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侧位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朱继华 刘莹 +1 位作者 张卫国 张延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为了探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测量图象的分析方法 ,以便寻找更敏感的测量部位 ,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 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 ,对大连地区 80 1名正常人的腰椎骨... 目的 为了探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测量图象的分析方法 ,以便寻找更敏感的测量部位 ,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方法 本研究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 ,对大连地区 80 1名正常人的腰椎骨密度进行了测定。在图象分析上我们探讨了腰椎侧位图象的分析方法 ,即在ROI(regionsofinterest)的划定上 ,采用了腰椎侧位全椎体和腰椎侧位中间区两种划定方法 ,侧位中间区ROI大小规定为椎体扫描图象长宽各 1 /2所围的区域。结果 男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骨峰值年龄在 30~ 39。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腰椎骨量随年龄增长而丢失增加 ,腰椎各部位骨量累计丢失率顺序为 :腰椎侧位中间区 >腰椎侧位全椎体>腰椎前后位 ,腰椎侧位中间区最敏感。结论 男性腰椎各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2 0~ 2 9岁 ;女性腰椎部位骨峰值年龄在 30~ 39。腰椎侧位BMD能更敏感地反映腰椎松质骨骨量的变化 ,以侧位中间区最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位骨密度 测量 骨质疏松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