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金辉 陈翔 +2 位作者 颜秀娟 李海 陈胜良 《胃肠病学》 2017年第4期214-217,共4页
背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PC)/脾脏长径(SD)比值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人群中预测EV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 背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的:评价血小板计数(PC)/脾脏长径(SD)比值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人群中预测EV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1例CHB肝硬化合并EV患者,同期32例不伴EV的CHB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患者接受上消化道内镜、常规实验室指标和腹部B超检查,采集相应数据。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V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PC/SD比值对EV的预测效能。结果:EV组PC/SD比值明显低于非E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8.2±327.0对1 105.9±426.6,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D比值与EV的存在独立相关(OR=57.29,95%CI:15~214,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PC/SD比值预测E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最佳界值为842,相应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75.0%、90.7%和64.9%。结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指标,PC/SD比值用于CHB肝硬化合并EV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使大部分非EV患者免于不必要的内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脾脏长径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预测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探析
2
作者 谢君 刘春梅 +4 位作者 钟冬香 刘事杰 肖凤莲 唐秋霞 彭婕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7期12-13,共2页
目的:对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取肝硬化患者56例,另抽取同期非肝硬化者60例,对受试者外周血小板数、B超下脾脏最长径、门静脉宽度、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进行记录,除外已实施内镜下... 目的:对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取肝硬化患者56例,另抽取同期非肝硬化者60例,对受试者外周血小板数、B超下脾脏最长径、门静脉宽度、白蛋白、胆红素等指标进行记录,除外已实施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或皮圈结扎治疗的患者及其它可以对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水平和脾脏的实际大小造成影响的疾病,而后按照Child-Pugh分级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结果56例肝硬化患者中有43例接受了胃镜检查,未检出食管胃静脉曲张者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在0.276~1.100之间,平均值为(0.625±0.021);不同程度者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可对是否存在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进行准确判断,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脾脏长径比值 食管胃静脉曲张 预测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脾脏长径在无创性预测肝硬化高危食管曲张静脉出血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结球 钱门贵 《临床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与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人民医院7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组38例,非出血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 目的研究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与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望江县人民医院7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组38例,非出血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Child-Pugh分值、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是否出现腹水情况、是否有红色征,B超检测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结果两组间在红色征、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直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血组明显高于非出血组。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长径明显增高,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指标,脾脏长径对于高危食管曲张静脉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早期识别需行一级预防的肝硬化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曲张静脉 门脉高压 脾脏长径 无创性预测指标
原文传递
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对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成良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latelet count(PC)/spleen diameter(SD)ratio,PC/SD ratio]对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platelet count(PC)/spleen diameter(SD)ratio,PC/SD ratio]对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食道静脉曲张将患者分为静脉曲张组(EV)和非静脉曲张组(NEV),比较组间患者PC/SD比值的差异。绘制PC/SD比值预测肝硬化患者EV发生情况的ROC曲线,并分析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寻找最佳预测值。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硬化患者88例,其中EV组71例,NEV组17例,EV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脾脏长径较大,PC/SD比值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D比值与肝硬化患者食道静脉曲张发生情况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为0.80~0.97,选择1044为截断点,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5%。结论 PC/SD比值预测肝硬化EV发生情况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道静脉曲张 血小板计数与脾脏长径比值
原文传递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红英 《临床医学工程》 2009年第1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B超测定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脏的长径及厚径。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肝...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B超测定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主干血流速度、脾脏的长径及厚径。结果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大小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严重者,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程度轻者,脾脏长径及厚径明显大于肝纤维程度轻者。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密切,随着肝纤维程度的发展而降低。脾脏长径及厚径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门静脉主干 血流速度 脾脏长径 脾脏厚径
下载PDF
益气和血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脾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胥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8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中医益气和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疗的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中医益气和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疗的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乙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和血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径及中医证候(包括胁痛、腹胀、纳差、恶心、身倦乏力、抑郁烦闷、便溏)积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乙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甲组的74.00%(χ^(2)=9.490,P=0.002);2组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脾脏长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0.01),且乙组缩小幅度大于甲组(P<0.01);2组胁痛、腹胀、纳差、恶心、身倦乏力、抑郁烦闷、便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乙组各项积分低于甲组(P<0.01)。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益气和血方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可有效缩小患者的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和脾脏长径,并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益气和血方 临床效果 脾脏厚度 脾脏长径
下载PDF
非侵入性检查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朝辉 武焕弟 《当代医学》 2011年第9期70-71,共2页
收集经胃镜证实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3例,分析其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等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所有49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小板计数/... 收集经胃镜证实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3例,分析其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等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其中所有49例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比值均≤894。因此,血小板计数/脾脏最长径可以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血小板计数 脾脏长径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无创性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莹莹 孙长宇 +1 位作者 周言 陈思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无创性预测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胃镜检查结果将47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无/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2)和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5),分别收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同...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无创性预测因素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胃镜检查结果将47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无/轻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2)和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组(n=25),分别收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同期腹部彩超、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资料,分析观察各项指标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界值。结果logit(食管静脉曲张率)=-17.859+0.955×PVD+0.084XSD,PVD(OR=2.599,95%CI为1.236~5.466)、SD(0R=1.088,95%CI为1.002~1.181),绘制ROC曲线,确定界值PVD(12.8)和SD(145.5),代入方程得出诊断界值Y=6.587,当Y≥6.587时提示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可能性大。结论通过检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VD及SD可以预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无创性预测因素 门静脉内径 脾脏长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