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彦方 刘建英 +3 位作者 郑晓晖 胡丰朝 葛慧敏 王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1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球囊导管对2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对角支进行扩张。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片、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氢氯吡格雷。酌情服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1、3、6个月复查随访心电图、血脂情况,并询问有无心绞痛症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5.71%(24/28),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7%±9.3%降至术后的30.4%±8.5%。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耐量显著增加。随访6个月,3例心绞痛复发,均为手术不成功患者,无AMI及死亡病例。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对角支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病变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允忠 冯静 +1 位作者 李健 李金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53-654,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腔内球囊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持续灌流法 治疗 稳定劳力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治疗大动脉炎性肾动脉狭窄致肾血管性高血压52例次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柴颖儒 肖传实 +2 位作者 张林虎 乔爱春 张秀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差,作者采用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RA)对52例次大动脉炎所致72支狭窄肾动脉进行治疗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长期随访。方法在X线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氏穿... 目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差,作者采用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RA)对52例次大动脉炎所致72支狭窄肾动脉进行治疗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长期随访。方法在X线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氏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送入狭窄肾动脉腔内充盈膨胀球囊,对狭窄病变施于机械性压力使之扩张开通,恢复肾血流灌注。进行长期随访,定期检查血压、肾脏超声及血尿素氮、肌酐、尿常规,以了解肾脏形态和功能。结果52例次72支狭窄肾动脉开通前后直径平均增加(4.1±1.3)mm,P<0.01(t=12.36)。61支动脉开通前后动脉压差平均降低(11±54)mmHg,P<0.01(t=8.37)。肢体血压:扩张前后右上臂卧位血压平均下降(41±17/24±17)mmHg,[P<0.01(t=8.12)/P<0.05(t=4.16)]。52例次(51例)失访20例,31例患者随访1~11年,平均(6.3±2.0)年,血压较术后平均下降(1.5±20/4±11)mmHg(P>0.5/P>0.5)。结论PTRA治疗大动脉炎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具可重复性且再狭窄发生率较低的方法。对符合适应证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其列为首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腔内球囊成形术 大动脉炎性 肾动脉狭窄 肾血管性高血压 病理性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实验性脑血管痉挛腔内球囊成形术后的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万琪 韩军良 +2 位作者 李力 郭以川 张巍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顽固性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术后血管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基底动脉痉挛模型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成年杂种犬 2 8只 ,分为实验组 2 0只和阴性对照组 8只。球囊扩张时的峰压力和持续时间分别为 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顽固性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术后血管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基底动脉痉挛模型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成年杂种犬 2 8只 ,分为实验组 2 0只和阴性对照组 8只。球囊扩张时的峰压力和持续时间分别为 2个大气压和 10s,分别在PTA治疗成功后当天 ,第 30、90和 30 0天复查脑血管造影 ,随后剖取基底动脉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血管壁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两次注血所有犬的基底动脉均出现明显痉挛 ,内径由 1.3mm缩小为 0 8mm。实验组PTA治疗成功 15只 ,术后痉挛的基底动脉内径扩张至 1 2mm ,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 (P <0 0 5 ) ,血流明显改善。对照组痉挛血管的内膜增厚 ,平滑肌细胞及间质中的胶原纤维活跃增生 ,血管腔缩窄。PTA术后增生的组织明显受压变薄 ,平滑肌细胞拉直变平 ,胞内粗肌丝明显减少 ,间质中的胶原纤维减少 ,内弹力层部分断裂 ,部分内皮细胞脱落 ;平滑肌及胶原纤维的改变直到术后 10个月时仍未能修复。随访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再狭窄现象。结论 PTA可以改变狭窄血管中膜结构 ,术后血管不会再狭窄。PTA是治疗顽固性脑血管痉挛的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球囊成形术 形态学 PTA 脑血管痉挛 CVS 蛛网膜下出血
原文传递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9
5
作者 郑春艳 杨玉金 +1 位作者 文玉梅 李爱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均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并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 27例患者中,术后空腹血糖4.8~8.8(6.2±0.6)mmol·L-1,餐后2h血糖8.6~14.3(10.2±0.7)mmol·L-1;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粥样斑块脱落等并发症。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8.6±0.6)个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下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和溃疡愈合23例(85.2%);截肢4例(14.8%),但残端愈合良好。结论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使血糖平稳,促进患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护理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金加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D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TA联合PTAS治疗,持续观察至术后4周。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D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TA联合PTAS治疗,持续观察至术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足背动脉血流变化及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PTAS可增强DF的治疗效果,加快足背动脉血液流速恢复正常,提高踝肱指数,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足背动脉血流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7
