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育林 朱思瑾 谭嗣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内联合组织放疗 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琢 陈健 +3 位作者 王宏雨 孙宝胜 欧健 张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 目的探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腔内近距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靶区覆盖率、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有效率、肿瘤靶区覆盖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与腔内近距离治疗相比,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肿瘤靶区覆盖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组织近距离治疗 腔内近距离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在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赵环宇 李丽 +2 位作者 徐春霞 陈茀 白雪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3期20-22,2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在宫颈癌患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意义,并探讨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接受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3例,根据病人情况及插植针植入方式的不同,将患...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在宫颈癌患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意义,并探讨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包头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接受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宫颈癌患者53例,根据病人情况及插植针植入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8)、B组(n=18)、C组(n=17),三组患者分别采用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经腹超声引导和在CT下定位,比较三组高危靶区及周围器官的辐射剂量以及治疗期间和治疗后3~6个月内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受照剂量方面,A组、B组HR-CTV D90、D100值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37、3.873,P <0.05),A组HR-CTV D90值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B组直肠及膀胱D2cc值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78、14.913,P <0.05),A组直肠D2cc值显著大于B组(P <0.05)。C组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5,P <0.05)。结论:超声引导在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在优化剂量分布方面作用似乎更加明显,在靶区接受高剂量照射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周围的危险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组织治疗 经腹联合经直肠超声 经腹超声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施源器模板的应用
4
作者 欧阳翼 黄晓丹 +9 位作者 陈佛平 伍海莹 叶伟军 陈锴 李珺芸 刘红英 麦苗青 顾慧宽 林焕新 曹新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 目的设计适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施源器模板,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0例ⅡB-ⅣA期(国际妇产科协会2018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外照射前后磁共振影像资料,对宫颈原发病灶范围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对比。基于外照射后肿物残留情况,勾画近距离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R-CTV),设计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的施源器模板,并进一步评估施源器模板插植组(37例)与徒手插植组(63例)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和疗效差异。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U检验。结果100例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残留肿物边缘按顺时针3、6、9、12点方向与宫颈管中心的距离中位数为16.5、14.0、17.0、13.0 mm。将对应的HR-CTV叠加重建三维图,设计制作蘑菇头圆柱体式IC-ISBT施源器模板:头部长径为35 mm,短径为20 mm,中心适配宫腔管,内圈C1-C12为表盘式排列,两侧拓展B1-B5及A1-A4针道。在剂量方面,模板插植组与徒手插植组的HR-CTV D90%[(635.12±22.65)∶(635.80±25.84)cGy]、膀胱D_(2cm^(3))[(473.79±44.78)∶(463.55±66.43)cGy],直肠D_(2cm^(3))[(396.99±73.54)∶(408.00±73.94)cGy]及乙状结肠D_(2cm^(3))[(293.07±152.72)∶(311.31±135.77)cGy]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的HR-CTV D98%较高[(544.78±32.07)∶(536.78±32.04)cGy,P=0.007],直肠D1 cm3及D0.1 cm3较低[(438.62±69.65)∶(453.97±67.89)cGy,P=0.016;(519.46±70.67)∶(543.82±81.24)cGy,P=0.001]。两组的宫颈原发灶完全缓解率(86%∶83%,P>0.05)无差异。结论该IC-ISBT施源器模板设计合理,与徒手插植疗效相当,靶区剂量覆盖符合临床需求,可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其使用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有望作为常规模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近距离放射疗法 内联合组织 施源器模板 徒手 剂量分析
原文传递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及腔内近距离放疗技术初探
5
