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璐梅 宋艳丽 +2 位作者 王辉 周强 杨姗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至2015-05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二区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是否发生静...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至2015-05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二区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是否发生静脉和/或肌间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存在静脉和/或肌间静脉血栓)和无栓组(未发生血栓)。记录并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手术前后的体温(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1~6 d)。结果血栓组共127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2.9%),无栓组共855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节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与无栓组患者在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1 d、术后4 d、术后5 d、术后6 d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术后2 d和3 d体温值高于无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温值较高所伴随的体液内环境改变对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联,术后针对患者体温升高的可能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固定融合 下肢静脉血栓 术后发热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赖伟强 黄煜智 +3 位作者 黎旭 郑少伟 尹知训 孙春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减压融合固定 微创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黄东永 黄远源 +2 位作者 陈敏 黄仕光 王友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腰椎管狭窄症需要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对照组腰椎后...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腰椎管狭窄症需要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对照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传统的骨刀、椎板钳进行常规减压操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椎板减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统计脑脊液漏例数、术后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椎板减压实际操作时间为(4.13±0.85)min,对照组为(6.24±1.02)min,两组比较,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为(297.41±35.30)mL,对照组为(373.35±27.57)mL,两组比较,P>0.05。试验组术前VAS评分为(6.15±1.47)分,术后为(2.94±0.57)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21±0.90)分;对照组术前VAS评分为(6.46±1.28)分,术后为(3.01±0.43)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45±0.85)分,两组手术前后VAS差值比较,P>0.05。试验组术中硬膜损伤致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中硬膜损伤3例,均为术中粘连严重、操作困难所致,两组脑脊液漏例数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病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3例,两组对比,P<0.05;试验组术中存在1例由于神经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致使术后出现神经水肿、刺激症状,对照组由于术中骨质硬化、骨化严重,操作困难,致使术后出现下肢疼痛症状较术前加重等神经损伤表现4例,两组对比,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椎板减压方式,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操作时间缩短,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神经及硬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椎板减压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椎板咬骨钳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圣飞 张亮 +2 位作者 张志强 蔡俊 冯新民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3441-344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PLIF手术的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1岁。老年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肥胖患者14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1... 目的:探讨影响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PLIF手术的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1岁。老年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肥胖患者14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疾病类型中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腰椎管狭窄症36例;手术节段中腰3~4节段13例,腰4~5节段42例,腰5骶1节段28例;使用超声骨刀44例。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是否骨质疏松、是否使用超声骨刀、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及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103.98±21.61)min,术中失血量(193.49±40.47)ml,术后引流量(273.92±47.98)ml;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及BMI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年龄及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相关(P<0.05);性别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较老年男性患者引流量显著增多(P<0.05);肥胖、使用超声骨刀、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手术节段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引流量较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多(P<0.05)。结论: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及术中失血量与单节段PLIF术后引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固定 术后引流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保华 高延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穆胜凯 王景续 +1 位作者 宫树一 沈永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86-89,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8.1±32.4)min,住院时间为(7.4±3.0)d,均短于对照组的(145.2±32.8)min、(9.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3.6±121.9)ml,术后引流量为(24.8±8.2)ml,均少于对照组的(384.5±148.7)、(279.4±5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2.0±0.4)cm,小于对照组的(7.6±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是(1.6±0.8)、(1.4±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0.9)、(4.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是(34.1±4.2)、(28.6±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3±4.3)、(33.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MIS-TLIF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手术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生活质量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硫酸镁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丰娜 杜平均 +4 位作者 王红 张笑然 王月兰 薛娟 许川雅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1期2253-2257,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镁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七氟烷抑制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各20例... 目的评价硫酸镁对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患者七氟烷抑制应激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硫酸镁组和对照组,各20例。硫酸镁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硫酸镁50 mg/kg,对照组诱导前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入室(T_0)﹑给药前(T_1)﹑给药后(T_2)﹑切皮前2 min(T_3)、切皮前1 min(T_4)﹑切皮后1 min(T_5)﹑2 min(T_6)﹑3 min(T_7)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按照改良序贯法测定切皮时七氟烷MACBAR值。结果给药后硫酸镁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呈下降趋势,硫酸镁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切皮后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两组平均动脉压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在切皮前与T_0比有所下降,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与切皮前各时点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组MACBAR值为(2.36±0.21)%,低于对照组(2.70±0.17)%(P<0.05)。结论诱导前给予硫酸镁50 mg/kg可以减小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切皮时七氟烷MACBA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融合固定 硫酸镁 七氟烷 抑制交感反应的最低肺泡浓度
下载PDF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应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成亮 孙玉鹏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2组,A组(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B组(非自体血回输组)术中出血量〈300 ml,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术中出血原因及使用血液回收装置的必要性。结果 共2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组169例,B组51例,A组患者中使用自体血回输后仅13例(7.7%)需要行同种异体输血,B组未使用同种异体血。其中A组行多节段(3个及以上)减压融合术的患者中,4例(22.2%)输同种异体血,明显高于1~2个节段手术的患者异体输血比例(P〈0.05)。A组和B组比较,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3.0±44.7)min vs.(135.9±45.6)min,P=0.0000]和术中出血量[(628.9±306.9)ml vs.(287.6±203.4)ml,P=0.0000]明显增高。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基本满足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输血要求,明显减少异体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输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下载PDF
