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杲脾胃血瘀证治探讨 被引量:6
1
作者 黎亚 戴玉微 +1 位作者 刘琴 李定祥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0期38-40,共3页
李杲创立脾胃学说,并提出"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的观点,即脾胃不足,元气亏虚,阴火上炎,易成脾胃血瘀之证。并针对性创立了一系列以益气活血、养阴活血为主的活血化瘀方剂。
关键词 李杲 脾胃 益气活 养阴活
下载PDF
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IL-1β的影响
2
作者 郭婷婷 李海涛 李跃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益胃化肠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疗程1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胃痛、胃脘胀满、纳呆、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神疲乏力、舌质瘀点)评分、胃黏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评分,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计算PGR(PG-Ⅰ/PG-Ⅱ),ELISA检测血清G-17、IL-1β含量。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腺体萎缩、肠化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PG-Ⅰ、G-17水平和PGR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IL-1β含量两组均有所下降(均P<0.05),观察组IL-1β含量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与降低胃黏膜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脾胃气虚兼 益胃化肠方颗粒剂 胃复春 胃蛋白酶原 IL-1Β
下载PDF
健胃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3
作者 朱立志 《北京中医》 2005年第5期293-29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胃络、邪毒内蕴 健胃活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西医药治疗 解毒法 健胃 胃腺体萎缩 不典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 中老年人 年龄增大
下载PDF
脾胃病从瘀论治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玉贤 周强 张声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30-632,共3页
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是后天之本,属多气多血之府。脾胃气血调和,升降相因,则脾气健运,胃气顺畅,人体安和。气血不和,可致血脉瘀滞,从而影响胃之和降、脾之健运。脾病多涉及胃,而胃病也可累及脾,二者往往同病,出... 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是后天之本,属多气多血之府。脾胃气血调和,升降相因,则脾气健运,胃气顺畅,人体安和。气血不和,可致血脉瘀滞,从而影响胃之和降、脾之健运。脾病多涉及胃,而胃病也可累及脾,二者往往同病,出现脘闷纳呆、嗳腐吞酸、胃痛胃胀、腹痛腹胀、大便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脾胃瘀血论
原文传递
马山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董淑平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年第3期40-40,4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寒 标本兼顾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