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娟 顾永佳 +3 位作者 张卫兵 严斌 倪晓宇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建立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部种植支抗进行上颌扩大的可行性及其与牙支抗的对比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成年人上颌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转录技术,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相结合,将CT扫描图像转换为... 目的建立腭骨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部种植支抗进行上颌扩大的可行性及其与牙支抗的对比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断层扫描成年人上颌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转录技术,自编程序和ANSYS软件相结合,将CT扫描图像转换为可用于有限元建模的数值图像。结果建立了上颌腭骨、部分颧弓根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借助螺旋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上颌腭骨的有限元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该模型为上颌腭部种植支抗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腭骨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腭骨成形术——复合骨植入对延长硬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国权 刘德金 杨安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腭骨成形术 复合植入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内置式牵引器经腭横缝牵引成骨对上颌骨及腭骨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世民 柳春明 姚玉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在实验动物腭部置入牵引器,通过形态学观察及X线影像测量,观察SDO技术对犬上颌骨及腭骨形态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杂种犬16只,体重3~4kg,随机分为NC组4只及实验组(SDO组)12只(2组×6只)。牵引器直径分别为0.9mm、... 目的:在实验动物腭部置入牵引器,通过形态学观察及X线影像测量,观察SDO技术对犬上颌骨及腭骨形态生长发育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杂种犬16只,体重3~4kg,随机分为NC组4只及实验组(SDO组)12只(2组×6只)。牵引器直径分别为0.9mm、1.0mm。牵引器压缩前长度为2.8cm。牵引器在压缩距离为0.5~1.8cm时张力值分别为250~480g、350~760g。2个实验组牵引28~35天,陆续将3组犬处死。观察记录3组犬的腭部形态变化及关系变化。定期拍摄定上颌咬合片。结果:SDOI和I I组与NC组相比,硬腭长度明显增大。其中SDOI I组硬腭长度增大更为明显。结论:SDO技术明显延长腭骨长度,前移上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牵引成 腭骨 上颌 组织再生
下载PDF
弹性牵引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29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 目的:探讨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9例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所形成的裂缝,采用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结果:术后纵向裂口逐渐缩小,骨缝基本拉拢,1月左右CT片显示骨折复位愈合情况良好,拆除全部牵引装置,3月后复查CT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结论:橡皮圈牵引复位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或牵引钉颌间牵引复位术)辅以颅颌固定联合治疗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愈合,能较好地恢复硬腭的形态结构,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咬合功能。是一种价廉物美、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腭骨正中 橡皮圈牵引复位术 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术
下载PDF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肌重建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董希银 赵进敏 +1 位作者 刘延鑫 续长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29,共2页
腭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恢复生理解剖形态,达到腭咽闭合,恢复语言功能。而以上均以软腭有适当长度和动度、软腭后缘及悬雍垂与咽后壁在肌肉收缩时接触,同时有良好的咽侧壁运动为基础。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 腭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尽量恢复生理解剖形态,达到腭咽闭合,恢复语言功能。而以上均以软腭有适当长度和动度、软腭后缘及悬雍垂与咽后壁在肌肉收缩时接触,同时有良好的咽侧壁运动为基础。1988年以来,我们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提肌重建术,为30例2~4岁的腭裂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肌重建术 腭骨复合组织瓣
下载PDF
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双侧腭裂的研究
6
作者 赵进敏 闫亚平 +1 位作者 陈美菊 董希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39,共1页
目的 探讨重建腭裂患者的正常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恢复正常功能活动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术修复双侧腭裂。结果 用此法治疗双侧腭裂 18例 ,腭部解剖功能恢复成功率达 10 0 % ,语言功能效果评价优良率... 目的 探讨重建腭裂患者的正常形态和解剖结构以恢复正常功能活动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术修复双侧腭裂。结果 用此法治疗双侧腭裂 18例 ,腭部解剖功能恢复成功率达 10 0 % ,语言功能效果评价优良率达 83 3 %。结论 犁骨舌形粘骨膜瓣加腭骨复合组织瓣修复双侧腭裂临床效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形粘膜瓣 腭骨复合组织瓣 咽闭合
下载PDF
腭骨水平板后退加翼内板内移修复腭裂(附40例报告)
7
作者 陈礼钦 张凌夫 许君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7-18,共2页
现将我院腭骨水平板后退加翼内板内移修复腭裂40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22岁,其中6~10岁14例,11~15岁11例,16~22岁15例。腭裂类型:Ⅱ度19例,Ⅲ度16例,双侧4例,复裂1例。裂隙宽度1.5~2... 现将我院腭骨水平板后退加翼内板内移修复腭裂40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22岁,其中6~10岁14例,11~15岁11例,16~22岁15例。腭裂类型:Ⅱ度19例,Ⅲ度16例,双侧4例,复裂1例。裂隙宽度1.5~2.5cm不等。36例患者软腭活动功能良好,4例患者软腭肌薄弱,收缩无力,活动度差。对于能识字会讲普通话的24例患者进行术前语言录音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水平板 内板 内移 语言录音 复裂 裂隙宽度 膜瓣 血管神经束 活动功能 翼钩
