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腭肿瘤
1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1期114-114,共1页
9842597 腭粘膜色素痣形成巨大肿瘤的1例[日,英摘]/佐渡忠司//日口外会志.-1997,43(11).-846~848 冀医情 9842598 腭部粘表皮癌14岁男孩1例[日,英摘]/西村则彦//日口外会志.-1997,43(8).-616~618
关键词 巨大肿瘤 色素痣 腭肿瘤 粘膜 表皮 形成
全文增补中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7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守鹏 李胜男 +3 位作者 陈霖 葛良玉 李梦 孟箭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手术+放疗后复发且拒绝二次手术的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将^(125)I放射性...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手术+放疗后复发且拒绝二次手术的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设计的靶区组织间,术后视情况戴用赝复体式放射性粒子布源器。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7例患者随访17~62个月,均未见肿瘤再次复发,未出现明显3级及以上放射性损伤。随访过程中,1例高龄患者因全身疾病死亡,3例患者出现轻度暂时性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复发的腭部小唾液腺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恶性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复发 ^(125)I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腭部恶性肿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昌美 高庆红 周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总结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960~1993年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77例,男性246例,女性131例,男:女约1.88∶1,发病年龄3.5~84岁,41~60岁占52.8%,原发部位多位于腭部后分,大多... 总结了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1960~1993年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77例,男性246例,女性131例,男:女约1.88∶1,发病年龄3.5~84岁,41~60岁占52.8%,原发部位多位于腭部后分,大多数病程在1年以内,绝大多数属临床晚期。其中鳞癌与腺上皮源性癌例数相近,共计316例,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淋巴网状组织来源和肉瘤较少。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方案274例,其中106例配合放疗或(和)化疗,81例仅行放疗或(和)化疗;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9%,55.2%,36.0%。377例腭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仅为9.3%,低分化癌、腺癌、鳞癌较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肿瘤预后与病理分类密切相关,3,5,10年生存率腺上皮源性癌分别为90.9%,78.8%,54.9%,鳞癌分别为48.8%,35.6%,20.8%(P<0.01);而肉瘤和恶性黑色素瘤最差,恶性黑色素瘤无1例存活5年以上。本文阐明了腭部肿瘤发病特点,最后提出了腭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及如何减少局部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病理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
4
作者 胡芸 聂敏海 +2 位作者 刘耀强 何儒雅 刘旭倩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联各参数后的类型及特征分布,找到腭部疾病多样性临床预判的指导性关键点。结果腭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为主,鳞癌最多;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为主,多形性腺瘤最多。腭部疾病好发年龄区间为41~60岁,其中腭部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61~80岁,腭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21~60岁。腭部囊肿好发于硬腭,而其他腭部疾病均在软硬腭交界区高发。腭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而腭部恶性肿瘤则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结论通过腭部疾病关联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好发区域、病理类型,寻找到多样性腭部疾病的临床预判关键点,进而预判腭部疾病方向,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疾病 性别比例 年龄区间 病变部位 病理类型 肿瘤 组织学来源
下载PDF
腭部涎腺肿瘤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贾志宇 屈鹏飞 +1 位作者 王维丽 张英怀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间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间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涎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章永平 陈关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 探讨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 12 8例原发性腭部小涎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 8例中良性肿瘤 5 3例 ( 4 1.4 % ) ,以多形性腺瘤多见。恶性肿瘤 75例 ( 5 8.6% ) ,恶性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腺样... 目的 探讨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 12 8例原发性腭部小涎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2 8例中良性肿瘤 5 3例 ( 4 1.4 % ) ,以多形性腺瘤多见。恶性肿瘤 75例 ( 5 8.6% ) ,恶性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腺样囊性癌次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3年生存率 82 .5 % ,复发率 2 3 .8%。结论 外科手术是腭部小涎腺肿瘤主要治疗方法 ,局部复发是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小涎腺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腭肿瘤
下载PDF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少云 李祖兵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85岁,平...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3.9,30~49岁占40.4%。原发部位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46%)。混合瘤、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肿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占本组病全的68.5%,其中腺样性肿瘤良性多见于恶性,良:恶约为149:1。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腭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志宇 杨威 +2 位作者 张英怀 王维丽 屈鹏飞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4期3503-3504,共2页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腭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84例恶性肿瘤中,腺源性肿瘤45例(53.6%),非腺源性肿瘤39例(46.4%)。鳞状细胞癌最多...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治疗的腭部恶性肿瘤患者84例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84例恶性肿瘤中,腺源性肿瘤45例(53.6%),非腺源性肿瘤39例(46.4%)。