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针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腧穴电阻、温度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赖清 张婷 +5 位作者 陈波 周媛 王鼎 吴永强 司原成 莫曦雅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2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究毫针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腧穴穴区电阻、温度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组,每组7只。两组大鼠称重固定后,仅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穴干预,捻转行针5 min,频率60次/分,留针10 min,共操作3次... 目的:探究毫针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腧穴穴区电阻、温度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4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组,每组7只。两组大鼠称重固定后,仅针刺组给予针刺足三里穴干预,捻转行针5 min,频率60次/分,留针10 min,共操作3次后出针,每日1次,连续干预3 d。针刺结束后,测量两组大鼠穴区电阻和温度,切取以穴点为圆心,直径0.5 cm、深度0.5 cm区域的组织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组织块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并计算磷酸腺苷总量(TAN)值。结果:干预后,针刺组腧穴电阻、温度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ATP、ADP、AMP、TAN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可降低穴区电阻及温度,提高腧穴能量代谢水平及穴位敏化程度,从而达到激活腧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针刺 大鼠 足三里穴 腧穴区域 穴区电阻 温度 腺苷 生物热学特点 生物电学特性 能量代谢特征
下载PDF
毫针针刺足三里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穴区电阻、温度和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赖清 王鼎 +4 位作者 吴永强 陈波 张婷 司原成 莫曦雅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3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萎缩对毫针针刺腧穴穴区电阻、温度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不同机能状态影响毫针针刺作用差异的生物医学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肌萎缩组,每组大鼠再配对分入针刺组和非针刺组... 目的研究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萎缩对毫针针刺腧穴穴区电阻、温度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不同机能状态影响毫针针刺作用差异的生物医学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肌萎缩组,每组大鼠再配对分入针刺组和非针刺组2个亚组。使用A型肉毒素肌肉注射建立大鼠胫前肌化学性失神经支配肌萎缩模型,针刺组针刺“足三里”穴,捻转频率60次/min,行针5 min,留针10 min,共操作3轮后出针,每日操作1次,连续3 d。针刺结束后,测量穴区电阻和温度,切取以穴点为圆心,直径0.5 cm,深度0.5 cm区域的组织块,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组织中ATP、ADP的含量并计算ATP/ADP。结果针刺正常组大鼠可以降低腧穴的电阻、温度,提高穴区ATP/AD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肌萎缩组大鼠能降低穴区电阻、温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阻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针刺肌萎缩组大鼠不能提高穴区ATP/ADP,与正常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萎缩状态下毫针针刺激活腧穴的作用与正常机体状态存在不同,肌萎缩状态可明显减弱针刺对腧穴ATP/ADP的调节幅度,针刺对肌萎缩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通过增强腧穴电敏特性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针刺 腧穴区域 失神经肌萎缩 生物物理学特性 能量代谢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