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动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肩肘腕肌力影响研究
1
作者 何建龙 牛永刚 赵焕彬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8-91,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12名国家二级水平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为期9周的力量训练实验,探讨振动训练对其肩肘腕肌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上肢传统力量训练方案和振动训练方案在...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12名国家二级水平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为期9周的力量训练实验,探讨振动训练对其肩肘腕肌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上肢传统力量训练方案和振动训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效的,但振动训练对关节肌力的效果更加显著;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整体性训练,避免了传统力量训练中分解式训练易造成技术动作脱节和动量传递不流畅等问题,有助于运动员上肢肌群整体性发力水平的提高和动量的顺畅传递。根据振动训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训练 乒乓球运动员 肩肘腕肌 峰值力矩
下载PDF
桡侧屈腕肌移位至第三掌骨矫正痉挛性屈腕畸形
2
作者 翁树秋 肖正龙 杨小山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303-304,共2页
我院从1989年11月至1995年6月应用改良的桡侧屈腕肌移位代腕背伸肌矫正痉挛性腕屈曲畸形31例,经临床随诊观察,疗效满意。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7、女14),年龄最小6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7岁,左侧18例,右侧13例。术前腕关节均呈屈... 我院从1989年11月至1995年6月应用改良的桡侧屈腕肌移位代腕背伸肌矫正痉挛性腕屈曲畸形31例,经临床随诊观察,疗效满意。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7、女14),年龄最小6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7岁,左侧18例,右侧13例。术前腕关节均呈屈曲畸形,不能伸直,持拿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二、手术方法 1.从腕横纹处向上作一纵行切口长约8cm(a);2.先游离掌长肌腱,下游离至腕横纹处,上至与肌腹交界处,切取备用,再游离桡侧屈腕肌止点并将其切断,继续向上游离至肌腹;3.在掌背侧第三掌骨近端处作一纵切口长约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肌 痉挛性 掌骨 屈曲畸形 横纹 广东惠州 手术方法 随诊观察 掌长 功能丧失
下载PDF
尺侧伸腕肌结合同种异体肌腱转位的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凌李 李学渊 +3 位作者 周晓玲 陈薇薇 孟良 沈华军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 目的探讨以尺侧腕伸肌腱为动力肌,利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代替自体掌长肌腱进行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拇对掌功能丧失或不全的患者,其中手掌严重挤压伤术后大鱼际肌坏死缺损5例、腕部及以上正中神经损伤术后17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同时损伤术后10例。全部采用尺侧腕伸肌及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来重建拇对掌的功能。术后石膏制动于屈腕,拇对掌位6周。6周后开始功能训练,并随访记录手术切口及异体肌腱愈合情况、拇对掌对指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同种异体肌腱的排异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2年,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全部病例术后均未服用任何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感染、免疫排斥反应、肌腱不愈合及断裂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改良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减少了自体移植供区的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尺侧 拇对掌功能 腱转位
下载PDF
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及相关主要肌肉的即时影响
4
作者 银龙 郭媛 +6 位作者 张绪树 柯海波 聂文彬 郭壮 张凯 继斌平 文云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8-128,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采集前臂五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在应用肌内效贴之前,对贴布进行了拉伸实验,以保证贴扎拉力在贴布线弹性范围之内。结果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活动度在4种不同贴扎条件时无显著差异。在腕关节屈伸过程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显著增加了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和屈肌群的积分肌电值(P<0.05),I形抑制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活动度没有明显影响。然而,促进技术相比抑制技术更能增加前臂肌肉的激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内效贴 尺侧 尺桡 前臂屈 表面电信号 关节 贴扎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樊北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训练和慢速牵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对比两组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上肢肢体功能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5min后,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阻尼振动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两周后腕关节活动度和肘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慢速牵伸训练,有助于优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提高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减轻后上肢肌肉痉挛程度并提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后上肢痉挛 张力 关节活动度 上肢肢体功能
下载PDF