鳞状细胞癌最多见(31例,36.9%),其次为腺样囊性癌(22例,26.2%)和黏液表皮样癌(15例,17.9%)。73例患者手术治疗,15例于术后6个月至6年复发。结论腭部恶性肿瘤治疗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46例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相道 车峰哲 +1 位作者 金永哲 李荣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4 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类型、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肿瘤发生在软腭者 19例 ,硬腭者 11例 ,软硬腭... [目的 ]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在 1986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间住院治疗的 4 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类型、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 ]肿瘤发生在软腭者 19例 ,硬腭者 11例 ,软硬腭交界处者 16例 ;以良性肿瘤多见 ,为 3 5例 ( 76% ) ,尤其是多形性腺瘤最多 ,为 3 2例 ,恶性肿瘤为 11例 ( 2 4 % ) ;行手术切除治疗 4 1例 ,放射治疗 5例 ;随访 3 8例 ,复发 5例 ,复发率为 13 % .[结论 ]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涎腺肿瘤 临床病理 治疗
下载PDF
腭部肿瘤87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10
作者 张奇英 傅其宏 《科技通报》 1998年第4期293-295,共3页
腭部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对发生于腭部的87个肿瘤病例的发生部位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临床表现特征及误诊原因、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价值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腭肿瘤
下载PDF
腭部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11
作者 李满敬 李克莉 黄海潞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24-25,35,共3页
报告57例腭部的小唾液腺肿瘤,男25例,女32例。52例发生在后腭和软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单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和癌。良性肿瘤在包膜外局部切除;局部浸润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但切缘... 报告57例腭部的小唾液腺肿瘤,男25例,女32例。52例发生在后腭和软腭,针吸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组织类型有单形性腺瘤、多形性腺瘤和癌。良性肿瘤在包膜外局部切除;局部浸润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但切缘要有足够的安全性,若深达骨面者可用骨钻去除骨皮质或腭板开窗;恶性肿瘤行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治疗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唾液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下颌磨牙后和软腭恶性肿瘤切除后的修复
12
作者 孙亚夫 李志刚 +1 位作者 綦焱 王雅娴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9期968-968,共1页
设计 3种舌瓣对口腔内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14例患者舌瓣全部成活 ,供区无功能障碍。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舌瓣制取简单、血运丰富、成活率高、并发症少 。
关键词 腭肿瘤/外科学 舌/外科学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腭部恶性肿瘤38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刘建华 章正省 《浙江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231-232,共2页
腭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口腔癌中约排在第2~5位.我科自1984年8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经本院病理科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8例,回顾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73岁,平均45岁,40~59岁占55.3%.术前诊断混合瘤8例... 腭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口腔癌中约排在第2~5位.我科自1984年8月至1992年12月共收治经本院病理科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8例,回顾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6~73岁,平均45岁,40~59岁占55.3%.术前诊断混合瘤8例,乳头状瘤2例,腭癌17例,恶性混合瘤5例,恶性淋巴瘤3例;黑色素瘤、创伤性溃疡及囊肿各1例.2.病理类型及发病时间;病理类型按组织来源分为腺上皮恶性肿瘤19例(50%),鳞状上皮细胞癌14例(36.8%),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各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发病时间以患者发现到来诊时的时间间隔计算,6个月以内20例(52.6%),7~12个月10例(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病理类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32例腭部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14
作者 段东升 王旭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11B期2478-2478,共1页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科 1990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 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 +放疗。有 9例复发 ,4例在术后 10个月~ 3a死亡。 3a、5 a生存率分别为 76 .2 %、... 目的 :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性、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科 1990年至 2 0 0 0年间收治的腭部恶性肿瘤 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 +放疗。有 9例复发 ,4例在术后 10个月~ 3a死亡。 3a、5 a生存率分别为 76 .2 %、6 1.5 %。结论 :术前 X片、CT检查 ,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明确诊断。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 ,以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腭部肿瘤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新山 曹文栋 +5 位作者 张志梅 张玲染 李宁 任国英 王德超 张淑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52例原发于腭部的肿瘤进行临床分析。52例中良性肿瘤37例,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恶性肿瘤15例,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所有良性肿瘤均经手术治疗,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或手术加... 目的探讨腭部肿瘤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52例原发于腭部的肿瘤进行临床分析。52例中良性肿瘤37例,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恶性肿瘤15例,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所有良性肿瘤均经手术治疗,恶性肿瘤采用手术或手术加放疗,同期行局部缺损修复。结果良性肿瘤中32例随访3~5年,无一例复发;恶性肿瘤15例患者随访3~10年,其中3例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腭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可减少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腭部肿瘤的诊治——附7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孔凡芝 董立新 王玉玲 《肿瘤防治杂志》 2003年第1期94-95,共2页
