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洋 张丽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伴有烧心或食管外症状。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技术可以较全面、客观地监测反流,有助于分析导致RGERD的原因。RGERD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高敏感(RH)、功能性烧心(FH)及伴有食管外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酸暴露异常、非酸反流、近端反流、气体反流等反流模式是其难治性的原因,临床可依据反流模式调整PPI的种类和剂量,辅以促动力药物、抗焦虑药物和中药治疗,或考虑转诊至精神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24 h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 食管外症状 平均夜间基线阻抗 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雷鸽 刘新群 +1 位作者 范筱 王学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采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24h MII-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探讨其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 目的采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h 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24h MII-pH)监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探讨其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8例,根据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结果中食管是否存在异常蠕动,将患者分为动力正常组96例和动力异常组92例。采用36通道电极导管和固态HRM系统检测食管动力;采用MII-pH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h MII-pH监测,记录酸反流、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液体反流、气体反流、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及近端(酸、弱酸、非酸)反流百分比、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因素。结果动力正常组与动力异常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反流症状评分、液体反流次数、气体反流次数、近端酸反流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反流时间百分比、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高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力异常组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气液混合反流次数、近端弱酸反流百分比、近端非酸反流百分比低于动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是影响食管动力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特点与食管动力异常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动力异常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动力正常患者以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气液混合反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 反流特点 食管动力 相关性
下载PDF
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琼 何菡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98-101,共4页
目的分析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 H(MⅡ-p 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胃镜、24 h MⅡ-p H监测的2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总结反流性食管... 目的分析胃内镜联合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 H(MⅡ-p H)监测在诊断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胃肠功能室进行胃镜、24 h MⅡ-p H监测的2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总结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4 h MⅡ-p H临床表现,统计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结果 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胃镜、24 h p H-De M,胃镜+24 h MⅡ-p H诊断RE阳性率高于单纯胃镜、24 h p H-De M、24 h MⅡ-p H检查(P<0.05)。观察组立位和卧位总反流、酸反流、弱酸反流及液体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中位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反流时间>5min次数、最长反流次数、总p H、立位p H、卧位p H、De M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联合24 h MⅡ-p H监测可弥补常规胃镜诊断的不足,可明确RE患者食管反流特点及反流理化性质,对RE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 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 诊断
下载PDF
多通道腔内阻抗对FH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鲁慧东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第8期613-615,612,共4页
目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 H监测结果分析,为F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主诉为烧心症状的患者,经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食道测压,然后行MII-p H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收集FH组随机... 目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 H监测结果分析,为FH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主诉为烧心症状的患者,经内镜检查阴性的患者,进行食道测压,然后行MII-p H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收集FH组随机分为3组,即A组: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mg 1次/d;B组: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mg 1次/d,黛力新2片/d;C组:黛力新2片/d,4周相关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经MII-p H监测后,依据罗马Ⅲ标准提出的诊断标准,共收集FH46例。(2)三组的疗效进行对比,提示三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7.398,P=0.025﹤0.05),进一步两两进行比较发现,B组与A组比较(χ2=6.918,P=0.013﹤0.05),B组和C组(χ2=4.667,P=0.031﹤0.05)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A组和C组比较(χ2=0.258,P=1﹥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MII-p H监测对F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提高了FH检出率,同时具有指导治疗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2)抑酸药联合黛力新对FH临床治疗效果最佳,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腔内阻抗 功能性烧心 黛力新
