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烨 俞嵩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屏障功能障碍预警指标[D-乳酸、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FABP)、二胺氧化酶]、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乳酸、I-FABP及二胺氧化酶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低于本组治疗前,CD8+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2、IL-6及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活力、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肠屏障功能恢复正常,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胃炎 胃痞 脾胃湿热证 针刺疗法 半夏泻心汤 黄连温胆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灭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娟 汪艳娟 郭建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灭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0 %和 6 2 5 % ,并可清除HP ,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复发。
关键词 灭幽汤 幽门螺旋杆菌 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 中医药疗法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用黄连温胆汤对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高玉洁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研究用黄连温胆汤对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存在Hp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目的:研究用黄连温胆汤对存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收治的84例存在Hp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存在Hp感染的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黄连温胆汤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温胆汤 幽门螺杆菌 脾胃湿热型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Met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炜萍 徐兴龙 于斌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查阅CNKI、CBM、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Data、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有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文献,筛选... 目的 系统评价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查阅CNKI、CBM、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Data、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有关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相关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研究资料,选择用改良后的Jadad评分量表进行质量评分,并以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文献15篇共1204例患者。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单用或加用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在总有效率、Hp根除率、胃镜下胃黏膜情况改善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温胆汤能够明显提高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可提高临床有效率、Hp的根除率及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Hp阳性浅表性胃炎 黄连温胆汤 脾胃湿热
下载PDF
百合乌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维 夏寿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79-82,共4页
目的 观察百合乌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GS)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GS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25例。... 目的 观察百合乌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GS)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GS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25例。单一用药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加用百合乌药泻心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S)、胃蛋白酶(PG)]、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单一用药组的68.00%(χ^(2)=4.878,P=0.027)。治疗2周后,联合用药组胃痛胃胀、胃烧灼感、纳差、反酸嗳气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单一用药组(P<0.01);2组血清IL-6、CRP水平及CD8^(+)低于治疗前,血清PG、GS水平及CD4^(+)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变化幅度大于单一用药组(P<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与单一用药组的1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9,P=0.346)。结论 百合乌药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用于脾胃湿热型CGS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激素分泌,缓解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百合乌药泻心汤 奥美拉唑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探讨
6
作者 魏巧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45-0048,共4页
探讨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5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西医组和中医辅治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西... 探讨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5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西医组和中医辅治组,每组例数均为25例。西医组患者使用单纯西医治疗法,中医辅治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内pH值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结果 中医辅治组疗效、胃内pH值、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 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老年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究自拟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老年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S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 目的 探究自拟温中健脾养胃汤治疗老年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CS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温中健脾养胃汤。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幽门螺杆菌(Hp)转阴时间、胃黏膜病理学评分、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4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观察组Hp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学评分、WBC计数、IL-6以及TNF-α水平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中健脾养胃汤辅助能提高CSG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能缓解胃黏膜病理学和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寒证 温中健脾养胃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耳穴压豆结合艾灸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刘爱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3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耳穴压豆结合艾灸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 目的分析耳穴压豆结合艾灸对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结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9.0±11.4)分高于对照组的(70.0±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1.2±0.6)分低于对照组的(4.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内镜下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耳穴压豆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弱 慢性浅表性胃炎 耳穴压豆 艾灸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9
作者 周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287-1289,共3页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p清除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半夏泻心汤结合连朴饮治疗作用
10
作者 曾伟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07-0110,共4页
本文研究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为脾胃湿热证,分析治疗方案—半夏泻心汤结合连朴饮的作用。方法 研究患者选择,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例数60例,年龄搜集范围23-82岁,搜索病例时间,2019.02.12-2023.05.25... 本文研究选择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为脾胃湿热证,分析治疗方案—半夏泻心汤结合连朴饮的作用。方法 研究患者选择,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病例数60例,年龄搜集范围23-82岁,搜索病例时间,2019.02.12-2023.05.25,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差异组别划分,KH组—纳入30例—奥美拉唑肠溶片,ZY组—纳入30例—奥美拉唑肠溶片+半夏泻心汤结合连朴饮治疗,观察治疗作用。结果 (1)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情况:ZY组、KH组治疗后进行治疗有效率对比(x2值6.405)、Hp清除率对比(x2值6.667),ZY组均更高(P<0.05),组间差异明显。(2)中医症状积分情况:ZY组、KH组治疗后进行中医症状积分对比,胃脘胀满分对比(t值21.762)、胃痛分对比(t值20.187)、胃脘灼热分对比(t值21.001)、恶心呕吐分对比(t值7.035)、纳呆分对比(t值6.133)、身重困倦分对比(t值7.400)、口苦分对比(t值6.933),ZY组均更低(P<0.05),组间差异明显。(3)血清指标情况:ZY组、KH组治疗后进行白介素-6(IL-6)水平对比(t值12.095)、进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t值4.985),均有ZY组更低(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 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方案选择上,患者在采用奥美拉唑肠片基础上可增加中医药物方案(半夏泻心汤结合连朴饮),显著改善患者病症,提高Hp清除率、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CRP炎症等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证 慢性浅表性胃炎 连朴饮 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旋杆菌(Hp)
下载PDF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5期77-79,86,共4页
