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峡部裂修复重建手术相关骨结构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熹 刘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为腰椎峡部裂横突-棘突间线缆捆扎和椎板螺钉修复重建手术提供所需的解剖学数据,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1具结构完好的成年人L4、L5标本横突、椎板和峡部等结构进行解剖测量。结果①横突:横突起始部、内1/4点处、中... 目的为腰椎峡部裂横突-棘突间线缆捆扎和椎板螺钉修复重建手术提供所需的解剖学数据,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1具结构完好的成年人L4、L5标本横突、椎板和峡部等结构进行解剖测量。结果①横突:横突起始部、内1/4点处、中点处宽度及厚度,均为L5〉L4;在同一测量点,L5横突横截面积约为L4的2倍。②椎板:椎板上缘平均厚度,L5为3.21mm,〉L4的2.75mm;而椎板下缘平均厚度,L5为5.71mm,较L4的4.93mm略厚。椎板与棘突根部交界线中点到对侧横突起始部前缘距离,L5平均为45.78mm,明显〉L4的37.89mm。上面观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L4、L5节段均在55°-56°,后面观钉道与矢状面的夹角L4〈L5,L4为65°-66°,L5为72°-73°.③峡部:峡部的厚度和高度在L4和L5间差异无显著性。峡部下缘明显厚于上缘。峡部中份厚度为6.5-7mm。结论①L4横突远较L5薄弱,在捆扎线缆时L4横突可承受的应力远〈L5。捆扎点均应在横突起始部附近。②采用椎板螺钉修复峡部裂时,L4应选择较小螺钉,选择钉道宜在峡部居中或靠下位置。③应重视峡部处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腰椎参数解剖学测定40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石照 李浩旭 +2 位作者 陈敏 成娟 计胜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54-105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内窥镜检查 尸体解剖
下载PDF
腰椎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研究(附46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晟 文捷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方法】选择10例成人尸体标本,测量其脊柱腰段椎间孔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此外选择在本院腰椎间盘镜下行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患者46例,评价疗效。【结果】从L1-5,各椎...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解剖。【方法】选择10例成人尸体标本,测量其脊柱腰段椎间孔长度、宽度以及高度;此外选择在本院腰椎间盘镜下行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术患者46例,评价疗效。【结果】从L1-5,各椎间孔宽度逐渐减小(P〈0.05),高度逐渐增大(p〈0.05),神经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也逐渐增大(P〈0.05),同一椎间孔宽度、高度、长度、神经根下缘至椎间孔下缘距离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内外侧至正中矢状面、上下关节突至正中矢状面、椎弓峡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左右两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6例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5%(43/46);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对腰椎椎间孔解剖测量证实腰椎间孔镜技术有相对安全的手术区域,且临床疗效证实在此解剖区域行腰椎问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的、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与末端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倪朝民 赵翱 《颈腰痛杂志》 1993年第3期137-138,143-194,共5页
本文从临床、解剖学、组织学等方面探讨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与末端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腰_3横突末端承受的拉应力最大,损伤是导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腰_3横突末端血管受累,局部组织供养障碍是导致腰_3横突末端组织病理... 本文从临床、解剖学、组织学等方面探讨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与末端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腰_3横突末端承受的拉应力最大,损伤是导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的主要原因,腰_3横突末端血管受累,局部组织供养障碍是导致腰_3横突末端组织病理变化的主要环节,腰_3横突痛的病理属于末端病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 综合症 末端病
下载PDF
腰椎骨软骨瘤误诊1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978-1978,共1页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 骨软骨瘤/诊断 误诊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168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6
作者 艾林 吴向前 +1 位作者 折成洲 杜生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间盘移位/治疗 牵引术
下载PDF
腰椎管术后硬膜粘连82例分析
7
作者 张满臣 徐明芳 +1 位作者 华葵 赵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5-37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间盘移位/外科学 椎管狭窄/外科学 硬膜 聚糖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L_(4~5)后路减压后不同融合模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东 舒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评价侧后方融合(PLF)、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和360°融合(PLF+PLIF)对失稳腰椎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择6具T12~S1人尸体腰椎标本,测试以下几种状态中L4~5、L3~4、L5~S1间隙在载荷下的轴向压缩(250N)和旋转(10Nm)运动:... 目的:评价侧后方融合(PLF)、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和360°融合(PLF+PLIF)对失稳腰椎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择6具T12~S1人尸体腰椎标本,测试以下几种状态中L4~5、L3~4、L5~S1间隙在载荷下的轴向压缩(250N)和旋转(10Nm)运动:1完整脊柱;2L4~5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LAD);3PLF;4PLIF;5PLF+PLIF。结果:PLF、PLIF和PLF+PLIF处理后,融合节段位移值都明显低于正常,压缩减少(82%、67%、89%),旋转减少(36%、51%、73%);邻近节段运动均有增加,以PLF+PLIF和PLIF组较多,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PLF、PLIF和PLF+PLIF都能达到稳定腰椎节段的作用。PLF是一种相对接近生理的融合方式。融合后邻近节段长期的异常运动积累可能是其退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减压术 外科/方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形态的CT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飞平 李晶 +2 位作者 王孝宾 李如求 盖景颖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930-934,共5页
