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高元瑾 杨琳 +2 位作者 许彩虹 林芹 覃颖鲜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0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84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84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比较两组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D-RISC各维度评分、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期间采取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能够优化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DCA循环护理模式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 术后并发症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腔内心电在早产儿下肢PICC尖端定位的应用
2
作者 周芳 冯俊秀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3-0145,共3页
分析腔内心电在早产儿下肢PICC尖端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2021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2000g以下的3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行体表测量定位,观察组行体表测量联合腔内心电(... 分析腔内心电在早产儿下肢PICC尖端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科2021年1月-2023年12月住院的2000g以下的36例早产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行体表测量定位,观察组行体表测量联合腔内心电(IC-ECG)定位,对比两组早产儿PICC穿刺准确性、并发症率、影响穿刺深度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尖端到位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36例早产儿中,9例早产儿定位深度不到位,自定位深度影响因素调查,导管长度测量不当、置管时体位、置管操作熟练度、置管时胎龄。结论 早产儿下肢PICC尖端定位期间以腔内心电定位可提升定位准确性,顺利定位及穿刺,并降低早产儿的静脉治疗风险性,方法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 早产儿 下肢PICC定位 准确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雪竹 许洪伟 +2 位作者 陶誉鹭 冯秀娟 李艳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 目的:腔内心电定位(IC-ECG)应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Meta分析。方法:搜索考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科学引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IC-ECG在PICC中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一致性检验软件5.4统计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IC-ECG组和传统X线组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分别为90.6%(n=2683),78.9%(n=1915),[OR=2.57,95%CI(2.16,3.06),P<0.001];精确度分别为78.6%(n=1008),68.6%(n=1015),[OR=2.7,95%CI(1.42,5.13),P=0.00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n=520),18.1%(n=518),[OR=0.18,95%CI(0.11,0.30),P<0.001],以上两组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ECG技术能提高PICC置管首次成功率及精确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IC-ECG)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导管尖端定位 META分析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钱亮亮 熊国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PICC尖端定位精准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PICC置管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PDC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精准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PDCA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腔内心电定位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精准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低于对照组的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下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不仅可提高PICC尖端精准率,降低PICC置管术后的导管阻塞、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感染和局部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并发症 心理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腔内心电图P波波形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5
作者 秦英 郭玲 +2 位作者 张文斌 王国蓉 江群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的P波变化特点,探讨心电图辅助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12月共876例行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参与本研究。全部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术中... 目的通过分析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腔内心电图的P波变化特点,探讨心电图辅助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至12月共876例行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参与本研究。全部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术中采用腔内心电监测技术引导送管,最终导管留置长度以"Peres’formula"定位身高长度为准,术后行导管尖端位置X线定位。对腔内心电图P波特征性改变包括P波振幅升高、双相P波及双峰P波获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6例患者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升高率、双向P波和双峰P波获得率分别为94.2%、17.5%和54.6%,特征性P波获得率即获得P波振幅升高、双向P波或双峰P波其中任意一项的比例为97.8%。在P波振幅增高的825例中,置管到位时振幅增加值平均为(4.2±2.6)mv,其中62.8%的患者在送管至"Peres'fomula"定位长度时出现最高振幅P波,其余37.2%均提前出现最高P波;送管到位时P波的振幅与R波振幅之比P50为0.4。结论不推荐将腔内心电监测技术作为X线诊断的替代方案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判断标准。但该技术在置管操作中对帮助判断导管异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且经济、便捷、适用性强,可作为颈内静脉置管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技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中心静脉置管术 腔内心电监测
下载PDF
穿刺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永杰 宋伟华 +2 位作者 黄华梅 宋磊 吴晓宇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8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在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过程中,对运用穿刺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X线确认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直接运用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旨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医疗机构推广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目的研究在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过程中,对运用穿刺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X线确认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直接运用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旨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医疗机构推广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164例纳入本研究。对运用穿刺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X线确认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PICC置管成功率、PICC置管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置管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患者运用穿刺导丝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经济、安全、准确,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可以在缺乏相关设备的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儿童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下PICC置入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琴 喻萼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湖南某三甲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B超引导...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湖南某三甲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的赛丁格置管,研究组行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引导的赛丁格置管,并通过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两组均通过X线定位验证置管精准率。结果研究组心电图定位的精准率为86%,对照组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可极大提高置管的精准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PICC 尖端定位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PICC尖端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玉秀 许玮 +1 位作者 孙运祥 嵇钧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6期2649-2650,共2页
