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肌萎缩症4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温玉墀 张燕 +6 位作者 卿为家 李广云 李宏伟 陈强 张明浩 武志宏 王晶 《国际神经精神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腓骨肌萎缩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输入“腓骨肌萎缩症、误诊”进行文献检索,查找到既往误诊3例,对4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的不典型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误诊的1例腓骨肌萎缩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输入“腓骨肌萎缩症、误诊”进行文献检索,查找到既往误诊3例,对4例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干眼症(误诊时间2年)、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误诊34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误诊8年)及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误诊10年)。诊断明确后嘱患者注意休息,勿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给予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C及针灸、理疗等治疗。经随访,患者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缓慢进展。结论:因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对本病了解掌握不够,导致误诊率高。下一步应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神经科少见疾病的认识。临床中应进行规范全面细致的查体,避免先入为主,要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必要时进行会诊,集思广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误诊
下载PDF
脊柱侧凸合并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后路矫形术后肺水肿一例
2
作者 金溢楠 郝静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1-782,共2页
患者,男,22岁,167 cm,30 kg,因“发现背部隆起不对称20年,呼吸困难1年”入院。患者20年前发现背部不对称,近1年夜间睡眠时出现呼吸困难及喘憋症状,改变体位无缓解。患者既往有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系家族遗传病,10岁... 患者,男,22岁,167 cm,30 kg,因“发现背部隆起不对称20年,呼吸困难1年”入院。患者20年前发现背部不对称,近1年夜间睡眠时出现呼吸困难及喘憋症状,改变体位无缓解。患者既往有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系家族遗传病,10岁时出现腓骨肌萎缩,逐渐进展为不完全性瘫痪,近年出现失声,未进一步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呼吸困难 喘憋症状 脊柱侧凸 改变体位 后路矫形 失声 不完全性瘫痪
下载PDF
IGHMBP2基因新变异所致腓骨肌萎缩症2S型一例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路娜丹 李平 +2 位作者 王玮琳 李远方 王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1,共5页
目的:明确1例腓骨肌萎缩症(CMT)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双下肢无力、双手呈抓物状的患儿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并应用全外显子组(WES)测序对患儿行基因变异检测,采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父母行家系基因变异验证。结... 目的:明确1例腓骨肌萎缩症(CMT)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对1例双下肢无力、双手呈抓物状的患儿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并应用全外显子组(WES)测序对患儿行基因变异检测,采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父母行家系基因变异验证。结果:先证者存在IGHMBP2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源母亲c.1633-6T>G和父亲c.608C>A(p.A203E),均为新发变异,诊断为CMT 2S型。根据美国ACMG指南致病性分级,c.1633-6T>G(PM2)、c.608C>A(p.A203E)(PM2+PP3)均为意义不明性变异。结论:新发现的IGHMBP2基因c.1633-6T>G和c.608C>A(p.A203E)复合杂合变异是该CMT患儿肌无力及神经源性电生理损害可能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IGHMBP2基因 电图 儿童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家系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4
作者 李文武 武豫冬 +6 位作者 梁继红 董子梅 文雪欢 杨梦诗 杨芳 张婷 孙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家系1先证者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肌群萎缩,血清肌酸激酶292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NEF...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家系1先证者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肌群萎缩,血清肌酸激酶292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NEFH基因NM_02107:c.3057dupG:p.K1020Efs*43杂合突变。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规制评级为可能致病(Likely Pathogenic:PS3_moderate+PM2+PM4+PP1)。家系2先证者脊柱侧弯、小腿肌肉萎缩、扁平足,血肌酸激酶80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MFN2基因NM_014874:c.746C>G:p.S249C杂合突变,该变异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及收录,依据ACMG规制评级为可能致病(Likely Pathogenic:PM1+PM2+PM5+PP3)。结论 两个家系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伴肌肉萎缩、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腱反射消失、弓形足、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分别携带NEFH、MFN2基因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NEFH基因 MFN2基因
下载PDF
1例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
5
作者 刘珍敏 于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PMP22基因c.215C>T突变的CM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女,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母亲双下肢短小、下肢肌力下降。查体可见患儿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度...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PMP22基因c.215C>T突变的CMT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女,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母亲双下肢短小、下肢肌力下降。查体可见患儿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度大,双下肢远端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肌容量下降。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患儿双侧脑室旁白质斑片状影。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及其母均存在PMP22基因杂合突变(NM_000304.4:exon4:c.215C>T(p.Ser72Leu))。结论本例CMT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基因测序结果可见PMP22基因杂合突变,本例患儿的PMP22基因突变遗传自母亲。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可诊断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运动发育迟缓 基因突变 PMP22基因
下载PDF
GDAP1基因突变相关儿童腓骨肌萎缩症1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贵蕊 艾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4-536,共3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是一组以慢性运动和感觉多发性神经病为特征的遗传性神经病,又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是人类最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病。