下载PDF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8
作者 赵进敏 闫亚平 陈美菊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4-44,共1页
目的 探讨生理性重建腭帆提肌的腭骨粘膜瓣修复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2 6例与采用传统术式修复腭裂 3 0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进行语言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 10 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90 ... 目的 探讨生理性重建腭帆提肌的腭骨粘膜瓣修复腭裂的疗效。方法 采用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形瓣修复腭裂 2 6例与采用传统术式修复腭裂 3 0例比较治疗效果和进行语言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 10 0 % ,对照组成功率为 90 % ,语言效果评价 ;治疗组优良率为 80 % ,对照组优良率为 5 0 %。结论 腭骨复合组织瓣加逆向双“Z”瓣修复腭裂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复合组织瓣 逆向双“Z”形瓣 帆提肌 修复术
下载PDF
硬腭骨板骨折
9
作者 朱明仁 钟永持 +2 位作者 李锐球 吴乃强 李少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55-56,共2页
硬腭骨板(简称腭板)由上颔骨腭突水平骨板和腭骨水平板构成。前者占腭板前份大部,后者占小部。同侧前后骨板相接形成腭横缝。两侧同名骨板在中线对接形成腭中缝。当上颌骨骨折时可并发腭板骨折。我科1980年5月~1989年7月收治腭板骨折18... 硬腭骨板(简称腭板)由上颔骨腭突水平骨板和腭骨水平板构成。前者占腭板前份大部,后者占小部。同侧前后骨板相接形成腭横缝。两侧同名骨板在中线对接形成腭中缝。当上颌骨骨折时可并发腭板骨折。我科1980年5月~1989年7月收治腭板骨折18例,占同期55例上颌骨骨折的32.7%,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17例,女1例;年令18至44岁,平均30.7岁。致伤因素:车祸伤13例,打击伤3例,挤压伤2例。骨折特点:以本组18例腭板骨折伤员的临床特点为例,归纳起来常有以下表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特点 上颌 腭骨水平板 横缝 中缝 折复位固定 打击伤 折块
下载PDF
栓马桩钢丝拉拢复位固定治疗腭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10
作者 温存 《全科护理》 2010年第17期1525-1525,共1页
对16例腭骨骨折病人采取栓马桩钢丝拉拢复位固定治疗,给予护理观察,骨折对位密合,病人均达到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无并发症发生。认为良好的配合,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能提高手术修复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期,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 腭骨 栓马桩钢丝 复位 护理
下载PDF
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承灵 王军 +2 位作者 任卫萍 周瑞 栗震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研究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拍摄31位错牙合畸形初诊患者的CBCT和头颅定位侧位片,腭骨厚度测量方法:前后向从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接触点(P1P2)到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触点(M1M2),CBCT测量... 目的:研究腭骨厚度CBCT与头颅定位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拍摄31位错牙合畸形初诊患者的CBCT和头颅定位侧位片,腭骨厚度测量方法:前后向从双侧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接触点(P1P2)到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接触点(M1M2),CBCT测量值取偏心距1.5~10 mm。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1P2和P2测量平面上,CBCT在1.5mm和5mm偏心距时的腭骨厚度测量值小于头颅定位测量值(P〈0.05);偏心距为10mm时所有测量平面的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个偏心距上CBCT测量值及头颅定位测量值均从P1P2点向M1M2点递减。结论:10 mm偏心距时CBCT测量值与头颅定位测量值最为接近。P1P2测量平面上偏心距为5mm和7.5mm区域相对安全,可以考虑植入微种植体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厚度 CBCT 头颅定位侧位片 微种植体支抗
下载PDF
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恒胜 黄河银 兰建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行腭骨鼻嵴切除术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对照组只用鼻中隔黏... 目的:观察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鼻内镜下行腭骨鼻嵴切除术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术;对照组只用鼻中隔黏膜划痕术。观察两组的术后疗效、术后第5天的并发症及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费用、术后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再出血者,治疗组(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恢复时间,治疗组(5.2±0.5 d)与照组(10.8±1.9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鼻内镜下用腭骨鼻嵴切除联合鼻中隔黏膜划痕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出血的疗效显著,再出血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骨鼻嵴切除 鼻中隔黏膜划痕 鼻中隔黏膜 糜烂性出血
下载PDF
上颌骨腭骨正中骨折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琳 《中原医刊》 2002年第1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上颌腭骨正中 治疗 口腔颌面部肿胀 橡皮筋弹性牵引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正畸患者腭骨不同部位皮质骨密度的测量
14
作者 朱鲲 张倩倩 王娟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581-583,共3页
目的测量青少年与成年患者腭骨皮质骨密度,为临床微螺钉种植体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3.2±1.2)岁),30例成人患者(平均年龄(23.2±4.9)岁),其中男女各半,分别拍摄CBCT。对所有患者的腭骨进行皮质骨... 目的测量青少年与成年患者腭骨皮质骨密度,为临床微螺钉种植体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青少年患者(平均年龄(13.2±1.2)岁),30例成人患者(平均年龄(23.2±4.9)岁),其中男女各半,分别拍摄CBCT。对所有患者的腭骨进行皮质骨密度测试,腭骨被分为72个测试区域。结果成年人组的骨密度((736±5)hu)大于青少年组((613±28)hu);(P<0.01)。男性患者的骨密度大于同组的女性患者骨密度。所有患者的腭骨侧面骨密度都明显小于中间骨密度(P<0.01)。结论成人组的腭骨骨密度高于青少年组,女性的腭骨骨密度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腭骨 CBCT
