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朱晓琳 曹婷 +1 位作者 张辉 王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转移组(n=45...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转移组(n=45)和非转移组(n=46)。均进行超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后比较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MRI检查结果中转移组的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最长直径、淋巴结最短直径、淋巴结最大截面积大于非转移组,淋巴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小于非转移组(P<0.05);同时转移组的存在淋巴结门、淋巴结形态规则、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少于非转移组,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强化程度低于非转移组(P<0.05);超声检查后可见转移组血流分型中周边型、混合型以及Adler2级以上的患者多于非转移组,而血流分型中门型、分散型以及Adler1至2级的患者少于非转移组(P<0.05);经计算后可见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MRI检查的灵敏度为82.22%、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0.00%,小于金标准灵敏度(P<0.05);而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5.56%,其中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及MRI在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方面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 腋下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超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张桐 王春霞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转移性淋巴结68例,非转移性淋巴结22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 目的 探讨超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患者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学检查,转移性淋巴结68例,非转移性淋巴结22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种类型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超声结果。结果 转移性淋巴结超声中以2级以上血流分级为主,血流类型主要为周边型和混合型;非转移性淋巴结超声中以1~2级血流分级为主,血流类型主要为门型和分散性。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ler血流分级及血流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磁共振成像中L/S>2、皮质厚度>3 mm。转移性淋巴结磁共振成像中L/S、皮质厚度、ADC值,以及边缘不规则、脂肪间隙不清晰、高DWT、强化不均、未见淋巴门占比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有效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可以依据检查方法的特点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乳腺 腋下转移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马艳飞 石铁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 目的 探讨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458例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直径和、腺体外侵袭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单侧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和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 单侧 多灶 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侧颈区和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书玉 阎琳 +1 位作者 张艳 罗渝昆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4-348,共5页
背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侧颈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CLNM)疗效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评估RFA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侧颈区和中央区CLNM的治疗效果和并... 背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侧颈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性淋巴结(cervical lymph nodes metastasis,CLNM)疗效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评估RFA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侧颈区和中央区CLNM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行RFA治疗甲状腺癌全切术后发生侧颈区和中央区CLNM的患者,随访截至2023年1月1日,对比两组患者消融前后的CLNM体积和消融后体积缩小率(volume reduction rate,VRR)以及消融时和随访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52例患者(96枚CLNM)纳入研究。侧颈区38例(74枚CLNM),男性10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43.1±8.3)岁;中央区14例(22枚CLNM),男性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4.4±16.3)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颈区和中央区的CLNM在消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体积逐渐减小且VRR逐渐增加,随访2年内CLNM完全消失,且各随访节点两组间的CLNM体积和V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时6例有颈部疼痛(侧颈区2例,中央区4例),无其他轻微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8例(15.4%)出现消融区域外的复发(侧颈区3例,中央区5例),均成功完成二次RFA。结论RFA对甲状腺癌全切术后颈部侧颈区和中央区的CLNM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 甲状腺术后 颈部转移淋巴结 超声检查 并发症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张梦夏 赵玮 +4 位作者 郭雪冉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加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20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相关检查指标的关系。寻找年龄和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并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2.9%(27/209)。临床病理及术前检查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年龄、肿瘤病灶位置、肿瘤直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P=0.003)、超声下结节直径大小(OR=0.874,P=0.003)、肿瘤位于上部位置(OR=2.874,P=0.035)、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OR=0.118,P=0.044)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OR=0.287,P=0.013)是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为38.5岁、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对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最大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38.5岁、肿瘤位于上部位置、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超声提示结节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易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本研究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PTC发生跳跃性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 跳跃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兴华 李春杨 金素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8-349,共2页
