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成伟 郭鹏超 +3 位作者 王雪 帕尔哈提 李璐兵 白靖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4908-4914,共7页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异体 自体 踝关节 外侧副韧带 腓骨短肌
下载PDF
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滨 丁自海 +2 位作者 徐达传 王兴海 李泽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为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形态学学基础。方法:20例(40侧)尸体下肢标本,对腓浅神经、腓浅血管及腓动脉腓骨短肌的营养肌支进行解剖观测,并在3例下肢动脉灌注标本上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结果:(1)腓浅血... 目的:为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形态学学基础。方法:20例(40侧)尸体下肢标本,对腓浅神经、腓浅血管及腓动脉腓骨短肌的营养肌支进行解剖观测,并在3例下肢动脉灌注标本上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结果:(1)腓浅血管、腓浅神经至小腿中下部走行于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间隙中,而后下行于腓骨短肌筋膜表面,在外踝上(10 2+1.9)cm浅出皮下。(2)腓动脉在腓骨中部发出数支弓状动脉,沿途发出2-4支腓骨短肌肌支,这些动脉分别向深部与胫前、胫后动脉,向后与跗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有交通吻合。结论:以腓骨短肌及腓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腓浅血管 腓动脉 皮瓣 转位
下载PDF
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邓晋京 孙天祥 +2 位作者 钟易林 陈挛平 陈银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 目的探讨慢性外踝不稳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重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采用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治疗25例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25~54岁,平均(30.5±6.9)岁。术前均摄MRI检查且前抽屉试验阳性,确认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或松弛。末次随访时采用踝关节评分。未出现术中骨折、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karlsso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13~29个月,平均(19.5±3.7)个月。Karls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半股腓骨短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重建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 不稳
下载PDF
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权 李瑞国 +1 位作者 陈杰 王志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1期968-968,共1页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替代治疗 腓骨短肌 慢性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 被引量:12
5
作者 覃凤均 胡骁骅 +1 位作者 黎明 沈余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5例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3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5例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39.7岁。15例患者彻底清创后均有跟骨较大较深缺损,且有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跟骨清创后形成的空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4个月,骨髓炎未见复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所致较大跟骨缺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髓炎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胜春 陈红卫 《中医正骨》 2010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 腓骨短肌 锚钉 慢性踝关节不稳
下载PDF
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和Bosworth法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文冬 张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早期、后期分别采用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和Bosworth法修复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6年,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组优...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方法对6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按早期、后期分别采用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和Bosworth法修复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6年,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组优良率为90.63%,Bosworth法修复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转位联合肌腱瓣翻转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转位 腱瓣翻转 腱损伤/外科学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腱转位治疗三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廉皓屹 孙强 唐礼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4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评价以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来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把诊断为Ⅲ度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损伤肌腱断端的缝合,实验组行损伤肌腱的缝合和腓骨短肌肌... 目的:评价以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来治疗踝关节外侧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把诊断为Ⅲ度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损伤肌腱断端的缝合,实验组行损伤肌腱的缝合和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强修复外侧踝关节副韧带。结果:实验组无论从患者的满意度,恢复的时间和后期踝关节的疼痛、不稳等方面均较对照组优良。结论:腓骨短肌肌腱转位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急性踝关节Ⅲ度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转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锚钉缝合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联彬 梁比记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 目的探讨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采用腓骨短肌肌腱转位加缝合锚钉与采用护踝保护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两种治疗方法分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例各12例。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年。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段随访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手术后各时间段的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总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项目评分中,治疗组术后3月的稳定性和放射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年,除活动范围评分外,其它项目评分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治疗组有1例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经治疗后可恢复。结论采用腓骨短肌转位加缝合锚钉解剖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地改善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腱转位 缝合锚钉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下载PDF
腓骨短肌加带线锚钉联合臀下股后皮瓣修复小儿足跟部毁损伤1例
10
作者 王新园 常德海 +4 位作者 尹高一 侯作保 康万年 任志威 龚大锋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93-293,共1页
患儿,男,7岁,因乘坐电动摩托车时不慎将右足绞入车轮中送入我院。查体:右足跟部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跟腱自腓肠肌腱性部分近1/3至跟骨结节部缺如,近端撕脱部分呈条索状。急诊行清创术,术中缺损软组织面积为11.0cm×5.0cm... 患儿,男,7岁,因乘坐电动摩托车时不慎将右足绞入车轮中送入我院。查体:右足跟部有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跟腱自腓肠肌腱性部分近1/3至跟骨结节部缺如,近端撕脱部分呈条索状。急诊行清创术,术中缺损软组织面积为11.0cm×5.0cm,跟腱缺损为9.5cm。于术后12d行腓骨短肌加带线锚钉联合臀下股后皮瓣修复跟腱及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①彻底清创,修整跟腱缺损近端直至健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毁损 腓骨短肌 臀下股后皮瓣 修复
下载PDF
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
11
