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郭泳君 李志刚 徐晓冬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4-747,765,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28,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和对照组(n=32,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治疗策略,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3个月的血管通畅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治疗策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36)。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足背动脉血流量和ABI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腔内介入治疗时机对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峰 熊健 张跃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介入治疗时机对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的76例Stand 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不...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介入治疗时机对Stand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的76例Stand 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按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不同治疗时机进行分组。将40例于慢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A组,将36例于急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B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主动脉真假腔直径变化情况、影像学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入支架个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最大假腔直径/最小真腔直径比值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影像学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慢性期内(起病≥14 d)、急性期内(起病<14 d)行TEVAR治疗Stand ford B型AD,患者影像学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后者能有效降低最大假腔直径/最小真腔直径比值,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内介入治疗 主动脉真假直径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治疗
3
作者 周尔豪 张立伟 +1 位作者 黎小龙 张郁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655-1657,共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严重的阻塞性疾病,在深静脉系统中因血液凝集而导致血栓形成,可引起肢体的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随着DVT的进展可引起肺栓塞(PE)、血栓后综合征(PTS),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介入技术已成为治疗DVT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DVT发生症状的持续时间、受累的血管位置、临床症状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就DVT有效的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进行综述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内介入治疗 肺动脉栓塞 血栓后综合征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引导对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杰 赵亮 +4 位作者 周静 朱蔚东 田广健 许铮 耿佩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6例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者均为单侧,左下肢2例,右下肢4例,年龄62~78岁,其中4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6例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者均为单侧,左下肢2例,右下肢4例,年龄62~78岁,其中4例患者术前Cr<150μmol/L,2例Cr>150 umol/L,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前超声定位病变部位及范围并体表标注。术中超声引导导丝导管顺利达到病变部位,精确测量血管直径及病变长度,选择适合的球囊支架,超声引导释放支架,术后评估支架形态及近远端血流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股浅动脉闭塞顺利开通,且无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效果明显。术后随访3~6个月,无再狭窄及肾功能恶化。结论: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行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闭塞 肾功能不全 彩色多普勒超声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使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探究
5
作者 李竹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00-203,共4页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内收治的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 探讨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内收治的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100例患者为试验观察样本,均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遵照随机数字择取法分离为2组,即:对照组(n=50,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0,行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点渗血、肺水肿等总不良事件率为4.00%(2例),对照组的总不良事件为16.00%(8例),较之存在差异(χ2=4.000,P=0.046)。执行护理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以及血液速度更高显现,其血浆黏度更低(P<0.05)。统计两群组之间的凝血功能水平,护理后观察组PT\APTT\FIB\D-D化验值更低(P<0.05)。护理方案执行前,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为(21.36±6.26)分,对照组为(21.44±6.31)分,比之无差异(t=0.064,P=0.949);护理执行后,观察组评测值为(80.34±8.66)分,对照组为(71.93±10.49)分,组间比之存在差异(t=4.372,P=0.000)。结果 示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数据更高(P<0.05)。结论 基于临床符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症状且经证实的患者,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开展精细化护理模式,相较围手术室常规护理而言更有护理价值,不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血流流速,降低血液黏度,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促进护患关系的友好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精细化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4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盛晗 张望德 +5 位作者 苑超 李谈 原标 王克勤 邢彤 张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例SMA狭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行SMA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了3-32 mo,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所致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估腔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4例SMA狭窄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技术行SMA球囊扩张(PTA)及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了3-32 mo,观察腔内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患者支架植入均成功.3例采用1枚支架,1例采用2枚支架.有3例在术后1 wk内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最快者术后当天腹痛消失,第2天肠梗阻即解除.3例患者在术后3 mo至6 mo内体质量恢复至接近正常.1例虽然术后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但仍有间歇腹部不适,体质量恢复不明显.1例患者在术后32 mo死于突发心肌梗死,其生前症状未复发.随访期间复查腹部血管超声未发现有SMA再狭窄.结论:腹部血管CTA,MRA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确诊SMA狭窄致肠缺血具有重要意义.