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腕关节镜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 被引量:6
1
作者 舒正华 李钧 +5 位作者 丁潮琪 王西迅 陈波 胡继超 魏勇 崔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0,268,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5月,治疗22例腕背侧腱鞘囊肿。分别以4/5或6R入路作为关节镜视野,1/2入路为工作通路,6U作为出水通道,找到舟月韧带后并向背侧检查,直至舟月韧带与桡腕背侧关节囊的...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5月,治疗22例腕背侧腱鞘囊肿。分别以4/5或6R入路作为关节镜视野,1/2入路为工作通路,6U作为出水通道,找到舟月韧带后并向背侧检查,直至舟月韧带与桡腕背侧关节囊的折反部位,显露腕背侧腱鞘囊肿的蒂部,确认后使用刨刀刨除囊肿蒂部以及部分关节囊,挤压并吸除囊液直至囊肿消失,可吸收线缝合皮下,加压包扎,术后支具固定腕关节3周,并辅助以囊肿部位按摩、腕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例术中关节镜检查未发现囊肿蒂部而转为开放手术,发现其中1例囊肿起源于伸肌腱,1例起源于腕中关节。20例镜下完成,随访6-14个月,平均9.2月,腕关节无明显瘢痕,外形美观,功能无影响。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囊肿较为细小,腕关节中立位时外观不明显,未作进一步处理,2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结论关节镜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虽然有相对较高的器械以及技术要求,且适应证有一定的局限,但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外形美观,对于一些外形要求较高的年轻女性可作为治疗方法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腕背侧腱鞘囊肿 舟月韧带
下载PDF
桡腕背侧韧带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新民 钟世镇 +3 位作者 阮默 殷学民 熊绍虎 刘海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桡腕背侧 (dorsalradiocarpal,DRC)韧带的形态结构、分布特点及力学特性。 方法 :对76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DRC韧带的形态特征 ;16侧新鲜标本用来作切片观察DRC韧带的组织结构和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DRC韧带形态... 目的 :研究桡腕背侧 (dorsalradiocarpal,DRC)韧带的形态结构、分布特点及力学特性。 方法 :对76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 ,解剖观察DRC韧带的形态特征 ;16侧新鲜标本用来作切片观察DRC韧带的组织结构和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DRC韧带形态有 4种类型 :⑴DRC韧带由单一部分起源于桡骨远端背侧Lister结节前及其尺侧占 3 3 % ( 2 5侧 ) ;⑵DRC韧带由两部分组成 ,起自Lister结节前及其尺侧占3 0 % ( 2 3侧 ) ;⑶DRC韧带由起源于Lister结节及其桡侧的两个部分组成占 17% ( 13侧 ) ;⑷DRC韧带由3部分组成 ,分别起始于Lister结节及其尺、桡侧占 2 0 % ( 15侧 )。DRC韧带主要以粗大纵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 ,最大拉伸力是 ( 2 2 7.6± 2 6.2 )N。结论 :⑴DRC韧带存在 4种不同起始类型 ;⑵该韧带对维持腕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应重视DRC韧带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 腕背侧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腕掌侧入路与腕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邱忠鹏 张庭 李蓓 《农垦医学》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比较腕掌侧和腕背侧手术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新鲜不稳定性腕舟状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腕掌侧手术入路组21例和背侧手术入路17例,对其进行了术后一年的随访,以腕关节Cooney评分、骨折是否愈合、是否并发神经血管... 目的:比较腕掌侧和腕背侧手术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8例新鲜不稳定性腕舟状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腕掌侧手术入路组21例和背侧手术入路17例,对其进行了术后一年的随访,以腕关节Cooney评分、骨折是否愈合、是否并发神经血管肌腱组织损伤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腕掌侧组中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无神经血管肌腱组织损伤;腕背侧组中1例发生骨折不愈合,1例发生舟骨坏死,1例发生桡神经浅支损伤引起腕背侧感觉减退,1例发生桡动脉腕背支损伤。两组腕关节Coon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腕掌侧或背侧入路治疗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骨折 入路 腕背侧入路
下载PDF
桡腕背侧韧带的MRI成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凡 王德杭 冯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桡腕背侧(dorsal radiocarpal,DRC)韧带MRI成像的最佳扫描序列、角度及扫描层面,并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厚度,了解其正常形态,为临床评价桡腕背侧韧带提供依据。方法:解剖15例无明显关节病变的腕关节标本,分离出桡腕背侧韧带,测... 目的:研究桡腕背侧(dorsal radiocarpal,DRC)韧带MRI成像的最佳扫描序列、角度及扫描层面,并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厚度,了解其正常形态,为临床评价桡腕背侧韧带提供依据。方法:解剖15例无明显关节病变的腕关节标本,分离出桡腕背侧韧带,测量其与水平面和过Listet结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根据解剖所得结果,制定扫描方案,对1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腕关节MRI扫描,扫描方位包括冠状面及斜断面,扫描角度为解剖所得角度,扫描序列包括T1WI及Turbo 3DT1。得到桡腕背侧韧带MRI成像的最佳层面及序列。并对韧带图像进行测量,得到它们的长度、宽度及厚度。结果:桡腕背侧韧带的显示在冠状面最完全,扫描角度为平行于水平面,斜断面为20°时显示最佳,扫描序列为T1WI显示最清,Turbo 3DT1序列显示并不满意。所得标本的韧带的平均长度在冠状面上为18.35mm±2.97mm,斜断面上所测长度为18.16mm±2.14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宽度为1.87mm±2.14mm,厚度为1.53mm±0.27mm。结论:当临床需要MRI评价桡腕背侧韧带时,选择合适的层面及序列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有利于对其损伤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腕背侧韧带 角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创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腕背侧Barton骨折1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建民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32-633,共2页