作者 欧端玉 邱枝青 程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宫颈癌组织 腔内近距离放疗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优化算法剂量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晏川钧 王先良 +3 位作者 温爱萍 罗静月 王培 黎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4-531,共8页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中,基于剂量学及生物学模型的帮助,进行图形优化(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PSA)和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IPO)的比较分析,为宫颈癌IC/ISBT治疗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中,基于剂量学及生物学模型的帮助,进行图形优化(GO)、模拟退火逆向计划优化算法(IPSA)和混合逆向计划优化算法(HIPO)的比较分析,为宫颈癌IC/ISBT治疗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5例接受影像引导下IC/ISBT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后装治疗计划分别采用GO、IPSA、HIPO优化的方式制定3次,处方剂量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D_(90)均为6 Gy。针对3种优化方案的用时、剂量-体积参数及放射生物学差异,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以及非参数Wilcoxon秩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逆向计划优化耗时均较正向计划耗时短,时间分别是GO 135.03 s、IPSA 46.53 s、HIPO 98.36 s,肿瘤靶区剂量中高剂量照射的V_(150%)(53.66%)在HIPO计划中略高,而高剂量照射的V_(200%)(30.29%)在GO计划中更高。GO的适形度指数(CI)(0.91)较其他计划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98,P<0.001)。HIPO计划的膀胱与直肠的D_(1 cm)^(3)、D2 cm^(3)受照射量较低,小肠受照射量与其他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PO计划中HRCTV的等效均匀生物有效剂量(EUBED)(12.35 Gy)比GO(12.23 Gy)、IPSA(12.13 Gy)高,膀胱处的EUBED在GO(2.38 Gy)计划中最低,直肠处的EUBED在HIPO(3.74 Gy)计划中最低,小肠的EUBED 3种优化方式未见明显差异(P>0.05)。3种优化计划预测的肿瘤控制率(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IPO计划预测膀胱与直肠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比GO、IPSA计划低(χ^(2)=12.95~38.43,P<0.01),小肠的NTCP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3种优化方法中,两种逆向优化方式均较正向优化耗时短。GO计划较IPSA、HIPO计划更适形。HIPO计划可以增加靶区生物学覆盖剂量,减少膀胱与直肠处的最大物理或生物受照射量和NTCP。推荐优先使用HIPO作为宫颈癌IC/ISBT的优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腔内/组织近距离治疗 等效均匀生物有效剂量 肿瘤控制率 正常组织并发症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自由式插植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林霞 王嘉鹏 +5 位作者 王春宇 刘福旭 路双臣 姜斯文 韩志龙 侯吉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体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及三维腔内治疗[IC(3D)]剂量分布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经体外放射治疗(EBRT)50.4 Gy/28f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局部病灶≥5 cm的患者47例,分别采用IC(3D)(IC组,n=20)即宫腔管加卵圆体和宫腔管加插植针(IC/IS组,n=27)两种方式进行植入,行CT扫描、靶区勾画[宫颈癌的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及乙状结肠],计划设计采用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方式,比较腔内治疗IC及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之间剂量学差异。结果 IC/IS组HR-CTV的D90[(6.34±0.18)Gy vs(5.08±0.54)Gy]、D100[(4.30±0.37)vs(3.01±0.48)Gy]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IS组HR-CTV的V100[(93.64±1.80)%vs(80.27±5.69)%]明显优于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R-CTV的V150及V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IS组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受量与I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ⅡB期外照射后局部病灶残留≥5 cm)采用IC(3D)治疗虽可以保证正常组织达到剂量限制要求,但容易导致HR-CTV剂量不足;采用IC/IS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要求,而且可以满足HR-CTV的D90受量、得到更好的靶区适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联合自由式组织间插植治疗 三维腔内治疗 宫颈癌 局部晚期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优化方法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开强 游鸿强 +6 位作者 李奇欣 倪晓雷 陈文娟 张秀春 柏朋刚 曹叶 陈济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计划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对每例患者根据不同优化方法,分别制定3种计划,分别为手动计划组,基于图形优化;逆向1计划组,基于模拟退火优化算法;逆向2计划组,在逆向1组基础上增加了靶区(CTV)最大剂量限定。比较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100、D90、均匀性指数(HI),以及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剂量参数D0.1 cm3、D1 cm3、D2 cm3。结果 CTV方面,手动组和2个逆向组的D100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个逆向组的V200、V150、V100、HI参数明显优于手动组(t=-3.422~9.910,P〈0.05)。逆向1组的V100和D100优于逆向2组(t=7.238、5.032,P〈0.05)。危及器官(OARs)方面,与手动组相比,2个逆向组中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D0.1 cm3、D1 cm3和D2 cm3明显降低(t=2.235~5.819,P〈0.05)。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基于3组优化方法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使用逆向优化方法保证了靶区剂量覆盖,同时减少直肠、膀胱、乙状结肠的最大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内联合组织 逆向模拟退火优化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后装治疗中IPSA和HIPO逆向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涛 孙云川 +7 位作者 刘光波 王斌 史立中 白广磊 周丽霞 刘志坤 闫慧娟 王佩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三维后装计划中模拟退火逆向优化(IPSA)和混合逆向优化(HIPO)剂量分布的差异,为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逆向计划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4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原后装治疗计划采用IPSA优化,基于原图像信息,给定同样的初始约束条件,不进行手动优化,直接计算IPSA和HIPO计划,对高危靶区(HR-CTV)剂量体积参数D90、D100、V100%,以及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D2 cm3的数据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间HR-CTV的D90、D100以及CI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IPO组HR-CTV的V100%为(87.72±0.49)%;HI为(0.51±0.08),明显高于IPSA组的(85.01±0.55)%,HI(0.42±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3.02,P〈0.05)。