目的观察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治... 目的观察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χ^(2)=7.111,P=0.008);治疗4周后,2组IL-6、CRP、TNF-α水平及胃脘不适、嗳气恶心两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胃部炎性反应,有助于中医证候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连朴饮 柴芩泻心汤 加减治疗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滕云 张丽萍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247-250,255,共5页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9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法则差异,将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n=98)、中药加减组(n=98)。奥... 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旨意为相关人员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择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196例病患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法则差异,将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n=98)、中药加减组(n=98)。奥美拉唑组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中药加减组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分析结果。结果中药加减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相比(P<0.05);干预后,中药加减组胃痛、胃胀、胃烧灼、纳差、反酸、嗳气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干预后中药加减组的SOD值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中药加减组干预后疾病复发率低于奥美拉唑组,Hp清除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病患干预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对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来讲,为其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疾病能减少疾病复发率、症状积分,增加Hp清除率以及疾病治疗有效率,改善SOD值。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加减治疗 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及胃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婉 汪湃 +3 位作者 晋颖 冯晓洁 王媛媛 刘宏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及胃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及胃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予以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p清除率、胃肠黏膜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激素、临床疗效的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丙二醛(MDA)、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降低,胃泌素-17(GAS-17)、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前列腺素E_(2)(PGE_(2))、胃动素、瘦素表达水平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Hp清除率、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提升Hp清除率,调节体内的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黏膜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四联疗法 脾胃湿热型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下载PDF
分析藿朴夏苓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钟军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57-0060,共4页
分析藿朴夏苓汤在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本院9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均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以奇偶数分组,各45例。分别以西医(对照组)、藿朴夏苓汤加减(观察组)治疗,比较炎性因子水平和... 分析藿朴夏苓汤在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本院9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均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以奇偶数分组,各45例。分别以西医(对照组)、藿朴夏苓汤加减(观察组)治疗,比较炎性因子水平和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的应用,能够使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改善,使糜烂面积减小,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朴夏苓汤 脾胃湿热型 慢性糜烂性胃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及对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IL-8、IL-32、MCP-1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红梅 代琳 +5 位作者 许丹 余首德 黄超群 许话 常城 刘惠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GA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的1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接受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外周血胃肠激素、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3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胃动力素(motilin,MTL)、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性浅表性胃炎、P物质(SP)、CD_(8)^(+)、IL-8、IL-32、MCP-1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确切的疗效,可有效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艾司奥美拉唑 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趋化因子-1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田慧 张新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08-111,共4页
探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以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间)脾胃科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n=40),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 探究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以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辅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间)脾胃科收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患者进行研究。共计80例。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n=40),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n=40),辅以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1)临床疗效;(2)不良反应;(3)炎性因子[含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胃功能[含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结果 (1)治疗效果中,观察组有效率95.00%,更高(X2=4.1143;P<0.05)。(2)不良反应,观察组10.00%,略高,但差异(X2=0.1566;P>0.05)。(3)炎性因子中,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为(27.85±8.27)ng/L、TNF-α(1.44±0.35)ng/mL、CRP(6.22±0.64)mg/L,更低(T=7.1185;T=6.3463;T=14.5310;P<0.05)。(4)胃功能中,观察组治疗后PGⅡ水平为(13.32±1.36)µg/L、PGⅠ水平为(109.55±14.83)µg/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8.1883;T=7.1653;P<0.05)。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型)治疗中,辅以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可提升疗效,促进胃功能恢复,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连朴饮合柴芩泻心汤加减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炎性因子 胃功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17
作者 荣乐 雷鸣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演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1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112味。单味药用药频次以黄连最高,半夏次之;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平性次之;药味以苦味、辛味最多,辅以甘味;归经中以脾经、胃经为主、肺经次之。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药、补虚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常用药物组合频次排前6位的分别为“黄连、半夏”“黄连、陈皮”“半夏、厚朴”“半夏、黄芩”“黄连、黄芩”“半夏、陈皮”;通过k-means聚类得到3对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黄连、半夏、陈皮、黄芩、厚朴”“厚朴、半夏、黄连、黄芩、甘草”“黄连、半夏、生姜、厚朴、苍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清热燥湿、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目的,以半夏泻心汤及王氏连朴饮为治疗基础方。此方能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水平、抑制胃酸分泌、从而达到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胃肠道动力,从而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脾胃湿热证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疗效观察
18
作者 张亚秋 汤立华 +2 位作者 毕海娇 张超 侯雅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64-1670,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期间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 目的探讨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期间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脾胃湿热型CAG伴LGIN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CAG伴LGIN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清热化湿通络方治疗4周,随后采用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方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病理学评分、血清b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b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抑制性T细胞(Inhibitory T cells,CD8^(+))、成熟T淋巴细胞(Mature T lymphocytes,CD3^(+))、诱导性T细胞(Induced T cells,CD4^(+))、CD4^(+)/CD8^(+)]、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胃黏膜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IL-6、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99、CEA、CA724、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IgA、IgM、IgG、IL-2、IFN-γ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IgA、IgM、IgG、IL-2、IFN-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分期治疗脾胃湿热型CAG伴LGIN疗效确切,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提升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及胃黏膜损伤,阻断疾病进展,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脾胃湿热型 中药 分期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四君子汤合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19
作者 韩平武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四君子汤合连朴饮化裁(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30 g,灸甘草10 g,...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合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予口服四君子汤合连朴饮化裁(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30 g,灸甘草10 g,制半夏10 g,淡豆豉15 g,厚朴10 g,黄连10 g,石菖蒲15 g,栀子6 g,芦根60 g)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服用中药后出现腹泻拒绝中药治疗,最终39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型 四君子汤 连朴饮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艺达 郭明菲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3期50-52,7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脾胃虚弱型CS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与温...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脾胃虚弱型CS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与温针灸组,每组38例。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两组治疗穴位相同。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检查结果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结果温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针刺组的76.32%(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糜烂程度、炎症程度评分及血清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温针灸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糜烂程度、炎症程度评分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CSG临床治疗中,使用温针灸辅助相比常规针刺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调节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脾胃虚弱型 温针灸 针刺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