血管腔内技术应用于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肠缺血 诊断 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智勇 黄佳军 +2 位作者 赵敦旭 饶小胖 仲捷 《医学综述》 2016年第6期1221-1222,1225,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PTA)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PTA组、VSD组,各30例。联... 目的观察血管腔内介入(PTA)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PTA组、VSD组,各30例。联合组行PTA联合VSD治疗,PTA组单纯行PTA治疗,VSD组单纯行VSD治疗。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PTA组的76.7%(23/30)和VSD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6个月内复发率为3.3%(10/30),低于PTA组的53.3%(16/30)和VSD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A和VSD均为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实施PTA后联合应用VSD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管内介入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20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倪其泓 陈佳佺 +3 位作者 吕磊 郭相江 张岚 叶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的20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临床症状分级,Ⅲ级9例,Ⅳ级7例,Ⅴ级4例;根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治...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的20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临床症状分级,Ⅲ级9例,Ⅳ级7例,Ⅴ级4例;根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治疗指南Ⅱ分型,B型4例,C型7例,D型9例。分析术后一期、二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腔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出现并发症(10%),其中1例支架植入后发生远端栓塞,经溶栓治疗好转,另1例穿刺部位血肿,经保守治疗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5~37个月,平均(17±10)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5%(19/20),二期通畅率为100%(20/20)。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介入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植入 内介入治疗 主髂动脉闭塞
下载PDF
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惠双 谭志斌 +3 位作者 曾汉强 莫灿均 刘欢 肖亦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32例单侧髂股静脉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2组...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纤溶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32例单侧髂股静脉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2组均采用介入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利伐沙班口服,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联合脉血康口服,疗程为3个月。计算2组患肢膝关节下15 cm处小腿周径在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与治疗前的差值,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Villalta评分量表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小腿周径与治疗前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5);2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Villalta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个月后APTT、PT和TT均明显延长(P均<0.05),FIB、D-D、ET-1和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NO和6-Keto-PGF1α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利伐沙班、脉血康联合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PTS患者效果更好,可能与明显改善机体的凝血-纤维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内介入治疗 脉血康 利伐沙班 凝血-纤溶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腔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文军 张锐利 +6 位作者 王青 胡国华 陈光 虞哲科 王卫珍 王慧 邱振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27例行髂股静脉病变段扩张术,25例内置支架。结果:术中术后无继发下肢肿胀及血栓形成,21例获得1~38个月,平均18个...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患者进行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27例行髂股静脉病变段扩张术,25例内置支架。结果:术中术后无继发下肢肿胀及血栓形成,21例获得1~38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病情均明显改善。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股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内介入治疗 股总静脉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文龙 鹿彦 +3 位作者 关洪亮 刘文军 张华龙 张帆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2期148-150,共3页
2009年11月-2010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患者26例共30条患肢,病变长度10.3~22.8cm,平均15.89cm,主要症状为静息痛,合并溃疡或趾端坏疽者15例。本组30条患肢均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股浅动脉闭塞段单纯球... 2009年11月-2010年1月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患者26例共30条患肢,病变长度10.3~22.8cm,平均15.89cm,主要症状为静息痛,合并溃疡或趾端坏疽者15例。本组30条患肢均行腔内介入治疗,其中股浅动脉闭塞段单纯球囊扩张6条,球囊扩张支架植入21条,术中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导致介入失败3条。股浅动脉闭塞段介入技术成功率86.7%,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溃疡面积减小,围手术期截肢1例,截肢率3.3%。腔内介入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和D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靖 殷世武 +3 位作者 潘升权 项廷淼 龙海灯 曾凡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分析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分级为C、D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就诊并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52例下肢ASO患者(共5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 目的分析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分级为C、D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介入血管疼痛科就诊并接受腔内介入治疗的52例下肢ASO患者(共5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和保肢率等情况。结果52例患者(57条患肢)共计行腔内介入治疗62次。其中2条患肢反复尝试后未能成功开通闭塞段,1条患肢因术中患者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止手术。3条患肢转骨科行截肢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4.74%(54/57)。共计出现围术期并发症2例(3.85%),其中穿刺部位血肿1例,术后患肢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3、6、12、18、24个月,患肢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97.96%、93.88%、78.72%、77.78%、68.18%。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5.35%和94.44%。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5.74%、90.90%。结论对于病变较长且较为严重的下肢ASO,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韩玉芳 赵童 李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目的探析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PTA联合支架植入(PTAS)实施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并发症状... 