对于OAR,与IPSA计划相比,HIPO计划中膀胱的D2 cm3(3.42±0.17)Gy,直肠的D2 cm3(3.04±0.37)Gy,明显低于IPSA计划膀胱的D2 cm3(3.57±0.28)Gy,直肠的D2 cm3(3.21±0.48)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19,P〈0.05)。乙状结肠D2 cm3剂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后装治疗中,采用HIPO优化比IPSA优化可以获得更好的靶区HI以及减少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内联合组织 优化算法 剂量学
原文传递
近距离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现状及意义
10
作者 巴提玛·库山 李小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对于有中晚期宫颈癌或手术条件较差,以及存在多种病理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放射治疗起着核心作用。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原发灶,近距离治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通过放置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源... 对于有中晚期宫颈癌或手术条件较差,以及存在多种病理危险因素的病人来说,放射治疗起着核心作用。放射治疗有外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肿瘤原发灶,近距离治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通过放置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源来发挥作用,这些同位素可以在指定的距离内发射辐射。在消除和缩小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了正常组织,减轻了放射治疗副反应。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国内外逐步将四维成像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的近距离放疗中。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优势也不断被证实。本文旨在介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及治疗方式的进展,主要回顾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联合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疗 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疗 组织联合腔内放疗
下载PDF
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林霞 王铁君 +3 位作者 王嘉鹏 刘忠山 郭杰 姜斯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癌(Ⅱ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 目的分析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治疗中剂量学方面优势。方法选取宫颈癌(ⅡB期)经调强放疗45 Gy分25次后局部病灶≥5 cm患者46例,行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在CT图像上勾画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及宫颈加量区宫颈中心(HR-宫颈),采用IPSA优化。根据宫颈中心是否加量,分成IC/IS+宫颈中心(HR-宫颈)组(A组)和IC/IS组(B组),比较A、B组间剂量学差异。结果A组宫腔管驻留时间较B组明显提高(P<0.001);宫颈中心的V150%和V200%由原来B组63.94%和30.80%分别提高到91.54%和64.06%;A组D_(90%)及D100%低于B组(P<0.05);危及器官受量相近(P>0.05)。结论IPSA联合宫颈中心加量方式可满足高危临床靶体积D_(90%)受量及危及器官限量,并可提高宫颈中心区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疗法 内联合组织疗法 剂量分布
原文传递
不同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先桃 陈绍俊 +3 位作者 谭军文 李钢 冯永富 龙雨松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90-29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 目的研究不同高危临床靶体积(HR-CTV)下单纯腔内治疗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腔内+插植)治疗技术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并探讨HR-CTV是否存在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63岁,中位年龄51岁。根据后装治疗技术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腔内治疗组(45例)、腔内+插植治疗组(55例)。按患者每个计划的HRCTV大小分为6个体积范围进行分析,即HR-CTV≤40 cm^(3)、40 cm^(3)<HR-CTV≤50 cm^(3)、50 cm^(3)<HR-CTV≤60 cm^(3)、60 cm^(3)<HR-CTV≤70 cm^(3)、70 cm^(3)<HR-CTV≤80 cm^(3)、HR-CTV>80 cm^(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种后装治疗技术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当HR-CTV≤40 cm^(3)时,单纯腔内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及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均高于腔内+插植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6~3.927,均P<0.05),但靶区适形指数(CI)、OAR膀胱和直肠D2 cm^(3)(2 cm^(3)的OAR体积接受的最低照射剂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6、1.871、0.258,均P>0.05)。当70 cm^(3)<HR-CTV≤80 cm^(3)和HR-CTV>8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CI、OAR直肠和膀胱D2 cm^(3)剂量均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2~3.782,均P<0.05),而2种治疗技术的靶区高量(D50、V_(150)、V_(200))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1.918,均P>0.05)。当40 cm^(3)<HR-CTV≤70 cm^(3)时,2组的靶区剂量(D90、D100)、靶区覆盖度(V100)以及直肠D2 cm^(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59~0.710,均P>0.05),但腔内+插植治疗组的CI显著优于单纯腔内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90、−4.577、−3.144,均P<0.05)。