屈腕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6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1 位作者 张世琼 项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索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动力肌,并在临床应用中验证其功能效果。方法:采用50例尸体上肢,经灌注后进行解剖、测量,观察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大体形态、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规律性,并设计临床手术方法,修复8例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后遗... 目的:探索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动力肌,并在临床应用中验证其功能效果。方法:采用50例尸体上肢,经灌注后进行解剖、测量,观察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大体形态、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规律性,并设计临床手术方法,修复8例由于臂丛神经损伤后遗前臂旋后功能障碍,其中使用尺侧腕屈肌3例,桡侧腕屈肌5例。结果:8例平均随访3.6年,前臂总旋转活动度为125°~165°.旋后肌力为Ⅲ^+~Ⅵ级。均能完成日常生活及工作,对屈腕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尺侧或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均能达到良好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肌 前臂旋后 解剖学 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志明 裴福兴 +1 位作者 张世琼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在屈时功能重建的同时,需从上肢整体功能考虑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旋转功能。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肱三头肌肌力不足致伸肘障碍;尺侧腕屈肌肌力小于Ⅳ级者,重建的屈肘活动度较小;肩关节不稳定影响屈肘肌的力量;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等。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疗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功能重建 肘关节 随访 疗效
下载PDF
腕伸肌能量技术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谭同才 叶祥明 崔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使用肌肉能量技术处理腕关节背伸肌,观察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方法 4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为肌肉能量组和封闭治疗组各24例,肌肉能量组患者用肌肉能量技术对腕伸肌进行处理,封闭治疗组进行封闭治疗,治疗前后行VAS、前... 目的使用肌肉能量技术处理腕关节背伸肌,观察其对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的远期观察。方法 4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分为肌肉能量组和封闭治疗组各24例,肌肉能量组患者用肌肉能量技术对腕伸肌进行处理,封闭治疗组进行封闭治疗,治疗前后行VAS、前臂腕伸肌肌力评定,出院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随访。结果治疗后封闭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肌肉能量组(P<0.01);肌肉能量组前臂腕伸肌力量明显大于封闭治疗组(P<0.01)。3个月随访,肌肉能量组优良率(83.3%)与封闭治疗组(91.7%)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随访,肌肉能量组(75.0%)与封闭治疗组(46.1%)有显著性差异(P<0.01);1年随访,肌肉能量组(54.2%)与封闭治疗组(16.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封闭治疗对肱骨外上髁炎短期阵痛疗效较肌肉能量技术好,但肌肉能量技术对于长期疗效维持好于单纯的封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能量技术 肱骨外上髁炎 离心运动 物理疗法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1 位作者 张世琼 项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36-338,共3页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运动;只要保留近侧1/3肌腹便能保证全肌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根据解剖资料,设计了用桡侧腕屈肌远侧2/3段,经前臂尺侧到桡背侧,将肌腱于前臂极度旋后位,固定在桡骨茎突近端6cm~10cm的桡骨干上。临床应用4例,经平均3.2年随访,旋后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麻痹,或需用来重建其它运动功能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旋后功能 重建 桡侧
下载PDF
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国君 郭东辉 +2 位作者 沈润斌 李运美 韩广普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对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218例Colles骨折的患者,行门诊手法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其中14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男9例,女5例;年龄14... 目的:对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218例Colles骨折的患者,行门诊手法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其中14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男9例,女5例;年龄14~52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腕部肿胀明显,尺侧压痛明显,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桡骨远端骨折情况,发现Colles骨折均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并明显移位,进行手术治疗,先行尺骨茎突部位手术,沿尺骨纵轴作纵直切口,术中发现尺骨茎突骨块移位明显,发现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经骨折端脱位绕到尺骨背侧,影响腕关节复位,将尺侧腕屈肌复位,直视复位尺骨茎突骨块,根据骨块大小用克氏针或Herbert钉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复位后其中8例桡骨下端骨折闭合复位满意,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以2枚克氏针贯穿骨折远近端固定,分别自桡骨远端桡侧及背侧入针交叉固定。另6例因桡骨下端骨折粉碎闭合复位欠佳而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影像学观察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运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腕关节活动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情况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0°改善至术后7.6°,尺偏角由术前平均15.5°改善至术后21.8°。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2例,良1例,可1例 ,优良率为92.86%。结论Colles 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应考虑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可能,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尺侧腱脱位 手术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反转重建屈肘功能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季爱玉 邹云文 +2 位作者 夏精武 夏玉军 徐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在15例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腕屈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供应尺侧腕屈肌的血管有2~3组,以起自尺动脉或尺侧返动脉进入该肌起始部的一组血管最为恒定。支配该肌的主要的神经支多在尺神经出尺神经沟时分出,临床3例臂丛神经... 在15例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腕屈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供应尺侧腕屈肌的血管有2~3组,以起自尺动脉或尺侧返动脉进入该肌起始部的一组血管最为恒定。支配该肌的主要的神经支多在尺神经出尺神经沟时分出,临床3例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病人,利用尺侧腕屈肌反转,经皮下隧道与三角肌止点做扣式缝合重建屈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重建 屈肘
