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分布规律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焦安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7-949,共3页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脾胃证候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大黄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作用特点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焦安钦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8期670-67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给予大黄降浊冲剂,每次9 g,每日2次;对照组60例予尿毒清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虽... 目的观察大黄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的治疗作用。方法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60例给予大黄降浊冲剂,每次9 g,每日2次;对照组60例予尿毒清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在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lb较对照组提升更明显(P<0.05),而对照组只有Alb、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降浊冲剂能较好地改善中医脾胃症状与证候,调整脾胃升降功能,改善胃肠功能紊乱,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改善CRF患者的营养状态,纠正肾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降浊冲剂 慢性肾衰竭 脾胃证候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试析《伤寒论》中的脾胃证候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玉璋 高江燕 《光明中医》 2007年第9期1-2,共2页
本文通过《伤寒论》涉及脾骨证候的有关条文,分别从阐述病因病机、诊断主证病名、鉴别病证病位、揭示误治变证、确立治疗原则、推测传变预后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后世医学家以脾胃为本作为治疗指导思想开了先河。
关键词 《伤寒论》/脾胃证候 病因病机
下载PDF
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脾胃证候、营养状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可新 张法荣 董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CRF)脾胃证候,营养状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9例观察组和59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黑地黄丸口服,9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尿毒清口服,9 g/次,3次/d。... 目的:观察黑地黄丸对慢性肾衰竭(CRF)脾胃证候,营养状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9例观察组和59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黑地黄丸口服,9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尿毒清口服,9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脾胃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瘦素(Leptin)及神经肽Y(NPY)的变化。结果:脾胃证候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水平得到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b和PA水平均有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S和MTL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S水平显著升高(P<0.05),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leptin,NPY水平比治疗前下降(P<0.05),且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黑地黄丸能较好地改善CRF患者中医脾胃证候和营养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整胃肠激素紊乱有关,健脾(胃)法治疗慢性肾衰竭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地黄丸 慢性肾衰竭 脾胃证候 营养状态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探究基于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的中医脾胃证候辨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渊 湛顺秋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究基于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的中医脾胃证候辨识。方法:将于2019年2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脾胃功能异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专家医师进行会诊确诊患者病情,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呼出气,用气相色谱-声表... 目的:探究基于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的中医脾胃证候辨识。方法:将于2019年2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脾胃功能异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专家医师进行会诊确诊患者病情,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的呼出气,用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分析采集到的呼出气。观察分析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对患者呼出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情况。结果:该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对150例患者的呼出气进行了处理分析后,对脾气虚诊断的准确率为88.46%;脾胃湿热为92.59%;脾胃虚寒为90.48%;胃阴虚为84.21%;胃热诊断为82.86%;大肠湿热为93.75%;肝脾不和为83.33%。该系统对脾胃异常症状诊断的准确率均超过80%。结论:通过气相色谱-声表面波传感器联用技术,探索出一种能够通过对患者的呼出气进行分析处理,来辨别患者是否患有脾胃证候的新型临床闻诊手段,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声表面波传感器 呼出气 脾胃证候 中医闻诊
下载PDF
组学技术与脾胃病证候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彦 《光明中医》 2010年第9期1749-1750,共2页
结合组学技术的时代背景,回顾应用组学技术进行的脾胃病证候的初步研究,浅析当前研究所面临的辨证标准、模型制备、数据处理等难点及研究思路。认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采用组学技术深入开展脾胃病的证候研究势在必行,对于阐明脾胃病证候... 结合组学技术的时代背景,回顾应用组学技术进行的脾胃病证候的初步研究,浅析当前研究所面临的辨证标准、模型制备、数据处理等难点及研究思路。认为遵循中医整体观念,采用组学技术深入开展脾胃病的证候研究势在必行,对于阐明脾胃病证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脾胃
下载PDF
试论慢性肾脏病消化道症状的中医证候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焦安钦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2期2154-2156,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临床表现繁多,常出现多个脏腑受累,CKD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普遍性已为多年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中医脾胃症状不仅包括CKD各阶段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临床表现,还涵盖了血液系统、内分... 慢性肾脏病(CKD)临床表现繁多,常出现多个脏腑受累,CKD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普遍性已为多年的临床研究所证实,中医脾胃症状不仅包括CKD各阶段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泻或便秘、口中异味等临床表现,还涵盖了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神经运动系统多系统紊乱的某些症状,诸如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蛋白质代谢、肝糖元合成、红细胞的生成等均与脾胃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上述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可表现为不同的脾胃证候,综合起来主要有本虚标实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脾胃证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