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 复合组织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澒洞 周正虎 +6 位作者 李雷 鞠文 李昌松 夏宇航 陈鲁成 巨积辉 刘跃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9-102,115,共5页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 目的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 3级者2例、S 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创面 腓肠肌内侧动脉 股前外侧皮瓣 血管吻合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邵新中 喻伟光 +4 位作者 王巧君 王英彩 吕莉 王立 孙建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3-375,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的联合蒂,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轴切取皮瓣,顺行移位修复膑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切取范围8.0cm×8.0cm~12.0cm×10.0cm,联合血管蒂长1.8~3.0cm,联合血管蒂发出位于胭褶皱以远10.0—17.0cm,距后正中线2.0—5.0em的范围内。结果6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发生皮瓣远端表浅干性坏死,面积约1cm×2cm,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15个月,无任何并发症,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蒂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转移距离长,为临床修复髌前及胫骨上段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动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孙克理 尹大海 +1 位作者 董其强 王海康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中小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 目的探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中小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1~55岁,平均35.4岁。压砸伤6例,机器挤压伤3例,道路交通伤2例;足部7例,手部4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5 cm~6.0 cm×13.0 cm。结果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平均9.5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供区线性瘢痕。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远端皮缘坏死1例,经局部扩创、换药后愈合;皮瓣出现静脉血管危象2例,经患肢抬高、局部按摩和拆除部分缝合线后好转,感染性创面均得到控制和修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可靠、切取简便,供区隐蔽的特点,利于感染创面的控制,是修复手足感染性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 感染性创面 游离移植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5
作者 周兴 朱自强 +2 位作者 谢久虎 郝宝辉 黄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9-22,3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1例。一期行VSD覆盖,二期均行MSAP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4.0 cm×7.0 cm~7.0 cm&...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11例。一期行VSD覆盖,二期均行MSAP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4.0 cm×7.0 cm~7.0 cm×10.0 cm。术后2周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感觉、供区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曼彻斯特-牛津足部调查问卷(MOXF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MSAP均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皮瓣成活。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穿鞋满意,2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5例感觉恢复至S3级,5例感觉恢复至S2级,1例感觉恢复至S1级。供区均直接缝合,伤口仅留线性瘢痕,无功能影响。结论MSAP皮下脂肪薄,毛发少,外形美观,穿支较恒定,血管蒂长,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 修复 前足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6
作者 万强 何贤标 +1 位作者 柯镇文 赵岩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9例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6 cm×3 cm~14 cm×12 cm,皮瓣面积7 cm... 目的探讨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9例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6 cm×3 cm~14 cm×12 cm,皮瓣面积7 cm×4 cm~15 cm×13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9例皮瓣均成活。受区无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积,厚度适中,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13 mm,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缝接神经的腓肠肌内侧头动脉穿支皮瓣与修复创面质地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供区损伤小,能快速有效地获得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接神经 腓肠肌内侧动脉 穿皮瓣移植 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及其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磊 朱瑾 +5 位作者 王卫红 夏斌 刘屿 施延安 钱叶梅 李静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具尸体上对腓肠肌区域进行模拟手术解剖出主要供血血管及穿支,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口咽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在5具尸体上对腓肠肌区域进行模拟手术解剖出主要供血血管及穿支,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解剖图片进行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使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结果: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平均长度(10.82±0.89) cm,腓肠肌内侧动脉起始端血管平均直径为(3.13±0.31) mm。共8例口咽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取血管蒂长,管径合适,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是修复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部恶性肿瘤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皮瓣 尸体解剖 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8