下载PDF
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吕瑛 石向东 +5 位作者 王洁 陈恩卓 张燕 陈春燕 卢苏梅 赵捷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治疗组桡侧腕伸肌波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波相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检查中M-amp/H-amp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1)。结论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伸肌和胫骨前肌的运动单位,降低腓肠肌的痉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 胫骨前 电针 中风后遗症 踝关节 电图 针药并用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薄占东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结果 2 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 ,优 2 1例、良 8例 ,优良率 10 0 % ;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 ,优 9例、良 7例、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且操作简单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拇长伸 拇指对掌功能 正中神经损伤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大为 刘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腱移位 尺侧 拇短伸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带蒂尺侧腕屈肌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进学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3-205,共3页
在31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按带血管神经蒂转位重建屈肘功能要求,观测了尺侧腕屈肌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的血管蒂主要是尺侧返血管和尺血管的分支,以尺侧返血管分支为首选。支配尺侧腕屈肌的尺神经肌支长度多数不影响肌转位... 在31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按带血管神经蒂转位重建屈肘功能要求,观测了尺侧腕屈肌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的血管蒂主要是尺侧返血管和尺血管的分支,以尺侧返血管分支为首选。支配尺侧腕屈肌的尺神经肌支长度多数不影响肌转位。按照保留尺侧腕屈肌主要血管和神经支配,切断肌起止两端,经肌下和皮下隧道,转位到肱二头肌正常解剖位置的术式设计,分析了血管神经蒂的选择和保护,讨论了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术式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血管神经蒂 屈肘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洪加源 盛敏 +4 位作者 康两期 郭林新 丁真奇 林斌 郭志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7期579-580,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拇短伸 正中神经损伤 拇指对掌功能 移位
下载PDF
桡侧腕短伸肌神经血管肌蒂移位修复前臂屈肌瘫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
在35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侧腕短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关系.该肌神经来自桡神经的深支或浅支,可分离长度平均12.3cm以上,横径1.1mm,伴行动脉外径1.3mm。设计以神经肌支和伴行血管为蒂的桡侧腕短伸肌... 在35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侧腕短伸肌神经及其伴行血管的关系.该肌神经来自桡神经的深支或浅支,可分离长度平均12.3cm以上,横径1.1mm,伴行动脉外径1.3mm。设计以神经肌支和伴行血管为蒂的桡侧腕短伸肌神经血管肌蒂,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损伤所致的前臂屈肌群的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桡侧短伸 移位 前臂屈
下载PDF
微电子肌电桥技术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冲 杜良杰 +5 位作者 王志功 李建军 李军 刘宏炜 丛芳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MGB训练,共180 d。以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徒手肌力检查(MM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SCIM)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提高(t>2.510,P<0.05);试验组左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t>2.759,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优于对照组(t=2.691,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63,P=0.054)。两组治疗后MMT均提高(t>2.569,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78,P<0.05)。两组治疗后WMFT、SCIM评分均明显提高(t>3.839,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498,P>0.05)。结论EMGB训练能够提高C5完全性脊髓损患者桡侧腕长伸肌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电子电桥 桡侧长伸 康复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肌电检测对尺神经卡压征定位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震寰 杨其云 +1 位作者 叶斌 苗华 《颈腰痛杂志》 1996年第3期138-140,共3页
为揭示尺神经在不同部位卡压与尺侧腕屈肌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对50例尺侧腕屈肌及其神经支配做了解剖学研究。尺侧腕屈肌上部的中1/3为肌电检测的最佳部位,此处肌平均宽度29.7±2.2mm,厚度8.2±1.1mm... 为揭示尺神经在不同部位卡压与尺侧腕屈肌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对50例尺侧腕屈肌及其神经支配做了解剖学研究。尺侧腕屈肌上部的中1/3为肌电检测的最佳部位,此处肌平均宽度29.7±2.2mm,厚度8.2±1.1mm。尺侧腕屈肌支在臂部和前臂上部由尺神经发出,其纤维均穿经时管后入肌。除时管综合征以外,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均不会损害尺侧腕屈肌功能。为临床对该卡压征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 尺神经 卡压征 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