关键词 GDAP1 腓骨肌萎缩 基因突变 儿童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GJB1基因突变致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薇 吕文明 +2 位作者 郑婷 石蓓 张振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分析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1型(X-linked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CMT1X)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电生理与突变基因特点。该家系为两代4人,共有2例CMT1X患者。先证者12岁起病,先证者母亲40岁起病,两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萎缩... 分析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1型(X-linked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1,CMT1X)一家系的临床表现、电生理与突变基因特点。该家系为两代4人,共有2例CMT1X患者。先证者12岁起病,先证者母亲40岁起病,两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肢体无力、萎缩,行走不稳。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提示:四肢多发感觉运动神经损害(轴索损害为主并脱髓鞘);多发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突变基因分析,先证者存在缝隙连接蛋白B1(gap junction protein Bata-1,GJB1)基因c.283 G>T(p.V95L)半合子突变,先证者母亲存在GJB1基因c.283 G>T(p.V95L),杂合突变。CMT1X是第二常见的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类型,由GJB1基因突变引起,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周围神经病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1型 腓骨肌萎缩 缝隙连接蛋白B1 基因突变 先证者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A型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F波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小璇 张朔 +3 位作者 马妍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6,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 目的:分析比较腓骨肌萎缩症1A型(Charcot-Marie-Tooth1A,CMT1A)患者和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患者F波改变的特点和原因。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CMT1A和CIDP患者各30例,记录临床资料、电生理指标(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H反射)、神经功能等级评分等,部分患者行臂丛和腰丛的磁共振影像检查,分析比较结果。结果:CMT1A患者的正中神经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1.10±10.60)m/s,CIDP患者为(31.52±12.46)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CMT1A患者中约43.3%(13/30)未引出尺神经F波,明显高于CIDP未引出F波的患者比例(4/30,13.3%),χ^(2)=6.65,P=0.010。在可引出F波的患者中,CMT1A组患者的F波潜伏期为(52.40±17.56)ms,CIDP组为(42.20±12.73)m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06),F波的出现率CMT1A组是34.6%±39%,CIDP组是70.7%±1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01)。神经束蛋白155(neurofascin 155,NF155)患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23.22 m/s,F波潜伏期为62.9~70.7 ms,出现率为85%~95%。CMT1A型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分别为83.3%(5/6)和85.7%(6/7),CIDP患者臂丛和腰丛神经增粗的比例仅为25.0%(1/4,2/8)。NF155抗体阳性患者可见臂丛和腰丛MRI神经根明显增粗。结论:CMT1A患者F波延长反应了近端和远端周围神经的均一性改变,可以作为与局灶性脱髓鞘受损为主的CIDP患者的鉴别方法,但同时需要注意与神经结蛋白病NF155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相鉴别。F波虽然经常作为反应近端神经受累的指标,但是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髓鞘病变均可以影响它的潜伏期和出现率,F波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因和其他电生理指标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电描记术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行周围神经活检术的观察和护理
9
作者 陈银红 陈莉莉 +1 位作者 刘海燕 孙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总结66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行周围神经活检术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和个性化沟通,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和切口情况,术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病情观察和处理。结果:通过规范化的护理评估和干预,促进了神经活检术的顺利进行... 总结66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行周围神经活检术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和个性化沟通,观察患者术中反应和切口情况,术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病情观察和处理。结果:通过规范化的护理评估和干预,促进了神经活检术的顺利进行,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伤口愈合。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沟通和预见性护理对保证神经活检术的顺利进行和预防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周围神经病 神经活检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4C型1例
10
作者 徐叶子 曾昭豪 +4 位作者 杨英 李晓婷 汪露 岑燕梅 毕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4-237,共4页
报告1例腓骨肌萎缩症4C型病例。患者47岁女性,渐进性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7年。神经系统查体:弓形足,宽基步态。双眼诱发水平及垂直眼震。臀部以下肌萎缩,鹤腿征,双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减弱。闭目难立征睁眼及闭眼(+),卧立试验... 报告1例腓骨肌萎缩症4C型病例。患者47岁女性,渐进性双下肢无力伴行走不稳7年。神经系统查体:弓形足,宽基步态。双眼诱发水平及垂直眼震。臀部以下肌萎缩,鹤腿征,双下肢远端肌力Ⅳ+级,四肢腱反射减弱。闭目难立征睁眼及闭眼(+),卧立试验(+),轮替试验(+),反跳试验(+)。肌电图(运动神经)示双侧正中神经中重度脱髓鞘,尺神经轻度-重度混合型病损(脱髓鞘为主),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中重度混合型病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H3TC2基因C.3143T>C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4C型。予康复治疗后,患者行走平衡较前好转。报告本病例旨在增强对该病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4C型 SH3TC2 神经电生理 共济失调 康复治疗 听力受损 基因靶向治疗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11
作者 朱啸巍 钟平 +1 位作者 曹立 栾兴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0-357,共8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无力、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神经电生理表现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以脱髓鞘...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无力、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神经电生理表现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以脱髓鞘为主的CMT1型和轴索病变为主的CMT2型。除了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外,CMT部分表型可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脏器;其中小脑系统受累的CMT患者同时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见于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基因突变所致的CMT1F型和CMT2E型,MORC家族CW型锌指结构蛋白2 (MORC family CW-type zinc finger 2,MORC2)基因突变所致的CMT2Z型,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46 (solute carrier family 25 member 46,SLC25A46)基因突变所致的伴视神经萎缩的CMT6B型,以及多核苷酸激酶3′-磷酸酶(polynucleotide kinase 3′-phosphatase,PNKP)基因突变所致的CMT2B2型等。近年来,CMT重叠表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CMT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临床上易发生误诊。该文就合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CMT表型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突变 神经丝蛋白轻链 MORC家族CW型锌指结构蛋白2
