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伍用地塞米松腋路臂丛阻滞麻醉20例
1
作者 李树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9-349,共1页
采用张元信等报道的方法,我院自1998年1月以来,在腋路臂丛阻滞局麻药液中加用地塞米松,同时用浓度、容量相同的局麻药液设置对照组,对比观察麻醉效果,报道如下.1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麻药 激素
下载PDF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致血肿压迫尺神经1例
2
作者 艾春雨 郭富祥 +1 位作者 高洋 傅秀利 《沈阳部队医药》 2003年第3期260-260,共1页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2002—06—25因右手中、环、小指末节砸伤3h 入院,拟在腋路臂丛阻滞下行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术。入院后急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急诊术前准备完善后接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静滴乳酸盐林格液,常规...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1岁,2002—06—25因右手中、环、小指末节砸伤3h 入院,拟在腋路臂丛阻滞下行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术。入院后急查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在正常范围内。急诊术前准备完善后接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静滴乳酸盐林格液,常规监测。抽取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1:1)总量20ml,选7号穿刺针在腋动脉搏动最高处与动脉成10~20°角进针。患者桡例出现异感,尚未注药,注射器内见回血,色鲜红,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血肿压迫尺神经 清创 克氏针 内固定术 并发症 手创伤
下载PDF
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郭小龙 朱燕莉 +1 位作者 梅松春 陈银玲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29-230,共2页
目的 探究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前臂手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 目的 探究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前臂手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而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臂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后路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麻醉,能有效加快麻醉阻滞起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腋路臂丛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4
作者 林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5-0128,共4页
探究基于超声引导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的手外伤手术患者50例,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解剖定位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以超声引导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探究基于超声引导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的手外伤手术患者50例,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以常规解剖定位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以超声引导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探究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5.43±0.16)min、(10.27±1.22)min、(23.34±1.15)ml,优于对照组的(7.24±0.19)min、(8.24±1.13)min、(29.34±1.13)ml,P<0.05;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9.26±2.28)分、(69.27±2.41)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87.34±2.25)分,优于对照组(80.29±2.27)分,P<0.05。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基于超声引导,具有较高效果,可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以促进后期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 神经阻滞麻醉 有效性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5
作者 崔崇英 王龙 +4 位作者 王威 刘燕 王寒 黄亚妮 梁启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共210例,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腋路臂丛...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超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及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共210例,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 33%,B组为0. 40%,C组为0. 50%。对比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通过血清肌钙蛋白(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对患者心肌的影响;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长,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A组镇痛维持时间最短,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A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最短,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麻醉效果优率(100. 00%)较B组(88. 57%)和A组(82. 86%)高,C组良率(0)较B组(11. 43%)和A组(27. 14%)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后24 h时3组血清CKMB、c Tn I均显著升高,其中A组最低,之后依次为B组和C组。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浓度为0. 40%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用于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求,具备良好麻醉效果,又能减少对心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佐辛 神经阻滞麻醉 手部 浓度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帕瑞昔布钠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0期3729-37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PNB)复合帕瑞昔布钠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PNB)复合帕瑞昔布钠在断指再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腋路BPNB,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腋路BPNB复合帕瑞昔布钠。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10 min、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以及术后2、8、24 h疼痛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10 min、手术结束时HR、MAP水平逐步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8、24 h VAS评分逐步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腋路BPNB复合帕瑞昔布钠可稳定断指再植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帕瑞昔布钠 疼痛
下载PDF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3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75),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3),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n=55),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0%,显著高于肌间沟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联合 效果
下载PDF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效果的随机对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文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7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神经外科择期行上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阻滞麻醉),观察...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术中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功能神经外科择期行上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带反应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与对照组(14.74%)间差异不显著,P>0.05;止血带反应时,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0.78±11.30)次/min、(87.56±6.21)mmHg(1mmHg=0.133kPa),较对照组的(101.52±12.43)次/min、(90.42±6.52)mmHg低,P<0.05。结论:与单纯肌间沟或单纯腋路阻滞麻醉相比,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有以下显著优势:(1)麻醉起效快,麻醉持续时间长;(2)不增加止血带反应等不良反应;(3)发生止血带反应时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阻滞麻醉 阻滞麻醉 肌间沟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止血带反应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卓庆亮 吴加富 +2 位作者 黄瑾娴 施艳 冯作炫 《海峡药学》 2022年第1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对患者术后疼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根据不同麻醉用药方法分成A组和B组,A组43例给予0.1 mg·kg-...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对患者术后疼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根据不同麻醉用药方法分成A组和B组,A组43例给予0.1 mg·kg-1艾司氯胺酮+0.5%罗哌卡因30 mL,B组48例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指标(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运动功能(MBS评分)、血清学指标(CTnI、CK-MB)、不良反应(头晕、幻觉、头痛、恶心呕吐)。结果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术后2、6、12、24 h的MB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的CTnI、CK-MB升高(P<0.05),但A组术后1d的CTnI、CK-MB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与B组的6.25%相近(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较好,可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运动功能恢复,且可改善血清学指标,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神经阻滞麻醉 术后疼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B超引导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巍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0期87-87,89,共2页