作者 丘宏伟 《现代医院》 2006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瓣的血供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迪喜 李联祥 +6 位作者 徐建华 吕志军 栗庆东 王文平 张艳军 柴利军 苑昭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了解腓骨短肌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临床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和以腓骨短肌为蒂的组织瓣内移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或治疗胫骨骨不连的可行性。方法 3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腓骨短肌的血管来源、... 目的了解腓骨短肌血供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临床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和以腓骨短肌为蒂的组织瓣内移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或治疗胫骨骨不连的可行性。方法 30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动脉灌注红色乳胶,解剖观察腓骨短肌的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情况;临床上设计切口取腓动脉的弓形动脉分支为蒂,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患者10例。结果腓骨短肌血管呈节段性分布,主要来自腓动脉的弓形动脉,最远侧的分支平均位于外踝上(50.81±5.45)mm;根据腓骨短肌及血供特点,临床设计的腓骨短肌肌瓣应用于10例患者,均获成功。结论腓骨短肌血供丰富,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血供可靠,是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和胫骨骨不连的一种理想肌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血供 腓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特)重度烧伤并发腓骨短肌坏死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臻宇 曾元临 +4 位作者 邓如非 辛国华 邹立津 江澜 张友来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414-415,433,共3页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并发腓骨短肌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ICU符合标准的(特)重度烧伤并发腓骨短肌坏死的病例,共14例,对其基本情况、烧伤面积、出现坏死的住院天数等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并发腓骨短肌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ICU符合标准的(特)重度烧伤并发腓骨短肌坏死的病例,共14例,对其基本情况、烧伤面积、出现坏死的住院天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例中,患者烧伤面积为(54.22±15.62)%,其中Ⅲ°烧伤面积(30.58±11.25)%,小腿烧伤面积(8.26±2.35)%;出现腓骨短肌坏死的住院天数为(26.36±9.25)d;合并全身感染11例(79%);机械通气8例(57%);使用镇静镇痛10例(7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9例(64%);所有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均不同程度降低;无小儿患者。结论腓骨短肌局部坏死是(特)重度烧伤治疗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可能与局部压迫、全身感染、全身营养状况差及该部位解剖特点有关。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镇痛药物及机械通气可能是危险因素。并发腓骨短肌局部坏死会延长创面愈合时间,烧伤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度烧伤 腓骨短肌 坏死
下载PDF
人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分布和神经入肌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聂拴锁 薛黔 +1 位作者 李季蓉 杨胜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 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 ;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 ,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a以内的童尸 5具 (2~ 10 y)及成人尸体 5具 (2 0~ 5 0 y) ,取下腓骨短肌 ,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 目的 查清腓骨短肌肌内神经分支和分布以证实肌亚部的划分 ;确定神经入肌点的位置 ,为临床提供肌形态学特征。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a以内的童尸 5具 (2~ 10 y)及成人尸体 5具 (2 0~ 5 0 y) ,取下腓骨短肌 ,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分支分布。②用经甲醛固定成人尸体 2 0具 (男 17,女 3) ,共 4 0侧。以腓骨小头为骨性标志 ,测量腓骨短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 ①腓骨短肌肌神经在肌内腱板上方分出 2支一级神经支 ,分别支配肌的前部和后部 ;②腓骨短肌前部、后部的神经入肌点分别在腓骨小头下方 13.98± 3.16cm ,16 .71± 2 .74cm处。结论 ①腓骨短肌可分为前、后两个亚部 ;②腓骨短肌前、后两个亚部的神经入肌点在肌上 1/3段处浅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神经支 亚部 神经入 腓骨短肌
下载PDF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与神经入肌点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文 邓鹏燕 +2 位作者 李远兵 谢鹏 杨方玖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3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 目的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于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之间的距离(即腓骨前外侧长)为(32.56±3.15)cm。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长分别占腓骨前外侧长的(91.21±5.46)%和(69.53±4.66)%。②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4.94±0.86)cm和(11.00±1.31)cm。结论在痉挛性足外翻抗肌痉挛药物注射时,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自身比例定位可为临床操作者提供形态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 腓骨短肌 神经入 定位
下载PDF
腓骨短肌多止点变异一例
16
作者 翟雪佳 马建军 +1 位作者 王可 欧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4-1094,共1页
笔者在制作1例成年男性左下肢肌标本中,发现其腓骨短肌于跟骨外侧多一止点,该变异较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腓骨短肌 变异 止点 下肢 解剖学
下载PDF
腓骨短肌肌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迪喜 李联祥 +2 位作者 栗庆东 徐建华 苑昭奖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12月,设计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52岁,平均36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个月。8例踝部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跟腱外露病例,缺损面积最大4 cm×6 cm,最小为3 cm×4 cm。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肌瓣全部成活。结论腓骨短肌肌瓣逆行移位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此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适用于中小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
18
作者 张增方 杜建春 +4 位作者 孙伟 朱朝晖 张鑫 杨连根 娄洪亮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8-458,共1页
关键词 腓骨短肌 修复 踝部软组织缺损 植皮
下载PDF
取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朝 李展振 施海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4期720-722,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方法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方法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5~24个月),在随访期间脚踝恢复情况良好,并且无明显复发情况。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1.3+3.5)分提高至术后(84.5±6.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达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短肌 陈旧性 踝损伤 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腓骨短肌肌瓣修复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丹 林忠莲 +5 位作者 黄雅茹 王鹏 邓建文 王家亮 苏胜年 叶以铨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骨短肌肌瓣修复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6例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患者,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5个月。窦道及创面培养均为阳性。一期扩创后行VSD,二期切取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转...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腓骨短肌肌瓣修复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6例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患者,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5个月。窦道及创面培养均为阳性。一期扩创后行VSD,二期切取逆行腓骨短肌肌瓣转移填塞。2例创口直接无张力拉拢缝合,3例在肌瓣上游离植皮,1例在肌瓣上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前3天及术后10~14 d持续使用敏感抗生素。结果:6例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1年,创面未溃烂,骨髓炎未复发。6例患者稍有患侧跛行但均能弃拐下地负重行走。结论:VSD联合腓骨短肌肌瓣修复慢性创伤后跟骨骨髓炎技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腓骨短肌 跟骨骨髓炎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