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血管技术在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斌 周颖奇 +4 位作者 王振堂 叶华 曹贵松 景在平 仲剑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79-582,共4页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肝静脉回流障碍 (Budd- Chiari)综合征的新方法。 方法 :在 11例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患者中 ,应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气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获得成功后 ,有 9例患者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 3例肝静脉完...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肝静脉回流障碍 (Budd- Chiari)综合征的新方法。 方法 :在 11例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患者中 ,应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气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获得成功后 ,有 9例患者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 3例肝静脉完全闭塞者在下腔静脉腔内治疗术成功后 1周内行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间人造血管“H”型分流术。结果 :11例患者中 ,除 1例在腔内治疗术后出现轻度心功能不全表现外 ,无手术并发症 ,术后随访 6~ 35个月 ,血管内支架通畅、无移位 ,分流血管无血栓栓塞 ,门脉高压症状明显缓解 ,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回流障碍综合征 腔内血管术 治疗 布加综合征 BCS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有新 胡为民 +2 位作者 冯剑 蒋欣欣 应迎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经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慢性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狭窄超过50%,或狭窄部位血管内径<2.5mm作为治疗对象。按扩张后的目标血管内径与球囊直径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经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慢性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狭窄超过50%,或狭窄部位血管内径<2.5mm作为治疗对象。按扩张后的目标血管内径与球囊直径1∶1.1的比例,选用相应直径的扩张球囊。局麻下,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在放射监测下将扩张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缓慢充气至目标值后,保留30s后缓慢放气。21例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共进行46例次治疗。结果: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均扩张至与之相连的正常血管内径。近动脉吻合处狭窄的患者,血流量由扩张前的(157.46±26.43)ml/min增加至(353.26±16.73)ml/min。静脉吻合口狭窄的患者,在血流量为250ml/min时,静脉压由扩张前的(211.33±14.18)mmHg降至扩张后的(102.12±12.42)mmHg。无血管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并发症出现。结论:用扩张球囊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将会显著提高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开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动静脉内瘘 狭窄 内血管成型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叶海东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8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e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PTA术的ASO患者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e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PTA术的ASO患者46例,其中TASCⅡC型24例,TASCⅡD型22例。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累计通畅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术后ABI较术前明显升高(0.36±0.15 vs 0.75±0.75,t=10.93,P<0.0001);40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累计通畅率为87.5%;TASCⅡC与TASCⅡD两组患者比较随访期间再发动脉闭塞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3,P=0.85);结论 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且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穿刺内血管成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舒芬太尼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血管隔绝术中麻醉观察
4
作者 甘务琼 唐培佳 官英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血管隔绝术中麻醉效果和复苏情况。方法:随机选择48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均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芬太尼(F)组,每组24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血管隔绝术中麻醉效果和复苏情况。方法:随机选择48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均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芬太尼(F)组,每组24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L)、释放支架前(T4)、释放支架即刻(T5)、手术结束时(Ts)HR、MAP变化,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T2~T6 HR、MAP,S组波动幅度低于F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S组均小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胸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血管隔绝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麻醉诱导术中平稳和术后麻醉恢复等方面优于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胸腹主动脉瘤 内血管隔绝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介入术心理状况的影响
5
作者 高秋燕 邹海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259-2259,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性腔内血管介入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分组后,应用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 目的:研究分析对性腔内血管介入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8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分组后,应用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前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下降范围更广,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主动脉夹层 内血管介入 心理状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腔内介入治疗内瘘血管狭窄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树超 胡为民 +3 位作者 冯剑 陆明晰 李华 叶有新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1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CT血管造影证实,狭窄发生于四肢血管,狭窄程度≥50%,或血管内径绝对值≤2.5mm,作为B超监测... 目的探讨B超监测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CT血管造影证实,狭窄发生于四肢血管,狭窄程度≥50%,或血管内径绝对值≤2.5mm,作为B超监测下PTA治疗对象。在B超引导下,沿超滑导丝将扩张球囊送到狭窄血管部位。压力泵以每2秒增加1个大气压的速度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至狭窄消除。结果自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569例患者,进行了1244例次B超监测下PTA,技术成功率98%,临床成功率98%。狭窄血管平均内径,PTA前为(2.094±0.599)mm,PTA后为(3.916±0.720)mm,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t=20.933,P<0.001)。有10例次患者在PTA后出现局部肿胀瘀斑形成,予以弹力绑带轻度加压包扎后消退。未出现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并发症。结论用B超代替放射监测进行PTA,对设备和场所要求较低,无辐射伤害,亦无需造影剂,同时可实时观察导丝和球囊行进情况和动静脉内瘘血管血流和管腔的变化,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的主要局限性是只能用于浅表血管,无法对深部血管进行显像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瘘血管狭窄 内血管成型 B超监测下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沈健 倪布清 李明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术后主动脉远端扩张及支架所致的新发破口(stent induced new entry,SINE)的患者采取胸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3月连续收治的27例TAAD术后支架象鼻远端再次TEVAR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27例患者孙氏手术(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术中支架置入术)术中资料,孙氏手术后早期随访结果、TEVAR术中资料以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TEVAR术后随访率92.3%,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远期死亡2例,病死率7.4%,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TEVAR术后均未出现支架内漏、移位、下肢截瘫、新发透析(TEVAR术后新发肾功能不全)、肠缺血或坏死等后遗症。