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功能障碍与腔隙性卒中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鑫敏 常文 +2 位作者 吕小锋 来锐 梁静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6-1455,共10页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探讨甲状腺功能障碍与腔隙性卒中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提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腔隙... 目的: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分析(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探讨甲状腺功能障碍与腔隙性卒中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提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腔隙性卒中的GWAS汇总数据,分别包含494577、172938和254459个样本。在正向MR分析中,本研究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暴露,分别获取了103和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IV),以腔隙性卒中作为结局。在反向MR分析中,以腔隙性卒中作为暴露获取了3个SNP作为IV,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作为结局。双向MR分析均应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加权中位数(weighted median,WM)和MR-Egger作为补充分析方法以评估因果效应。同时还进行了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并使用留一法分析评估结果的稳定性。结果:遗传预测的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腔隙性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关(IVW:OR=1.118,95%CI=1.030~1.214),未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腔隙性卒中(IVW:OR=1.011,95%CI=0.958~1.067)以及腔隙性卒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IVW:OR=1.093,95%CI=0.996~1.200)和腔隙性卒中对甲状腺功能亢进(IVW:OR=0.857,95%CI=0.556~1.320)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腔隙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腔隙性卒中的研究及反向研究中并未发现因果关联,该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研究进行验证,以及未来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甲状腺功能障碍 腔隙性卒中
下载PDF
应用重庆卒中评分预测腔隙性卒中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 被引量:1
2
作者 金迪 李芹 +7 位作者 吴月霞 朱慧 单勇 刘海超 王起 张绿明 王培福 杨静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0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卒中评分(CQSS)对腔隙性卒中(LS)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及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LS患者29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CQSS评分... 目的:探讨重庆卒中评分(CQSS)对腔隙性卒中(LS)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及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在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LS患者294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进行CQSS评分;主要结局事件为出院时不良预后(改良Rankin评分≥3分),次要结局事件为出现EN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CQSS对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出院时的m 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预后良好组236例;预后不良组的首次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首次CQSS评分、CQSS评分增幅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首次CQSS评分和NIHSS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系数=0.914,P<0.001)。CQSS对LS患者在出院时存在不良预后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AUC=0.760,95%CI 0.692-0.829,P<0.001),截断值为5分。CQSS评分对于出现END事件的预测准确度较低(AUC=0.613,95%CI 0.538-0.689,P=0.007)。结论:CQSS评分对LS患者短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预测价值较高,评分越高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越大,对于发生END的风险预测价值一般,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以提高对END事件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进展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老年腔隙性卒中临床特点与转归
3
作者 张兴国 李玉玲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40-240,共1页
本文为探索老年腔隙性卒中发病特点与临床转归,对34例60岁以上的腔隙性卒中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CT的追踪观察。
关键词 老年腔隙性卒中 发病特点 临床转归 早期症状
下载PDF
腔隙性卒中发病率和预后的人群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Sacco S. Marini C. +2 位作者 Totaro R. A. Carolei 邱伟庆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9期21-22,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lacunar stroke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patient registry. Methods: The authors included first-ever strokes occurring between 1994 and 1998. They assessed inc... Objective: To evaluate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lacunar stroke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patient registry. Methods: The authors included first-ever strokes occurring between 1994 and 1998. They assessed incidence, risk factors, mortality, and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stroke. Results: The authors identified 491 patients (15.3%) with lacunar stroke (252 men and 239 women) and 2,153 patients (67.3%) with nonlacunar stroke (998 men and 1,155 women). Crude annual incidence rate for a first-ever lacunar stroke was 33.0/100,000 (95%CI 30.2 to 36.0). At the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mong patients with lacunar stroke there wa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 than in patients with nonlacunar stroke. For lacunar stroke, the 30-day case-fatality rate was 4.3%(95%CI 2.5 to 6.1) and the 1-year case-fatality rate was 13.0%(95%CI 10.0 to 16.0).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follow-up the average annual stroke recurrence rate was lower in patients with lacunar (2.83%; 95%CI 1.36 to 4.30) than in those with nonlacunar stroke (5.10%; 95%CI 4.17 to 6.03) while from the second year onward, rate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 In the short term, patients with nonlacunar stroke had more vascular events, but in the long term, the risk of death and of stroke recurrence was simi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年发病率 人群研究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 患者 高胆固醇血症 死亡事件