目的:观察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判断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55例需行PICC置入的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置入PICC,送管过程根据引出的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的改变,判断PICC尖端的位置,置管后拍摄胸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并比较符合... 目的:观察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判断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55例需行PICC置入的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穿刺置入PICC,送管过程根据引出的腔内心电图P波形态的改变,判断PICC尖端的位置,置管后拍摄胸片观察导管尖端位置,并比较符合率。结果:心房腔内ECG定位技术置入PICC,符合率为96.2%,一次置管成功率达到92.7%。结论:通过观察心房腔内心电图P波的改变,可以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该操作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腔内心电定位
下载PDF
PICC尖端腔内心电定位准确性及最佳长度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0
9
作者 缪晶 韩秋英 +2 位作者 蔡志云 林玉凤 林丽惠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5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腔内心电定位准确性,并构建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院1586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评价腔内心电定位长度与理想长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腔内心电定位长度的因素,应...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腔内心电定位准确性,并构建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7月我院1586例PICC置管患者资料,评价腔内心电定位长度与理想长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腔内心电定位长度的因素,应用多元回归方程构建置入最佳长度的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586例PICC置管患者中从右侧血管置入1336例,左侧血管置入250例。腔内心电定位长度、体表测量长度与理想长度均呈正相关,且腔内心电定位长度与理想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腔内心电定位长度(Y)为因变量,体外测量深度(X1)、性别(X2)、导管类型(X3)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方程左侧Y=7.582+0.881X1-0.875X2(R2=0.777,F=433.697,P<0.001),右侧Y=7.064+0.878X1-0.908X2-0.322X3(R2=0.771,F=1495.772,P<0.001)。结论腔内心电定位对于PICC尖端的定位具有较强的预示作用。置入PICC导管之前,可借助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导管置入的最佳长度,减少置管中的调整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尖端位置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腔内心电定位 预测模型 专科护理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六林 贾阿林 +7 位作者 王园园 冯莉莉 李景刚 卢鑫怡 史喆 郭芳芳 杜伟坡 张保山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1692-1694,1698,共4页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进行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行输液港置管术,观察组则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比较2组患者上臂输液港置管术情况及医护评价。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为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0%(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8.41%)及穿刺成功时间[(364.67±30.29)s]均高于对照组[87.30%、(457.15±35.84)s](P<0.05);观察组医患对植入技术的满意度为87.30%,高于对照组的73.02%(P<0.05)。结论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联合体外测量法对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准确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优势相比单一的测量技术更为明显,医患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输液港置管术 导管尖端定位 一次穿刺成功 腔内心电定位 体外测量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薛成芳 王艳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24期2250-2253,共4页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具有精确性、实时性、高效性、安全性及避免辐射危害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PICC尖端定位中。本文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国内外发展历史、应用原理、研究现状及以后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为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确定上臂式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浩 张艳 +2 位作者 李兰 钟远科 李雪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62-164,共3页
目的比较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传统体外测量法用于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导管门诊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 目的比较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与传统体外测量法用于确定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导管门诊植入上臂式输液港的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分别采用体外测量法(对照组)和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植入(试验组),术后均行X射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置入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结果试验组植入上臂输液港导管尖端位置一次成功率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90.8%(P<0.05)。对照组6例患者发生导管的体内异位,其中体内导管打折2例,异位于胸壁小静脉1例,异位于对侧头臂静脉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1例;试验组未发生导管异位。结论体外测量法结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植入上臂式输液港,可提高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避免反复调整尖端位置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增加感染的风险,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约医务人员时间和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式输液港 体外测量法 腔内心电技术 尖端定位
下载PDF
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彭娜 李貌 +3 位作者 谭静 李金铃 葛金钰 邱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6期919-921,共3页
目的探讨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测量长... 目的探讨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5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测量长度+置管后胸片定位”,观察组采取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尖端到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尖端到位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及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能提高尖端到位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式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肿瘤 PICC置管 尖端到位率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在老年肿瘤病人胸壁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菊青 方乐平 +3 位作者 沈龙芳 杨舒 王琳 樊卫飞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老年病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接受TIAP植入的204例老年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老年病人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老年病医院接受TIAP植入的204例老年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组(A组,n=133)和常规体表定位穿刺联合X线定位组(B组,n=71),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计划外取港情况。结果2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9.2%和91.5%,A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7%(9例)和3.01%(4例),B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8%(24例)和23.94%(17例),2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计划外取港率分别为2.26%(3例)和11.27%(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利于提高输液港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使用寿命,在老年肿瘤病人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超声 腔内心电定位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俊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5期35-37,156,共4页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可以较好地保证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患者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受到意外感染,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延长留置导管使用时间。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解决了传统PICC穿刺尖端定位技术存在的定位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可以较好地保证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患者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受到意外感染,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延长留置导管使用时间。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解决了传统PICC穿刺尖端定位技术存在的定位精准度不够高的问题。文章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以及目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探究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图P波 感染率
