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动物影响腐殖质组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钰鹏 朱永恒 +1 位作者 王海燕 毛文权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6期248-256,共9页
腐殖质组型是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累积层的总和,是由土壤生物群分解有机残体和形成腐殖质的形态特征所定义。活性不同的腐殖质组型受到不同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这导致了特定腐殖质组型的形成。在同一腐殖质组型下,不同功能类群土壤动... 腐殖质组型是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累积层的总和,是由土壤生物群分解有机残体和形成腐殖质的形态特征所定义。活性不同的腐殖质组型受到不同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影响,这导致了特定腐殖质组型的形成。在同一腐殖质组型下,不同功能类群土壤动物的取食、搅拌、搬运等行为特性导致了腐殖质组型各诊断层厚度、过渡性、有机质的分解程度的变化,在不同腐殖质组型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如丰富度、多样性、垂直结构变化是其鉴别依据。而土壤动物介导的团聚体形成和凋落物分解与腐殖化等生态功能是腐殖质组型的形成前提。现有研究已表明腐殖质组型的变化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恢复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腐殖质组型与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腐殖质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组型 土壤动物 诊断层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组型: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永恒 白钰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86-1495,共10页
腐殖质组型是指受有机物质强烈影响的表层土壤,对应于有机层及其下伏的有机-矿物层的土壤剖面表层序列,受到气候、地质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并形成于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腐殖质组型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部位,是生态系统发展演替的策略选择... 腐殖质组型是指受有机物质强烈影响的表层土壤,对应于有机层及其下伏的有机-矿物层的土壤剖面表层序列,受到气候、地质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并形成于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腐殖质组型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部位,是生态系统发展演替的策略选择。研究腐殖质组型,对粮食生产、土壤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腐殖质组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腐殖质组型分类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腐殖质组型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指示作用,并提出研究展望。这将为我国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组型 土壤生物学 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物 环境监测
原文传递
庐山山地垂直自然带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动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海燕 朱永恒 +1 位作者 毛文权 白钰鹏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0-628,共9页
沿庐山垂直自然带谱对常绿阔叶林(低海拔,L)、落叶常绿混交林(中海拔,M)和落叶阔叶林(高海拔,H)地面腐殖质及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使用调查数据探究了该垂直自然带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动物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的腐殖质指标... 沿庐山垂直自然带谱对常绿阔叶林(低海拔,L)、落叶常绿混交林(中海拔,M)和落叶阔叶林(高海拔,H)地面腐殖质及大中型土壤动物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使用调查数据探究了该垂直自然带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动物分布特征。调查分析的腐殖质指标有剖面各发生层厚度、O-A过渡层厚度以及A层土壤团粒大小和有机质、总碳量、全磷、全氮、全碳含量和pH值等,土壤动物指标有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L、M、H自然带地面腐殖质分别以细腐殖质(Mull)、半腐殖质(Moder)和粗腐殖质(Mor)为主;调查共获得隶属于3门8纲24目的大中型土壤动物2636头,其平均密度为2245.23 ind m^(−2),优势类群前气门亚目、甲螨亚目、弹尾目动物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38.87%、25.36%和13.37%。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A层土壤养分含量、类群数与O层厚度关系密切,而多样性指数既与A层土壤pH值、也与A层土壤养分含量及O-A过渡层厚度密切相关。土壤动物分布总体特点是优势类群在不同腐殖质组型土层广泛分布,而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则分别与腐殖质组型中的OH层厚度、OL层厚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腐殖质组型 海拔 土壤动物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