患者女性,64岁,因自觉腹胀、阴道分泌物增多1年,病情逐渐加重,双侧腋下疼痛2个月入院。B超及盆腔CT检查发现盆腔包块,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浆液 淋巴结转移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普通超声与实时弹性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璇 陈松旺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普通超声与实时弹性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普通超声及实时弹性超声检查资料。普通超声根据5个评分标准的总分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实时弹性成像中,运用2种方... 目的探讨普通超声与实时弹性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普通超声及实时弹性超声检查资料。普通超声根据5个评分标准的总分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实时弹性成像中,运用2种方法对淋巴结进行评估,一种是RTE4分评级法,另一种是测量形变比值(EXL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出EXL的临界值。普通超声与弹性超声联合诊断采取联合评价方法。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普通超声诊断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0%和82%,弹性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75%和83%,两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96%、88%和92%。EXL2/1的最佳临界值为2.17,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8%,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91。结论普通超声与弹性超声联合诊断能够提高甲状腺癌转移性颈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超声 超声 甲状腺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延会 马雅秀 +1 位作者 范娜 徐嘉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8期95-97,共3页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以淋巴结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检查,以淋巴结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检出腋下转移性淋巴结33例,未转移69例;多普勒彩超诊断检出转移36例,未转移66例;CT诊断检出转移39例,未转移63例;联合诊断检出转移38例,未转移64例;多普勒彩超、CT及联合诊断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1.82%、93.94%、96.97%、86.96%、88.40%、91.30%;85.29%、90.20%、93.14%,联合诊断各项诊断效能数据最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对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较单一检查诊断更高,临床中应综合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判定,为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乳腺 腋下转移淋巴结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东方 马晓梅 +2 位作者 鲁鹏聪 郑家桔 姚伟根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6期780-783,共4页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前超声及MRI影像资料,以所有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独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及高频高彩色多普勒超...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在乳腺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前超声及MRI影像资料,以所有患者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单独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MRI及高频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46例,非转移性淋巴结52例;MRI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47例,非转移性淋巴结51例;超声联合MRI结果显示转移性淋巴结53例,非转移性淋巴结45例。转移性淋巴结患者L/S、皮质厚度、ADC值、边缘不规则、脂肪间隙不清晰、高DWI、强化不均及未见淋巴门与非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性淋巴结的Adler血流分级及血流类型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用于转移、非转移性乳腺癌淋巴结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腋下转移淋巴结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及安全性
10
作者 梁晓露 袁慧 王霞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38-0141,共4页
众多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侧重于关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研究工作中针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对象具有真实性的优势,来自于我院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期间的临床病案资料... 众多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侧重于关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本研究工作中针对此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对象具有真实性的优势,来自于我院2021年9月份到2022年9月份期间的临床病案资料和信息,具体则是60例在本院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不同论文研究具有目的和结果不清的现象和问题,故而在本文所进行研究工作中将患者对象当中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中各自包含纳入本次研究的30例病例。其中,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常规超声引导之下的微波消融治疗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所开展的研究和分析中重点探究的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则设定为后者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较高,优于本文对照组患者,在相关研究和目前的临床病案及其家属的反馈情况来看也具有这一明显的趋势,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以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良好,优于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这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预后和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并且值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FNAC联合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的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宋丹丹 李莎 褚晶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41-45,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侧区的转移性淋巴结(MLN)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就...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联合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颈侧区的转移性淋巴结(MLN)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方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就诊的128例PTC且超声检查疑似发生颈侧区的M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FNAC检查及FNA-Tg检测,分析PTC患者发生颈侧区的MLN的超声特征。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NAC、FNA-T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PTC患者发生颈侧区的MLN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阳性92例,阴性36例;FNAC检查诊断结果显示,阳性81例,阴性47例,FNA-Tg检测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8例,阴性50例,FNAC与FNA-Tg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91例,阴性37例;FNAC与FNA-Tg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5.65%、准确度为94.53%,高于FNAC单独诊断的84.78%、86.72%和FNA-Tg单独诊断的82.61%、85.94%,漏诊率为4.35%,低于FNAC单独诊断的15.22%和FNA-Tg单独诊断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AC与FNA-Tg联合检测Ⅱ区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100%,高于FNAC单独检测的72.22%和FNA-Tg单独检测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C与FNA-Tg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PTC颈侧区域的MLN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早期筛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 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5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MMP-2和MMP-9表达与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峰 王虹 +3 位作者 赵为之 李薇 李琼 庄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123,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MMP 2和MMP 9表达情况 ,评估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 ,以抗MMP 2和MMP 9单克隆抗体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MMP 2和MMP ...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MMP 2和MMP 9表达情况 ,评估其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3例涎腺腺样囊性癌 ,以抗MMP 2和MMP 9单克隆抗体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MMP 2和MMP 9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7.92 %和79.2 5 % ;有神经浸润的腺样囊性癌其MMP 2和MMP 9的表达水平远高于无浸润者 (P <0 .0 5 ,P <0 .0 5 ) ;随着MMP 2和MMP 9的表达水平增高 ,淋巴结转移率也增高 (P <0 .0 5 ,P <0 .0 5 )。结论 提示MMP 2和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涎腺腺样囊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淋巴结转移 MMP-2 神经浸润 MMP-9
下载PDF
