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1
作者 张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 对比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计算机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 目的 对比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治疗中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4年1月—2022年12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计算机法划分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经腓骨入路、观察组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均行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是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病人理想的手术方式,相较于经腓骨入路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有利于患者踝关节功能、活动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入路 内固定术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晋平 夏智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0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6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资料,依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即选择经腓骨入路(TA)...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6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资料,依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即选择经腓骨入路(TA)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为TA组,另选择TPA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为TPA组。记录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总体疗效、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总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Total-PⅠNP)水平]。结果:TP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T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组(P<0.05)。TPA组术后3个月后临床优良率高于TA组(87.88%vs 66.67%,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Olerud-Molander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高,TPA组均高于TA组(P<0.05)。TP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TA组低(3.03%vs 20.00%,P<0.05)。术后3个月,两组血清BGP、PⅠCP水平均较术前高,TPA组均高于TA组;两组血清Total-PⅠNP水平较术前低,TPA组低于TA组(P<0.05)。结论:相比TA内固定术,TPA内固定术能明显缩短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术后踝关节功能,并能减少并发症,促进骨代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 腓骨入路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
3
作者 方三华 应康杰 陈维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踝-后足功能和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效果、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PI评分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3.25、3.51、5.46、5.56、10.21、16.26,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达优率均为41.1%(23/56),高于对照组的23.2%(13/56)和21.4%(12/56);并发症发生率5.4%(3/56),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均有统计意义(χ^(2)=4.09、5.03、6.24,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AOFAS评分、PPI评分、手术室指标、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临床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腓骨后外侧入路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 现时疼痛强度评分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对踝-后足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刘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围术期指标及踝与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同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不同入路...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围术期指标及踝与后足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同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腓骨入路组(34例,经腓骨入路行内固定术),另一组为腓骨后外侧入路组(34例,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行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踝关节各项关节活动度(ROM)参数,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相比腓骨入路组,腓骨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骨折愈合总优良率及踝关节旋前、旋后、伸、屈活动度升高,术中出血量及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降低,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均缩短;相比术前,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升高,与腓骨入路组比,腓骨后外侧入路组高(均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患者,可改善手术指标,促使踝与后足功能恢复,加快骨折端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创伤骨折 内固定术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入路 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宫玉锁 蒋国鹏 +3 位作者 李盛华 王久夏 周君 田继东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0岁,中位数38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R&...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3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0岁,中位数38岁;左侧14例,右侧16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Rüedi-Allg9wer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9例;交通事故伤16例,高处坠落伤8例,重物砸伤6例。均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6个月。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负压引流、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皮肤坏死,经清创、二期皮瓣移植术后创面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术后6个月按照Bourne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0例、良6例、差4例。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PILON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腓骨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沈晖扬 翁科捷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后外侧放路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患者接受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0治疗,设为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传统切... 目的探讨腓骨后外侧放路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患者接受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0治疗,设为观察组,46例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0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远端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 微创钢板内固定 预后
下载PDF
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治疗踝部骨折
