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5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邢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鹤壁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治疗,以术中髓核摘除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以鹤壁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治疗,以术中髓核摘除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结果:A组优良率92.1%,B组为9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下髓核摘除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影响不大,建议术中无需刻意追求髓核摘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术 髓核摘除量 腰椎盘突出症 影响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侧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李永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3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侧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手术,研究组实...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侧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手术,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侧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侧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均较显著,但经皮椎间孔镜侧路手术能够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同时可以提升治疗的安全性,促进其术后的恢复,改善预后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 后路 腰椎盘突出症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腰椎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4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后路腰椎融合术 单纯斜外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孔镜 入路脊柱内镜 腰椎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和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比较研究
6
作者 唐宝生 吴波 张安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P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2—2023-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LD... 目的比较分析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P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2—2023-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8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和PFD组,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量表(JOA)评估腰椎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TE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PFD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FD组;术后1个月时的ODI、JOA评分优于PF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D术比较,侧后路PTED应用于LDH患者,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腰椎功能佳和安全性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后路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7
作者 吴如陈 刘成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并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9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脊髓功能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9%,低于对照组的15.39%(P<0.0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减少整体治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能够提高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此外,该方法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后路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并发症 颈脊髓功能评分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对比
8
作者 张希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53±4.29)mL,少于对照组的(51.89±6.75)mL,手术时间为(82.39±9.36)min,长于对照组的(45.56±7.21)min,而下床活动时间为(1.61±0.42)d,短于对照组的(2.57±0.63)d,住院时间为(4.36±1.35)d,短于对照组的(7.15±1.8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1.24±0.3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10.26±1.7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0.58)分、(14.30±2.2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别为(76.97±5.13)分、(78.95±4.26)分、(79.25±4.41)分、(81.25±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83±4.25)分、(70.29±3.58)分、(67.96±3.83)分、(72.84±3.9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创伤更小,下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腰椎功能快速康复,可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后路孔镜手术 后路盘镜手术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雁冰 王云阁 艾彬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86例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21例,发生率为24.42%(21/86);发生组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锻炼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均是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870,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为0.779~0.961,P<0.001。结论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延长均是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是否发生下腰痛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孔镜术 术后下腰痛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潘展业 王茂澎 杨立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UBE-PLIF治疗,对照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部疼痛程度、椎间隙高度(IDH)。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IDH高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PLIF与MIS-TLIF均可促进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IDH恢复,但UBE-PLIF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隙高度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融合术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姜帅 孙垂国 +5 位作者 王承夏 徐飞 李卓夫 孙卓然 钟沃权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6,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高保真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L4~L5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椎板间开窗单侧减压(lumbar fenestration,LF)术后模型,对所有模型完全固定L5椎体下终板,在L4上终板施加500N轴向载荷及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分别施加10N·m的弯矩载荷。对比分析不同载荷下三种模型的L4/5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角度、椎间盘内应力分布和关节突间压力等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正常模型在六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在既往尸体实验研究测量结果的区间内,所建模型有效。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LF术后模型在500N轴向载荷下椎间盘压缩高度分别为0.74mm、0.85mm、0.85mm。叠加10N·m的弯矩载荷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上,正常模型椎间活动度分别为6.1°、4.2°、5.1°、4.6°、2.9°、2.6°,ULBD术后模型分别为6.5°、4.8°、6.0°、5.2°、3.2°、2.9°,LF术后模型分别为6.4°、4.6°、5.6°、5.1°、3.0°、2.8°;三种模型椎间盘内应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最大von Mises应力都分布在椎间盘受压侧外纤维环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时正常模型椎间盘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52、0.66、0.81、0.87、0.46、0.40MPa,ULBD术后模型分别0.64、0.76、1.06、1.13、0.60、0.64MPa,LF术后模型分别0.65、0.80、1.00、1.06、0.66、0.65MPa。左、右旋转状态下关节突间有显著的压力,正常模型左、右旋转状态时的压力分别为60N、69N,ULBD术后模型为30N、87N,LF术后模型为79N、120N。结论:ULBD术后腰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内应力和关节突间压力均有明显改变,与LF手术相比,ULBD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双减压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腰椎
下载PDF
