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
作者 唐美洪 饶正伟 +1 位作者 杨鹏 翟睿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修复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4 cm×8 cm~7 cm×12 cm,切取皮... 目的探讨采用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修复9例胫腓骨骨折术后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4 cm×8 cm~7 cm×12 cm,切取皮瓣面积6 cm×10 cm~9 cm×14 cm。结果 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皮瓣均成活,皮瓣质地、颜色均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0~12个月。结论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血供可靠,层次清晰,操作简单,皮瓣转移幅度大,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是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及钢板外露、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蒂顺行皮瓣 小腿中上段 胫骨骨折 软组织缺损 钢板及骨外露
下载PDF
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全 陈朝山 廖肇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目的:探究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皮瓣手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2022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0例踝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皮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外观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感觉功能情况[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功能恢复评定表(BMRC)评分]、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V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MRC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AOFAS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关节功能、感觉功能及外观状态,更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踝足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3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螺旋桨 修复 足踝部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缺损
4
作者 胡兴权 尚永军 +1 位作者 润海涛 徐程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9-18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第二供区一期直接缝合15例,2...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旋转移位修复足踝部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2年10月收治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采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第二供区一期直接缝合15例,2例残留少许创面植皮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2 cm×8 cm,修复创面的第一皮瓣及供区的第二皮瓣面积分别为:7 cm×5 cm~15 cm×9 cm、6 cm×4 cm~16 cm×6 cm。通过观察受区及供区的功能及外形,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皮瓣均一期顺利成活,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第二皮瓣供区仅残留线状瘢痕,植皮区皮片成活良好,不影响肢体整体外观。结论腓动脉穿支“螺旋浆”接力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手术部位均位于小腿后外侧,可有效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第一皮瓣供区,并获得较好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接力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数字技术应用于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组织缺损
5
作者 任远洋 季亮 +4 位作者 李青松 胡艳春 梁伟 王祥 胡兴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在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修复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5例前臂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有桡骨或尺骨缺损、肌腱外露,均为男性,年龄28~46岁。术前对供区行DSA检查,初步明确皮瓣的走形、管径、分布情况。将获取DSA-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参考前臂缺损的具体形状和大小,在软件中模拟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设计与切取,并进行前臂骨缺损的模拟复位。根据数字化重建和模拟结果,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操作。结果所有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均顺利切取并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皮瓣完整成活5例,其中1例术后皮瓣下淤血,手术清除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8个月,皮瓣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DSA技术联合数字化技术可精确设计腓动脉嵌合穿支腓骨皮瓣的切取,实现根据缺损的部位,骨的形态实施个性化的切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嵌合穿 前臂 骨缺损 数字化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带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汉霖 康毅 +5 位作者 李亚岚 吴建科 李晓亮 马国续 高剑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创面缺损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0.40±6.59)岁,创面均为足背缺损,缺损面积3 cm×5 cm~6 cm×7 cm,所有患者均一期行清创VSD覆盖创面,二期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法治疗,皮瓣的供区缝合张力小的选择直接缝合,对于缝合张力过高可能出现皮肤坏死的选取同侧大腿皮肤游离植皮修复。所有患者均采取上门、电话、微信拍照或者视频随访。定期随访患者患肢皮瓣外形、功能、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对创面加强换药后局部瘢痕愈合。随访13~22个月,平均(16.55±2.60)个月,在随访期间,患者的皮瓣呈现出正常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反应,未发现任何异常,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患足行走功能不受限。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在80分以上的为12例,评分在60~80分为2例,评分在60分以下为1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应用腓动脉在外踝后肌间隙穿出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成网的优势,使皮瓣成活更可靠,血运更加理想,是修复足背侧创面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肠神经营养血管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辅助定位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16例
7