7
作者 徐雷军 尤传飞 +1 位作者 戴富仁 戴炳著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35期5178-5179,共2页
目的总结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4例踝部骨折患者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后外侧钢板固定,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1例,优... 目的总结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24例踝部骨折患者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后外侧钢板固定,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5.8%。结论应用腓骨后外侧入路置钢板治疗踝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组织覆盖好、生物力学强度高,符合外踝解剖学特点,感染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 钢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宇 黄力斌 项东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第2期263-26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患者共89例,研究人员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患者共89例,研究人员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行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4例,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等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半年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加海 陈连锁 +1 位作者 刘西斌 辛海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3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骨折... 目的:探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给予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2.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对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效果
下载PDF
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波波 杨华 +1 位作者 吴永忠 吕志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9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PA组和经腓骨入路(TA)组,每组42例。TPA组... 目的:研究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PA组和经腓骨入路(TA)组,每组42例。TPA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TA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骨骼肌肉功能评估量表(SMF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为(243.69±30.12)mL少于TA组的(264.34±35.51)mL,手术时间为(98.72±17.43)min短于TA组的(112.19±23.64)min,术后3 d的VAS评分为(2.39±0.57)分低于TA组的(3.72±0.85)分,术后6个月的SMFA评分为(16.35±2.29)分低于TA组的(32.41±2.75)分,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为(89.63±3.04)分高于TA组的(81.37±5.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86%高于TA组的76.19%,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TA组的19.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Ⅳ度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入路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11
作者 任冬 李伟 +2 位作者 杨正刚 刘忠鑫 黄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4~24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技术 腓骨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文杰 陆大明 +1 位作者 徐雪平 张振文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6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为腓骨入路组,2019年11... 目的: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6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为腓骨入路组,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76例为腓骨后外侧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康复情况,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腓骨后外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腓骨入路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腓骨入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腓骨后外侧入路组高于腓骨入路组(P<0.05)。腓骨后外侧入路组踝关节伸、屈、旋前、旋后活动度高于腓骨入路组(P<0.05)。术后6个月,腓骨后外侧入路组骨折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腓骨入路组(93.4%vs.86.0%,P=0.025;88.2%vs.76.0%,P=0.034),腓骨后外侧入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腓骨入路组(3.9%vs.22.0%,P=0.004)。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 腓骨入路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计算机生物工程学技术辅助逆向设计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
13
作者 王效 张帆 +2 位作者 林禄攀 戚天旭 林伏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00-4805,共6页
背景:高龄外踝骨折患者行传统外侧钢板内固定后常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现象,随着工程学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一种可放置在后外侧的新型钢板能够被设计出并解决上述问题。目的:以外踝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前缘起点的距离(ACD)、骨... 背景:高龄外踝骨折患者行传统外侧钢板内固定后常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现象,随着工程学软件在医学中的应用,一种可放置在后外侧的新型钢板能够被设计出并解决上述问题。目的:以外踝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前缘起点的距离(ACD)、骨折线顶部与外踝尖部距离(CTD)、骨折线顶部与骨折线后缘的距离(PCD)及腓骨远端前外侧面与后外侧面夹角(CA)的三维CT数据为基础,使用医学生物工程学软件逆向设计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方法:各取30例不稳定外踝骨折及正常踝关节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使用3-matic软件测量外踝骨折患者中ACD、CTD及PCD的数值,绘制并描述外踝骨折线特点,并使用mimics软件测量正常踝关节中CA的数值。以上述测量数据为基础,使用3-matic、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构建出钢板厚度及钉道方向。在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行精细曲面、自动曲面、拟合曲面等操作,生成低切迹钢板雏形,并进行3D打印;取外踝后外侧切口,拨开腓骨长短肌腱,将3D打印出来的钢板雏形放置在腓骨后方以测试其大小及与骨面的贴合度。结果与结论:①ACD均值为(2.97±0.03)cm,变异度为5.23;PCD均值为(3.17±0.11)cm,变异度为17.60;CTD均值为(4.52±0.07)cm,变异度为8.60;②以此绘制外踝骨折线,呈倒“V”型;胫距关节面截面处CA均值为(103.20±1.94)°;腓骨远端前缘上下顶点的中点截面处CA均值为(78.50±1.78)°;③通过3-matic、solidworks及Geomagic Studio软件能够成功设计出外踝后外侧钢板,钢板近端螺钉孔道预留三四孔,其螺钉方向由后向前,远端预留内外侧各3个螺钉孔道,内侧3个孔道方向可由后向前,外侧3个螺钉孔道需偏向内侧,角度为9.72°-13.28°;④提示外踝前外侧骨折线ACD位置的变异度相对较小,而后外侧PCD位置变异度较大;外踝骨折块前外侧面与后外侧面的夹角呈现递减趋势,近段夹角变异度较小,而远端较大;基于外踝三维CT重建数据,在计算机生物工程学软件辅助下,利用逆向设计构思能够快捷方便地设计出贴合性佳的外踝后外侧低切迹钢板,为骨折内固定物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腓骨后外侧 低切迹钢板 逆向设计 医学生物工程
下载PDF
