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倩 李春叶 +2 位作者 王华 谢荣 张校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64-67,88,共5页
目的分析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 目的分析及评价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治疗肩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肩关节痛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CSS)、治疗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4周后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00±7.12)分、(73.03±5.97)分vs(51.69±7.20)分、(57.77±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4,-9.4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4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腋神经阻滞联合盂肱关节臭氧+类固醇注射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肩关节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臭氧 类固醇 肩关节痛
下载PDF
经三角肌微创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腋神经相关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王岩松 王晓东 +2 位作者 李宏斌 韩笑 应朗 《交通医学》 2023年第5期498-499,502,共3页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测量肩峰-腋神经距离及其与肱骨长度的关系,预测肱骨近端骨折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腋神经位置。方法:选取国人成人上肢福尔马林浸泡尸体10具共20肩,其中男性12肩,女性8肩,测量肩峰-腋神经距离(acromio-axillary ne...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测量肩峰-腋神经距离及其与肱骨长度的关系,预测肱骨近端骨折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腋神经位置。方法:选取国人成人上肢福尔马林浸泡尸体10具共20肩,其中男性12肩,女性8肩,测量肩峰-腋神经距离(acromio-axillary nerve distance,AAND)、臂长(arm length,AL)、从内固定上缘到腋神经下缘的距离,计算腋神经指数(axillary nerve index,ANI)。结果:AAND 5.5~6.6 cm,平均6.00±0.33 cm,AL 24.00~38.10 cm,平均32.20±3.55 cm。内固定上缘到腋神经下缘的距离3.10~4.30 cm,平均3.60±0.38 cm。ANI 0.17~0.23,平均0.19±0.01。AL和AAND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94,P=0.006)。结论:在经三角肌微创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可以通过臂长预测腋神经位置,距肩峰前外侧缘5.5厘米为腋神经安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解剖学 经三角肌微创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臂部外固定支架的置钉点与桡神经和腋神经的安全范围
3
作者 伍萍珍 熊征豪 +3 位作者 邵剑青 石远伟 周丽华 王东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 观察成年男性外支架置钉点与臂部桡神经及腋神经行程的解剖关系,探讨制定置钉点的安全范围。方法 成年男性尸体26具,按身高分为150~160 cm组(A组)和161~170 cm组(B组)。设定肱骨外上髁与大结节连线为臂外侧线、内上髁与喙突连线为... 目的 观察成年男性外支架置钉点与臂部桡神经及腋神经行程的解剖关系,探讨制定置钉点的安全范围。方法 成年男性尸体26具,按身高分为150~160 cm组(A组)和161~170 cm组(B组)。设定肱骨外上髁与大结节连线为臂外侧线、内上髁与喙突连线为臂内侧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为臂后线,解剖暴露臂部腋神经和桡神经全程;找到其与3条线的垂直交点,测量骨性标志与神经交点的垂直距离,计算肱骨上、中、下段置钉的安全范围。结果 A、B组肱骨外上髁至桡神经近端距离分别为(13.7±1.36)cm和(13.4±1.27)cm,肱骨外上髁至桡神经远端的距离(7.7±0.98)cm和(7.5±0.90)cm,肩峰顶点至腋神经后支的距离为(6.4±0.70)cm和(7.1±0.94)cm,肱骨内上髁距离桡神经近端的距离分别为(20.4±1.36)cm和(21.4±1.35)cm。A、B组于肱骨上、中、下段外固定置钉的安全距离分别为身高的2.2%~6.0%、2.5%~6.7%(上段),3.1%~5.0%、3.0%~4.4%(中段),3.9%~6.5%、3.4%~6.0%(下段)。结论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时,不仅参照腋神经和桡神经的安全范围的绝对值,还要考虑身高的影响,采用安全距离占身高百分比的相对值可能更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腋神经 肱骨骨折 外固定支架 安全距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4
作者 张树峰 张许梅 +3 位作者 袁莉 黄传玉 纪明明 刘晶晶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35-938,944,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别相同原则进行1∶1的比例配对,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全麻组,每组61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流动力学、脑血氧饱和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持续时间为(113.41±17.45)min,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为(23.12±6.27)min,均短于全麻组[(127.94±18.42)min和(29.17±6.4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后20 min至手术结束时脑氧饱和度、麻醉后10 min起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2.50±0.41)低于全麻组(3.16±0.71,P<0.05)。与全麻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低(6.56%vs.49.18%),发生低氧血症(11.48%vs.32.79%)及采用辅助呼吸例数更少(9.84%vs.34.4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32.79%vs.6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手术麻醉和镇痛效果良好,术中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下载PDF