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华 李龙江 代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 目的:明确口腔癌引流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微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颈部淋巴结标本共233个,通过病理检测分为正常、反应性增生和转移3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前2组微转移,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个淋巴结病理检查为转移,79个反应性增生,129个正常;正常黏膜上皮、鳞状细胞癌与转移淋巴结呈角蛋白强阳性,反应性增生与正常淋巴结的微转移检出率分别为29/79、12/129。结论:癌引流区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较正常淋巴结更易出现微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淋巴结 反应增生 转移
下载PDF
用^(131)I治疗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被引量:4
14
作者 左书耀 王国明 +4 位作者 王叙馥 张勤 王志强 孙建文 王登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LMDTC)的治疗剂量和疗效。方法 对 2 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不能手术切除的 84个LMDTC ,在 7 4~ 16 6 5GBq范围内选择不同剂量1 31 I治疗。分别于治疗后 1、3、6和 1... 目的 探讨1 31 I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LMDTC)的治疗剂量和疗效。方法 对 2 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不能手术切除的 84个LMDTC ,在 7 4~ 16 6 5GBq范围内选择不同剂量1 31 I治疗。分别于治疗后 1、3、6和 12个月随访观察LMDTC的状况。对≥ 2cm的LMDTC ,1 31 I治疗后视其变化确定再手术切除时间。结果  84个不能手术切除的分化型LMDTC ,1 31 I治疗后有 78个分别消除、缩小和再次手术切除 ,有效率为 92 9% (78 84个 )。对 37个≥ 2cm的LMDTC1 31 I治疗后结合再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 16个 ,再切除率占 4 3 2 % (16 37个 )。与单纯用1 31 I治疗 <2cm的LMDTC的结果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1 31 I剂量为 3 7~ 12 95GBq时 ,各剂量组对LMDTC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大剂量1 31 I治疗分化型LMDTC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 转移 手术切除 淋巴结 不能切除 疗效 结论 显著 差异
下载PDF
颈侧上部囊性淋巴结转移癌——附7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一鸣 王莹 +2 位作者 胡美龙 王靖虓 丁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颈侧上部囊淋巴结转移 误诊 诊断 治疗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佟凌霞 高虹 齐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7期1134-1136,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全球范围内,它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75%,其发展进程较慢,侵袭性较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颈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在全球范围内,它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75%,其发展进程较慢,侵袭性较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最主要的转移方式是颈部淋巴结转移。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是关系到患者生存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术前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颈部是否有可疑转移淋巴结,指导术中进行颈淋巴结活检和清扫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 颈部淋巴结转移 术前超声检查 淋巴结活检 超声征象 转移方式 中央区 转移淋巴结 侵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表现:颈部淋巴结囊性肿大 被引量:40
17
作者 涂波 黄晓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 颈部淋巴结转移 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
下载PDF
经皮激光消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疗效: 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璐 周伟 +1 位作者 彭艳 詹维伟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 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s,MLN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因P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 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术后颈部转移性淋巴结(metastatic lymph nodes,MLNs)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因PTC术后复发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PL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PLA术中均应用二维超声监测手术过程,评估消融后病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PLA术前及术后1 h、2~7 d内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MLNs病灶灌注缺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9年5月),记录随访中消融后病灶最大径和体积。结果共35例(46个MLNs病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前超声造影显示,20个MLNs为不均匀灌注(包括1个液化淋巴结),26个为均匀灌注。术后2~7 d复查超声造影显示,灌注缺损区边界较术后1 h更清晰,灌注缺损区体积比术后1 h明显增大[230.40(78.03,361.17)mm3比130.62(43.06,253.66)mm3,P<0.05]。所有患者对PLA均耐受良好,无颈部血肿及活动性出血、感染、气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6.7±8.9)个月,无原位淋巴结复发病例。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消融后病灶最大径[0.00(0.00,0.00)mm比7.35(5.70,9.63)mm,P<0.05]、病灶体积[0.00(0.00,0.00)mm3比95.59(32.82, 169.01)mm3,P<0.05]均显著缩小。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消融后病灶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00(40.381,100)%、100(96.110,100)%和100(100,100)%。结论超声引导下PLA对PTC术后颈部MLN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激光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 转移淋巴结 超声造影
下载PDF
ILT4与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彩霞 王丽萍 +1 位作者 武建军 赵灵燕 《癌症进展》 2016年第6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ILT4)与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通过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7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ILT4、Ki67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ILT4)与Ki67在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通过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7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ILT4、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中,卵巢癌组织中ILT4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Ki67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ILT4阳性率35.14%(13/37)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84.85%(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Ki67阳性率表达81.08%(30/3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5.45%(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ILT4水平表达降低,Ki67表达升高,可将其作为诊断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卵巢 淋巴结转移 免疫球蛋白样转录子4 KI67
下载PDF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7
20
作者 房世保 李萍 赵诚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31-432,共2页
①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的声像图特征。②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5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病人 (8个病灶 ) ,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及血供特点。③结果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包括颈侧部... ①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的声像图特征。②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5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病人 (8个病灶 ) ,观察其声像图特征及血供特点。③结果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囊性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包括颈侧部囊性肿物 ,伴囊壁实性结节 ,较大囊壁结节内可探及动脉血供 ,部分壁结节可显示微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结转移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