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腓骨远端A3型骨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景俊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21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后外部入路协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这一技术运用到对胫腓骨远端A3式骨折患者施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7年8月来该院医治的胫腓骨远端A3式骨折患者84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施以腓骨后外部入路协同微... 目的探讨腓骨后外部入路协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这一技术运用到对胫腓骨远端A3式骨折患者施以治疗期间的成效。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7年8月来该院医治的胫腓骨远端A3式骨折患者84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施以腓骨后外部入路协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这一技术加以治疗,对照组42例施以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实施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过后的手术时长、手术期间出血总量、住院时长、患肢负荷评分状况、X线Lane-Sandhu型骨痂评分状况等。结果试验组经过治疗过后的手术时长、手术期间出血总量、住院时长、患肢负荷评分状况、X线Lane-Sandhu型骨痂评分状况都好于对照组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后外部入路协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这一技术运用到对胫腓骨远端A3式骨折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具备尤为明显的成效,值得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远端A3型骨折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季磊 汪玉海 +3 位作者 李卫华 施辉 钱文彬 冯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入路 腓骨后外侧入路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16
作者 吕松 魏丽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0期0018-0020,共3页
探讨针对旋后外旋型Ⅳ度AF(踝关节骨折)来说,对于实施内固定术期间,不同入路所产生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患者86例(2019.5~2020.3),TA组:TA(胫骨前肌)入路内固定术,TPA组:TPA(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各43例,对疗效观察。结果 并发症... 探讨针对旋后外旋型Ⅳ度AF(踝关节骨折)来说,对于实施内固定术期间,不同入路所产生的疗效。方法 共纳入患者86例(2019.5~2020.3),TA组:TA(胫骨前肌)入路内固定术,TPA组:TPA(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各43例,对疗效观察。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TA组>TPA组,(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TA组<TPA组,(P<0.05);骨折愈合、住院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TA组>TPA组,(P<0.05)。结论 在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当中,不同的入路内固定术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TPA入路内固定术较TA入路内固定术的安全性更高,且病情恢复更快,出血更量少,且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低切迹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B型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鹿军 孙川 +1 位作者 梁晓军 刘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0期975-976,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B型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Weber B型腓骨骨折采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37例获得随访... 目的探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B型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8例Weber B型腓骨骨折采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进行功能评分。结果37例获得随访7~26个月,平均13.3个月,无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89.3分。结论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Weber B型腓骨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腓骨骨折 内固定 低切迹钢板 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兆峰 王海林 +1 位作者 房新民 李伟鹏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 120例,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61例和经腓骨入路(TA)组6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9月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Ⅳ度AF 120例,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61例和经腓骨入路(TA)组62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情况(依据Lane-sandhu骨痂生长评分)、踝功能恢复情况[依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TA组(P<0.01)。TPA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AOFAS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TA组(P<0.05)。TP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TA组(P<0.05)。结论与TA内固定术比较,TPA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腓骨入路 腓骨后外侧入路 骨折愈合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诗韬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7期125-12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试验组47例采...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9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试验组47例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疗效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可加快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足踝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后外侧入路 腓骨入路 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Ⅳ度
下载PDF
Bosworth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20
作者 何龙 李祥 +2 位作者 陈伟达 潘寒松 徐红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2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Bosworth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20-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例Bosworth骨折,取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骨折端,直视下撬拨、牵引复位外踝骨折端,将腓骨远端钢板固定于腓骨外侧。3... 目的探讨Bosworth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5—2020-04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例Bosworth骨折,取腓骨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骨折端,直视下撬拨、牵引复位外踝骨折端,将腓骨远端钢板固定于腓骨外侧。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予以单枚下胫腓螺钉经3层骨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2例合并后踝骨折及内踝骨折,考虑后踝骨折块较大,予以支撑钢板固定后踝,然后用2枚直径为4.5 mm的空心钉固定内踝骨折。结果5例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3、13、14、14、1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平均12(10~16)周可完全负重行走,负重行走时踝关节无疼痛不适。3例下胫腓螺钉于术后12周拆除。术后X线片显示踝关节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8、8.5、9、10、12周,平均9.5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3、84、88、90、92分,平均87.4分。结论 Bosworth骨折是一种较难复位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如果漏诊将导致预后不良。在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Bosworth骨折需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脱位 Bosworth骨折 腓骨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