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角肌间沟复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铁军 冯磊 +1 位作者 张伟 李世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斜角肌间沟 上肢手术 手术中 腋路法 神经丛阻滞麻醉 复合 阻滞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金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前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是一种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实时引导穿刺... 目前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是一种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实时引导穿刺针置于靶神经旁,使局麻药充分地浸润神经,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 腋路法 神经阻滞方 穿刺定位 解剖标志 损伤神经
下载PDF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罗辉 李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7期59-60,共2页
目的:通过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方法:收治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肌间沟法组(A组),单纯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根据受伤部位单纯实施肌间沟法或腋路法阻... 目的:通过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方法:收治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肌间沟法组(A组),单纯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联合腋路法组(C组),每组30例。A组和B组根据受伤部位单纯实施肌间沟法或腋路法阻滞,C组实施肌间沟法和腋路法联合阻滞,观察阻滞效果。结果:C组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A组(93.33%)和B组(93.33%)。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显著提高臂丛阻滞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阻滞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
下载PDF
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燕 刘振华 +1 位作者 叶福才 周锦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0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在较低浓度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阻滞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后10、40 min,术毕10 min阻滞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增加药量的基础上,麻醉阻滞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好,且并不增加麻醉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腋路法 臂丛神经阻滞 低浓度
下载PDF
臂丛阻滞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在尺桡骨手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海生 李鹏林 +1 位作者 龚金花 熊敏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3-44,共2页
在以往的尺桡骨整复手术中,多采用某种单一的臂丛麻醉方式,术中常有部分病人因神经阻滞不全而存在程度不等的疼痛.这与麻醉的选择方式有明显关系.本文比较三种臂丛阻滞方法的疗效并探讨最佳的临床选择.
关键词 臂丛麻醉 肌间沟联合阻滞 手术
下载PDF
直接透入血管法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90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功胜 《九江医学》 2000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动脉鞘 腋路法
下载PDF
双针法新型腋路臂丛麻醉的效果
7
作者 吕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4-525,共2页
腋路法臂丛麻醉临床常用,传统实施以局麻药腋鞘内一针式注射。但总体疗效差异明显,而神经定位器介导下的麻醉方式虽疗效显著,但由于受物件及操作时限影响,临床尚未形成普及。对此,我们分析局解特征,在实施腋路臂丛麻醉时应用双针... 腋路法臂丛麻醉临床常用,传统实施以局麻药腋鞘内一针式注射。但总体疗效差异明显,而神经定位器介导下的麻醉方式虽疗效显著,但由于受物件及操作时限影响,临床尚未形成普及。对此,我们分析局解特征,在实施腋路臂丛麻醉时应用双针法鞘内注射替代传统一针法,结果疗效提升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麻醉 腋路法 双针 疗效差异 鞘内注射 麻醉方式 总结报告 局麻药
下载PDF
盐酸罗哌卡因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致患儿死亡一例
8
作者 杨永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9期78-78,共1页
患儿男,7岁,体重19妇,因左尺桡骨骨折,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次日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行左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充分手术准备后,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按常规消毒和操作方法,用0.8%盐酸利多卡因加0.3%盐... 患儿男,7岁,体重19妇,因左尺桡骨骨折,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次日实施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法),行左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充分手术准备后,进入手术室,麻醉医师按常规消毒和操作方法,用0.8%盐酸利多卡因加0.3%盐酸罗哌卡因18瑚实施连续麻醉,麻醉操作过程中,患儿未诉特殊不适,经测试麻醉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盐酸罗哌卡因 腋路法 患儿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尺桡骨骨折 死亡 盐酸利多卡因
原文传递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双针刺法应用体会
9
作者 郑向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35期5482-5482,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臂丛神经阻滞 双针刺
下载PDF
臂丛肌间沟两点法与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何世武 陈冬红 黄淡霞 《北方药学》 2016年第1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臂丛肌间沟两点法与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外伤手术治疗的11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阻滞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n=5... 目的:探究分析臂丛肌间沟两点法与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外伤手术治疗的11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阻滞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n=55)采用臂丛肌间沟两点法进行麻醉,研究组(n=55)采用臂丛腋路两点法进行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评比两组麻醉效果及总有效率。统计分析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维持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保持一致,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及总有效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高效,应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肌间沟两点 臂丛两点 小儿手外伤
下载PDF
腋路臂丛阻滞法与肌间沟阻滞法联合应用
11
作者 曹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0年第3期247-247,共1页
200例患者采用肌间沟法与腋路法联合应用作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男性18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术前药安定10mg、阿托品0.3mg肌注。 1.2 麻醉方法 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 200例患者采用肌间沟法与腋路法联合应用作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男性180例,女性20例,年龄18~65岁,术前药安定10mg、阿托品0.3mg肌注。 1.2 麻醉方法 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8%盐酸利多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内含1:40-20万肾上腺素)阻滞,待麻醉阻滞平面出现后20分钟再行腋路法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8%盐酸利多卡因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阻滞 臂丛阻滞 联合应用 神经阻滞 盐酸利多卡因 局麻药 腋路法 布比卡因 肌间沟 麻醉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蔚华 徐建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60例BMI>27 kg/m^2的臂丛神经麻醉的尺桡骨骨折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盲探引导组,分别给...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60例BMI>27 kg/m^2的臂丛神经麻醉的尺桡骨骨折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盲探引导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方法和盲探引导方法。