作者 秦夏冰 姚忠军 +3 位作者 文科 吴潇潇 张小龙 刘海涛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岁。重物砸伤2例、机器冲压... 目的 总结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SAPF)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岁。重物砸伤2例、机器冲压伤4例、车祸伤4例、足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1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钢板外露1例、踇甲瓣供区创面2例、电锯切割伤2例,其中足部5例、手部5例、小腿3例、膝关节2例、腕关节1例,游离移植14例、带蒂转位2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18.0 cm×9.5 cm,15例供区直接闭合,1例行供区植皮。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外观、感觉,以及供受区外观功能情况,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均成活。15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供区植皮,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厚度适中,耐磨、无破溃,两点辨别觉7.0mm~12.0mm,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不损伤主干血管,血管蒂长,穿支恒定,皮下脂肪少,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 修复 皮肤缺损
下载PDF
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效果分析
9
作者 麻志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85-0088,共4页
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3.6-2023.12月时间内200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医学观察,随机划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普通治疗组、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优质治疗组,统计两... 研究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接受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3.6-2023.12月时间内200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医学观察,随机划分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普通治疗组、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的优质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治疗效率。结果 治疗后,优质治疗组疼痛感项目评分均值(90.35±6.24)、舒适性项目评分均值(89.45±5.70)、活动程度项目评分均值(89.66±6.41)、自主行走项目评分均值(90.35±4.41),均较普通治疗组优,p<0.05;优质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优质治疗组36例患者属于完全治疗结果、60例患者属于一般治疗结果、4例患者属于无效治疗结果,总治疗率是96.0%,高于普通治疗组83.0%,p<0.05。结论 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方式作用在前足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疗效显著,需要被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穿皮瓣逆行转移 前足软组织缺损 游离腓动脉穿皮瓣修复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在荣 王达利 +4 位作者 王玉明 孙广峰 祁建平 唐修俊 聂开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118-1119,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瓣修复 动脉穿 中上段 小腿 内侧 腓肠 皮瓣带蒂转移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手术方法改进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5 位作者 郭翱 张灵芝 荆浩 凌爱军 何继华 彭俊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和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介绍皮瓣切取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2003年5月-2005年8月,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带蒂皮瓣修复的基础上,改进穿支皮瓣切取方法治疗16例髌前或胫骨... 目的总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和胫骨上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介绍皮瓣切取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2003年5月-2005年8月,在利用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带蒂皮瓣修复的基础上,改进穿支皮瓣切取方法治疗16例髌前或胫骨上端伴骨或肌腱外露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4~59岁。髌前区9例,合并骨折4例;胫骨上端7例,合并骨折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5cm×3.0cm~6.5cm×5.5cm。先从皮瓣近侧显露血管蒂,顺行向下分离至皮瓣的穿支血管,以其为中心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5.5cm×4.0cm~7.5cm×6.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4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有小的皮缘表浅感染,经换敷料2周左右逐渐愈合。全部获随访11个月~3年半,平均2.1年。局部骨折均在14~18周愈合,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功能恢复较满意,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功能障碍。结论采用顺行法先显露血管蒂再找穿支的方法,较逆行法先切开皮瓣找穿支再显露血管蒂的方法操作更为简便,避免了先切皮瓣对穿支血管的误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穿 带蒂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 手术改进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晓萌 张玮 +5 位作者 武和明 叶金海 陈洁 丁旭 吴煜农 袁冶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后缺损。皮瓣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 颊癌 游离移植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缺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悦 方早 +2 位作者 金淑芳 张陈平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研究运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舌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运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 目的:研究运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半舌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用于舌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运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行半舌缺损修复。对成功应用该皮瓣进行舌重建的8例患者,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进行随访,评价舌部功能及供区状况。结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管径与颈部血管匹配,对供区损伤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重建舌丰满,术后语音及咀嚼功能良好,舌部感觉功能欠佳。供区功能良好,仅留存线性瘢痕,供区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可成为舌缺损修复重建的另一种选择,其供区隐蔽,损伤小,皮瓣厚度适合舌部缺损修复,术后患者语音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 舌缺损 显微外科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方早 金淑芳 +2 位作者 田卓炜 张陈平 何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定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精确性,基于CTA定位下了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测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相关解剖数据... 