下载PDF
多通道腔内阻抗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梁雄 苏秉忠 《胃肠病学》 201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多通道腔内阻抗(MII)监测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技术,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对弱酸或非酸反流、难治性GERD以及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本文就MII技术及其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多通道腔内阻抗(MII)监测是一种能全面监测食管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技术,可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尤其适用于对弱酸或非酸反流、难治性GERD以及非典型症状GERD的诊断。本文就MII技术及其在GER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腔内阻抗 胃食管反流 食管PH监测 诊断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对嗳气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捷鹏 姚艳梅 张寿山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对嗳气症各亚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128例嗳气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进行检测,对嗳气患者各亚型的发病机制、与胃... 目的探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对嗳气症各亚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128例嗳气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检测进行检测,对嗳气患者各亚型的发病机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等进行研究;使用巴氯芬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并进行各亚型之间的疗效比较,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发现:①吞气症和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同,吞气症的嗳气是由气体吞咽后,且所吞咽的气体并未进入胃内而引发症状,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则是由胃内引发,且不伴有吞咽;②胃食管反流与嗳气发生的时间具有相关性,吞气症可能是由于瞬间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导致嗳气和反流同时发生,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可能是嗳气发生后由于LES的松弛导致反流的发生;③使用巴氯芬治疗,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吞气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嗳气症各型的发病机制不同,直接导致使用巴氯芬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性;胃食管炎与嗳气症存在时间相关性,吞气症可能是由于瞬间下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导致嗳气和反流同时发生,非特异性嗳气综合征可能是嗳气发生后由于LES的松弛导致反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 PH检测 嗳气症 发病机制 巴氯芬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寿山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1期21-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MII)的医学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40例GERD,通过MII与内镜检查、食管测压、24h食管pH监测等诊断方法的比较,来确定MII的诊断价值。结果 MII相对于内镜检... 目的探讨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MII)的医学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40例GERD,通过MII与内镜检查、食管测压、24h食管pH监测等诊断方法的比较,来确定MII的诊断价值。结果 MII相对于内镜检查对非糜烂性反流(NERD)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两者对NERD检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P<0.01),RE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1);MII相对于食管测压能够更好的检出反流情况,可分析出食管蠕动性收缩与食团输送的关系;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MII)联合24h食管pH监测相对于单独24h食管pH监测对pH>4的反流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对pH>4非酸反流的检出率情况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结论 MII是一种针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的新型技术,其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MII)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诊断
下载PDF
应用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分析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值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高鑫 年媛媛 孟宪梅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52-656,共5页
背景: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 MII⁃pH)监测对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诊断不明,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值(MNBI)对GERD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议。目的:分析GERD患者食管各通道MNBI的特点,探讨MNBI对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背景: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24 h MII⁃pH)监测对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诊断不明,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值(MNBI)对GERD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议。目的:分析GERD患者食管各通道MNBI的特点,探讨MNBI对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12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疑诊为GERD并行24 h MII⁃pH监测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eMeester标准将患者分为非GERD组和GERD组,比较两组反流参数和各通道MNBI,并分析食管远端、近端MNBI与各反流参数的相关性,以ROC曲线评估MNBI诊断GE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GERD患者酸暴露时间百分比(AET)、DeMeester评分、总反流次数、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均显著高于非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ERD组患者距齿状线上方3 cm、5 cm、7 cm处的MNBI、远端MNBI均显著低于非G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食管远端MNBI与AET、DeMeester评分、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之间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食管近端MNBI与AET、DeMeester评分、弱酸反流次数之间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食管远端MNBI诊断GERD的AUC为0.72(95%CI:0.66~0.81,P<0.01),当临界值为1191.42Ω时,诊断GERD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53.9%。结论:食管远端MNBI对于GERD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意义,可作为GERD辅助诊断的一项新阻抗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 平均夜间基线阻抗 诊断