目的研究3岁以下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CT资料室内52例3岁以下婴幼儿的相关影像学数据,通过薄层密扫和三维重建技术分别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对T1~L5... 目的研究3岁以下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CT资料室内52例3岁以下婴幼儿的相关影像学数据,通过薄层密扫和三维重建技术分别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对T1~L5椎弓根内径、椎弓根外径、椎弓根长度、椎弓根内倾角和椎弓根高度进行测量,总结婴幼儿胸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特点。结果婴幼儿椎弓根直径最小的节段为T5或T6椎体,平均直径在3.0mm以下。椎弓根直径的整体变化趋势从T1至T5逐渐减小,帕至巧逐渐增大。年龄〈18个月儿童L4以上的平均椎弓根内径〈3.0mm,T3至19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外径〈3.5mm。年龄18—36个月儿童巧至髓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内径〈3.0mm,T4至T7节段的平均椎弓根外径〈3.5mm。椎弓根的直径、长度和高度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8个月以下婴幼儿T3至,T9节段,18个月以上婴幼儿T4至T7节段的平椎弓根过于细小,置人椎弓根螺钉可行性低,风险较高。对3岁以下胸椎和腰椎疾患婴幼儿在T9节段以下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放射摄影术 胸椎/解剖学和组织学/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建模的方法探讨
10
作者 卢畅 韩珂 李晶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精确的建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Mimics软件直接将CT扫描样本得到的Dicom标准文件进行处理,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来生成模型的表面,最后在ANSYS软件里面生成三维实体有限元模...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精确的建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简便方法。方法:利用Mimics软件直接将CT扫描样本得到的Dicom标准文件进行处理,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来生成模型的表面,最后在ANSYS软件里面生成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的计算。结果:建立-腰椎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结论:通过联合使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对模型进行重建,并结合ANSYS软件生成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一种简便的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生理学/解剖学和组织学 模型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老年人Tuffier's线位置的研究
11
作者 金炳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22-22,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Tuffier's线位置的分布特点,为临床确定腰椎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80例接受仰卧位腰椎前后位X线检查患者,以年龄分65岁以上组(Ⅰ组)和65岁以下组(Ⅱ组)。在腰椎平片上将每个椎体均分为3个节段(椎体上、中、下),记录... 目的探讨老年人Tuffier's线位置的分布特点,为临床确定腰椎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80例接受仰卧位腰椎前后位X线检查患者,以年龄分65岁以上组(Ⅰ组)和65岁以下组(Ⅱ组)。在腰椎平片上将每个椎体均分为3个节段(椎体上、中、下),记录Tuffier's线所经腰椎节段或椎体间隙,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Tuffier's线的位置Ⅰ组主要分布于L4~下至L4~5之间,Ⅱ组L4~下至L5~上之间,组间有分布差异(P<0.05);Tuffier's线的平均位置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老年人Tuffier's线的位置较年轻人上移,临床确定腰椎水平应考虑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解剖学和组织学 老年人
原文传递
Clinical anatomic study of the lower lumbar anterolateral vein: with respect to retroperitoneal endoscopic surgery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声 徐永清 +3 位作者 丁自海 王跃力 师继红 钟世镇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y of veins of the lower lumbar spine and provide the anatomic basement for laparoscopic lumbar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5 formaldehyde-preserved cadav- ers were studied with spec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y of veins of the lower lumbar spine and provide the anatomic basement for laparoscopic lumbar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5 formaldehyde-preserved cadav- ers were studie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variety and surrounding structure of ascending lumbar vein (ALV) and iliolumbar veins (ILV),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lumbar plexus. Results: ALV and ILV can be found on every sides, which have four variants including separate entry and common entry. The ascending vein and iliolumbar vein separately enter common iliac vein in 18 cases, and as a common stem enter the common iliac vein in 12 cases. Retracting common iliac vein medially both the ascending lumbar and the iliolumbar veins are always at risk of avulsion on exposure of the disc space. The injury of obturator nerve and lumbosacral trunk of lumbar plexus should be avoided. Conclusion: Awareness of these anatomic variation can prevent the hemorrhage and be helpful for the surgeon in performing a careful ligation of these veins before medial retraction of the common iliac vein. Our findings emphasize the need for proper dissection of ALV and ILV before ligature during exposure of the lower lumbar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AROSCOPY Lower lumbar Ascendinglumbar rein lliolumbar r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