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则民 刘飙 +2 位作者 张君 刘燕 尹维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18,22,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闭合性腋神经损伤的神经肌电图诊断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998-08/2005-1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腋神经损伤患者22例,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定性定位诊断腋神经损伤。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肌电图检测结果:臂丛神经上干支配肌群中,只有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有异常电生理改变,其他肌群均正常。22块三角肌有失神经电位者18例,异常率81.8%(18/22);22块三角肌运动单位电位减少17例,异常率77.3%(17/22)。②神经电图检测结果:潜伏期在正常范围13例,延长5例,消失4例,异常率40.9%(9/22);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消失4例,衰减18例,异常率100%(22/22)。完全损伤4例,不完全损伤18例,其中严重损伤2例。患侧腋神经的潜伏期为(1.27±1.16)ms,高于正常值0.6ms,差异显著(t=2.18,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为(10.17±1.96)mV,高于正常值(4.3±0.5)mV,差异非常显著(t=16.13,P<0.01)。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测是腋神经损伤早期定性、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支配 肌电描记术 诊断 闭合性腋神经损伤 神经肌电图
下载PDF
腋神经分支方式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金宇 管力 +2 位作者 徐从 崔智超 孔祥玉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腋神经发自臂丛的后束,常分为前、后两个分支,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后支主要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管理臂上外侧部皮肤的感觉,并分布于肩关节。其损伤常由肩部骨折、脱位、贯通伤或直接打击伤造成,往往是复合损伤的一部分,... 腋神经发自臂丛的后束,常分为前、后两个分支,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和中部,后支主要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管理臂上外侧部皮肤的感觉,并分布于肩关节。其损伤常由肩部骨折、脱位、贯通伤或直接打击伤造成,往往是复合损伤的一部分,早期症状易被其他疾病掩盖,早期的诊断和修复常可以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解剖学观察 临床意义 神经分支 复合损伤 早期症状 功能恢复 三角肌
下载PDF
腋神经和桡神经与肱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学敏 侯燕红 +2 位作者 王俊生 武志兵 孙长英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 在 30例 6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腋神... 目的 观测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 ,为肱骨手术或外固定提供帮助。方法 在 30例 6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有关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 肱骨最大长 (30 6 6 5± 17 4 8)mm ;肱骨最近端到腋神经(5 8 10± 5 6 1)mm ;肱骨最近端到桡神经穿外侧肌间隔处 (177 75± 11 86 )mm ;解剖颈最低点到腋神经 (16 2 4± 2 78)mm ;肱骨最近端到肱骨肌管入口处 (118 4 9± 6 6 1)mm ;并测量计算了各段占肱骨最大长的比例。结论 腋神经在肱骨近端 1/ 5处容易受损 ,而桡神经在肱骨下 3/ 5段为易损伤部。从术前和术中的影像 ,能测量和计算出神经的基本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神经 肱骨 临床意义 应用解剖学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延旭 顾立强 +2 位作者 丁自海 李泽宇 许心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4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6具,男11具,女5具,共32侧。常规解剖显露三角肌、肩袖、四边孔和...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完成。选取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研究所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16具,男11具,女5具,共32侧。常规解剖显露三角肌、肩袖、四边孔和腋神经,观测腋神经及其分支的体表投影、直径、起始、走行、分布和肩袖的解剖关系。结果:腋神经出四边孔处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肩峰平面下方3.8~7.2cm,平均(5.0±1.5)cm、三角肌后缘前方2.7~5.6cm,平均(4.0±1.4)cm处。小圆肌支入肌前长约0.8~2.6cm,平均(1.6±0.8)cm,支配小圆肌;后支入肌前长约1.0~4.2cm,平均(2.5±1.5)cm,后支横径为1.3~2.1cm,平均(1.7±0.3)cm,支配三角肌后部和肱三头肌长头附近的皮肤。前支入肌前长约2.0~4.2cm,平均(3.1±0.8)cm,横径为1.7~2.9cm,平均(2.1±0.7)mm,支配三角肌前份和三角肌区下部的皮肤。结论:腋神经内在的解剖因素是肩袖损伤合并腋神经损伤的基础,肩部外伤是肩袖合并腋神经损伤的直接原因,临床应注意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腋神经支配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酸性磷酸酶法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圣望 胡松林 蔡丽霞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0上段至C_8下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_5下段及T_1上段。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外,主要位... 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以酸性磷酸酶法,研究了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在脊髓胶状质的定位投射。大鼠腋神经感觉纤维纵向投射,主要至脊髓C_0上段至C_8下段胶状质,少数动物还投射至C_5下段及T_1上段。其横向投射均在胶状质中线以外,主要位于胶状质外侧半内侧和中1/3区域,部分动物C_7至C_8节段的投射区,占据胶状质外侧半内侧1/2范围。投射柱从上至下有向外扩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胶状质 腋神经 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腋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7