作者 周佳鑫 黄仕兵 +2 位作者 汪焕军 王琳 沈华军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7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辅助定位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创面缺损切取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患者16例,术前均使用(PHILIPSEPIQ5型彩色超声诊断系统)CDFI于小腿外侧...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辅助定位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创面缺损切取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患者16例,术前均使用(PHILIPSEPIQ5型彩色超声诊断系统)CDFI于小腿外侧沿腓动脉体表投影走行探测腓动脉穿支血管,找到适合术中切取的穿支血管并做体表投影标记。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记录该穿支至腓骨小头的垂直距离、内径大小、伴行静脉情况及穿支长度,并于术中切取时记录实际数据。比较皮瓣穿支血管情况、术后手功能及足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腓动脉皮瓣穿支于腓骨小头下10~15cm区域分布较为恒定,穿支血管可裸化长度(3.4±0.6)cm。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皮瓣切取及转位,术后并发症3例经对症处理后成活,皮瓣成活率为100%,创面Ⅰ期愈合,且术后手足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结论应用CDFI技术可直接显示腓动脉穿支动脉的走行分布并进行体表定位,可评价血管质量、穿支长度、管径大小及伴行静脉情况,从而对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手术起到更好地辅助作用,提高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准确性及有效性,降低因血管解剖变异导致的皮瓣切取难度和手术风险,可节省皮瓣切除时间,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动脉穿 穿血管 修复 创面缺损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动脉 穿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
9
作者 宋健 周献伟 刘玉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98-50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采用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15例,均伴有跟腱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2.5 cm×3.0 cm~4.0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3.0 cm×6.0 cm~4.5 cm×10.0 cm。术后随访观察创面愈合及皮瓣成活情况。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弹性好,局部无隆起,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按踝关节功能AOFAS评价标准评分93~97分,平均95.1分。结论 腓动脉双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跟腱区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血供可靠,创伤较小,术后皮瓣外形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 推进 跟腱区 儿童
下载PDF
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10
作者 麻志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85-0088,共4页
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3.6-2023.12月时间内200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医学观察,随机划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普通治疗组、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优质治疗组,统计两... 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3.6-2023.12月时间内200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医学观察,随机划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普通治疗组、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优质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治疗效率。结果 治疗后,优质治疗组疼痛感项目评分均值(90.35±6.24)、舒适性项目评分均值(89.45±5.70)、活动程度项目评分均值(89.66±6.41)、自主行走项目评分均值(90.35±4.41),均较普通治疗组优,p<0.05;优质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优质治疗组36例患者属于完全治疗结果、60例患者属于一般治疗结果、4例患者属于无效治疗结果,总治疗率是96.0%,高于普通治疗组83.0%,p<0.05。结论 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方式作用在前足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疗效显著,需要被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侧穿转移 前足软组织缺损 游离动脉穿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11
作者 张博闻 铁军 +7 位作者 丁一 马国续 张梓炀 吴建科 张汉霖 康毅 赵飞 黄永禄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 目的通过对腓动脉穿支血管的研究,依据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使用远端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创面,观察其对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资料共22例,创面大小3.1 cm×1.3 cm~7.5 cm×4.6 cm。术中根据创面部位、创面状态及大小,CTA检查腓动脉穿支分布情况,术前使用Doppler超声精准定位远端穿支选择远端合适的穿支设计皮瓣,供区直接闭合,观察切取皮瓣的血供后,将皮瓣与创面无张力缝合。结果22例患者腓动脉远端穿支皮瓣存活状态良好,其中3例患者皮瓣局部出现静脉危象,后期转归。经半年随访,19例患者患肢皮瓣不臃肿,3例患者患肢皮瓣略臃肿,均未见瘢痕形成,行走无差异。采用美国AOFAS标准评价患足功能的优良率为90.90%。结论腓动脉最远端穿支近踝关节水平通过CTA及术前Doppler超声定位,其修复足踝部小面积缺损安全性较为可靠且具有距离优势、供区直接闭合、术后皮瓣色差小、美容效果佳、无臃肿、步态自然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动脉穿 小面积缺损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快胜 柴益民 +3 位作者 邱勋永 马心赤 林崇正 陈彦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1月,在腓动脉肌间隔支与腓肠神经血供的解剖基础上临床应用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54岁。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小腿下段穿支为血管蒂及转轴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腓动脉终末穿支蒂皮瓣13例,腓动脉第2穿支蒂皮瓣8例,第3穿支蒂皮瓣1例。切取皮瓣范围13 cm×12 cm^30 cm×20 cm,穿支血管蒂长1.7~3.0 cm,穿支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5~8.0 cm,血管外径1.0~1.2 mm。结果术后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其中4例腓肠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好,两点辨别觉为10~13 mm。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适用于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肠神经 血管穿 修复
下载PDF
游离移植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蔡培华 刘生和 +2 位作者 王海明 阮洪江 柴益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7,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月,收治6例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51岁。机器绞伤4例,车祸伤2例。手部、前臂皮肤缺损伴尺桡骨骨折各1例,手部皮肤缺损伴肌腱损伤、掌骨骨折以及前臂皮肤缺损各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6 cm×7 cm~24 cm×10 cm。术中根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形状和大小,以外踝上腓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带部分腓动脉主干、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并切取皮瓣修复受区,将腓动脉及2条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的桡(尺)动静脉及头静脉吻合。术中切取皮瓣18 cm×8 cm~25 cm×12 cm。供区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以游离皮片修复。结果术后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局部回流不畅浅表坏死,经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6~13个月,受区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肢体无异常,正常行走。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外形美观,血管蒂恒定,血供可靠,切取范围大,对供区影响小,可用作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营养血管 动脉穿 游离移植 上肢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进展研究