下载PDF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胸壁式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6
作者 张玉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28-131,共4页
探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胸壁式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植入胸壁式输液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的输液港植入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 探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在胸壁式输液港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大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植入胸壁式输液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的输液港植入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通过B超引导方式完成输液港植入术,B组基于B超引导方式联合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完成输液港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尖端定位准确率。结果 B组患者的输液港植入术中导管尖端位置准确率高于A组,操作耗时短于B组(均P<0.05)。B组患者在植入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A组(P<0.05)。在胸壁式输液港植入术的应用过程中,B组患者对输液港植入术的满足度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A组,导管异位和置管后30天内血栓发生率均少于A组(均P<0.05)。结论 B组选择使用的是,联合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其能够将输液港植入术当中的导管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做到极大程度提高,特别是操作当中的尖端定位所具有的准确率极高,出现导管异位问题的概率得到有效降低,置管效果获得进一步增强,成为输液港植入术有效性与准确性提高的新方法,为操作准确性的提高,拓展了新途径,值得大力推广与大范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胸壁式 输液港植入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娜 高伟 +4 位作者 朱殊殊 潘明皓 乔慧敏 郑雪露 尹慢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PICC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于2019年7月7—23日, 选取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共903名, 通过自制的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一... 目的了解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 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PICC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于2019年7月7—23日, 选取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共903名, 通过自制的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40.75%(368/903)的PICC专科护士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84.27%(761/903)的PICC专科护士认为需要进行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的各项内容需求均分均>4.67分, 其中理论课程需求得分最高的为导管头端位置与心电图P波关系的判断(4.80 ± 0.47)分, 操作课程需求得分最高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操作(4.74 ± 0.55)分;培训模式需求方面:94.24%(851/903)的护士希望通过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达到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目标, 静脉治疗专科学术会议为主要希望的培训形式(76.85%, 694/9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置管年限、工作岗位以及是否了解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是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培训需求的影响因素(t = -3.73、3.12、-3.63, 均P<0.05)。结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开展率较低, 但PICC专科护士对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较高的培训需求, 管理者应重视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 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进一步提高PICC专科护理队伍的临床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护士 导管插入术 外周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培训
原文传递
腔内心电新标准定位PICC置管尖端位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贤翠 郑春华 蔡静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结合CT影像技术制定腔内心电定位的新标准以定位PICC置管,提高尖端到位率。方法:选择需要胸部CT检查的96例PICC新置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分别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新、旧标准行PICC置管定位,... 目的:结合CT影像技术制定腔内心电定位的新标准以定位PICC置管,提高尖端到位率。方法:选择需要胸部CT检查的96例PICC新置管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PICC置管过程中分别采用腔内心电定位新、旧标准行PICC置管定位,置管后行CT摄片评价导管位置。结果:实验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3. 8%,对照组为79. 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结合CT影像技术制定的腔内心电定位新标准提高了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到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 腔内心电 新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原文传递
PICC专科护士应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殊殊 王霞 +6 位作者 高伟 周欣宇 俞巍蔚 王蕾 潘明皓 罗娜 乔慧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29期3738-3743,共6页
目的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感受,为进一步推广及规范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5家二级、16家三级医院中开展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PICC专科护士作为访谈对... 目的了解PICC专科护士对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感受,为进一步推广及规范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5家二级、16家三级医院中开展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PICC专科护士作为访谈对象.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1名PICC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PICC专科护士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PICC置管的真实体验提炼为3大主题:使人"放心"的技术;面临的困难;成长与收获.腔内心电定位技术有效提升PICC置管效率、减轻护士压力,PICC专科护士在初使用时面临诸多困难,随着经验累积逐渐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收获与个人成长.结论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升PICC专科护士的专科技能与职业认同,但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PICC专科护士面临多方面的困难,需完善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培训与规范化管理,进一步为专科护理的发展提供支持,以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记术 专科护士 质性研究 PICC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原文传递
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娜 高伟 +4 位作者 朱殊殊 潘明皓 乔慧敏 郑雪露 尹慢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6期5032-5037,共6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为推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8月山东省258家医院的1034名PIC... 目的:了解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为推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以及制定标准化的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操作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8月山东省258家医院的1034名PICC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山东省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山东省PICC专科护士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实践的现状。共计回收问卷1034份,有效问卷903份,回收有效率为87.33%。结果:903名PICC置管护士中,有835名(92.47%)的护士了解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368名(40.75%)参加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只有363名(40.20%)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在363名应用过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护士中,93.66%(340/363)在穿刺术前评估了患者体表心电图,49.31%(179/363)认为最高尖P波为PICC送管至P波出现负向后退管至负向波刚消失,91.18%(331/363)认为应用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后必须拍摄胸片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结论:目前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的培训及推广应用有待加强,亟需制定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统一规范化操作流程,以提高此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腔内心电定位 PICC 实践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