在随访的病例中,成功收集术前及术后复查胸腹部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25例(92.3%),术后6个月复查CTA提示支架象鼻远端破口均覆盖完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远端真腔打开程度均满意,内脏区及下肢血管通畅程度为100%,术后1年随访患者19例,其中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周围段完全血栓化13例(68.4%),部分血栓化6例(31.6%),真腔有效打开,支架覆盖区域真腔明显增大,假腔缩小。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远端TEVAR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夹层 胸主动脉内血管修复 主动脉重塑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梅 陈静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121-121,123,共2页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14例患者轻度出血...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14例患者轻度出血,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出血征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 出血 盐酸替罗非班 护理
下载PDF
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3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海东 孙成超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手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ASO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PTA手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qd。比较手术后2年累计通畅率、血清生化指标、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结果治疗组手术后2年下肢动脉累计通畅率为79.2%,对照组为65.4%;对照组随访期间发生下肢动脉在狭窄或闭塞的风险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治疗组随时间的延长血脂及CRP水平逐渐降低,且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SO患者血脂,同时减少PTA手术后ASO患者下肢动脉再狭窄或闭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穿刺内血管成型
下载PDF
胸主动脉减速伤18例患者的腔内治疗
10
作者 栾韶亮 郭伟 +4 位作者 贾鑫 杜昕 张敏宏 熊江 马晓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胸主动脉减速伤的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分析2009—06~2012—06间18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高速交通事故所致,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变情况及住院手术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胸主动脉减速伤的治疗情况及效果。方法分析2009—06~2012—06间18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高速交通事故所致,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变情况及住院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术后固定时间(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结果操作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110min(60—180min)。I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内漏自愈。肱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2周发现),行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术。18例患者均无死亡。结论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短期及中期预后比较稳定。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将可能成为治疗胸主动脉减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减速伤 内血管修复 随访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后效果评价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燕 何清 +1 位作者 陈剑飞 韩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PTCA)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测和改善AMI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PTCA)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测和改善AMI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将其分为MACE组(n=39)和无MACE组(n=90)。分析患者PTCA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绘制风险列线图。结果行PTCA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QT间期离散度(QTd)为(53.60±9.94)%、(53.80±7.43) mm、(45.34±6.80) ms,均较术前[(40.96±6.49)%、(56.93±4.08) mm、(66.88±7.81) ms]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ACE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史患者占比、QT间期离散度、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Killip分级Ⅰ级患者占比、术后LVEF均低于无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OR=1.132,95%CI:1.038~1.234)、高血压(OR=4.031,95%CI:1.013~16.029)、Killip分级(OR=3.850,95%CI:1.479~10.023)、术后LVEF(OR=0.938,95%CI:0.811~0.999)和术后QT间期离散度(OR=1.491,95%CI:1.263~1.760)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AMI患者行PTCA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同时AMI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情况、术后LVEF水平、QT间期离散度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成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行急诊PTCA术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叶银菊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10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谈论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PTCA)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术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能较好的配合临床手术治疗,临床术后较好,无并发症的发... 目的谈论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PTCA)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对4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术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45例患者均能较好的配合临床手术治疗,临床术后较好,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中医情志护理对老年患者行急诊PTCA术护理中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护理 老年急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成
下载PDF
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13
作者 梁晓辉 成力 +1 位作者 黄吉凤 晋军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究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1-05因Stanford B型夹层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胸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 目的探究循环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2)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9至2021-05因Stanford B型夹层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胸腹主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的369例患者,分为康复组(332例)和不良事件组(37例),随访6个月,采集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CRP)和Lp-PLA2等指标,分析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0.05,探究循环中Lp-PLA2与支架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组患者Lp-PLA2、白细胞计数(WBC)、CRP、尿酸(UA)均高于康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不良事件与Lp-PLA2(OR=1.024,95%CI:1.000~1.037)、WBC(OR=1.557,95%CI:1.189~2.671)、CRP(OR=1.005,95%CI:1.005~1.027)呈正相关。结论Lp-PLA2的水平可能作为Stanford B型患者主动脉腔内血管修复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内血管修复 炎性反应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介入术心理状况的影响
14
作者 赵亚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31-33,共3页