14
作者 曾泓杰 蒲丹 秧茂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解剖类型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中在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与优缺点。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并作出综述。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胫后动脉为血供来源动脉,操作...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解剖类型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及临床实践中在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方面的应用与优缺点。方法 对国内外有关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并作出综述。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是以胫后动脉为血供来源动脉,操作相对简单,血管蒂部位置恒定,鲜有变异,无需牺牲主干动脉血供,动脉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足,供区创伤小,可修复面积大,可适用场景较广,创面可直接缝合或通过简单的植皮手术一期闭合等优点。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对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类型划分、皮瓣供区设计和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面均存有诸多主张,这仍然是我们需要持续研究和讨论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 穿 显微外科 修复重建 筋膜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儿童足跟挫灭伤3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长青 马战备 +2 位作者 王顺义 张志华 张志桐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7-58,共2页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蒂皮瓣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二者的联合应用及用于儿童病例的报道较少,笔者2010年5月—2011年3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成功修复3例(4侧患肢)儿童足跟部挫灭伤,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肠神经 动脉穿 儿童足跟损伤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穿支动脉蒂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朱文华 刘敏峰 缪玉龙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87-187,190,共2页
足跟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有跟骨及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相当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Masquelet等1992年报道以来,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足跟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有跟骨及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相当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Masquelet等1992年报道以来,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修复足跟部缺损的理想皮瓣。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穿支动脉蒂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跟部肤缺损 修复 动脉 穿 远端 局部软组织 足跟部缺损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
17
作者 席志峰 刘刚义 +2 位作者 王从虎 朱修文 王春旭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7例足踝部创面进行修复.结果 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成活;1例发生肿胀、静脉瘀滞,持续2个月后消退,成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修复后的足踝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采用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靠的、疗效满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动脉穿 浅神经营养血管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振 刘继军 郑磊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82-3683,共2页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7例,肿瘤类型包括黑色素瘤11例、皮肤鳞癌5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创面位于小腿下1/3段2例、踝关节周围4例、足跟部9例、足背部2例。均以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6例,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皮瓣远端表浅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6~33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观较满意,质地优良,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11例黑色素瘤患者中3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余16例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采用腓动脉穿支筋膜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1/3处、踝关节周围、足跟、足背处肿瘤切除后创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肿瘤 动脉穿 肠神经营养血管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彪 阳志军 黄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 ×13 cm,最小6 cm ×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 动脉 肠神经 穿 下肢
下载PDF
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术中的应用进展
20
作者 钟家健 谢丽 高纪东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穿支皮瓣是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一组由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以及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所构成的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成为自体乳房部分重建的新选择。与传统皮瓣相比,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操作... 穿支皮瓣是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一组由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肋间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以及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所构成的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成为自体乳房部分重建的新选择。与传统皮瓣相比,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操作更简单、术后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美学效果也更好。本文综述了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术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带蒂侧胸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手术步骤以及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胸动脉穿 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术 胸背动脉穿 肋间外侧动脉穿 胸外侧动脉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