下载PDF
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技术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绿 伦伟健 梁晓燕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技术(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表现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烧心、反流、反酸的患者58例...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技术(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 monitoring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表现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烧心、反流、反酸的患者58例,根据内镜特征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者(NERD组)23例、糜烂性食管炎(EE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0例作为对照。对3组行24hMII-pH监测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观察埃索镁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效果。结果 NERD组、EE组总反流、酸反流、弱酸反流次数和酸反流所占百分比,液体反流、混全反流、近端反流次数及近端反流次数所占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1)。EE组较NERD组的酸反流次数和酸反流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加,NERD组较EE组的弱酸反流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正常对照组的气体反流次数较NERD组、EE组明显增多(均P<0.01)。所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治疗后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24hMII-pH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发现更多反流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 PH监测 埃索镁拉唑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对嗳气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捷鹏 张寿山 姚艳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6期175-175,178,共2页
目的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嗳气症,通过观测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该病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以及口服巴氯芬后的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239例嗳气症患者按嗳气类型予以分组,其中吞气症为120例,其余119例... 目的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嗳气症,通过观测患者胃食管反流情况,探讨该病不同类型的发病机制以及口服巴氯芬后的治疗结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诊的239例嗳气症患者按嗳气类型予以分组,其中吞气症为120例,其余119例为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两组在采用食管阻抗技术联合pH监测后,分别观测其发病机制,并均在同一周期内给予巴氯芬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果。结果发病机制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是因吞咽未有气体进入胃内而导致吞气症组嗳气;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是嗳气在胃内引发而出,期间无吞咽现象;两组pH变化差异明显(P<0.05),用药前、后吞气症组患者出现嗳气频率未有明显变化,但,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组患者却在用药前、后嗳气频率变化显著。结论类型不同的嗳气症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形成给予巴氯芬治疗时效果差异也更为突出,巴氯芬对非特异性过度嗳气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 PH检测 嗳气症 巴氯芬
下载PDF
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飞 王洪艳 毕英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326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MII-pH监测,并记录GERD... 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326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MII-pH监测,并记录GERD相关参数。比较MII-pH监测与单独pH监测对GERD的诊断情况。结果①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监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4 h MII-pH监测结果显示,除弱碱反流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在其他指标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4 h MII-pH监测GERD的阳性诊断率为87.42%,与单纯食管pH监测的4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 MII-pH可识别反流物的运动方向、酸碱性和成分,提高GERD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在儿童中的应用
12
作者 雷小雨 黄燕 《医学综述》 2014年第7期1242-1244,共3页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是一种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监测技术,是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阻抗变化来反映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相对于传统的胃食管反流监测手段,它可以全面监测反流,并在一定程度反映食管的动力和功能。食管多通道腔内阻...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是一种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监测技术,是通过记录食管腔内阻抗变化来反映食团的性质及运动情况。相对于传统的胃食管反流监测手段,它可以全面监测反流,并在一定程度反映食管的动力和功能。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并被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脏和营养学组推荐为儿童GERD的首选监测方法,但在国内,其在儿科的研究较少。该文结合儿童的特点,从技术原理、操作方法、临床应用、优缺点等方面对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 胃食道反流病 儿童
