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方法干预大鼠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肖响
张茜
+4 位作者
苏波
续畅
林彩霞
李文迅
李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肌肉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负荷自由落体打击法复制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刻予以不同方法干预,观测各组大鼠小腿周径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肌肉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负荷自由落体打击法复制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刻予以不同方法干预,观测各组大鼠小腿周径变化;IL-1、IL-8、TNF含量变化;电镜观察肌原纤维损伤情况。结果:电镜下针刺组改变显著,可见肌原纤维损伤部位聚集较多线粒体和肌质网,正常的肌节附近有普遍增多的线粒体,同样范围内肌卫星细胞较其他组多3~4倍;IL-1、TNF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油组,其次是针刺组和冰敷组,2组间无显著差异;IL-8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组、针刺组、模型组。结论:骨骼肌损伤后需要良性修复,在临床治疗中,不要一味的消肿、消炎,应考虑如何用药,使肌肉损伤处良性修复,非瘢痕修复,促进肌肉的再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
急性
闭合性
钝
挫伤
骨骼肌再生
良性修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于婷
陈佳彦
+7 位作者
郑林遥
刘阅阅
童秀冰
肖斯扬
阚宇
方燕平
景向红
廖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2-98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
目的:观察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电针组大鼠于右侧“承山”“阳陵泉”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按取材时间分别干预3、7、14 d。造模后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法检测各组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计算左右足痛阈差值;Cat Walk XTTM动物步态分析仪记录大鼠站立时间及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腓肠肌形态及炎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侧腓肠肌配对盒基因7(Pax7)及成肌分化因子(MyoD)阳性表达。结果:造模后右侧腓肠肌肌纤维断裂,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干预后肌纤维组织形态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1、3、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升高(P<0.05),站立时间缩短、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减少(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及Pax7、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第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降低、站立时间延长(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减少(P<0.05);造模后第3、7、14天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增大、右侧腓肠肌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造模后第3天右侧腓肠肌Pax7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及步态,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ax7、MyoD表达,从而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急性钝挫伤
骨骼肌
急性
损伤
电针
痛阈
步态分析
肌卫星细胞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方法干预大鼠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肖响
张茜
苏波
续畅
林彩霞
李文迅
李健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091-1093,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组织修复的影响,为肌肉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负荷自由落体打击法复制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刻予以不同方法干预,观测各组大鼠小腿周径变化;IL-1、IL-8、TNF含量变化;电镜观察肌原纤维损伤情况。结果:电镜下针刺组改变显著,可见肌原纤维损伤部位聚集较多线粒体和肌质网,正常的肌节附近有普遍增多的线粒体,同样范围内肌卫星细胞较其他组多3~4倍;IL-1、TNF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油组,其次是针刺组和冰敷组,2组间无显著差异;IL-8水平明显增高的是正红花组、针刺组、模型组。结论:骨骼肌损伤后需要良性修复,在临床治疗中,不要一味的消肿、消炎,应考虑如何用药,使肌肉损伤处良性修复,非瘢痕修复,促进肌肉的再生,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腓肠肌
急性
闭合性
钝
挫伤
骨骼肌再生
良性修复
Keywords
Acute Skeletal Gastrocnemius Muscle Injury
Muscle Regeneration
Benign repair
分类号
R873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于婷
陈佳彦
郑林遥
刘阅阅
童秀冰
肖斯扬
阚宇
方燕平
景向红
廖军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2-98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04908、8207418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J01151
+1 种基金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项目:X2019010-人才专项
福建省康复重点实验室联合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2015Y2001-62。
文摘
目的:观察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电针组大鼠于右侧“承山”“阳陵泉”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按取材时间分别干预3、7、14 d。造模后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法检测各组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计算左右足痛阈差值;Cat Walk XTTM动物步态分析仪记录大鼠站立时间及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腓肠肌形态及炎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侧腓肠肌配对盒基因7(Pax7)及成肌分化因子(MyoD)阳性表达。结果:造模后右侧腓肠肌肌纤维断裂,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干预后肌纤维组织形态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1、3、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升高(P<0.05),站立时间缩短、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减少(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及Pax7、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第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降低、站立时间延长(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减少(P<0.05);造模后第3、7、14天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增大、右侧腓肠肌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造模后第3天右侧腓肠肌Pax7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及步态,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ax7、MyoD表达,从而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关键词
腓肠肌急性钝挫伤
骨骼肌
急性
损伤
电针
痛阈
步态分析
肌卫星细胞
Keywords
acute blunt trauma of gastrocnemius muscle
acute injury of skeletal muscle
electroacupuncture
pain threshold
gait analysis
muscle satellite cell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方法干预大鼠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的实验观察
肖响
张茜
苏波
续畅
林彩霞
李文迅
李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黄于婷
陈佳彦
郑林遥
刘阅阅
童秀冰
肖斯扬
阚宇
方燕平
景向红
廖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