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影响预后恢复等负面结果。临床上多用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提供膝关节前内侧镇痛,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影响预后恢复等负面结果。临床上多用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提供膝关节前内侧镇痛,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FNB镇痛效果相似,且可以保留股四头肌的肌力,正逐渐取代FNB。膝关节后方的镇痛可由近年来新提出的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浸润(infiltration of the interspace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posterior knee,IPACK)提供,该技术不影响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分支,不降低膝关节以下的肌力,有利于术后镇痛、促进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降低术后黏连,缩短住院时间。目前,国内对于IPACK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就IPACK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与其他神经阻滞相复合的临床效果开展综述,以期为TKA的良好镇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对比关节周围注射(periarticular injection,PAI)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目的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对比关节周围注射(periarticular injection,PAI)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iPACK对比PAI对TKA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RCT共440例患者。与PAI相比,iPACK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MD=-4.21,95%CI:-7.18~-1.24,P=0.005),术后12 h运动状态和24、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第2天行走距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AI相比,iPACK阻滞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活动,用于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镇痛效果...目的观察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择期行初次单侧TKA的老年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Ⅱ~Ⅲ级,年龄55~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ACB组(A组)和IPACK阻滞联合ACB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进行神经阻滞,待确认阻滞效果后,行全身麻醉诱导。在手术结束后均给予两组持续自控神经阻滞镇痛。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4 h、8 h、24 h、48 h和72 h评估两组在动态(被动屈膝60°时)、静态及膝关节后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术后1~3 d主动屈膝的最大角度和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患者满意度评分、首次下床时间、患者是否愿意接受对侧TKA、镇痛补救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局部麻醉药物中毒、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及院内跌倒)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术后4 h、8 h、24 h、48 h和72 h的动态、静态及膝关节后部疼痛的VAS降低,术后1 d、2 d和3 d患者主动屈膝的最大角度[60(13)°比51(15)°、86(10)°比79(14)°、102(16)°比90(11)°]及术后2 d和3 d步行距离[(87.0±8.5)步比(78.9±7.4)步、(108.4±11.3)步比(100.3±10.3)步]增加,患者满意度评分[9(1)分比8(2)分]及对侧手术接受率(93.3%比66.7%)增加,补救镇痛率(16.7%比50.0%)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ACK阻滞联合ACB能够为TKA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于单纯的ACB镇痛。展开更多
目的 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目的 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观察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呼吸频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徒手肌力分级、疼痛程度及下地时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使用情况(麻醉阻滞时间、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8、12、24、48h的HR、MAP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8、12、24、48h的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以及术后6、8、12、24、48h,两组患者的HR、MAP、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48h,观察组患者的徒手肌力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时间、首次按压时间均显著长于或晚于对照组(P<0.05),累计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肌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影响预后恢复等负面结果。临床上多用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提供膝关节前内侧镇痛,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FNB镇痛效果相似,且可以保留股四头肌的肌力,正逐渐取代FNB。膝关节后方的镇痛可由近年来新提出的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浸润(infiltration of the interspace between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posterior knee,IPACK)提供,该技术不影响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运动分支,不降低膝关节以下的肌力,有利于术后镇痛、促进早期功能锻炼与恢复、降低术后黏连,缩短住院时间。目前,国内对于IPACK的研究鲜有报道,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就IPACK的作用机制、实施方法、与其他神经阻滞相复合的临床效果开展综述,以期为TKA的良好镇痛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文摘目的评价腘动脉-膝关节后囊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对比关节周围注射(periarticular injection,PAI)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iPACK对比PAI对TKA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RCT共440例患者。与PAI相比,iPACK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MD=-4.21,95%CI:-7.18~-1.24,P=0.005),术后12 h运动状态和24、48 h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第2天行走距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AI相比,iPACK阻滞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影响术后活动,用于TKA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文摘目的 分析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与膝关节囊后间隙(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capsule of the posterior knee,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观察组术前给予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呼吸频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徒手肌力分级、疼痛程度及下地时间。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使用情况(麻醉阻滞时间、首次按压时间、累计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8、12、24、48h的HR、MAP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8、12、24、48h的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以及术后6、8、12、24、48h,两组患者的HR、MAP、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24、48h,观察组患者的徒手肌力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时间、首次按压时间均显著长于或晚于对照组(P<0.05),累计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收肌管阻滞联合IPACK阻滞应用于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患者的肌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