结论对于小体积靶区(≤40 cm^(3)),单纯腔内治疗技术在不增加OAR剂量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提高靶区剂量和靶区内高剂量体积;当靶区体积较大特别是>70 cm^(3)时,腔内+插植治疗技术能在显著提高靶区处方剂量和适形度的同时更好地保护O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三维后装治疗 腔内治疗 组织治疗 高危临床靶体积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滕云 邹丽娟 +3 位作者 张海琛 徐晓颖 雷宏伟 许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9-962,共4页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 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内联合组织近距离疗法 宫颈肿瘤/腔内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微波 吴晓翠 +6 位作者 孙明霞 李海婷 田勤 马丽佳 张艳秋 管民 李子园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IIB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各9例,两组均给予6MV-X三维调强放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在IIB期宫颈癌治疗中疗效。方法将2018年10月—202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IIB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各9例,两组均给予6MV-X三维调强放疗平均剂量:46.8 Gy,调强放疗末应用超声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联合宫腔管后装放疗DT 30 Gy/5f,对照组仅CT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放疗DT 30 Gy/5f,放疗期间两组均行顺铂或卡铂单药化疗4~6个周,在6周内完成治疗。结果对照组2年LC,RC和DM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9%和11%,实验组的2年的LC,RC和DM分别为100%,100%和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HR-CTV体积分成<30 cc和>30 cc,其中>30 cc组中区域转移,远处转移和G3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子宫穿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相比G3-G4毒性为0%,穿孔为0%,都优于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鉴于>30 cc HR-CTV患者的预后较差,G3-G4毒性增加,HR-CTV体积分层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导。超声引导下的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可能是未来代替传统三维后装放疗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超声引导 内联合组织
原文传递
单管球囊腔内治疗和组织间插植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剂量和临床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修霞 Ray Lin +2 位作者 Colin Chu Chris Issa Prabhakar Tripuraneni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比较单管球囊腔内治疗(MammoSite)和组织间插植两种高剂量率(HDR)后装技术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乳腺加速照射的剂量学优缺点、早晚期毒副作用及美容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至12月,10例乳腺癌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使用了高... 目的比较单管球囊腔内治疗(MammoSite)和组织间插植两种高剂量率(HDR)后装技术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乳腺加速照射的剂量学优缺点、早晚期毒副作用及美容评估。方法自2004年1月至12月,10例乳腺癌在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使用了高剂量率^192Ir加速照射(APBI),其中组织间插植6例、MammoSite4例。全部息者均在手术中植入施源器,组织间插植组瘤腔距皮肤〉0.5~0.7cm,MammoSite中1例瘤腔距皮肤0.65cm,其余3例均大于1cm。治疗靶区组织间插植组为瘤腔外2cm(皮肤和胸壁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略小),MammoSite组为球囊外1cm。组织间插植组中位剂量均匀指数(DHI)为0.77,MammoSite组中位DHI为0.73。结果全部患者随诊12~24个月,中位随诊18个月,随诊率为100%。治疗期间两组无一例发生Ⅲ级以上急性反应,仅发生红斑、水肿、乳腺触痛和感染,均为1~2级。晚期毒性(皮肤纤维化、乳腺触痛、脂肪坏死)组织间插植组较MammoSite组略高。美容效果达到极好和良好的在治疗结束时为100%,随诊12个月时组织间插植组患者和医生评估分别是100%和83%,MammoSite组均为100%。无一例局部复发。结论组织间插植剂量分布较MammoSite均匀而且治疗体积大;MammoSite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早晚期毒副作用及美容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单管球囊腔内治疗 组织 近距离治疗
原文传递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在ⅢB期宫颈癌中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修雨婷 孟凡旭 +7 位作者 王琢 赵康康 王蕴龙 陈志深 刘敏 田琦 刘竣天 孙宝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_(90%)、D_(100%)、V_(100%)以及膀胱、直肠D_(2cm)^(3),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_(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内联合组织近距离放疗 剂量学 疗效
原文传递
宫颈癌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阴道模板的临床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淑霞 张明川 +2 位作者 张新慧 马一鸣 王莉 《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08-812,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局部转移的精准影像解剖部位,设计制作普遍适用于宫颈癌宫旁远端转移患者的经阴道插植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方法]基于498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局部转移部位的影像解剖分析,以及盆腔外照射后...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局部转移的精准影像解剖部位,设计制作普遍适用于宫颈癌宫旁远端转移患者的经阴道插植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方法]基于498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局部转移部位的影像解剖分析,以及盆腔外照射后肿瘤回缩变化,设计制作经阴道插植模板,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的宫颈癌患者,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结果] 49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98.5%宫旁转移发生在盆隔之上、腹膜之下,在阴道上1/3处贴近阴道侧壁,在宫颈阴道两侧2~4点和8~10点之间,向上:依次沿阴道直肠韧带、骶韧带向侧后方蔓延,沿主韧带向侧前方蔓延,呈扇形逐步远离宫颈阴道侧壁达侧盆壁,发生宫旁远端转移。