作者 古国桂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5期81-81,共1页
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40名,随机分为常规... 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40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优于常规组的15%(P<0.05)。结论:在行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护理是一种比常规护理更加科学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在该类患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 糖尿病足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的体会(附21例报告)
8
作者 喻学刚 张玉民 +3 位作者 牛树茂 郭治和 江洪 漆曙辉 《实用医药杂志》 1997年第5期55-56,共2页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的体会(附21例报告)155医院(河南开封475003)喻学刚张玉民牛树茂郭治和湖北医科大学一附院江洪漆曙辉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在国内迅速发展。我院19...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的体会(附21例报告)155医院(河南开封475003)喻学刚张玉民牛树茂郭治和湖北医科大学一附院江洪漆曙辉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在国内迅速发展。我院1994-12~1997-03共完成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 冠脉造影 不稳定型心绞痛 导管 并发症及处理 置入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22例糖尿病足的血管腔内治疗观察
9
作者 周海蒙 殷艳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09-109,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 糖尿病足 治疗观 腔内球囊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自体动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孙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78-79,共2页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自体动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自体动脉内瘘狭窄患者共20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03月,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临床上患者...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在自体动脉内瘘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自体动脉内瘘狭窄患者共20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03月,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临床上患者的治愈成功率、住院费用和天数、内瘘狭窄血管直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横断面积、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临床上20例自体动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疾病治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5.0%。有1例患者手术失败,病变复杂,导丝未通过病变;术后未出现血肿、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治疗前患者的肱动脉血流量少于治疗后,阻力指数同样较低(P<0.05);治疗前患者的内瘘狭窄血管直径小于治疗后,横断面积同样较少(P<0.05)。结论:针对自体动脉内瘘狭窄患者,通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能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减少住院所用费用和天数,提升治愈成功率,提升内瘘狭窄血管直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安全性较高,横断面积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 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
下载PDF
c-myc基因mRNA核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11
作者 栾荣华 贾国良 +2 位作者 李伟 贾战生 连建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2102-2103,共2页
关键词 C-MYC基因 核糖核酸酶 真核表达载体 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
下载PDF
心脏导管对冠心病人外周血及尿中内皮素的影响
12
作者 孙玲 胡大一 +4 位作者 齐国先 吴广成 曾定尹 贾三庆 李田昌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评价心脏导管过程中各种刺激对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心脏导管后内皮素是否增加意见尚不一致。方法:测定30名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血浆及尿液... 目的:本研究探讨内皮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并评价心脏导管过程中各种刺激对内皮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行心脏导管后内皮素是否增加意见尚不一致。方法:测定30名患者及10名健康人的血浆及尿液内皮素浓度。结果:Ⅰ组(PTCA组,n=15)术后股动脉血内皮素不增加,而尿中内皮素浓度却于术后增加3~6倍,这种增加持续24小时以上。Ⅱ组(冠脉造影组,n=15),24小时内血和尿的ET水平均无显著性增加。收缩期主动脉压力与尿ET-1的基础水平呈正相关(r=0.83,P<0.01,n=20)。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素合成及释放增加,诊断性心导管检查不引起血和尿中ET水平的增加,PTCA过程中的血管牵张和/或损伤引起术后内皮素释放,尿内皮素值能较敏感地反映出内皮素水平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ET-1(内皮素-1) 心脏导管术 PTCA(经皮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的基本器械选择(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韵岱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7年第4期I0001-I0001,2-10,17,共11页
