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以鼻腭血管为蒂的腭组织瓣修复舌尖缺损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赵彤霞 刘冬玲 宋华英 《吉林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为蒂 腭组织瓣 修复 舌尖缺损 护理
下载PDF
腭黏膜组织瓣修复角化龈缺失牙种植患者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元丁 李晓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9-499,503,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C4、C5牙龈瘤根治术半年后"于2010年12月8日来我院种植门诊,要求人工种植牙修复。患者曾于2009年因牙龈瘤在外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半年复发累及C4、C5牙根,遂于2010年行牙龈瘤根治术及患牙拔除术,术中...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4岁,因"C4、C5牙龈瘤根治术半年后"于2010年12月8日来我院种植门诊,要求人工种植牙修复。患者曾于2009年因牙龈瘤在外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半年复发累及C4、C5牙根,遂于2010年行牙龈瘤根治术及患牙拔除术,术中去除部分牙槽骨。我院术前锥状束CT(CB-CT)检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组织 牙龈瘤 牙种植
下载PDF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肌重建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董希银 赵进敏 +1 位作者 刘延鑫 续长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腭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恢复生理解剖形态,达到腭咽闭合,恢复语言功能。而以上均以软腭有适当长度和动度、软腭后缘及悬雍垂与咽后壁在肌肉收缩时接触,同时有良好的咽侧壁运动为基础。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 腭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恢复生理解剖形态,达到腭咽闭合,恢复语言功能。而以上均以软腭有适当长度和动度、软腭后缘及悬雍垂与咽后壁在肌肉收缩时接触,同时有良好的咽侧壁运动为基础。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肌重建术,为30例2~4岁的腭裂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肌重建术 骨复合组织
下载PDF
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双侧腭裂的研究
4
作者 赵进敏 闫亚平 +1 位作者 陈美菊 董希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39,共1页
目的 探讨重建腭裂患者的正常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恢复正常功能活动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术修复双侧腭裂。结果 用此法治疗双侧腭裂 18例 ,腭部解剖功能恢复成功率达 10 0 % ,语言功能效果评价优良率... 目的 探讨重建腭裂患者的正常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恢复正常功能活动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术修复双侧腭裂。结果 用此法治疗双侧腭裂 18例 ,腭部解剖功能恢复成功率达 10 0 % ,语言功能效果评价优良率达 83 3 %。结论 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双侧腭裂临床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骨舌形粘骨膜 骨复合组织 咽闭合
下载PDF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5
作者 赵进敏 闫亚平 陈美菊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4-44,共1页
目的 探讨生理性重建腭帆提肌的腭骨粘膜瓣修复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2 6例与采用传统术式修复腭裂 3 0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进行语言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 10 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90 ... 目的 探讨生理性重建腭帆提肌的腭骨粘膜瓣修复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2 6例与采用传统术式修复腭裂 3 0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进行语言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 10 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90 % ,语言效果评价 ;治疗组优良率为 80 % ,对照组优良率为 5 0 %。结论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瓣修复腭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复合组织 逆向双“Z”形 帆提肌 修复术
下载PDF
断层腭组织瓣—暴露上颌种植体恢复角化组织的外科方法:技术与临床结果
6
作者 NemcCE ArtzZ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00年第1期32-35,共4页
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的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的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即断层腭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 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的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的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即断层腭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侧无或有很少的角化组织。本研究包括8位病人34颗上颌种植体,在种植体暴露前无或只有很少的颊侧角化龋。愈合后,所有愈合基台的颊侧均有2-5mm宽的角化龈(平均3.7mm)。术后不适感很小。在种植体暴露时,应用断层皮瓣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步骤及部位,并能形成足够的颊侧角化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腭组织瓣 上颌种植体 恢复角化组织 外科方法 疗效
原文传递
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婕子 张佳 +2 位作者 高欢 周翔 杨建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上颌前牙种植二期修复时,唇侧软组织有轻度缺损或凹陷,在牙槽嵴顶种植体位置作"H形"切口,形成颊侧带蒂粘骨膜瓣尖端带有腭侧的结缔组织瓣。将腭侧结缔组织旋... 目的:探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6例上颌前牙种植二期修复时,唇侧软组织有轻度缺损或凹陷,在牙槽嵴顶种植体位置作"H形"切口,形成颊侧带蒂粘骨膜瓣尖端带有腭侧的结缔组织瓣。将腭侧结缔组织旋转折叠,插入颊侧龈瓣内侧。愈合基台挤压龈乳头瓣诱导种植体周围龈乳头成形。2~4周后上部冠修复。6月后测量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前后唇侧牙龈丰满度等变化。结果:所有种植体均稳固,唇侧龈缘基本对称,手术前后唇侧软组织丰满度差为(1.10±0.45)mm,外形有明显改善,龈乳头顶到牙冠邻面接触点的距离为(2.05±0.76)mm。结论: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手术方法简单、易行,针对唇侧软组织缺损较少的部位可以较好地改善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义齿的软组织凹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旋转结缔组织 美观区
下载PDF
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应用于种植前牙软组织增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文 张敏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2期31-31,33,共2页
目的研究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应用于种植前牙软组织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区种植患者80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种植二期手术治疗,给予... 目的研究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应用于种植前牙软组织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区种植患者80例,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种植二期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唇侧外形丰满度评分及种植位点红色美学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均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牙区种植患者采取腭侧结缔组织瓣唇向卷入技术治疗的稳定性较好,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唇侧外形丰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结缔组织唇向卷入技术 牙种植 组织增量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刘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上前牙种植术,根据二期手术是否行组织瓣移植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 目的:观察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在上前牙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上前牙缺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上前牙种植术,根据二期手术是否行组织瓣移植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愈合基台修复封闭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统计观察组结缔组织成活率,比较两组修复前后唇侧牙龈丰满度、红色美学指数,以及修复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结缔组织移植成活率为100.00%(42/42);修复3、6个月后,观察组唇侧牙龈丰满度评分均高于修复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及软组织形态、颜色、质地等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高于修复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移植用于上前牙种植术中,结缔组织移植成活率高,且可提高患者唇侧牙龈丰满度、红色美学指数和修复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旋转结缔组织移植 上前牙缺失 牙种植术 红色美学指数 修复满意度
下载PDF
腭侧带蒂结缔组织旋转瓣在上前牙种植软组织增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0
作者 邱元香 李治虎 +1 位作者 艾尔希丁·吐尔孙 张新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8-0091,共4页
探讨使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增加角化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5月-2022年05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门诊上前牙种植术后美观不足且要求诊治的患者,选择40名有意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锥形束CT检查,按关闭创... 探讨使用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在上颌前牙种植修复中增加角化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5月-2022年05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门诊上前牙种植术后美观不足且要求诊治的患者,选择40名有意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锥形束CT检查,按关闭创口方式随机分组为腭侧带蒂结缔组织旋转瓣组(A组,20名20颗牙)和腭侧游离结缔组织瓣组(B组,20名20颗牙)。比较两组术后1月、负载6个月后附着龈宽度变化和牙龈丰满度。结果 A组结缔组织移植成活率为 100.00%(20/20);修复1、6个月后,观察组唇侧软组织增量评分均略高于修复前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两组唇侧牙龈形态、颜色、质地等软组织美学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侧旋转结缔组织瓣可作为一种成功的技术来获得软组织尺寸的维持和增量,包括角化牙龈的宽度、厚度以及牙槽嵴顶的维持,从而维持软组织的美观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带蒂结缔组织旋转 侧游离结缔组织 上前牙缺失 牙种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