目的探析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取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PTA联合支架植入(PTAS)实施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例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出现并发症状况,其中肺部感染1例,脑梗死2例,腹股沟的穿刺位置有血肿现象1例;肺部感染及血肿现象经诊治后均基本痊愈。结论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采用PTA和PTAS手术实施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状况,并且此术式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节段病变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涛 杨国凯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96-397,共2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外周血管疾病。急性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遗留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发展,腔内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超声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术不断...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外周血管疾病。急性期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遗留急、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技术发展,腔内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超声消融术等介入治疗术不断涌现。这些术式并发症少、疗效好,本文就这些术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静 李海燕 倪晓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1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1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 16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简便、微创的治疗技术,术前的准备、术中的监测、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只有配合得当、精心护理,才能够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内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非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靶向腔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涛 毕伟 +3 位作者 高翔 池魁 孙欢欢 张金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92-495,527,共5页
目的探讨非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靶向腔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44例非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肢47条,其中43条患肢存在溃疡43处,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腔内介入治疗。统计并... 目的探讨非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靶向腔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44例非神经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肢47条,其中43条患肢存在溃疡43处,所有患者均接受靶向腔内介入治疗。统计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Wagner分级及Fontaine分期、溃疡愈合情况、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结果44例患者接受靶向腔内介入治疗,成功率95.5%;47条患肢成功率95.7%;43处溃疡成功率97.7%。术后1个月ABI较术前好转;Wagner分级及Fontaine分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4处溃疡完全愈合,剩余溃疡28处,中位面积为1.00(0.48,2.00)cm2,较术前2.13(1.13,4.00)cm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向腔内介入治疗非神经型糖尿病足可有效缓解下肢缺血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经型糖尿病足 靶向 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红军 许祖闪 《中国医药》 201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46例,闭塞血管54段,应用瑞替普酶采用各种导管溶栓技巧,实施血管腔内充分接触溶栓,溶栓结束后根据造影观...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腔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46例,闭塞血管54段,应用瑞替普酶采用各种导管溶栓技巧,实施血管腔内充分接触溶栓,溶栓结束后根据造影观察闭塞段开通情况,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成形术(PTA),对于PTA后狭窄程度≥60%或出现动脉夹层者,选择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于介入术后3、6、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价临床疗效.术中复查造影显示闭塞段解除后血管管腔残余狭窄<30%,前向血流通过顺畅认定为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各闭塞段均先应用瑞替普酶充分接触溶栓.其中52段闭塞段腔内介入治疗开通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3%,5例(10.9%)出现并发症;腔内介入开通成功病例中急性发病者13例(15段闭塞段),慢性病例31例(37段闭塞段);33段闭塞段溶栓后血管开通,溶栓开通率61.1%,溶栓开通病例中6段闭塞段溶栓后造影未见明显血管狭窄,仅见血管内膜不光整.术中仅2段长段闭塞动脉行PTA失败后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本组患者共置入支架62枚.术后共44例局部肢体缺血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表现为原闭塞段远端动脉搏动恢复或改善,间歇性跛行距离增大,静息痛消失或改善,缺血肢体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恢复红润,溃疡面积缩小,部分患者溃疡愈合.余2例虽术中造影证实再通未成功,但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出现因症状加重而需截肢者.围手术期30 d的病死率为0.介入治疗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死亡,2例失访.术后3、6、12个月通畅率分别为89.1% (41/46)、87.0% (40/46)、82.6% (38/46).随访期间再次介入干预率为6.5% (3/46).所有随访者无截肢.术中造影发现远端动脉栓塞3例(6.5%),经导管泵注瑞替普酶局部溶栓后远端动脉血流恢复通畅.穿刺点局部血肿2例(4.3%,均自行吸收),其中1例左肱动脉穿刺点,1例右股动脉穿刺点.结论 瑞替普酶经导管溶栓在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介入腔内治疗术中具有重要作用,介入术中根据闭塞病变的范围、部位、程度、管壁情况等个性化设计治疗策略,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瑞替普酶 下肢动脉闭塞病变 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在老年人恶性中央气道阻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强 武宁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之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啼癌的患病和死亡情况显得尤为突出。据美国同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非小细胞晡癌在年龄≥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5.9/100,000...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之首。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啼癌的患病和死亡情况显得尤为突出。据美国同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非小细胞晡癌在年龄≥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5.9/100,000,远高于其在〈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26.7/10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内介入治疗 老年人 经支气管镜 气道阻塞 全球人口老龄化 中央 发病率
下载PDF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26
19
作者 韩丽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股深动脉成形术 动脉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 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下载PDF
对高龄老人慢性疾病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介入治疗术后预见性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玉香 刘玉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94-59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疾病 腹主动脉肿瘤 内介入治疗 手术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