盆腔外照射后,97.5%宫旁残留癌肿距宫腔管的距离一侧≤3.5cm、另一侧≤2.5cm,上缘在宫颈内口水平,3%为前后极不对称癌肿。基于此解剖,设计一组经阴道圆柱体插植模板,周边8~10个直针孔,6~12点连线上3个宫腔管孔,在两侧壁2点~4点之间和8点~10点之间有1~2排斜孔。该阴道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初步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一侧宫旁残留癌肿>3cm或前后极不对称的宫颈癌患者:平均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60.4±20.8)cm3;平均剂量HR-CTV D90 86.7Gy (EQD2α/β10),膀胱2cc 76.1Gy (EQD2α/β3),直肠2cc 68.7Gy (EQD2α/β3),乙状结肠2cc 65.9Gy (EQD2α/β3)。放疗后3月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例,无3~4级急性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阴道插植模板设计合理,引导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性好。对于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者,获得了更好处方剂量的HR-CTV靶区覆盖,较好保护危及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经阴道模板 内联合组织 近距离放疗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中剂量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维帅 高玉华 +4 位作者 卢庆刚 马芳 魏晶 李卓 曹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C/ISBT)中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年1-7月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ISBT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入全身麻醉组(n=17...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C/ISBT)中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年1-7月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ISBT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入全身麻醉组(n=17)和局部麻醉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的D_(90)、D_(100)、V_(100)、V_(150)、V_(200)、V_(CTV);直肠、膀胱、乙状结肠、小肠的D_(2cc)、D_(1cc)、D_(0.1cc);将HR-CTV D_(90)、危险器官D_(2cc)转换的2 Gy/次等效剂量(EQD2)与体外放疗剂量的叠加剂量所得的SUM HR-CTV D_(90)、SUM直肠D_(2cc)、SUM膀胱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SUM小肠D_(2cc);插植针使用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D_(90)、D_(100)、V_(100)、V_(150)、V_(200)、V_(CTV)、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直肠、乙状结肠、小肠的D_(2cc)、D_(1cc)、D_(0.1cc)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膀胱的D_(2cc)、D_(1cc)、D_(0.1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SUM直肠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SUM HR-CTV D_(90)、SUM膀胱D_(2cc)、SUM小肠D_(2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插植针数目多于局部麻醉组,插植针深度大于局部麻醉组,VAS评分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下行IC/ISBT均可取得满意的HRCTV剂量分布,而全身麻醉下患者SUM直肠D_(2cc)、SUM乙状结肠D_(2cc)剂量更低,疼痛感更轻,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局部晚期宫颈癌 内联合组织放疗 剂量分布
下载PDF
两种补量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19
作者 谭华艳 叶萌 +5 位作者 容雁 邓烨 汪伦 梁刘可 高琨 付庆国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4-7,1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 目的探讨三维腔内后装同步体外施源器引导调强放疗技术(ICBT+IMRT)与三维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IC/IS-BT)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腔内后装补量方式分为ICBT+IMRT组52例和IC/IS-BT组53例,比较两组肿瘤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CBT+IMRT组和IC/IS-BT组的靶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100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R-CTV靶区覆盖度D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组的膀胱D1cc剂量略低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膀胱D2cc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BT+IMRT的直肠受量(D1cc、D2cc)均高于IC/IS-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BT+IMRT组与IC/IS-BT组的肿瘤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且靶区覆盖较好。虽然ICBT+IMRT组直肠受量稍高于IC/IS-BT组,但ICBT+IMRT补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避免因插植针拔出后出血及感染的风险等优势,因此可作为IC/IS-BT技术组的补充或替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后装 内外融合 内联合组织 剂量学
下载PDF
防止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施源器移位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菲 赵红福 +1 位作者 程光惠 韩东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降低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施源器移位率及移位度。方法将55例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人采取多种方式讲解... 目的降低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施源器移位率及移位度。方法将55例宫颈癌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5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安排专人采取多种方式讲解治疗过程及配合要点等,设计T型固定带固定施源器。结果干预组施源器移位率及左右、头脚方向移位度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及施源器的有效固定有利于患者的正确配合和稳定施源器,有助于精准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内联合组织 施源器 T型固定带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