Barto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它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产生不同程度的移位。由于Barton骨折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斜形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往... Barton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约占桡骨远端骨折的6.7%,它是指通过部分桡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腕关节伴随远端骨折片向掌侧或背侧产生不同程度的移位。由于Barton骨折为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斜形骨折,属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往往造成骨折的再移位。因而许多作者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背侧Barton骨折由于腕关节背侧结构的特殊性,内固定处理较掌侧骨折更为复杂。现将本院近年收治的12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ON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腕背侧 外固定支架 桡骨远端关节面 桡骨远端骨折 微创 不稳定型骨折
下载PDF
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分布与腕背痛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洪宾 孙丰刚 +3 位作者 陈国永 王慧 安淑红 顿爱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解剖,探讨神经血管损伤与腕背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腕背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相...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解剖,探讨神经血管损伤与腕背痛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腕背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来源、走行及分布进行大体解剖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腕背侧深层神经来源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经过第4骨纤维管道后分布至腕关节背侧;血管来源于骨间前动脉终末支,骨间前动脉在旋前方肌上缘穿前臂骨间膜至前臂后面,终末支最终分为桡侧和尺侧分支,分别经过第4和第5骨纤维管道分布至腕背侧深层,而桡侧分支在穿经第4骨纤维管道时与骨间后神经终末支伴行,尺侧分支单独穿过第5骨纤维管道。结论明确腕背侧深层神经血管分布、来源及走行,对腕背痛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背侧 神经血管
下载PDF
针刀配合加压放液疗法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路 王为民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加压放液疗法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无菌条件下采用针刀沿囊肿远端基底部定点进刀,刀体及刀口线均与皮肤平行,刺入皮肤穿破囊壁后,进行扇形切割,疏通完全后出刀,用消毒干棉球将囊肿按压至骨面或以拇食...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加压放液疗法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无菌条件下采用针刀沿囊肿远端基底部定点进刀,刀体及刀口线均与皮肤平行,刺入皮肤穿破囊壁后,进行扇形切割,疏通完全后出刀,用消毒干棉球将囊肿按压至骨面或以拇食指对称用力进行加压放液,以不能挤出胶冻状内容物为治疗结束,后以创可贴及活血止痛膏加压贴敷创口。结果:经治疗后,可见囊肿消失或较治疗前明显变小、变软,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刀配合加压放液疗法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具有手术易操作、患者易接受、疗效明显的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背侧腱鞘囊肿 针刀 加压放液疗法
下载PDF
中医小针刀与手术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效果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潘沈淇 潘海涛 黄海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8期47-48,共2页
目的分别观察中医小针刀与手术治疗腕背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110例腕背腱鞘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保守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别观察中医小针刀与手术治疗腕背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门诊110例腕背腱鞘囊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小针刀保守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及手术情况。结果两组间治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 8.2%(5 4/5 5),与对照组有效率接近(1 00%,5 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次数及复发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治疗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瘢痕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小针刀保守治疗用于腕背侧腱鞘囊肿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与手术治疗大体相似,但是小针刀疗法治疗后恢复快,愈合好,术后疼痛轻,无瘢痕,对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 手术治疗 腕背侧腱鞘囊肿
下载PDF