目的:探讨运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定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精确性,基于CTA定位下了解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征。方法:选取9例舌癌患者,术前利用CTA技术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进行定位,术中测量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相关解剖数据,测量穿支数量、皮肤穿出点位置、血管蒂长度及皮瓣厚度,运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与术前CTA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长,管径与颈部血管匹配,对供区损伤小,CTA定位的血管蒂长度、皮瓣厚度以及血管穿支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与术中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术前CTA定位测量准确。结论:术前运用CTA可精确定位穿支位置,利于皮瓣制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 应用解剖 CT血管造影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翔 温贤金 +5 位作者 古欣庆 萧志雄 梁晓宗 王昌义 彭肃豹 李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0年5月,对12例手足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0 cm×5.0 cm~5.0 cm×7.0 cm。所有病例术后均通过门...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0年5月,对12例手足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3.0 cm×5.0 cm~5.0 cm×7.0 cm。所有病例术后均通过门诊、微信、电话等方式定期随访,随访内容为皮瓣血运情况、外形、感觉,以及供、受区外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供区创面及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血运正常,外形不臃肿,色泽满意,质地良好,未出现皮瓣磨损、破溃现象。皮瓣感觉:1例为S 3,4例为S 2,7例为S 1。所有病例手足运动功能均未受影响。结论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走行恒定,皮瓣外形美观,质地优良,切取后供区外形、功能损伤小,是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 移植 修复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彦名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588,共3页
自1989年Koshima和Soeda首先提出了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害获得了最佳的受区外形与功能,穿支皮瓣在临床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一个新近应用的肌皮穿支皮瓣,2001年Cavadas... 自1989年Koshima和Soeda首先提出了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因其以最小的皮瓣供区损害获得了最佳的受区外形与功能,穿支皮瓣在临床已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是一个新近应用的肌皮穿支皮瓣,2001年Cavadas首先对其进行报道,随后在国内外有关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报道也相继出现。本文就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定义与特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 临床应用 应用解剖 皮瓣供区 治疗效果 国内外
下载PDF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7
作者 寿建国 王诗波 王鹏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9~54岁,平均34.5岁。损伤部位:右足5例,左足3例。8例足部组织缺损患者... 目的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9~54岁,平均34.5岁。损伤部位:右足5例,左足3例。8例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在8 cm×5 cm^10 cm×7 cm,急诊清创,择期实施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经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结论应用游离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疗效满意,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穿皮瓣 足部 缺损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721-723,共3页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腓肠内侧动脉 临床应用 臀上动脉 胸背动脉 临床研究 解剖学 穿
下载PDF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晶毅 冯秉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对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例行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对于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20例行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手术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配合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组织皮瓣移植手术,且无动静脉血管危象。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8例愈合良好,2例发生表浅感染,经给药治疗,恢复良好。20例患者的小腿功能良好,无功能障碍并发症,且皮瓣抗感染力强,术后外形美观,皮肤色泽良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转移术中,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的配合十分重要,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皮瓣转移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20
作者 艾克拜尔·亚森 谭玉忠 +2 位作者 程良坤 郑云 田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内侧软组织缺损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定位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并切取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6.0 cm×10.0 cm~8.0 cm×15.0 cm。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外观、质地、感觉、并发症及供区情况;同时对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的足部功能结果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中,供区一期缝合15例,植皮13例;25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皮瓣远端1/3~1/4坏死),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植皮、换药处理后均得到良好愈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色泽可、质地柔软、外观满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4例术后供区瘢痕增生明显,皮瓣周围无瘢痕挛缩。踝关节伸、屈功能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为(90.9±4.8)分,与术前(72.7±1.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01);优20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9.2%。结论老年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软组织缺损,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操作简单、可靠,是修复此类损伤较好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踝关节骨折术后 内侧软组织缺损 胫后动脉穿 “螺旋桨”皮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