下载PDF
CBCT评估上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的可行性分析
15
作者 杨欣潼 古丽努尔·阿吾提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近年来,对牙周疾病的治疗目标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只强调控制牙周感染炎症和改善功能,而逐步转向更注重口腔“粉白美学”的方向。在牙周整形和种植手术中,软组织移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自体组织移植物为基础的牙周膜龈手术。膜... 近年来,对牙周疾病的治疗目标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只强调控制牙周感染炎症和改善功能,而逐步转向更注重口腔“粉白美学”的方向。在牙周整形和种植手术中,软组织移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自体组织移植物为基础的牙周膜龈手术。膜龈手术在美学和功能重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改善牙龈形态、解决牙龈退缩等问题方面。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操作中,涉及到软组织缺损位点和个体上腭供区的情况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差异,以及手术的目标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以一个例子来说,有些患者的上颌磨牙腭部牙槽嵴上可能存在骨性突起,这可能会对牙周手术的实施产生影响。随着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它已成为常用的检查手段,能够进行头颅部全面、多角度的观测。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已有的CBCT对上颌磨牙腭侧相关指标测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同时探讨CBCT在评估上颌磨牙腭侧牙槽嵴骨突可行性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 锥形束CT 牙周手术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三维超声自动断层成像提取11~13^(+6)周正常胎儿腭骨关键切面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潘文雄 张丹丹 +7 位作者 潘瑞娟 黄雨灏 邓世华 张元吉 郑马利 倪东 李梅 熊奕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11~13^(+6)周胎儿三维超声腭骨自动断层成像提取关键切面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超声科进行孕11~13^(+6)周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容...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11~13^(+6)周胎儿三维超声腭骨自动断层成像提取关键切面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超声科进行孕11~13^(+6)周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容积数据235例,由超声医师A和B进行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所有数据由超声医师C进行离线标注。超声医师D对所有纳入数据进行断层成像操作,保存断层图像并记录耗时,获得医师组数据。标注后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进行模型迁移学习与测试,采取4-折交叉验证,记录模型输出的测试集图像及耗时,获得智能组数据。由1名高年资超声医师对两组数据图像进行图像分析。通过比较医师组与智能组所得鼻后三角切面(RTP)评分、RTP获取率、断层获取率、耗时差异,验证智能模型的可行性。结果①医师组与智能组RTP评分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6)分比5(5,6)分,Z=0.355,P=0.722],RTP获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72%比76.60%,χ^(2)=0.55,P=0.458)。两组获取RTP的一致性、相关性较高(Kappa=0.645,φ=0.646,均P<0.001)。②医师组有效层数为9(8,9)层,智能组为8(7,9)层,医师组断层获取率大于智能组(78.72%比68.51%,χ^(2)=12.52,P=0.001)。两组在获取断层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中等(Kappa=0.503,φ=0.521,均P<0.001)。③智能组耗时明显短于医师组[1.50(1.23,1.75)s比26.94(22.28,30.48)s,Z=11.440,P<0.001]。结论本研究模型能快速准确地实现11~13^(+6)周胎儿腭骨关键切面提取与断层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胎儿 腭骨 断层成像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螺旋CT测量腭中缝骨厚度及骨密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明华 米丛波 李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438-9442,共5页
背景:腭部种植体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支抗形式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其置入部位的骨厚度及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常用的放射检查手段,如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均不能提供腭部骨厚度及骨密度的确切信息。目... 背景:腭部种植体支抗可以作为一种支抗形式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其置入部位的骨厚度及骨密度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口腔医学临床常用的放射检查手段,如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均不能提供腭部骨厚度及骨密度的确切信息。目的:运用螺旋CT对腭中缝骨厚度、骨密度进行测量,期望能为腭部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提供参考。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试验,于2008-07/1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完成。对象:选取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行64排螺旋CT扫描患者194例,要求扫描图像中可见硬腭及上颌牙列,年龄18~50岁,按其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8~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方法:先在三维重建图像上以鼻根为准确定面中线平面为参考平面,在此线上选择1个位于中切牙牙颈部的点,在其矢状位图像上,选取位于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mm处为标测点,通过此点向硬腭做垂线确定腭骨厚度,测量范围自口腔内腭部骨皮质外侧边缘至鼻腔侧骨皮质外侧边缘。在此位点同时可进行骨密度的测量,取其皮质骨及松质骨密度的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口腔内侧骨皮质上距切牙孔后缘6mm处腭中缝的骨厚度及骨密度。结果:男性在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方面均高于女性(P<0.05),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及女性3个年龄段间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腭骨厚度及腭骨密度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螺旋CT可用于颌骨不同部位厚度及密度的测量分析;在辅助测量到位的情况下,腭中缝区可置入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支抗 腭骨厚度 腭骨密度