探讨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介入术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组,患者在我院行腔内血管介入术时间在2020.08~2022.08,38例对照组与42例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护理下... 探讨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血管介入术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组,患者在我院行腔内血管介入术时间在2020.08~2022.08,38例对照组与42例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不同护理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不同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值均更低,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更低,组间差异较大,P<0.05;2组护理前,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 在腔内血管介入手术期间,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综合护理干预 焦虑与抑郁 内血管介入
下载PDF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逆行剥离夹层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旭东 李滨 +5 位作者 郑军 薛金熔 白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孙氏手术治疗TEVAR术后B型夹层逆剥的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1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修复(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44.1±8.8)岁,均采用孙氏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 目的 总结应用孙氏手术治疗TEVAR术后B型夹层逆剥的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14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管修复(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44.1±8.8)岁,均采用孙氏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CTA观察主动脉情况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心脑血管、截瘫和死亡等事件)发生率.结果 体外循环(188.6±25.7) min,选择性脑灌注(26.0±9.4) min.术后1例死于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截瘫及卒中.13例随访12~33个月,平均(18.3±6.1)个月.随访期内1例由于残存降主动脉假腔扩张再手术治疗,术后生存良好.结论 应用孙氏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EVAR术后夹层逆行剥离,术后早期效果较好,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动脉瘤 夹层 心脏外科手 内血管修复 孙氏手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根部测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玉玺 冯家烜 +2 位作者 周建 冯睿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9-943,共5页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 目的系统回顾近年文献中升主动脉根部测量数据结果、影响因素及方法等。方法分别对升主动脉、主动脉窦部、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测量手段。结果共收集纳入21篇相关文献数据,测量结果表明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4.3±3.1)^(34.0±5.0)mm,主动脉窦直径变化区间为(29.0±4.0)^(34.0±3.0)mm;窦管结合部直径变化区间为(25.4±5.2)^(30.5±3.2)mm。比较国人与欧美人升主动脉根部直径、升主动脉中段直径、主动脉窦直径测量数据发现,欧美人有大于国人趋势。结论尽管腔内血管修复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但受自然解剖结构的限制,升主动脉根部一直被视为腔内血管修复术禁区,相应支架移植物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准确、便利方法进一步了解升主动脉根部数据已成为研究热点,将为研制开发新型、适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支架移植物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根部 内血管修复 测量
下载PDF
生化参数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敏 徐冬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7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生化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分别测定介入前、介入后12 h和介入后2周的生化项目,包括CK-MB、cTnI和hs-CRP,并观察症... 目的:探讨生化参数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介入术(PCI)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例AC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PCI,分别测定介入前、介入后12 h和介入后2周的生化项目,包括CK-MB、cTnI和hs-CRP,并观察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CK-MB、cTnI符合ACS的动态变化,未发现术后再次升高的病例。PCI术后12 h血清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后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可加剧冠脉局部炎症反应,使hs-CRP升高,随着血管开通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炎症反应逐渐减轻。CK-MB、cTnI的介入前后变化在本组病例中符合ACS的一般规律。制订ACS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指导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介入 生化参数 心脏标志物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宇 高佩蓓 +2 位作者 王莉洁 惠华 张米 《医疗装备》 2014年第12期139-14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的经验。方法:对6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前分别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心理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手术前SDS及SA...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的经验。方法:对6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和出院前分别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心理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者手术前SDS及SAS评分分别为(0.738±0.106)和(62.614±7.156)分,手术后分别为(0.641±0.060)和(51.990±7.9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后,出院前SDS及SAS评分分别为(0.500±0.059)和(36.244±9.866)分,明显低于手术后(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内血管介入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茜 刘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的7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治...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的7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结果:101例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达到97.03%,临床成功率93.07%,且治疗后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以及透析血流量平均值均显著大于术前治疗(P<0.05)。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肿胀,经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型术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将其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中能够直观观察到动静内瘘血管血流及管腔变化情况,并实时察看导丝、球囊的行进情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 经皮穿刺内血管成型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3
20
作者 谈洪统 李威 +3 位作者 郭欢庆 满文玲 陈薇 杨坡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09-712,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LEAOD患者(43条患肢)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对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球囊PTA。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Fontaine分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统计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再狭窄率及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术后7天2组Fontaine分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靶动脉段股浅动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再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ABI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14例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狭窄率<30%、4例30%~50%、3例>50%(无100%者),对照组2例狭窄率<30%、10例狭窄率30%~50%、10例>50%(2例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LEAOD安全、有效,能够降低再狭窄率,且近期疗效优于普通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疾病 下肢 闭塞性动脉硬化 内血管成型 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