降理论谈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 李丽 张长江 《光明中医》 2009年第10期1852-1853,共2页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深入探讨气机升降学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升降理论,并由此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经验创立了独...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深入探讨气机升降学说,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升降理论,并由此理论,结合脏腑辨证、临床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脏腑升降思想,在临床中多有发挥。其中,运用此学说推陈出新的当推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理论 李东垣@ 脾胃思想
下载PDF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的脾胃思想及用药浅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董娟 刘团会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7-18,共2页
以《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为主,探析傅山诊治月经失调的脾胃思想及用药经验,以期对于传承中医药学术、提高月经失调疗效有所裨益。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月经失调 脾胃思想 用药
下载PDF
浅谈《金匮要略》重视脾胃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晓晓 陈继婷 《河南中医》 2011年第9期964-965,共2页
在《金匮要略》处处体现了仲景诊疗疾病时重视脾胃的思想,无论是在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还是在选方用药、服药方法等方面均贯穿了仲景重视脾胃的思想,为后世医家重视以脾胃论治疾病提供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关键词 重视脾胃思想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郑钦安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宁静 谷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探析郑钦安脾胃思想。通过对郑钦安所著的医学三书的研究,发现郑氏所论之先天真气、元阴元阳皆着眼于中土脾胃,郑氏的脾胃思想渗透于其医学思想的方方面面。郑氏继承其师刘沅的脾胃思想,结合《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并借易学先后... 探析郑钦安脾胃思想。通过对郑钦安所著的医学三书的研究,发现郑氏所论之先天真气、元阴元阳皆着眼于中土脾胃,郑氏的脾胃思想渗透于其医学思想的方方面面。郑氏继承其师刘沅的脾胃思想,结合《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并借易学先后天之说,提出"先天与后天互赖,后天以中土立极"的脾胃思想,立法、处方、用药重视从脾胃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钦安 脾胃思想 补土伏火 先后互赖
下载PDF
《伤寒论》顾护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彤 谷松 《河南中医》 2019年第12期1783-1785,共3页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 脾胃强弱在《伤寒论》六经病的发生、传变中起重要作用。脾胃之气不足,营卫之气不能外达,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侵袭人体而发太阳病;胃为阳土,若阳明热盛,热盛伤津,胃气不降,腑气不通,燥实互结,则发为阳明腑证;少阳病的发病前提是脾胃虚弱,致正气不足,邪气侵袭而发病;阳气不足,则阴寒邪气易直中太阴,出现阳虚寒盛之证;肾阳不足,邪气直中少阴,发为少阴病;中气不运,胃气易逆,脾阳易陷,则阴阳不相顺接,发为厥阴病。《伤寒论》中大量使用生姜、甘草、大枣顾护脾胃,在运用峻下祛邪治法中,亦不忘顾护脾胃,在煎煮和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时刻注重脾胃,方后的药后宜忌与注意事项,也体现了张仲景固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辨析脾胃之气的盛衰对掌握疾病发展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顾护脾胃思想 六经病 太阳病 阳明病 少阳病 太阴病 少阴病 厥阴病 张仲景
下载PDF
《小儿药证直诀》脾胃思想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金星 马斯风 《中医儿科杂志》 2011年第1期5-6,共2页
脾主困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的辨证论治方面,在治疗上,钱乙首创运脾法,在饮食方面也处处顾及脾胃。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脾胃思想 探析
下载PDF
《寿世传真》脾胃思想撷菁
14
作者 王艳萍 辛兴涛 徐春娟 《江西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2,共2页
《寿世传真》是旴江医家徐文弼的养生专著,主要从修养宜行内外功,修养宜养精、气、神,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修养宜重视四时调理,饮食调理,养生以保脾胃,护持药物八部分,内容丰富,贴切生活。本文从固元气,和脾胃;调情志,健脾胃;节饮食... 《寿世传真》是旴江医家徐文弼的养生专著,主要从修养宜行内外功,修养宜养精、气、神,修养宜知要、知忌、知伤,修养宜重视四时调理,饮食调理,养生以保脾胃,护持药物八部分,内容丰富,贴切生活。本文从固元气,和脾胃;调情志,健脾胃;节饮食,调脾胃;健脾益肾,延年益寿四方面探析《寿世传真》的脾胃思想,以期对临床指导及养生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世传真 脾胃思想 养生 旴江医学
下载PDF
《福寿丹书》脾胃思想探析
15
作者 王艳萍 陈晓凡 徐春娟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4期6-7,共2页