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Akt/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文文 许兰 +1 位作者 吴继新 王增亮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5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并进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将造模成功的3... 目的:探讨针刺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的抑炎镇痛作用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剩余40只大鼠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并进行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针刺“肾俞穴”,每次20 min,1次/d,连续5 d;氟比洛芬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25 mg/kg,2次/d,连续5 d。热板致痛实验测定各组大鼠痛阈值,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水平及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和五羟色胺(5-HT)含量,HE染色检测L5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Akt、p-Akt、NF-κB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对照组大鼠神经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边界模糊,明显水肿,髓鞘发生崩解,排列不整齐,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稍整齐,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轻度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痛阈值,血清TNF-α、IL-6、IL-1β、SP和5-HT含量,以及背根神经节p-Akt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β-E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氟比洛芬酯组大鼠痛阈值,TNF-α、IL-6、IL-1β、SP和5-HT含量,以及背根神经节p-Akt和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氟比洛芬酯组各指标变化更为显著。结论:针刺可降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大鼠炎症反应,同时缓解疼痛,其可能是通过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 炎症反应 Akt/NF-κB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伊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观察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DO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致左髂总动脉破裂医疗损害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天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2-84,共3页
某女,51岁,身高165cm,以“腰部不适20余年伴右下肢疼痛、间歇跛行8月,加重2月”为主诉于某年4月12日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腰部CT和MRI平扫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L4椎体Ⅰ度真性滑脱,L2椎体假性Ⅰ度后滑脱,L2-L3及L4-S1椎间盘膨出。4月1... 某女,51岁,身高165cm,以“腰部不适20余年伴右下肢疼痛、间歇跛行8月,加重2月”为主诉于某年4月12日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腰部CT和MRI平扫示: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L4椎体Ⅰ度真性滑脱,L2椎体假性Ⅰ度后滑脱,L2-L3及L4-S1椎间盘膨出。4月1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术中见L5椎体左侧椎弓根和L4椎体右侧椎弓根缺如。切除L4左侧下关节突部分,定位L4左侧椎弓根及L5右侧椎弓根,拧入椎弓根螺钉。L4右侧及L5左侧直接拧入螺钉,螺钉近侧螺纹以骨水泥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腰椎减压融合固定 椎间盘摘除 髂总动脉 动脉破裂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懿 詹友达 +1 位作者 李洪兵 谢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固定 肌酸磷酸激酶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康复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薇 粟莉 《骨科》 CAS 2021年第6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康复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22例,将2019年1月至6月术后佩戴腰围治疗的61病人纳入对照组;2019年7月... 目的探讨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康复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22例,将2019年1月至6月术后佩戴腰围治疗的61病人纳入对照组;2019年7月至12月术后佩戴腰部骨科固定支架治疗的61病人纳入观察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疼痛、腰部功能和舒适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F-36评分、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GCQ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得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腰围与腰部骨科固定支架均可提高病人术后康复的疗效,但腰部骨科固定支具在舒适度、透气性方面表现更佳,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使病人更易接受并坚持佩戴,并有助于病人术后腰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骨科固定支架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康复 疗效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宏保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作为椎弓根进钉点,对照组选择人字脊顶点作为进钉点,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腰背痛手术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佳恢复期JOA和O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期两组JOA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可作为优选进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价值
下载PDF
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亚龙 吴勐 +2 位作者 魏媛媛 陈启华 史双彬 《四川中医》 2020年第8期52-56,共5页
目的:探究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疗效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作用。方法:大鼠均模拟临... 目的:探究加味蠲痹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模型SD大鼠疗效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的作用。方法:大鼠均模拟临床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模式建立椎旁肌损伤模型。将15只建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5),即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另取5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按照9.1g/Kg、18.2g/Kg体重标准使用加味蠲痹汤灌胃。干预5d后椎旁肌损伤评分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损伤恢复情况。检测和比较血清中组胺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使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组织中bFGF mRNA、Collagen-Ⅰ/Ⅲ蛋白的水平。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椎旁肌损伤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高剂量组的椎旁肌损伤评分低于低剂量组(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软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纤维断裂和炎性浸润,同时出现纤维增生;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椎旁肌损伤程度均显著轻于模型组,并且高剂量组的软组织基本恢复。模型组大鼠血清组胺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组胺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软组织中bFGF mRNA、Collagen-Ⅰ/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FGF mRNA显著升高而Collagen-Ⅰ/Ⅲ蛋白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软组织中bFGF mRNA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而Collagen-Ⅰ/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蠲痹汤可有效的促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大鼠的组织恢复,降低大鼠炎症反应,增加bFGF mRNA蛋白表达,降低Collagen-Ⅰ/Ⅲ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后椎旁肌损伤 加味蠲痹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建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的临床疗效评估
20
作者 王晟 李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后临床疗效及腰椎-骨盆矢状位拟合关系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术且资料完整的67例双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计算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腰痛VAS评分由(5.1±0.6)分降至(2.1±0.5)分,ODI评分由(44.5±2.2)分降至(18.6±1.0)分,两者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LL由47.3°±5.1°降至32.1°±6.0°,SS由40.3°±3.3°降至26.8°±7.5°,PT由34.5°±3.0°降至13.6°±5.0°,PI由63.2°±8.1°降至43.3°±6.6°,4个参数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L与SS、PT及PI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2个月时,LL与SS呈正相关性(P<0.05),SS与PT呈负相关性(P<0.05),SS与P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复位环形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双节段椎体滑脱有利于缓解患者腰腿痛,促进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恢复腰椎-骨盆矢状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脊柱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