10
作者 党瑞山 纪荣明 +4 位作者 朱吉林 汪立鑫 张成立 施恩娟 黄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28-331,共4页
本文在25具(男13,女12)专供研究用成人尸体上,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50侧腋神经的臂丛来源,分支及其分支部位,长度,宽、厚度和神经束等进行观察测量。腋神经主干的长度平均为44.56±1.20mm,是臂丛五大分支中最短的神经干之一,其... 本文在25具(男13,女12)专供研究用成人尸体上,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对50侧腋神经的臂丛来源,分支及其分支部位,长度,宽、厚度和神经束等进行观察测量。腋神经主干的长度平均为44.56±1.20mm,是臂丛五大分支中最短的神经干之一,其起始处、中点处和分支处的宽、厚度分别为3.45±0.11、1.97±0.05mm,3.80±0.11、1.90±0.05mm,5.43±0.13、1.93±0.06mm。前述三处的神经束分别有:2.88±0.19、 3.88±0.23和5.62±0.24个。此外还观察了腋神经各分支的神经束,讨论了有关临床应用注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13例恢复三角肌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明珠 李春雨 +2 位作者 张为众 孙鸿斌 崔树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81-3384,共4页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 背景:腋神经损伤后致三角肌麻痹,上肢外展功能受限,其手术治疗方案存在争议,采取后位入路的神经移位移植方法能否达到满意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恢复肩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3例腋神经损伤且无任何恢复征象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4(18~55)岁,三角肌肌力为M0或M1即三角肌功能完全丧失。采用后入路于10倍手术显微镜下将桡神经长头支移位移植至腋神经前支修复肩外展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者肩外展功能恢复结果。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经21(6~5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的术后感染及血肿,肩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三角肌恢复M4以上肌力7例,M3肌力4例,M2肌M1肌力各1例,有效率达92﹪,优良率达到85%,均未出现伸肘功能障碍。说明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移位移植修复腋神经前支恢复三角肌功能,是一种简便、可靠的修复肩外展功能的方法,且本术式适用于臂丛神经部分损伤、腋神经损伤及严重的四边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位 腋神经 神经 肱三头肌长头 移植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联合阻滞治疗肩周炎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2
作者 窦忠新 茆怀海 +4 位作者 陈秀清 阮国辉 王文富 邹开军 汪爱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 目的:为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观察其走行位置及分支分布,拟定穿刺点及体表定位。结果:①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的距离和冈上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均为4.0~4.5 cm,冈下肌支起始段距皮肤的距离为 4.0 cm。②腋神经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5.0 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 3 cm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3.5~4.0 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 1/3交点处距皮肤的距离为 3.0 cm。结论:对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及其分支选择6个穿刺点进行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阻滞的深度,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肩周炎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胸背神经转位与腋神经缝接术及其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绍业 林道贤 +1 位作者 李汉云 韩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2期90-92,126,共4页
对于腋神经损伤,三角肌瘫痪引起的臂外展障碍,我们根据解剖学基础理论,提出了胸背神经转位与腋神经缝接的术式。在100侧尸体研究后,介绍了在四边孔前方缝接和四边孔后方缝接两种手术方案,并进行了1例临床实践,初步取得成功,随访2年多,... 对于腋神经损伤,三角肌瘫痪引起的臂外展障碍,我们根据解剖学基础理论,提出了胸背神经转位与腋神经缝接的术式。在100侧尸体研究后,介绍了在四边孔前方缝接和四边孔后方缝接两种手术方案,并进行了1例临床实践,初步取得成功,随访2年多,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移植 胸背神经 腋神经 三角肌麻痹
下载PDF
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关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俊生 武志兵 孙长英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64-64,共1页