下载PDF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娟 李在玲 +4 位作者 葛颖 王琨 徐志杰 夏至伟 段丽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 评价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MⅡ)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8例临床考虑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呕吐、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的早产儿.其中男20例,女8例,胎龄26 ~ 32周,平均(28.9±1.9)周,出... 目的 评价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MⅡ)联合pH监测技术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8例临床考虑有胃食管反流(GER)症状(呕吐、呼吸暂停、氧饱和度下降)的早产儿.其中男20例,女8例,胎龄26 ~ 32周,平均(28.9±1.9)周,出生体重850 ~1 700 g,平均(1 250.4±272.8)g,检查时矫正胎龄28 ~40周,平均(34.5±2.3)周.行24 h食管MⅡ及pH监测,数据被保存在便携式记录器的储存卡内用专业软件分析.将传统pH值监测指标阳性患儿归为GER阳性组,阴性为GER阴性组.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用中位数(范围)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 28例早产儿中,pH值监测法GER检出率为71.4%(20/28),MⅡ联合pH值法检出率为100%,优于pH值检测法.胎龄、出生体重、矫正胎龄与GER无关.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暂停、呕吐症状在GER阳性组及GER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例GER阴性组无病理性酸反流,但阻抗监测提示弱酸反流较GER阳性组增加(P<0.01).28例患儿24h总反流事件中位数为64.5(0~377)次,其中酸反流占总反流事件的23.4%,弱酸反流占所有反流事件的76.4%.液体反流占总反流的59.1%,混合反流占总反流40.9%.MⅡ联合pH监测使症状相关指数和症状联合概率阳性比率较应用pH监测时明显升高.结论 24 h MⅡ联合pH监测技术应用于早产儿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发现弱酸反流及液体、混合反流,为更好地解释GER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婴儿 早产 多通道腔内阻抗
原文传递
咽喉24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嘉森 李晓雨 李进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3,共4页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近年由于其高发病率也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来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近年由于其高发病率也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据美国的一项研究估计,来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10%的人存在反流症状和体征〔1〕。临床表现为声嘶或发声障碍、咽喉疼痛、咽喉部异物感、持续清嗓、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喉痉挛等症状,以及声带后连合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室带肥厚、喉室消失、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等体征,但这些症状和体征并非咽喉反流性疾病所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24h PH监测 多通道腔内阻抗 胃食管反流
原文传递
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安瑛 范红 +2 位作者 李岩 陶健 李爱华 《中国综合临床》 2013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因反流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GERD患者53例,根据内镜特征表现将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组25例、非糜烂... 目的探讨24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因反流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GERD患者53例,根据内镜特征表现将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组25例、非糜烂性反流病组28例;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15名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行单纯食管24h的pH监测以及24h的MII—pH监测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单纯食管24h的pH监测结果提示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各项酸反流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24h的MII—pH监测提示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总反流[83(54,118)次、62(44,111)次]、酸反流[45(25,79)次、22(11,45)次]、弱酸反流[36(18,47)次、43(21,82)次]及酸反流所占百分比[53%(37%,81%)、32%(13%,48%)]较正常对照组[42(20,70)次、3(1,10)次、23(11,43)次、11%(1%,23%)]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0、0.001和0.002);同时糜烂性食管炎组较非糜烂性反流病组的酸反流明显增加(P=0.000)。非糜烂性反流病组中弱酸反流所占百分比[66%(43%,79%)]较糜烂性食管炎组[46%(21%,57%)高,P〈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患者的液体反流次数[22(12,40)次、18(12,26)次]及混合反流[54(39,79)次、42(25,77)次]较正常对照组[9(4,18)次、29(14,48)次]明显增加(P均〈0.01);正常对照组的气体反流次数[86(56,207)次]较糜烂性食管炎组[31(14,62)次]、非糜烂性反流病组[34(15,119)次]明显增多(P均〈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非糜烂性反流病组近端反流次数[28(18,41)次、16(12,34)次]及所占比例[33%(22%,49%)、29%(22%,35%)]较正常对照组[3(2,9)次、11%(6%,22%)]明显增高(P均〈0.01);糜烂性食管炎组酸反流、弱酸反流及总反流症状指数阳性率分别为36.0%(9/25)、20.0%(5/25)及56.0%(14/2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为21.4%(6/28)、14.3%(4/28)和35.7%(10/28),较单纯酸反流症状指数百分比升高。结论24h的MII—pH监测能发现更多反流事件,酸反流在GERD中占主要地位;24h的MII—pH监测增加了GERD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糜烂性食管炎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 监测
原文传递
应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反流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璇 郝洪升 +2 位作者 吕国苹 孙莉娟 陆晓恒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应用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24 h pH监测(MII-pH)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将56例RE患者按照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观察各研究对象反流相关指标,并... 目的应用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联合24 h pH监测(MII-pH)观察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反流特点。方法将56例RE患者按照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通过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观察各研究对象反流相关指标,并对pH监测及阻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在总体、直立位和仰卧位pH<4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液体反流次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超重组和肥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组在弱酸反流、非酸反流、混合反流、气体反流、近端反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但肥胖程度对酸暴露、酸反流和液体反流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腔内阻抗 PH监测 体质量指数 反流性食管炎 超重 肥胖