目的分析基于B超引导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医的需行手部或者前臂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作用下的神经阻滞麻醉... 目的分析基于B超引导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医的需行手部或者前臂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A、B、C三组,各30例。观察三组患者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作用下的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结果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且麻醉时间较长,但和低浓度药物相比,其差异性不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也可以发挥麻醉阻滞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不同剂量局部麻醉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跃坤 《医疗装备》 2018年第9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剂量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行手术治疗且术中采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4例,依据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2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不同剂量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行手术治疗且术中采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84例,依据局部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28例,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小剂量组各神经分支麻醉起效时间高于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麻醉持续时间低于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剂量组不同神经分支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与大剂量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没有误刺血肿、穿刺部位血肿等现象。结论行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小剂量局部麻醉药物所能获得的麻醉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剂量局部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基本相同于大剂量,因此麻醉药物剂量可选择中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药物 剂量 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腋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地佐辛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腋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鄂钢医院进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使用罗哌卡因注射液...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地佐辛注射液对患者进行腋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鄂钢医院进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使用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地佐辛注射液对这些患者进行腋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注射液浓度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使用0.4 mL/kg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0.1 mg/kg浓度为0.5%的地佐辛注射液对高浓度组患者进行麻醉,使用0.4 mL/kg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0.1 mg/kg浓度为0.5%的地佐辛注射液对中浓度组患者进行麻醉,使用0.4 mL/kg浓度为0.33%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0.1 mg/kg浓度为0.5%的地佐辛注射液对低浓度组患者进行麻醉。比较三组患者麻醉的效果。结果:高浓度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中浓度组患者和低浓度组患者,P<0.05。中浓度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均短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高浓度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均长于中浓度组患者和低浓度组患者,P<0.05。中浓度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持续的时间均长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麻醉后24 h,高浓度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高于中浓度组患者和低浓度组患者,P<0.05;中浓度组患者血清cTnI、CK-MB的水平均高于低浓度组患者,P<0.05。结论:在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地佐辛注射液对进行上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实施腋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期间,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浓度越高,麻醉起效的时间越快,麻醉阻滞的时间越长,对患者心肌细胞功能损伤的程度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注射液 地佐辛注射液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佟磊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13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43例。三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肌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每组43例。三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低、中、高浓度组分别接受浓度为0.33%、0.40%、0.50%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低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中、高浓度组,镇痛维持时间短于中、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起效时间长于高浓度组,镇痛维持时间短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三组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低浓度组CK-MB、cTnI水平低于中、高浓度组,中浓度组CK-MB、cTnI水平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0.40%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且镇痛维持时间长,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的影响,可更好的满足手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比较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及单纯超声引导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陈竞霞 张子栋 李维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8年第9期56-57,共2页
探讨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的麻醉当中运用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或者单纯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需要运用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 探讨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的麻醉当中运用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或者单纯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需要运用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者30min内各项神经的阻滞成功率以及总阻滞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操作时间以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下肘部位手术患者的阻滞麻醉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能够提高阻滞成功率,并延长患者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该阻滞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联合应用刺激器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原文传递
分析上肢手术中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孙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49-51,共3页
对比了解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上肢手术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对比了解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上肢手术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中各阶段神经阻滞效果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接受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价中欠佳、一般、良好以及见效率数据分别为12(21.43%)、23(41.07%)、21(37.50%)、44(78.57%),接受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5(8.93%)、20(35.71%)、31(55.36%)、51(91.07%)(P<0.05);接受单一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对照组患者麻醉后正中神经0.5h、1h以及手术结束前0.5h完全阻滞率分别为42(75.00%)、46(82.14%)、47(83.93%),肌皮神经各阶段完全阻滞率分别为38(67.86%)、47(83.93%)、49(87.50%),接受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麻醉后正中神经0.5h、1h以及手术结束前0.5h完全阻滞率分别为50(89.29%)、50(89.29%)、51(91.07%),肌皮神经各阶段完全阻滞率分别为43(76.79%)、51(91.07%)、53(94.64%)(P<0.0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9%(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于接受上肢手术治疗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使用安全性更为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尺桡骨骨折 肌腱断裂 肌间沟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