回顾性分析了78例腭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27例恶性肿瘤分别给予不同术式治疗,仍有12例复发,5例在术后7个月-3年死亡。结果提示,应重视快速冷冻切片对腭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同时应正确掌握腭骨水平板... 回顾性分析了78例腭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5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27例恶性肿瘤分别给予不同术式治疗,仍有12例复发,5例在术后7个月-3年死亡。结果提示,应重视快速冷冻切片对腭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同时应正确掌握腭骨水平板切除的适应证,以减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Attenborough与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翦新春 李正本 +2 位作者 郭峰 王承兴 蒋灿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 :对比Attenborough与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组选发生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 15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按MRI显示的病变范围不同选择Atte... 目的 :对比Attenborough与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对翼腭窝肿瘤暴露与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组选发生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 15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定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按MRI显示的病变范围不同选择Attenborough或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暴露病变区域并切除肿瘤。术后观察功能影响情况。结果 :原发于翼腭窝的肿瘤患者 4例 ,1例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3例采用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 ;继发性翼腭窝肿瘤 11例 ,5例源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均采用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另 6例选用改良Barbosa手术进路。Attenborough手术 6例 ,术后患侧腮腺颌后区明显凹陷 ,5例口干 ,2例患者额纹消失 ,1例患者下唇歪斜。改良Barbosa手术 9例 ,6例患侧颊部凹陷 ,6例患者中 5例行赝复治疗 ;另 3例术后无畸形。术后观察 3个月~ 9年 6个月 ,14例无复发 ,1例术后 2年 2个月复发。结论 :临床应用结果证实Barbosa手术进路应用于翼腭窝肿瘤优于Attenborough手术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borough Barbosa手术进路 肿瘤 术后功能
下载PDF
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卫华 李鑫 +2 位作者 马大军 刘亚国 王伦安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715-717,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窦后壁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后壁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随机挑选30例成人干颅,其中15例行矢状面切片,另15例行水平面切片。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 目的:观察上颌窦后壁的形态,测量上颌窦后壁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随机挑选30例成人干颅,其中15例行矢状面切片,另15例行水平面切片。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厚度;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水平面上观测:蝶腭孔的形态、大小;蝶腭孔外侧壁至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与内侧壁交界处的距离;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宽度。②将防腐处理的30侧正中矢状面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上颌动脉翼腭窝段的位置、走行及其分支的长度及管径;上颌神经翼腭窝段的位置、走行及其分支;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结果:①在颅骨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平均值为(19.21±3.42)mm;厚度平均值为(0.74±0.42)mm;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平均值为(0.63±0.31)mm。在颅骨水平面上观测:蝶腭孔呈圆形者占66.7%,其呈卵圆形者占20%,呈不规则形者占13.3%,外侧壁至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与内侧壁交界处的距离平均值为(2.45±1.33)mm。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宽度平均值为(7.52±2.08)mm。②上颌动脉翼腭窝段位置变异较大,30%在靠近上颌骨颞下面时略呈直角向内进入翼腭窝;70%到达上颌骨颞下面时,紧邻该面行走,其主要分支包括蝶腭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圆孔动脉、翼管动脉。上颌神经翼腭窝段直径为(3.65±0.54)mm,斜向前外侧,紧贴上颌窦后外侧壁向上外侧走行。分为蝶腭神经、眶下神经和上牙槽后神经3大分支。翼腭神经节距离上颌神经下方(3.57±1.39)mm,上颌窦后外壁后部后方(3.17±1.08)mm。呈椭圆形者占43.3%,不规则形者占40%,圆形者16.7%。其直径平均值为(4.19±1.01)mm。结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翼腭窝肿瘤凿开上颌窦后壁时,向内不能超过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的交界处,向上不能超过上颌窦后壁与顶壁的交界处,摘除肿瘤时应仔细处理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后壁 应用解剖 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腭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3 位作者 陈林 余仕勇 孙清荣 梅文铭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66-367,370,共3页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 目的探讨腭部恶性肿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调整舌和口腔的位置对28例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并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CT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合理选择常规法、伸舌法、抵舌法和发音法MSCT扫描检查可获得符合诊断的影像图像,18例腭部病变者经MSCT检查发现病变位于软腭10例,硬腭7例,软腭及硬腭交界处1例,MSCT的定位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15例恶性腭部肿瘤的MSCT表现为腭部局限性肿块者15例,腭骨质破坏6例,邻近结构受累及者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3例腭部良性病变者MSCT表现为腭部软组织弥漫性增厚。结论 MSCT有利于显示腭部肿瘤的形态特征以及侵犯途径,并有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额部血管岛状皮瓣立即修复腭部肿瘤术后缺损15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笃权 姚斌 刘丽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额部血管岛状皮瓣 修复 肿瘤 术后缺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