中医小针刀与手术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马健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12期53-54,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针刀在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腕背腱鞘囊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肢活动恢复时间及VAS(视觉... 目的:探讨小针刀在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腕背腱鞘囊肿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肢活动恢复时间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患肢活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37/38),与对照组有效率接近100%(38/38),两组患者间有效率接近,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接近,但小针刀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患者的康复时间较短,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手术治疗 腕背侧腱鞘囊肿
下载PDF
腕背侧切割伤的修复及远期疗效
10
作者 陈劲 杨新科 +2 位作者 杨文赞 哏学强 段德锦 《实用骨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腕背侧切割伤 修复 透明质酸 腱鞘内注射 手术方法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腕背侧深层血管网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1
作者 孙丰刚 王慧 +4 位作者 刘帅 刘贺 王倩 张海东 王洪宾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血管网的进行显微解剖,为临床组织瓣的切取、术中避免血管网的损伤或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血管网构成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以及发出的分支进行精细解剖... 目的对腕背侧深层血管网的进行显微解剖,为临床组织瓣的切取、术中避免血管网的损伤或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对10具尸体标本20侧上肢进行了腕背侧深层血管网构成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以及发出的分支进行精细解剖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腕背侧深层血管网构成由骨间前动脉终末支桡尺侧分支、桡动脉腕背支和尺动脉腕背支三者构成,血管网分布至腕背侧深层关节囊、韧带及腕骨,而从腕背侧深层血管网向手背发出三条掌背动脉,走行在第2、3、4掌骨背侧之间,并最终延续为指背动脉。结论明确腕背侧深层血管网的分布、构成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腕背侧手术操作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背侧 深层血管网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腕部背侧血管蒂骨(膜)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建民 陈振光 +2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谢日希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8-340,349,共4页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骨瓣 解剖学基础 血管蒂膜瓣 骨不连
下载PDF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四清 张育民 乔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5-806,共2页
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 (DRS)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 Colles骨折合并 DRS患者 1 7例进行追踪观察 ,并做临床分析。结果 :随访 6月至 3年余 ,伤后 3月骨折愈合 ,DRS完全纠正 ,功能恢复 4~ 9月。结论 :中心移位... 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合并桡腕关节背侧半脱位 (DRS)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对 Colles骨折合并 DRS患者 1 7例进行追踪观察 ,并做临床分析。结果 :随访 6月至 3年余 ,伤后 3月骨折愈合 ,DRS完全纠正 ,功能恢复 4~ 9月。结论 :中心移位和垂线比这两种方法有助于 Colles骨折合并 DRS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合并症 关节半脱位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腕背侧腱鞘囊肿的小针刀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丁山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972-973,共2页
目的观察用小针刀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腕背侧腱鞘囊肿采用小针刀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63例中治愈56例(88.9%),有效5例(7.9%),无效2例(3.2%)。结论小针刀治疗... 目的观察用小针刀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腕背侧腱鞘囊肿采用小针刀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63例中治愈56例(88.9%),有效5例(7.9%),无效2例(3.2%)。结论小针刀治疗腕背侧腱鞘囊肿的方法创伤小,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快,无腕背部手术切口瘢痕,医疗费用低廉,患者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背侧腱鞘囊肿 小针刀
原文传递
腕掌背侧联合入路行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15例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立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7期82-82,84,共2页
目的:提高对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明确诊断为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腕掌背侧联合入路结合中医的理筋手法,"欲合先离"正骨理念,内固定并修复周围韧带的方法进行... 目的:提高对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认识,并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明确诊断为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采用腕掌背侧联合入路结合中医的理筋手法,"欲合先离"正骨理念,内固定并修复周围韧带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随访5月~24月,15例中优良率86.6%,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月骨坏死,无再脱位。结论:腕掌背侧联合入路行陈旧性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治疗是完全治愈此种疾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 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 联合入路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临床观察
