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王建华教授"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在临床论治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1期16-17,共2页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70年代中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王老认为,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应体现在...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70年代中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王老认为,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应体现在与证的结合,从证治理论入手是将中药药理引向深层次研究的切入点.具体体现在:1.通过病证结合进行新药开发.2.中药基础药理学研究方面:以消化性溃疡为例,用同病异治理论为指导,及以益气健脾方药治疗脾虚证为例,以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来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确立了复方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对进一步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剂型改革以及机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并将复方、单味的研究视为同等重要.3.临床药理研究中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面:首次提出脾虚证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应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建立"病"和"证"水平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建华
脾虚证辨证论治系统
临床论治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建华教授"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在临床论治中的应用
1
作者
许琦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1期16-17,共2页
文摘
王建华教授率领课题组从70年代中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多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现将其在临床上"论治"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王老对中药药理的研究上:王老认为,中药药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应体现在与证的结合,从证治理论入手是将中药药理引向深层次研究的切入点.具体体现在:1.通过病证结合进行新药开发.2.中药基础药理学研究方面:以消化性溃疡为例,用同病异治理论为指导,及以益气健脾方药治疗脾虚证为例,以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来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确立了复方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对进一步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剂型改革以及机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并将复方、单味的研究视为同等重要.3.临床药理研究中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面:首次提出脾虚证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应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建立"病"和"证"水平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王建华
脾虚证辨证论治系统
临床论治应用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王建华教授"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在临床论治中的应用
许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