下载PDF
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腓骨肌萎缩症X1型1例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戎丹燕 刘卫国 +2 位作者 于淼 郭志颖 周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98-904,共7页
目的分析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腓骨肌萎缩症X1型(CMTX1)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例CMTX1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以“夏科-马里-图斯病、腓... 目的分析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腓骨肌萎缩症X1型(CMTX1)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例CMTX1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以“夏科-马里-图斯病、腓骨肌萎缩症、发作性、卒中样、CMTX1、CMTX、X-linked Charcot-Marie-Tooth、connexin32、GJB1、episodic、recurrent”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公开发表的CMTX1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病例。结果共检索到中英文文献46篇,结合本病例,共纳入58例病例,重点总结中文文献报道的11例病例临床及遗传学特点。11例伴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CMTX1患者在发作期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头晕呕吐,发作持续时间10 min~20 h,发作后均可缓解。MRI显示以脑室白质周围对称性DWI序列高信号,T_2序列异常信号最为常见,其次是胼胝体压部的异常信号。神经电生理特点是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中等程度减慢。中文报道的11例基因突变位点无重复,中英文报道的58例基因突变位点仅少数重复,出现2次及以上的突变位点是c.65G>A(p.Arg22Gln)、c.425G>A(p.Arg142Gln)、c.490C>T(p.Arg164Trp)、c.424C>T(p.Arg142Trp),本例患者携带c.65G>A(p.Arg22Gln)为文献已报道的最常见致病变异。结论发作性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伴脑白质病变的患者应考虑CMTX1诊断的可能,应结合家族史、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电生理及遗传学检测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腓骨肌萎缩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脑白质病变 基因突变 神经电生理 遗传学检测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李婷 王强 许浩游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7期11768-11774,共7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证(Charcot-Marie-Tooth, CMT)的临床表现、肌电图(electmyography, EMG)及遗传学的特征。方法:分析1例以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伴行走不稳的腓骨肌萎缩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后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证(Charcot-Marie-Tooth, CMT)的临床表现、肌电图(electmyography, EMG)及遗传学的特征。方法:分析1例以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伴行走不稳的腓骨肌萎缩证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结合相关文献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以四肢麻木,呈针刺样,行走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晨轻暮重,持笔写字及执筷夹物欠佳为临床表现,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CMT是运动感觉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CMT认识不足,应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及基因检测,综合考虑临床资料,从而降低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CMT1型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LRSAM1突变导致的腓骨肌萎缩症2P型1例临床表现及电生理特点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杜红 杨建 +1 位作者 林启鹏 唐凌雯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55-256,F000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由内含子突变引起的腓骨肌萎缩症2P型(CMT2P)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根据患者临床表型及肌电图特点并结合基因测序可以诊断CMT2P型,这有助于新的位点突变的发现,且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电生理学 遗传学技术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B1基因突变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电生理分析:1例报道
15
作者 杨茜 刘宏雨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运动及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临床上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为下肢远端的肌无力、肌萎缩,但该病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且临床表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无明显家族史,病情进展30余年,经基...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运动及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临床上典型病例主要表现为下肢远端的肌无力、肌萎缩,但该病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且临床表现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无明显家族史,病情进展30余年,经基因检测证实为缝隙连接蛋白B1基因(c.490C>T)突变的腓骨肌萎缩症(CMTX型)患者的电生理特征,探讨CMTX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医师对CMT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电生理学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和遗传特点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付峰 唐北沙 +3 位作者 罗巍 张如旭 赵国华 严新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对70个CMT家系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为2.03∶1,发病年龄1~61岁,平均19.1岁,30岁以前发病者占78.2%;有家族史者70例(63.6%),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和遗传特点.方法对70个CMT家系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为2.03∶1,发病年龄1~61岁,平均19.1岁,30岁以前发病者占78.2%;有家族史者70例(63.6%),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个家系,近亲结婚者5个家系(6.9%).表现双下肢肌萎缩106例(96.4%),双上肢远端肌无力与肌萎缩48例(43.6%),鹤立腿64例(58.2%),弓形足68例(61.8%),踝反射减弱及消失108例(98.2%).肌电图检查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37例均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检25例,髓鞘脱失和雪旺细胞增生和/或'洋葱头'样改变20例,轴索变性5例,未发现腊肠样结构.结论 CMT多于儿童期至青少年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对CMT的诊断和分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临床 遗传
