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功能位与侧卧位平片对腰椎位移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胡茂能 王国亮 +3 位作者 沈华志 杜丹 孙道聪 余梁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13,15,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功能位、侧卧位X线平片对腰椎位移诊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腰椎位移X线检查的正确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分别通过自制的腰椎功能位体位架进行站立最大伸位、最大屈位和常规侧卧位状态下拍摄腰... 目的:比较腰椎功能位、侧卧位X线平片对腰椎位移诊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腰椎位移X线检查的正确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分别通过自制的腰椎功能位体位架进行站立最大伸位、最大屈位和常规侧卧位状态下拍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和诊断有无腰椎位移及其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该组62例显示腰椎位移共计36例,常规侧卧位阳性仅25例,功能位显示阳性36例,其中过伸位34例,过曲位29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腰椎位移程度功能位较侧卧位有显著的加重趋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位更能反映腰椎位移的实际程度,自制的辅助体位架为腰椎功能位检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位移 功能位 侧卧位 X线平片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角度肘按法对腰椎间盘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棋龙 陈芯仪 +5 位作者 吕倩忆 郑慧娥 何灏龙 卢小叶 田浩梅 陈楚淘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8期1223-1229,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肘按法下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的改变情况,以探讨肘按法的作用机制及肘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适宜角度,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健康成人腰椎运动节段(L4-5)的CT影像学资料,运用Mimics 17.0、Geomagi...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肘按法下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的改变情况,以探讨肘按法的作用机制及肘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适宜角度,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健康成人腰椎运动节段(L4-5)的CT影像学资料,运用Mimics 17.0、Geomagic 10.0软件,构建正常的腰椎间盘模型及突出腰椎间盘(L4-5)模型,利用Abaqus软件模拟正常腰椎间盘和突出腰椎间盘(L4-5)于轴向、扭转压力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载荷下生物力学参数,即时显示不同角度肘按法下正常腰椎间盘和突出腰椎间盘(L4-5)的位移变化。结果不同角度肘按法下,正常腰椎间盘与突出腰椎间盘位移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与正常腰椎间盘相比,突出腰椎间盘位移量小,位移范围较集中。与正常腰椎间盘相比,应用15°~60°的按压角度,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向右、向前方位移;应用75°按压时,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向前位移;应用90°~165°按压时,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向左、向前方位移。不同角度肘按法下,正常模型与突出模型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位移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内比较,采用15°按压时与运用30°~150°按压时相比较,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位移值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按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腰椎间盘后部的相对位移有关,且不同的按压角度会对腰椎间盘产生不一样的位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位移 肘按法 有限元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骨髓化学位移成像不同信号指数对骨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姝颖 王成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3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化学位移成像(CSI)不同信号指数对骨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腰椎MRI检查且排除影响骨质代谢因素的成年患者共102例为研究对象(腰椎从L1~L4),均行常规腰椎MRI及CSI轴位扫描,计算信号指数1~4。根据双能骨密度... 目的探讨腰椎骨髓化学位移成像(CSI)不同信号指数对骨质疏松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腰椎MRI检查且排除影响骨质代谢因素的成年患者共102例为研究对象(腰椎从L1~L4),均行常规腰椎MRI及CSI轴位扫描,计算信号指数1~4。根据双能骨密度(DXA)检查(检查间隔不超过2周)诊断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骨密度正常组(A)、骨矿含量减少组(B)及骨质疏松组(C),比较各组间信号指数1~4的差异,并分析各信号指数与性别、骨矿含量(BMD)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各信号指数的诊断效能。结果①各信号指数男女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信号指数1(SI)A组(0.62±0.08,P<0.01)与B组(0.51±0.16,P<0.01)均高于C组(0.40±0.08),且A组高于B组(P<0.01)。③信号指数1(SI)与BMD呈正相关(r=0.62,P<0.01)。信号指数1(SI)诊断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5%可信区间为0.722~0.899,截断值为0.505,其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63.6%。结论腰椎骨髓化学位移成像可以有效诊断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骨髓化学位移成像 不同信号指数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基于手法对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探讨腰椎滑脱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耿文东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在评价手法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基础上,研究腰椎滑脱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影像学症状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腰痛症状组40例,伴神经根症状组40例,伴椎管症状组40例。入院后三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 目的在评价手法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疗效的基础上,研究腰椎滑脱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影像学症状的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腰痛症状组40例,伴神经根症状组40例,伴椎管症状组40例。入院后三组患者均行相同方案的手法治疗,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分,参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对患者的下腰痛症状进行评分;同时予以患者X线检查,测定患者腰椎平行位移值和角度位移值。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腰痛症状组、伴神经根症状组、伴椎管症状组依次为91.67%、88.56%、72.22%,腰痛症状组、伴神经根症状组均高于伴椎管症状组(P<0.05)。治疗后,在平均VAS评分、平均JOA评分各指标改善幅度上,腰痛症状组、伴神经根症状组均大于伴椎管症状组(P<0.05)。治疗后,腰痛症状组、伴神经根症状组患者腰椎平均平行位移值、角度位移值较治疗前均减小(P<0.05);但伴椎管症状组患者治疗前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手法治疗腰痛症状和伴神经根症状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要显著优于伴椎管症状患者,临床上可在依据该症状进行分型的基础上优选该方法予以腰痛症状和伴神经根症状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手法治疗 临床分型 腰椎位移 腰痛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封闭疗法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庆 王杰 陈一鸣 《甘肃中医》 2008年第7期18-19,共2页
目的:评估骶管封闭治疗疗效与腰椎稳定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经骶管治疗(Sacral Canal Bloc-kage,SCB)后有效的30例和无效30例患者的相关节段(L4~5,L5~S1)腰椎椎体位移值(Lumbar Displacement Data LDD)、腰椎椎体轴向旋转角(Lumbar... 目的:评估骶管封闭治疗疗效与腰椎稳定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测定经骶管治疗(Sacral Canal Bloc-kage,SCB)后有效的30例和无效30例患者的相关节段(L4~5,L5~S1)腰椎椎体位移值(Lumbar Displacement Data LDD)、腰椎椎体轴向旋转角(Lumbar Axial Rotation Angle,ARA),经数理统计配对t检验,求证疗效与腰椎稳定的相关性。结果:30例骶管治疗有效的患者过伸位LDD=1.71±0.56,过屈位LDDLDD=1.21±0.86,腰椎椎体轴向旋转角(Lumbar Axial Rotation Angle,ARA),ARA=2.41±0.60。统计结果表明,LDD和LARA值和腰椎稳定性相关,并且和骶管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可以对治疗预后有前瞻性的预判。结论:骶管治疗疗效与腰椎椎体位移值(LDD)、腰椎椎体轴向旋转角(LARA)密切相关,其值越小,骶管治疗疗效越有效,反之,则疗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骶管治疗(ST) 腰椎椎体位移 腰椎椎体轴向旋转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