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孙明明 邱淳烈 潘亚林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48-751,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DLSS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DLSS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行常规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观察组行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各指标水平均较低(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而JO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P<0.05)。结论后路显微内镜联合椎间孔镜双通道套叠术治疗DLSS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且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显微内镜 孔镜 双通道套叠 腰椎功能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俊 陶意 +3 位作者 张亮 王静成 王永祥 冯新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4-612,共9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与Quardrant通道下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P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78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其中36例采用OLIF治疗(A组),42例采用misPLIF治疗(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骨密度、体重指数(BMI)、合并症和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间的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椎管矢状径、椎间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A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69±27min)、出血量(38±14ml)、血红蛋白下降(11.0±2.5g/L)、术后住院时间(4.3±1.5d)均少于B组(113±33min、215±48ml、29.0±6.3g/L、7.1±2.1d)(P<0.05)。A组术前和术后2d、2周、3个月、半年、1年、2年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35±2.84和2.78±1.26、2.48±1.21、2.23±1.29、1.63±1.29、1.60±0.97、1.53±0.87分;B组分别为7.43±2.66和4.12±1.84、3.78±1.46、2.81±1.31、2.11±1.31、1.91±0.90、1.84±0.90分,术后2d和2周时A组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时的ODI分别为(68.45±16.21)%和(33.13±11.12)%、(25.23±8.15)%、(24.36±6.43)%,B组分别为(67.62±15.23)%和(35.27±10.85)%、(28.17±9.35)%、(26.58±7.5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前和术后3d、半年、2年时前/后缘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4.11±1.56/7.36±1.28mm和18.52±2.11/10.13±1.16mm、16.67±2.07/8.98±1.38mm、16.61±2.11/8.79±1.41mm,B组分别为13.61±2.15/6.67±1.54mm和15.65±2.55/8.87±2.11mm、14.83±2.23/8.11±1.97mm、14.01±2.29/8.13±1.88mm,A组术后各时间点的椎间隙高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半年时A组椎管矢状径分别为10.31±1.39mm和13.21±2.13、13.82±2.52mm,B组分别为9.86±1.12mm和17.33±2.25、15.82±2.31mm,两组术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间融合率为94.44%,B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可取得与misPLIF一致的满意疗效,但OLIF可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具有组织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融合术 后路腰椎融合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云荣 叶晓健 +2 位作者 蒋玉权 余将明 许国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腰椎后路融合术 固定 腰椎融合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后路腰椎体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4 位作者 李智斐 伍亮 周劲衍 莫怡 卢大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3-1360,共8页
背景:目前有关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仍然常见,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哪种方式相对更具优势仍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 背景:目前有关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式趋于多元化,但后路腰椎体间融合单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上仍然常见,两种方式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哪种方式相对更具优势仍存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制订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及WanF ang Data。收集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50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中,手术时间[WMD=-40.29,95%CI(-43.79,-36.79)]、术中出血量[WMD=-74.13,95%CI(-86.13,-62.13)]、住院时间[WMD=-1.04,95%CI(-1.30,-0.79)]、终末随访目测类比评分[WMD=0.33,95%CI(0.24,0.42)]、终末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WMD=-1.07,95%CI(-1.57,-0.56)]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单侧优于双侧(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RR=0.54,95%CI(0.25,1.17)]和融合率[RR=0.53,95%CI(0.22,1.28)]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2和P=0.16)。提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腰椎间融合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满意效果,单侧内固定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短期内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退行性疾病 弓根螺钉 内固定 后路植骨融合
下载PDF
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中老年椎管狭窄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忠奎 郭祥 +2 位作者 唐学锋 陆义 庄文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68-3269,共2页
目的评估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椎管狭窄患者58例分别采用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Prolo评分,评价... 目的评估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椎管狭窄患者58例分别采用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各项指标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Prolo评分,评价TLIF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TLIF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小于PLIF组(P<0.05);TLIF组融合率达94.29%明显高于PLIF组(P<0.05);TLIF组优良率为91.43%,PLIF组为82.61%;两组术后3个月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TLIF组ODI及VAS评分明显优于PLIF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的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TLIF手术在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PLIF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TLIF) 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下载PDF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希银 柯珍勇 +2 位作者 王璨 张伟 王永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64-66,7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78例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者为PLIF组,给予后外侧融合术(PLF)者为PLF组,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78例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者为PLIF组,给予后外侧融合术(PLF)者为PLF组,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JOA评分与远期预后。结果 PLIF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高度比、节段前凸角与腰椎前凸角水平均显著性高于PLF组,滑脱率显著低于PLF组(P<0.01)。PLIF组末期随访JOA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与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PLF组(P<0.01)。结论相比较PLF而言,PLIF对两节段双侧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融合术 后外融合术 JOA评分 远期预后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及组织创伤定量分析 被引量:26
19
作者 鲁学良 孙天宇 +3 位作者 王丰耀 刘世琼 石辉辉 熊明月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F手术35例)的62例LSS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定量指标(血清CRP和CK水平)和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椎间融合率)。结果 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患者术后1、2、3 d的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12、24、48 h的血清CRP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器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两种融合手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OLIF手术的创伤更少,组织创伤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入路腰椎融合术 后路腰椎融合术 创伤应激反应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下载PDF
USS椎弓根钉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洪丰 叶保国 +1 位作者 刘乃杰 朱庆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4-87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明确诊断为下腰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后正中入路下的椎管狭窄减压手术,椎弓根螺钉植入并行椎间隙撑开,双侧切除椎间盘保留侧方以及前方的纤维环,刮除终板的软骨层,植入足量的松质骨以及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并行侧后方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28例获得手术后3个月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大部恢复,行走距离增加最为明显。椎间高度术前2.7~6.8mm,平均高度4.1mm,术后椎间高度10.8~14.4mm,平均11.6mm。在3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10.1~13.4mm,平均11.3mm。椎间孔3个月后较术前增加6mm。27例植骨融合。1例植骨块吸收,但症状改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刺激,最终缓解。结论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合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能够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骨性融合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定 后路融合术 骨移植 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