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润肤汤联合他克莫司膏治疗脾虚血燥证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胡娟娟 孟江妮 《大医生》 2024年第10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健脾润肤汤联合他克莫司膏治疗脾虚血燥证特应性皮炎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庄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3例脾虚血燥证特应性皮炎患者,采用信封法分组,对照组有36例、研究组有37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 探讨健脾润肤汤联合他克莫司膏治疗脾虚血燥证特应性皮炎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庄浪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3例脾虚血燥证特应性皮炎患者,采用信封法分组,对照组有36例、研究组有37例。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膏治疗和研究组采用健脾润肤汤联合他克莫司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生理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粗糙鳞屑、心烦失眠、大便干结、淡苔薄白、腹胀纳差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油脂含量和经皮水分丢失量都有所降低,而研究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质层含水量都有所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健脾润肤汤联合他克莫司膏临床较好,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均改善,调节皮肤屏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肤汤 他克莫司膏 脾虚血燥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芪归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29例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红 相宏杰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芪归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患者给予芪归养血汤口服,配合中药外洗方水煎外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皮损面积积分、症状体征综合积分改善情况,治愈病例随访3个... 目的:观察芪归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脾虚血燥型手足湿疹患者给予芪归养血汤口服,配合中药外洗方水煎外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皮损面积积分、症状体征综合积分改善情况,治愈病例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29例患者愈显率65.52%,总有效率96.55%;治愈病例11例复发1例,复发率9.09%。治疗后皮损面积积分、症状体征综合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手足湿疹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脾虚血燥 芪归养 中药复方 外用
下载PDF
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马一兵 孙丽蕴 +2 位作者 王萍 张广中 蔡念宁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验方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经验方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并外用氟芬那酸... 目的探讨经验方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经验方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并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判定,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法(EASI)观察湿疹体征,并以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瘙痒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57.1%,对照组愈显率32.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ASI积分﹑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疗效优于内服氯雷他定联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血燥 特应性皮炎 润肤汤 甘草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润肤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见宾 佘鸿燕 刘福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健脾润肤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健脾润肤颗粒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58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结论... 目的探讨健脾润肤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健脾润肤颗粒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58例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在着血清胃泌素升高,健脾润肤颗粒能降低其血清胃泌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润肤颗粒 清胃泌素
下载PDF
健脾养血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见宾 佘鸿燕 苏安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18-251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在着血清胃泌素升高,健脾养血颗粒能降低其血清胃泌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颗粒 清胃泌素
下载PDF
黄白甘草汤外用治疗脾虚血燥型剥脱性唇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段渠 李俊仪 程宏斌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黄白甘草汤外用治疗脾虚血燥型剥脱性唇炎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黄白甘草汤湿敷,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眼膏外用,两组均7天为1疗程,连... 目的:观察黄白甘草汤外用治疗脾虚血燥型剥脱性唇炎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黄白甘草汤湿敷,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红霉素眼膏外用,两组均7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结束后1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占44%,总有效率达96%;与对照组痊愈3例(12%),总有效率为6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1月后的复发率为18.18%,与对照组100%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黄白甘草汤外湿敷治疗脾虚血燥型剥脱性唇炎具有明确疗效、且副反应少、复发率较低等优点,值得临床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白甘草汤 外用 脾虚血燥 剥脱性唇炎
下载PDF
健脾润肤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王见宾 佘鸿燕 刘福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在着血清总IgE水平的改变,健脾润肤颗粒对血清总IgE水平增高具有下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润肤颗粒 清总IGE
下载PDF
健脾润肤颗粒对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血清IL-18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王见宾 佘鸿燕 刘福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6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58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治疗前后的血清IL-18水平。结果58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血清IL-18水平增高,经治疗后血清IL-18水平下降。结论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存在着血清IL-18水平的改变,健脾润肤颗粒对血清IL-18水平增高具有下调作用,从而可改善湿疹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润肤颗粒 清总IL-18
下载PDF
赵炳南教授健脾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婷 孙丽蕴 +3 位作者 刘昱旻 罗冰 曲剑华 朱慧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1期1378-1381,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汤对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患者临床疗效,以总结健脾润肤汤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28... 目的观察健脾润肤汤对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患者临床疗效,以总结健脾润肤汤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健脾润肤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湿毒清治疗。两组均外用润肤剂,疗程4周。从SCORAD评分、皮肤含水量、表皮pH、皮脂含量测定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皮疹严重程度和皮肤屏障功能;采用中医症状评分评价中医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皮脂含量、表皮pH值及瘙痒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安全有效,可改善中医全身症状及皮疹严重程度,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肤汤 脾虚血燥 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吉凯峰 李静 +2 位作者 蔡海斌 郑玉婷 宋瑜 《中医学》 2022年第2期310-317,共8页