心血管介入冠脉介入技术发展至今日,随着上世纪70年代始创的经皮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90年代冠脉支架术的开展,以及随后相继涌现的冠脉内斑块切除、放射治疗及药物涂层支架,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新器械的发明和应用,重要的是,大量... 心血管介入冠脉介入技术发展至今日,随着上世纪70年代始创的经皮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和90年代冠脉支架术的开展,以及随后相继涌现的冠脉内斑块切除、放射治疗及药物涂层支架,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新器械的发明和应用,重要的是,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上述诸多技术是否能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器材的选择和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陈韵岱教授在本期专题中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心脏介入器械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成为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选择,在显著降低再狭窄的同时,仍然存在发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刘健博士介绍了新一代国产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爱克塞尔支架解的设计结构,作用机制以及创新特点,并着重描述了该支架所进行的临床试验,通过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其临床应用的近期和中期的有效性,以及具有降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安全性特点。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是导致临床心力衰竭和脑血管栓塞的常见病因。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多,其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从而增加致残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带来严重的医疗和社会问题。著名的心脏病学权威Braunwald教授将房颤列为21世纪心血管界首先要攻克的两大疾病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陈明龙教授指出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介入治疗方法,和药物治疗相比较,导管消融治疗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近年又成功引进磁导航系统,使得房颤的治疗又迈上了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治疗 器械选择 腔内球囊成形术 药物涂层支架 冠脉支架术 冠脉内斑块 介入技术 放射治疗
下载PDF
CPPTCA术中的监护要点及并发症处理对策
14
作者 王爱华 徐希云 崔连群 《齐鲁护理杂志》 1995年第4期32-34,共3页
为10例心肌梗塞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扩张前平均狭窄87%,扩张后残余狭窄为2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扩张前,阻塞远端血压为4.5±1.6kPa,扩张后升高至10±2.3kPa,扩张前心绞痛3.8±... 为10例心肌梗塞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扩张前平均狭窄87%,扩张后残余狭窄为2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扩张前,阻塞远端血压为4.5±1.6kPa,扩张后升高至10±2.3kPa,扩张前心绞痛3.8±0.7级,扩张后降至0.7±0.6级(P<0.0001).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监护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作者详细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护理
下载PDF
冠心病治疗性血管生成与中医药
15
作者 先红 陈玉成 曾智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777-778,共2页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生成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中医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疗效的临床及造影评价指标
16
作者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3,共1页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 最初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最关心的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心绞痛的缓解情况,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的再狭窄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尽管普通裸支架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并发症,同时减少了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的弹性回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再狭窄的发生,但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仍高达20%~30%,因此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主要指标就是再狭窄发生率。随着近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以及最近几年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支架术后的疗效评价已不是单纯的再狭窄发生率。下面就常用的评价指标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评价指标 临床实践 疗效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术后再狭窄 单纯扩张 术中并发症 造影 术后时间
下载PDF
1例B超引导下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17
作者 魏璇 陈芳 +1 位作者 楮婕 谢锦峰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4年第12期4449-4450,共2页
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肢体急性或慢性缺血的一类疾病。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 动脉硬化闭塞(arterio 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肢体急性或慢性缺血的一类疾病。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外科手术(如动脉内膜剥脱和成形术、血管旁路移植术以及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以及运动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 B 超引导 护理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影响
18
作者 马炎 炎宋 +1 位作者 玉新 姜玉凤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1014-1015,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静脉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护理36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玲玲 常芸 +2 位作者 阚静 陈绍良 宋杰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护理 桡动脉穿刺术
原文传递
领先同行业的奥秘
20
作者 金瑷瑛 《党政干部学刊》 1996年第12期30-31,共2页
辽宁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77年,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51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73人,主治医师336人。临床、医技科室41个,职能科达到25个,拥有床位888张。建院初期由于时间短,摊子大、专业人... 辽宁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77年,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551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73人,主治医师336人。临床、医技科室41个,职能科达到25个,拥有床位888张。建院初期由于时间短,摊子大、专业人员相对缺少,限制了个别专业的发展,社会信誉一度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医疗质量 辽宁省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医技科室 功能重建 硕士研究生 前列腺增生 修复重建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