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陈宝贵教授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张美英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
文摘
陈宝贵教授针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多样性及兼夹症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提出了重建脾胃生理功能的学术思想,临证中善用柴胡疏肝散,调整贲门、幽门的协调运动;巧用半夏泻心汤,调整脾胃系统的酸碱平衡;利用化瘀散结法,调整脾胃系统物质的分泌规律,从而对脾胃病的诊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思路及方法。
-
关键词
陈宝贵教授
重建脾胃生理功能
临床应用
-
Keywords
Professor Chen Bao-gui
reconstruc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spleen and stomach
academic idea
-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运用体用学说浅析脾胃生理病理及证治特点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杨岩
李慧臻
邵祖燕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7期13-14,共2页
-
文摘
关于脾胃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然总有语焉不详之嫌,以致后之学者多"引其文而不通其意",笔者读书之余,亦有颇多疑惑,今拟从"体用学说"对有关脾胃的相关论述进行浅析。
-
关键词
脾胃
体用学说
脾胃生理特点
脾胃病理特点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基于脾胃生理功能基础上的脾系病症循证治疗诌议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韩华刚
-
机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6期51-52,共2页
-
文摘
循证治疗因其科学性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循证治疗与祖国医学相结合是中医临床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通过自己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对中医脾胃病症的循证治疗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脾胃病症的治疗有理可据,有规律可循,增加其治疗的规范性,临床的可操作性,疗效的稳定性、可重复性,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科学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思路和流程,对丰富祖国医学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现实意义,不揣浅陋,与大家共勉。
-
关键词
中医学
脾胃生理功能
脾胃病症循证治疗
-
Keywords
TCM
Physiologic function of Pi and Wei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n Pi and Wei diseases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从脾胃生理特性和喜恶初探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
被引量:3
- 4
-
-
作者
介景文
静海
-
机构
天津中医学校
-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231-1232,共2页
-
-
关键词
脾胃生理特性
消化性溃疡
中医药治疗
气血并调
凉润通降
胃脘痛
-
分类号
R256.3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巫君玉胃脘痛临床经验
- 5
-
-
作者
陈锐(审校)
-
机构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35期40-40,共1页
-
文摘
提纲挈领抓气机
初临胃脘痛者,如海上孤舟,辨证无所从,方药难取效。剖其医案,均见“气机”两字含埋其中。巫师认为,脾胃气机失宜为胃脘痛病机核心,并伴随其全过程,恢复脾胃气机则为治疗主旨。其理由脾胃生理言之:脾与胃,互为表里,共主接受、消化、吸收食物营养和排泄糟粕。而胃为水谷之腑,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为中焦枢纽,主运化,以升为功。叶天士高度概括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
关键词
胃脘痛
临床经验
巫君玉
脾胃气机
提纲挈领
脾胃生理
叶天士
-
分类号
R256.33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温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体会
- 6
-
-
作者
王怀
-
机构
四川武胜县飞龙中心卫生院
-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4期39-39,共1页
-
文摘
笔者根据脾胃生理特性,病理机制,运用温砂六君子汤,即厚朴温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各型胃脘痛,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加减治疗
胃脘痛
脾胃生理特性
厚朴温中汤
病理机制
临床效果
-
分类号
R2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也谈李杲之“甘温除热”
- 7
-
-
作者
苗连绪
李必旭
-
机构
新疆阜康石油准东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
出处
《新疆中医药》
2002年第6期4-5,共2页
-
-
关键词
李杲
“甘温除热”
脾胃生理
-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基于“胃以喜为补”理论探讨中医饮食的补养原则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戴贵玲
吕冠华
范颖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出处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92-94,共3页
-
基金
辽宁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辽中医药发[2022]1号)。
-
文摘
“胃以喜为补”理论是叶天士对《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方法的总结与发挥,现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脾恶湿更恶燥”“胃喜湿更喜润”的角度探讨饮食物的选择,以此来指导养生调护和疾病防治。饮食物的摄入应注重对于脾胃之阴的补养,亦应顺应脾胃“更虚更实”的生理特点,有节有度。另外,饮食物的四气属性与人体体质相互影响,合理的利用食物性味间的五行制化关系,可对人体脏腑气血的补益发挥重要影响。
-
关键词
饮食
脾胃生理
胃以喜为补
体质
中医养生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