16
作者 刘立华 赖坤聪 +1 位作者 简旭华 梁健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Barton)掌侧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arton掌侧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背桡侧入路术)32例和对照组(直接掌侧入路术)30例,对两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症阳... 目的观察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Barton)掌侧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Barton掌侧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腕背桡侧入路术)32例和对照组(直接掌侧入路术)30例,对两组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正中神经刺激症阳性发生率、骨性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显露时间与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阳性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术后随访8个月,依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观察组评分为(3.11±1.89)分,优良率93.8%;对照组评分为(3.26±1.92)分,优良率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arton掌侧型骨折的疗效与直接掌侧入路相当,但具有安全简单、术后正中神经损伤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通掌型骨折 入路 直接掌入路
下载PDF
左上肢肱骨、桡神经、背侧腕管复合伤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冯雨果 黄胜族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5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肱骨 桡神经 复合伤 创伤 交通事故
下载PDF
腕关节镜掌侧入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欧阳侃 王大平 +2 位作者 陆伟 张洪 彭亮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介绍掌侧入路在腕关节镜中的应用,并对IB、ID型的TFCC及桡腕背侧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5~2008年我们通过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关节镜下应用inside-out缝合技术共治疗腕关节IB型、ID型的TFCC损伤患者13例... 目的:介绍掌侧入路在腕关节镜中的应用,并对IB、ID型的TFCC及桡腕背侧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5~2008年我们通过腕关节镜掌侧入路,关节镜下应用inside-out缝合技术共治疗腕关节IB型、ID型的TFCC损伤患者13例,桡腕背侧韧带损伤患者2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4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消失,1例偶有轻度疼痛,无需使用止痛药物;关节功能评定优13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治疗TFCC损伤具有良好疗效,在观察和处理腕背侧结构时,掌侧入路在手术技术上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腕背侧韧带 入路
下载PDF
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 被引量:1
19
作者 凌长敦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7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巴尔通掌侧型骨折患者20例,给予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巴尔通掌侧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巴尔通掌侧型骨折患者20例,给予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复查X线片,测量桡骨关节面掌倾角和尺偏角,采用放射学Lidstrom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桡骨关节面恢复情况,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4.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7.2 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8.4周,有1例患者出现肌腱黏连,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无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掌倾角9°~19°,平均11.5°;尺偏角17°~25°,平均22.6°,桡骨轴向无短缩。桡骨关节面Lidstrom评分优良率为95.0%,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5.0%。结论腕背桡侧入路掌侧“T”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巴尔通掌侧缘骨折,关节面达解剖复位,固定牢固可靠,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且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通掌型骨折 入路 “T”型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循经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背肿胀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建江 庞向华 欧兆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5期369-369,共1页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腕背侧肿胀,直接影响了关节功能的康复。我们用循经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背肿胀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2...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后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腕背侧肿胀,直接影响了关节功能的康复。我们用循经针刺运动疗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腕背肿胀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90例,均为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2例,女58例;年龄52~75岁,平均62.5岁;受伤原因为车祸伤10例,跌伤66例,高处坠落伤14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中药熏蒸治疗 针刺运动疗法 腕背侧 肿胀 循经 骨折复位固定 高处坠落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