目的:观察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将双侧患部分为治疗侧组和对照侧组,分别予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4周,观察两... 目的:观察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将双侧患部分为治疗侧组和对照侧组,分别予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第4周的皮损程度、受累面积及瘙痒程度,根据EASI湿疹评分判定疗效。并对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共计5例病例脱落。治疗侧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侧组患者加重率为14.3%,对照侧组患者疗后加重率33.3%,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优于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黛柏湿疹膏 封包疗法 疗效研究
下载PDF
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吉凯峰 李静 +2 位作者 蔡海斌 郑玉婷 宋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9-24,共6页
观察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将双侧患部分为治疗侧组和对照侧组,分别予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 观察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将双侧患部分为治疗侧组和对照侧组,分别予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第4周的皮损程度、受累面积及瘙痒程度,根据EASI湿疹评分判定疗效。并对痊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共计5例病例脱落。治疗侧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侧组总有效率为67.7%。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侧组皮肤受累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及其各分项,改善均优于对照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瘙痒程度比较,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侧组患者加重率为14.3%,对照侧组患者疗后加重率33.3%,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外用黛柏湿疹膏联合封包疗法治疗慢性湿疹脾虚血燥证优于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脾虚血燥 黛柏湿疹膏 封包疗法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健脾养血祛风法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建州 杨雪松 李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58-60,4,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祛风法对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1.小鼠表皮神经酰胺含量的测定;2.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瘙痒模型的研究;3.健脾养血祛风法对大黄致小鼠脾虚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大黄模型组小鼠皮肤... 目的:观察健脾养血祛风法对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小鼠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1.小鼠表皮神经酰胺含量的测定;2.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瘙痒模型的研究;3.健脾养血祛风法对大黄致小鼠脾虚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大黄模型组小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时表皮神经酰胺含量降低,瘙痒次数增加,表皮厚度明显增厚。结论:健脾养血祛风法可以减轻大黄法所致脾虚血燥小鼠瘙痒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血燥 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神经酰胺 祛风法
下载PDF
健脾养血汤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飞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2期51-5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养血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脾虚血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纳入标准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养血汤口服,对照组给予酮替芬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特应性皮炎患者面积及...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养血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脾虚血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纳入标准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养血汤口服,对照组给予酮替芬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特应性皮炎患者面积及严重程度计分法(SCORAD)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养血汤可明显减轻和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血燥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不同证型外周血Th1和Th2细胞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金土 何凤玲 张若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应性皮炎湿热型及脾虚血燥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湿热型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特应性皮炎湿热型及脾虚血燥型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并以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湿热型外周血Th1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低于健康人(P<0.01),而Th2细胞水平高于健康人(P<0.01);脾虚血燥型Th1、Th2细胞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1,P<0.05);湿热型与脾虚血燥型比较,Th1和Th1/Th2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h1和Th2细胞表达可反应特应性皮炎中医证型的某些特点,可作为其辨证论治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湿热型 脾虚血燥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健脾除湿润肤方联合西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筱筱 王美燕 +1 位作者 张娜 江渊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润肤方联合西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自拟中药健脾除湿润肤方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润肤方联合西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异位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基础上运用自拟中药健脾除湿润肤方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EOS计数、血清总IgE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脾虚血燥证积分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EOS计数、血清总IgE含量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异位性皮炎患者运用健脾除湿润肤方联合西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过敏反应,减少复发,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性皮炎 除湿润肤方 脾虚血燥 清IGE EOS计数
下载PDF
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彦敏 刁志虹 +1 位作者 杨梦华 高毅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4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脱屑性唇炎患者12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紫榆膏敷于患处的基础上,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脾虚血燥、气滞痰凝血瘀3型... 目的:研究分析辨证内服中药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脱屑性唇炎患者12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紫榆膏敷于患处的基础上,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脾虚血燥、气滞痰凝血瘀3型分别进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红霉素眼膏敷于患处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2组患者唇部脱屑、结痂,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脾胃湿热型占36.67%(22/60),脾虚血燥型占38.33(23/60),气滞痰凝血瘀占25.00%(15/6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治疗后脱屑结痂程度均有所改善,疼痛评分均有所缓解,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紫榆膏外敷治疗慢性脱屑性唇炎,疗效显著,既改善消除局部病损又调节全身,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脱屑性唇炎 唇风 胃湿热 脾虚血燥 气滞痰凝 紫榆膏 内服 外敷
下载PDF
李元聪教授治疗慢性唇炎临证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洋 刘一平 李元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介绍李元聪教授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经验。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慢性唇炎分为脾胃湿热证、脾虚血燥证、胃经风火证3型,分别治以清胃泻火、健脾除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表里双解。予以清脾除湿饮加减、四君子汤合四... 介绍李元聪教授治疗慢性唇炎的临床经验。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将慢性唇炎分为脾胃湿热证、脾虚血燥证、胃经风火证3型,分别治以清胃泻火、健脾除湿;健脾益气、养血润燥;疏风清热、表里双解。予以清脾除湿饮加减、四君子汤合四物消风饮加减、双解通圣散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唇炎 胃湿热证 脾虚血燥 胃经风火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