原文传递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与足月儿胃食管反流症状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家叶 姜毅 +4 位作者 侯新琳 汤泽中 周丛乐 刘黎黎 孙国玉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18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临床特点及相关临床症状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临床特点及相关临床症状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有GER症状并完成24 h食管MII-pH监测的足月新生儿,根据24 h食管MII-pH监测到的反流次数是否〉93次分为病理性GER组和生理性GER组。对比两组临床特点和24 h食管MII-pH监测结果,分析反流症状与24 h食管MII-pH监测到反流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有GER症状的患儿31例,开始24 h食管MII-pH监测日龄中位数7(2~28) d。经24 h食管MII-pH监测确诊病理性GER 15例,生理性GER 16例,病理性GER检出率48.4%。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反复呕吐12例,奶后异常哭闹9例,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青紫、可疑惊厥等奶后发作性事件2例,反复呕吐伴其他症状2例。24 h食管MII-pH监测显示新生儿GER以酸反流和弱酸反流为主,病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52(7~80)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58(19~114)次;生理性GER组24 h总酸反流中位数36(3~55)次,总弱酸反流中位数35(6~55)次。病理性GER组总反流、餐前弱酸反流、餐后弱酸反流、总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次数均明显多于生理性GE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酸反流、餐前酸反流和餐后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呕吐、奶后发作性事件、奶后异常哭闹、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患儿的反流症状相关指数阳性率分别为14/14、3/3、6/9和2/6,提示呕吐和奶后发作性事件与GER相关性较高,奶后异常哭闹和奶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与GER部分相关,心动过缓与反流事件无关。结论足月新生儿病理性GER反流以酸反流、弱酸反流和液体反流为主,24 h食管MII-pH监测可用于诊断新生儿GER。除呕吐外,还应重视异常哭闹、发作性事件等GER有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呕吐 婴儿 新生
原文传递
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小雨 崔振泽 黄燕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评价24 h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伴有反复肺炎的胃食管反流婴幼儿的反流特点。方法疑诊胃食道反流的反复肺炎婴幼儿17例,行24 h MII-pH监测,分析反流物性质和特点。结果... 目的评价24 h联合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婴幼儿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伴有反复肺炎的胃食管反流婴幼儿的反流特点。方法疑诊胃食道反流的反复肺炎婴幼儿17例,行24 h MII-pH监测,分析反流物性质和特点。结果 17例患儿中阳性11例(65%),共监测到853次反流周期,其中65.3%为酸反流,以餐后2 h以内发生为主(69.5%);71.6%为混合反流;反流发生的体位从多至少依次为直立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反流物的高度以远端反流为主。根据Biox-ochoa评分,重度反流的患儿占73%(8/11)。结论联合食管MII-pH监测可分析反流物性质,增加胃食道反流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联合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 反复肺炎 儿童
原文传递
24小时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阳性的113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Yuan-yuan NIAN Cheng FENG +2 位作者 Fu-chun JING Xue-qin WANG Jun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805-81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各项反流指标,探讨我国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以及性别、年龄、体位和体质指数(BMI)对反流的影响。创新点:入组患者均经MII-pH监测证实具有客观存在的胃... 目的:通过分析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各项反流指标,探讨我国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特点,以及性别、年龄、体位和体质指数(BMI)对反流的影响。创新点:入组患者均经MII-pH监测证实具有客观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分析体位和BMI对反流的影响,并且发现我国GERD患者普遍存在弱酸反流。方法:有典型反流症状的疑诊GERD患者,进行24 h MII-pH监测,对监测结果阳性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析其各反流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位和BMI对反流的影响。结论:我国GERD患者普遍存在弱酸反流,男性、直立体位、肥胖(BMI≥25)可促进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且年龄不是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GERD) 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 反流特点
原文传递
诊断近端食管及喉咽非酸性反流发作的多通道腔内阻抗检测的应用
20
作者 Radu Tutuian Donald O.Castell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胃肠和肝胆科 李广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10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移动食管内p 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金标准"。该监测基于假设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reflux,GER)患者在没有接受酸抑制剂治疗时,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 移动食管内p 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金标准"。该监测基于假设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reflux,GER)患者在没有接受酸抑制剂治疗时,由于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降低而导致酸性物质反流到食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Esophagus)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食管pH监测(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minal imped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