《福寿丹书》七卷,为明代龚居中所著养生学专著,主要是从食疗、食养、住行、导引、气功、炼丹、房中等方面介绍养生的方法。该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重视脾胃,处处顾护后天。本文主要从五脏辨证、首重脾胃,内养为本、顾护后天,节饮食、调... 《福寿丹书》七卷,为明代龚居中所著养生学专著,主要是从食疗、食养、住行、导引、气功、炼丹、房中等方面介绍养生的方法。该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重视脾胃,处处顾护后天。本文主要从五脏辨证、首重脾胃,内养为本、顾护后天,节饮食、调五味和延年益寿、食疗为辅四方面探析其脾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丹书 龚居中 脾胃思想 旴江医学
下载PDF
武维屏重脾胃思想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经验撷英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茂 张立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39-2042,共4页
武维屏教授治疗肺系疾病重视脾胃,其认为肺系病证,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时,武教授认为滥用西药抗生素以及中药苦寒清热药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浊内生,使病情迁延不愈,因此认为尤其要重视脾胃的调理,文章总结... 武维屏教授治疗肺系疾病重视脾胃,其认为肺系病证,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时,武教授认为滥用西药抗生素以及中药苦寒清热药容易损伤脾胃,导致痰浊内生,使病情迁延不愈,因此认为尤其要重视脾胃的调理,文章总结武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过程中调理脾胃的思路,归纳为健脾、益气、温中、助阳四法,并结合验案探讨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维屏 脾胃思想 支气管扩张症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叶天士胃阴学说与脾胃分治思想初探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星哲 《四川中医》 2013年第3期19-21,共3页
仲景脾胃学说论述了脾胃分治观、阳明胃腑宜通宜降、时时顾护胃气、脾无阳不运、注意保存胃津、土虚木乘论、胃气资助营卫、药后饮食调摄等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脾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内经》... 仲景脾胃学说论述了脾胃分治观、阳明胃腑宜通宜降、时时顾护胃气、脾无阳不运、注意保存胃津、土虚木乘论、胃气资助营卫、药后饮食调摄等诸多理论,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脾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内经》中提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以胃气为本"的基本脾胃理论,至仲景《伤寒论》形成其雏形,再到李东垣《脾胃论》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再到叶天士以其对前人脾胃观点继承的全面性和对胃阴学说的创新阐发,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叶天士在仲景《伤寒论》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异治、胃阴虚、护胃阳的观点,特别是胃阴学说的提出,开创了医界之先河。叶天士创立的胃阴学说是对前代脾胃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与仲景脾胃学说关系密切,不但用其理、法,也采其方药施于临证,其形成深受仲景学说的影响,拓宽了后世医家治疗脾胃病和从脾胃论治各种疾病的临床思路,堪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师古而不泥古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胃阴学说 脾胃思想 张仲景
下载PDF
论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在无症状HIV感染期防治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李永亮 邓鑫 张亚萍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20-22,共3页
分析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认为通过调理脾胃可增强元气、提高免疫、延缓疾病进展,从而在防治无症状H IV感染期发挥作用。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思想 艾滋病 HIV感染
下载PDF
浅析李东垣脾胃思想的形成及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立军 《中医教育》 2006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李东垣 脾胃思想 贡献
原文传递
周慎斋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骏 段永强 +4 位作者 王强 成映霞 杨晓轶 巩子汉 白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2-1244,共3页
周慎斋为明代末期著名中医学家,中年因病习医,对《黄帝内经》研究颇深,并吸收李东垣、薛己等各家之所长,善于治疗脾胃病。在其脾胃思想中,对先后天之本认识独到,治病重视胃阳兼顾脾阴;在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方面有很多见解,主要揭示了脾... 周慎斋为明代末期著名中医学家,中年因病习医,对《黄帝内经》研究颇深,并吸收李东垣、薛己等各家之所长,善于治疗脾胃病。在其脾胃思想中,对先后天之本认识独到,治病重视胃阳兼顾脾阴;在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方面有很多见解,主要揭示了脾胃互藏五脏的观点,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与其他四脏依赖气机升降出入与转枢布散精微的作用,维持脏腑百骸之间协调平衡,体现了以脾为枢、调衡自和的核心思想,对临床诸多启发。周慎斋师古而不泥古,学验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在脾胃病学术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脾胃学术思想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临床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术思想 胃阳 脾阴 周慎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