对两组在麻醉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手术效果(神经阻滞效果及次数等)进行统计和观察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麻醉的阻滞优良率为96.67%,高于盲探引导组盲探的神经阻滞优良率(76.6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7,P<0.05)。此外在穿刺次数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盲探下的效果(P<0.05)。结论腋路四点法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能够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效果,提高神经阻滞优良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四点神经阻滞 肥胖患者 尺桡骨骨折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璇 韩玲 王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25%左旋布比卡... 目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27ml,随机阻滞正中神经、尺神经或桡神经三支中的一支;Ⅱ组分别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9ml,阻滞上述四支神经。阻滞后30min观察对肌皮、正中、尺和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等指标。术后随访患者,记录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6·2min)较Ⅱ组(平均12·8min)明显缩短(P<0·05),但是Ⅰ组的首次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在臂丛神经阻滞30min后,两组患者对肌皮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尺、桡、正中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明显低于四点阻滞,由于实施两点法的许多患者需要追加神经阻滞,因此并不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腋路法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较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洋林 侯雅运 +1 位作者 钱慧华 徐浩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较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课题收集观察患者均为尺桡骨骨折肥胖患者28例,均分2组,早期组14例,实施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晚期组14例,实施超声引导下腋路...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较传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课题收集观察患者均为尺桡骨骨折肥胖患者28例,均分2组,早期组14例,实施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晚期组14例,实施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结果晚期组麻醉反馈异于早期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腋路四点法臂丛神经麻醉应用价值高,适用于肥胖患者尺桡骨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四点臂丛神经麻醉 传统臂丛神经阻滞 肥胖患者 尺桡骨骨折
下载PDF
腋动脉穿透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玲 黄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动脉 临床观察 神经阻滞方 上肢手术 腋路法
下载PDF
不同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江 宣泽英 申燕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中需采用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中需采用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0.5%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效果均优于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盐酸罗哌卡因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盐酸罗哌卡因 臂丛复合肌间沟阻滞
下载PDF
两种手臂摆放姿势对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乃修 桂波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AXB)后,两种手臂摆放姿势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实施AXB后,病人迅速将手臂内... 目的比较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AXB)后,两种手臂摆放姿势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实施AXB后,病人迅速将手臂内收放置在身体两侧;Ⅱ组为实施AXB后,病人手臂保持阻滞时的外展姿势。两组病人均保持相应姿势至阻滞成功为止。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成功率及镇痛时间。结果Ⅱ组阻滞成功率高于Ⅰ组(P<0.05)。Ⅱ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Ⅰ组,其持续时间长于Ⅰ组(P<0.05)。结论实施AXB后手臂保持外展姿势,可提高阻滞成功率,缩短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并延长阻滞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腋路法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肌间沟及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伯轩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4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阻滞法、腋路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及腋路臂丛联合阻滞3种不同方法在同时涉及上肢尺、桡神经支配区域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多根手指外伤且外伤范围涉及拇指与小指需进行清创缝合的60例,随机... 目的探讨肌间沟阻滞法、腋路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及腋路臂丛联合阻滞3种不同方法在同时涉及上肢尺、桡神经支配区域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7月多根手指外伤且外伤范围涉及拇指与小指需进行清创缝合的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肌间沟阻滞法、B组采用腋路臂丛阻滞法、C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臂丛联合阻滞法。麻醉完成20 min后采用针刺法检验麻醉效果,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麻醉完成20 min后,C组在尺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优于A组,在桡神经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A组与C组尺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93,P<0.05);B组与C组桡侧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7626,P<0.05);A组与C组的桡侧、B组与C组的尺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t=0.1833,t=0.4727,P均>0.05)。结论肌间沟及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在上肢手术,尤其是同时涉及尺、桡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外科手术 神经肌肉阻滞 肌间沟阻滞 臂丛阻滞
下载PDF
二针三分法臂丛阻滞用于小儿麻醉20例观察
19
作者 王旭华 《九江医学》 2003年第4期214-214,共1页
腋路臂丛阻滞广泛用于上肢手术麻醉,由于支配上肢各神经在腋鞘中解剖位置关系,往往桡神经阻滞不全.笔者从2001年始应用"二针三分法"阻滞,与传统的腋路臂丛阻滞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臂丛阻滞 小儿麻醉 二针三分腋路法 上肢手术
下载PDF
婴幼儿手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勇 齐麟 +1 位作者 徐长贵 关大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施行腋路臂丛麻醉在婴幼儿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手外科手术30例,入手术室后均肌注氯胺酮4~6 mg/Kg,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麻醉,局麻药罗哌卡因浓度为0.15%,用量为1.5~2 mg/Kg,注药容量为0... 目的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施行腋路臂丛麻醉在婴幼儿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婴幼儿手外科手术30例,入手术室后均肌注氯胺酮4~6 mg/Kg,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麻醉,局麻药罗哌卡因浓度为0.15%,用量为1.5~2 mg/Kg,注药容量为0.8 mL/Kg。观察并记录术中麻醉效果及RR、HR、SpO2等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中,臂丛麻醉效果优25例,良3例,优良率达93.3%(其中有3例因上臂应用止血带,在手术开始2 h后出现肢动反应,后给予静注氯胺酮1~4次,顺利完成手术);差为2例(手术开始即需静注氯胺酮,静脉追加氯胺酮2~5次完成手术)。所有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均无麻醉并发症出现。结论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施行腋路臂丛麻醉用于婴幼儿手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操作方便、安全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腋路法 氯胺酮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