通过解剖 30具 6 0侧成年人上肢标本 ,测量腋神经、桡神经与肱骨骨性标志的关系。认为肱骨上 1/ 5段腋神经及肱骨下 3/ 5段桡神经为易损区域。根据术前、术后的影像检查 ,计算出神经的基本位置 。
关键词 腋神经 神经 肱骨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FRAP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继固 任立恩 +1 位作者 蔡丽霞 胡松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腋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在C5~C7,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m... 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腋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腋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在C5~C7,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宽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72、0.920、0.960,而腋神经向C5~C7各节段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90~0.508、0.432~0.605、0.49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脊髓胶状质 定量分析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右腋神经损伤康复处理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军 孙晓莉 明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2期104-,共1页
关键词 腋神经 患者 三角肌 周围神经损伤 肘关节 肌皮神经 臂丛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损伤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耀光 刘一凡 +1 位作者 潘永良 黄潮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1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 探讨腋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9例腋神经损伤功能完全丧失 ,且无自行恢复征象的患者 ,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与腋神经远端吻接治疗。结果 经 6~ 1 8个月 ,平均 1 2个月随访 ,三角肌、小圆肌 ,肌力恢复M + 42... 目的 探讨腋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9例腋神经损伤功能完全丧失 ,且无自行恢复征象的患者 ,采用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与腋神经远端吻接治疗。结果 经 6~ 1 8个月 ,平均 1 2个月随访 ,三角肌、小圆肌 ,肌力恢复M + 42例 ,M4 6例 ,M31例 ,伸肘功能无障碍。结论 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损伤 ,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简单的治疗腋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 ,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损伤 神经肱三头肌长头支转位 修复 腋神经远端吻接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锁骨骨折合并腋神经损伤的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立仁 杨增敏 贺新兵 《中国医刊》 CAS 2006年第10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腋神经损伤 锁骨骨折 诊治体会 临床常见 损伤血管 臂丛神经 骨折片
下载PDF
腋神经与肱骨相关结构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燕红 武志兵 +2 位作者 王俊生 杨永强 王贵华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目的 :研究臂部后方腋神经与肱骨相关结构的关系 ,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和肩关节脱位寻找安全入路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 6 3例成人 (男 38例、女 2 5例 )防腐上肢标本 ,确认腋神经在肱骨后方的走行 ,分别测量各相应距离 ... 目的 :研究臂部后方腋神经与肱骨相关结构的关系 ,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和肩关节脱位寻找安全入路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 6 3例成人 (男 38例、女 2 5例 )防腐上肢标本 ,确认腋神经在肱骨后方的走行 ,分别测量各相应距离 ,并计算其与肱骨最大长的百分比。结果 :(1)肱骨最大长 :男左 312 .5 1mm、男右 315 .5 7mm、女左 2 85 .2 0mm、女右 2 88.4 0mm ;(2 )肱骨最近端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 :男左 5 9.0 3mm、男右 6 1.6 5mm、女左5 0 .4 6mm、女右 5 4 .6 2mm ;(3)肱骨最近端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占肱骨最大长的百分比 :男左 18.89%、男右 19.5 4 %、女左 17.6 9%、女右 18.94 % ,均小于 2 0 % ;(4 )腋神经至肱骨肌管入口的平均距离占肱骨最大长的百分比 :男左 2 0 .13%、男右 18.16 %、女左 2 0 .78%、女右 19.30 % ,平均 19.5 4 % ,小于 2 0 %。结论 :肱骨的上 1 5区为相对危险区 ,而中上 1 5区 (CD段 )无大血管和神经走行 ,属相对安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神经 肱骨 解剖学 测量 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脱位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电刺激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治疗肩周炎180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明 徐红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电刺激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肩周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