下载PDF
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如旭 郭鹏 +7 位作者 任志军 赵国华 刘三妹 刘婷 资晓宏 胡正茂 夏昆 唐北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3,共7页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а(LITAF)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B7) 核纤层蛋白A/C(LMNA) 管蛋白相关蛋白2(MTMR2)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腓骨肌萎缩症Cx32基因突变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如旭 罗巍 +8 位作者 资晓宏 夏昆 蔡芳 萧剑峰 赵国华 张付峰 沈潞 江泓 唐北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x32 mutation featur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Methods: Twenty-four of 65 unrelated CM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Cx32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x32 mutation featur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Methods: Twenty-four of 65 unrelated CMT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Cx32 mutation screening after the exclusion of the CMT1A 1.5 Mb duplication and male-to-male transmission. The motor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all probands and most of their affected family members to establish the clinical CMT1 ,CMT2 or CMT intermediate diagnosis. The presence of mutations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Cx32 was detected by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combined with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We found 7 different point mutations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Cx32 in a total of 7 famili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mildly to moderately affected with a clinical CMT1 or CMT intermediate diagnosis. The mutation Arg15Gln was inherited with X-linked recessive trait in family 1 involved in our study. The Arg75Trp mutation was detected in a family with X-linked dominant CMT and 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dromic hearing loss. The clinical phenotype of the Thr188Ala mutation was firstly reported. Conclusion: Seven different Cx32 point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inese CMT families with Cx32 mutation is about 10% in our study. The inheritance model of CMT secondary to Cx32 mutation could be X-linked dominant, X-linked recessive or sporadic. Male patients are usually more severely affected than females with slowe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Cx32 mutation screening should be firstly performed in those CMT families without male-to-male transmission and CMT1A du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X染色体 连接蛋白类 遗传性疾病 突变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A型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疾病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如旭 唐北沙 +5 位作者 资晓宏 罗巍 潘乾 夏昆 汤建光 黄顺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观察腓骨肌萎缩症 (CMT) 1A型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和疾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对一CMT家系中 9个成员进行详尽的临床检查、疾病基因突变分析 ,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肌肉活检。结果 本家系中 5人发病 ,符合常染色... 目的 观察腓骨肌萎缩症 (CMT) 1A型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和疾病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对一CMT家系中 9个成员进行详尽的临床检查、疾病基因突变分析 ,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神经肌肉活检。结果 本家系中 5人发病 ,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除 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外 ,其余 4例均在2 0岁前起病。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 ,末梢型感觉障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足部畸形(高弓足 )。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基因突变分析发现 17号染色体短臂 11 2区(17p11 2 )包含周围髓鞘蛋白 (PMP) 2 2基因的正向串联重复突变。结论 CMT1A型是CMT最常见类型 ,多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 ,表现为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肌萎缩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电生理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一性减低 (<38m/s)。 17p 11 2区包含PMP 2 2基因在内的 1 5Mb(偶尔 <1 5Mb)的正向串联重复突变是CMT 1A最主要的突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神经电生理 疾病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周围髓鞘蛋白22
下载PDF
29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特征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楠楠 潘志宏 +2 位作者 叶红莲 玄璿 潘晓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ot-Marie-Tooth disease,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Viking IV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9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目的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harot-Marie-Tooth disease,CMT)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的Viking IV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29例腓骨肌萎缩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00%患者被检的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减慢或消失,且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70块被检肌肉中,43块(61.4%)呈神经源性损害,5块(7.2%)呈可疑神经源性损害,以远端肌肉病变严重;患者年龄越大,肌肉受累程度越严重,相反,年龄偏小的患者则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结论不同CMT患者的肌肉受累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与其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有关,而对于同一患者来说,其下肢受累程度要重于上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 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