下载PDF
基于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云 高娟 +1 位作者 彭菊香 郑之峻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6期597-601,共5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7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3岁,其中埋伏尖牙39颗,埋伏切牙32颗,均...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探讨上颌埋伏前牙牙根弯曲度与唇腭侧骨皮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诊的71例上颌前牙埋伏阻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13岁,其中埋伏尖牙39颗,埋伏切牙32颗,均采用闭合式间歇轻力牵引治疗。根据Nolla的方法将埋伏切牙分为早期牙龄组(10颗)和晚期牙龄组(10颗)。应用Dolphin软件测量牙根长度、牙根弯曲度、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前尖牙牙根夹角与根尖至唇腭侧骨皮质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05);切牙牙根夹角与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呈负相关(P<0.05)。矫治后,切牙牙根长度及牙根夹角均大于矫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牙矫治前后的牙根夹角变化值与根尖至唇侧骨皮质距离变化呈负相关(r=-0.690,P=0.001),与根尖至腭侧骨皮质距离变化呈正相关性(r=0.645,P=0.015)。早期牙龄切牙矫治后的牙根夹角及牙根长度显著大于矫治前(P<0.05),晚期牙龄切牙矫治后的牙根夹角及牙根长度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伏切牙的牙根弯曲度及牙根长度与根尖至唇、腭侧骨皮质的距离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前牙 唇侧皮质 皮质 牙根弯曲 牙根长度 相关性
下载PDF
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联合快速扩弓法治疗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的临床体会
19
作者 蔡蕾 王荣 +1 位作者 胡颖超 刘佳乐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 对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给予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联合快速扩弓法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上颌骨横向宽度不足的患者42例,给予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联合快速扩弓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基骨宽度、牙... 目的 对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给予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联合快速扩弓法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上颌骨横向宽度不足的患者42例,给予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联合快速扩弓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基骨宽度、牙弓宽度、牙转矩变化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在上颌骨基骨宽度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第一磨牙与第一前磨牙区域的鼻腔宽度(34.33±3.09) mm、(30.59±2.89) mm,硬腭底上颌宽度(67.75±4.48) mm、(46.51±4.29) mm、根尖平面上颌宽度(67.58±4.59) mm、(45.88±4.62) mm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颌牙弓宽度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腭尖宽度(46.95±5.92) mm、(38.75±3.26) mm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上颌支抗牙转矩指标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上颌支抗牙转矩(114.01±9.34)°、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上颌支抗牙转矩(114.21±6.62)°、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牙转矩(96.84±6.68)°、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支抗牙转矩(95.67±5.67)°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头影侧位矢状向及垂直向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SNA(82.64±4.25)°、ANB(78.14±3.75)°角明显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实施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扩弓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皮质切开 快速扩弓法 上颌横向宽度不足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双侧上颌磨牙间横向结扎固定治疗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晓峰 张霞 +1 位作者 杨鸣良 卢利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上颌磨牙间横向环状结扎联合犁状孔缘坚强内固定对上颌骨和腭骨矢状骨折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目的 探讨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上颌磨牙间横向环状结扎联合犁状孔缘坚强内固定对上颌骨和腭骨矢状骨折的疗效,以进一步提高面中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79例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咬牙 合情况及伤后至就诊时间等因素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用双侧上颌磨牙间横向环状结扎恢复上颌牙弓宽度,并联合应用微型钛板于上颌骨犁状孔缘完成上颌骨和腭骨矢状骨折的固定.结果 本组患者中,75例随访3~6个月,治疗效果稳定.73例(占97.33%)患者术后咬牙合关系恢复较好,1例术后出现咬牙合无力,1例术后出现单侧咬牙 合不良.结论 采用双侧上颌磨牙间横向结扎固定,可以使上颌骨及腭骨矢状骨折恢复至正常咬牙合关系,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 腭骨 治疗 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