下载PDF
服用阿司匹林的腔隙性卒中患者加用氯吡格雷无益
5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3期332-332,共1页
卒中的二级预防选用双抗还是单抗一直是神经科争论的焦点,但对于已经服用阿司匹林的腔隙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策略目前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C6t6教授等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相比,加用氯吡格雷... 卒中的二级预防选用双抗还是单抗一直是神经科争论的焦点,但对于已经服用阿司匹林的腔隙性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策略目前仍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C6t6教授等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相比,加用氯吡格雷并不能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发表在2月4日出版的Neurology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服用 加用 患者 大规模临床试验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什么是腔隙性卒中
6
作者 罗医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年第3期66-66,共1页
编辑部医生:我刚查看了我母亲的病历,上面说她有腔隙性卒中。请问什么是腔隙性卒中?读者:梁女士梁女士:您好。大多数卒中由供养大脑的血管阻塞所致。腔隙性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卒中,发生于大脑深处的小动脉。当有高血压时,这些小血管... 编辑部医生:我刚查看了我母亲的病历,上面说她有腔隙性卒中。请问什么是腔隙性卒中?读者:梁女士梁女士:您好。大多数卒中由供养大脑的血管阻塞所致。腔隙性卒中约占五分之一卒中,发生于大脑深处的小动脉。当有高血压时,这些小血管特别易受损,可导致动脉壁损伤,引起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血管阻塞 动脉壁损伤 占五 小血管 小动脉 脑成像 臂部 恢复率
下载PDF
在有脑白质疏松症的腔隙性卒中患者中筛查CADASIL基因突变的研究
7
作者 钟建国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4年第2期60-60,共1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CADASIL)是单基因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早期卒中发作,进行性皮层下痴呆,精神障碍和偏头痛。卒中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腔隙性梗死。在MRI和CT下CADA-SIL呈现脑白质弥漫性病变(白...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CADASIL)是单基因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早期卒中发作,进行性皮层下痴呆,精神障碍和偏头痛。卒中是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腔隙性梗死。在MRI和CT下CADA-SIL呈现脑白质弥漫性病变(白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腔隙性卒中 筛查 CADASIL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腔隙性卒中为进展性运动缺损的主要病因
8
作者 熊莉君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11期502-502,共1页
严重的运动缺损是卒中患者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有关卒中初期进展性轻偏瘫的资料很少,本研究试图明确具有可能的发病机制的危险人群。 方法 调查1997年~1999年间941例住院的卒中患者,将缺血性卒中发生24 h内且入院时有严重的运动功能缺... 严重的运动缺损是卒中患者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有关卒中初期进展性轻偏瘫的资料很少,本研究试图明确具有可能的发病机制的危险人群。 方法 调查1997年~1999年间941例住院的卒中患者,将缺血性卒中发生24 h内且入院时有严重的运动功能缺损[小于25分,按欧洲卒中量表(ESS)7条运动项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进展运动缺损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TPA-7351C/T增强子多态性是腔隙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王淑丽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TPA-7351C/T增强子多态 腔隙性卒中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血栓形成在腔隙性卒中和脑小血管病中起因果作用吗?
10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85-385,共1页
在由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引起的腔隙性卒中(lacunar stroke,LS)的发病机制中,血栓栓塞的重要性仍然存在争议。尽管抗血小板药已经被广泛用于LS后的二级预防,但支持这种做法的良好卒中病因学分型试验证据有... 在由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引起的腔隙性卒中(lacunar stroke,LS)的发病机制中,血栓栓塞的重要性仍然存在争议。尽管抗血小板药已经被广泛用于LS后的二级预防,但支持这种做法的良好卒中病因学分型试验证据有限。英国剑桥大学的Koohi等试图应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对抗凝功能改变是否在LS和CSVD中起因果作用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抗血小板药 血栓栓塞 腔隙性卒中 二级预防 血栓形成 CEREBRAL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脂肪分布与腔隙性脑卒中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1
作者 贾鸿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腹部皮下脂肪组织(ASAT)、臀部脂肪组织(GFAT)与腔隙性脑梗死(LI)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样本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肥胖指标与LI发生危险的因果关系:数据来源于两项独...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腹部皮下脂肪组织(ASAT)、臀部脂肪组织(GFAT)与腔隙性脑梗死(LI)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基于大样本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肥胖指标与LI发生危险的因果关系:数据来源于两项独立的大样本GWAS研究数据库(CMDKP Consortium,CDKP Consortium)。结果GFAT与LI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调整过的GFAT体积每增加1倍标准差,LI的风险降低25.2%(OR=0.748,95%CI 0.64~0.876,P=0.00029);本研究未发现VAT、ASAT与LI之间存在因果关系(P>0.05)。结论GFAT是LI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分布 臀部脂肪组织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联合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预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王辉 王静 汪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评分联合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SWAN)预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无失访病例,将31例脑卒中复发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7例脑...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总负荷评分联合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SWAN)预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88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无失访病例,将31例脑卒中复发的患者设为观察组,57例脑卒中未复发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和SWAN检查,评估CSVD总负荷评分与SWAN检查的不对称性皮质静脉征(ACVS)情况,并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SWAN检查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表量(NIHSS)评分高、CSVD总负荷评分≥3分、ACVS阳性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4、1.87、2.12,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SVD总负荷评分、SWAN检查两者单项与两者联合预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的AUC分别为0.71、0.79、0.85,灵敏度分别为71.00%、83.90%、93.50%,特异度分别为71.90%、73.70%、74.70%。