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胸主动脉减速伤18例患者的腔内治疗
2
作者 栾韶亮 郭伟 +4 位作者 贾鑫 杜昕 张敏宏 熊江 马晓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胸主动脉减速伤的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分析2009—06~2012—06间18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高速交通事故所致,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变情况及住院手术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胸主动脉减速伤的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分析2009—06~2012—06间18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高速交通事故所致,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变情况及住院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术后固定时间(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结果操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10min(60—180min)。I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内漏自愈。肱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2周发现),行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术。18例患者均无死亡。结论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短期及中期预后比较稳定。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将可能成为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减速伤 腔内血管修复术 随访
下载PDF
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3
作者 梁晓辉 成力 +1 位作者 黄吉凤 晋军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究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1-05因Stanford B型夹层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胸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 目的探究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1-05因Stanford B型夹层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胸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369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32例)和不良事件组(37例),随访6个月,采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Lp-PLA2等指标,分析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0.05,探究循环中Lp-PLA2与支架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组患者Lp-PLA2、白细胞计数(WBC)、CRP、尿酸(UA)均高于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良事件与Lp-PLA2(OR=1.024,95%CI:1.000~1.037)、WBC(OR=1.557,95%CI:1.189~2.671)、CRP(OR=1.005,95%CI:1.005~1.027)呈正相关。结论Lp-PLA2的水平可能作为Stanford B型患者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行剥离夹层 被引量:6
4
作者 潘旭东 李滨 +5 位作者 郑军 薛金熔 白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孙氏手术治疗TEVAR术后B型夹层逆剥的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1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修复(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44.1±8.8)岁,均采用孙氏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 目的 总结应用孙氏手术治疗TEVAR术后B型夹层逆剥的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1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修复(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44.1±8.8)岁,均采用孙氏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CTA观察主动脉情况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心脑血管、截瘫和死亡等事件)发生率.结果 体外循环(188.6±25.7) min,选择性脑灌注(26.0±9.4) min.术后1例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截瘫及卒中.13例随访12~33个月,平均(18.3±6.1)个月.随访期内1例由于残存降主动脉假腔扩张再手术治疗,术后生存良好.结论 应用孙氏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术后早期效果较好,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心脏外科手 腔内血管修复术 孙氏手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玺 冯家烜 +2 位作者 周建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根部 腔内血管修复术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