结论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与入院时NIHSS评分高、CSVD总负荷评分≥3分、ACVS阳性有关,CSVD总负荷评分联合SWAN检查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卒中复发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防措施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 磁敏感加权血管造影 脑梗死 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西洛他唑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腔隙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3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在腔隙性卒中患者中进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对预防复发性卒中的有效性尚不清楚。因此,日本医科大学的Nishiyama等针对西洛他唑联合抗血小板卒中预防研究(Cilostazol Stroke Prevention Study for Ant... 在腔隙性卒中患者中进行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对预防复发性卒中的有效性尚不清楚。因此,日本医科大学的Nishiyama等针对西洛他唑联合抗血小板卒中预防研究(Cilostazol Stroke Prevention Study for Antiplatelet Combination,CSPS.com)进行了一项亚分析,旨在比较DAPT和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SAPT)预防慢性腔隙性卒中复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二级预防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西洛他唑 抗血小板 复发 预防 安全和有效
原文传递
腔隙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效果:来自奥地利卒中单元注册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6期535-535,共1页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已经确立,但其在不同卒中亚型中的疗效却鲜为人知。因此,奥地利林茨仁慈兄弟医院神经内科的Eggers等对来自奥地利卒中单元注册库... 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已经确立,但其在不同卒中亚型中的疗效却鲜为人知。因此,奥地利林茨仁慈兄弟医院神经内科的Eggers等对来自奥地利卒中单元注册库的128733例患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效果 单元 静脉溶栓 奥地利 腔隙性卒中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注册 缺血
原文传递
脑小血管病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建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2-395,407,共5页
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7年4月就诊的9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对其中302例急性小动脉闭塞所致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溶栓组... 目的 研究脑小血管闭塞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7年4月就诊的96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资料,对其中302例急性小动脉闭塞所致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溶栓组(n=73)和非溶栓组即对照组(n=229),用NIHSS评分评估两组间溶栓后1 d、7 d、14 d及90 d疗效,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即mRS评分评估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结局,同时比较两组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 d、7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14 d、90 d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90 d两组间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4.1%)、2例(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2例(2.7%)、1例(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腔隙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是获益的,能改善其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变 颅内出血
下载PDF
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运动的腔隙性脑卒中15例报告
16
作者 许继平 李玉连 +1 位作者 阮爱兰 马玉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年第1期24-25,共2页
以急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为主要症状的腔隙性脑卒中比较少见,为此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8~71岁,平均64.5岁。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明显脑动脉硬化症者11例,2例有糖... 以急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为主要症状的腔隙性脑卒中比较少见,为此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8~71岁,平均64.5岁。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明显脑动脉硬化症者11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TIA病史,15例中7例曾诊为冠心病。发病形式:均为突然发病,3小时内症状达高峰者10例,余5例为24小时内症状达高峰。首发症状,5例先感到患肢麻木、不适,继之出现不自主动作,6例先有持物不稳,随即出现不自主动作,2例先有短暂头痛、头晕,但均无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
下载PDF
较低的血压目标能够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改善腔隙性卒中患者的转归
17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4-774,共1页
在第22届欧洲卒中大会(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Benavente等指出,与较高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治疗目标相比,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转归 患者 安全 血压 哥伦比亚大学 大不列颠 收缩压
原文传递
近期腔隙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目标
18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2-852,共1页
降压治疗能够预防卒中,但预防复发性卒中的最佳目标水平尚不清楚。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 SPS3)研究组对不同血压目标值对近期腔隙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腔隙性卒中 同血压 患者 PREVENTION 二级预防 复发 降压治疗 目标水平
原文传递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腔隙性卒中风险
19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6-776,共1页
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可反映高血压和其他血管病变过程造成的累积性小血管损伤。与其他缺血性卒中亚型比较,尚元研究前瞻性探讨视网膜检查结果与腔隙卒中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异常 腔隙性卒中 风险 微血管系统 血管损伤 病变过程 亚型 检查结果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在近期腔隙性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20
作者 李宏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7-917,共1页
腔隙性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主要由脑小血管疾病引起。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腔隙性梗死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尚未确定。美国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试验研究组进行了~项多中... 腔隙性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卒中类型,主要由脑小血管疾病引起。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腔隙性梗死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尚未确定。美国皮质下小卒中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mall Subcortical Strokes,SPS3)试验研究组进行了~项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纳入经M砌确诊的3020例近期有症状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325mg/d)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组接受氯毗格雷(75mg/d)或安慰剂治疗。主要转归指标为任何复发性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腔隙性卒中 患者 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双盲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