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0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黄东永 黄远源 +2 位作者 陈敏 黄仕光 王友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7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勇 刘章盛 +3 位作者 刘青华 徐绘华 梁俊波 郭奇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368-2370,共3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行PLIF的177例DLSS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4~103个月。采用JOA下腰痛...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对行PLIF的177例DLSS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4~103个月。采用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VAS评价表、Henderson疗效标准观察手术疗效,并通过UCLA及Pearce分级标准分析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7例患者术前JOA评分(4.1±1.127)分,术后(12.7±1.495)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8.6±0.2)分,平均改善率为(79±1)%;术前ODI指数(54.86±15.87)%,术后(19.36±8.98)%,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35.50±1)%,平均改善率为(64.71±1)%;术前VAS评分(6.4±0.2)分,术后(2.1±0.2)分,术后平均改善指数为(5.15±0.2)分;Henderson疗效标准:177例患者中优148例(83.61%),良21例(11.86%),可5例(2.82%),差4例(2.26%),优良率达95.47%。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与术前是否存在邻近椎间盘退变显著相关,且融合节段越多,其术后ASD退变程度越高。结论 PLIF是治疗DLSS的有效方法,术后AS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关系,与术前邻近椎间盘是否存在退变呈显著相关,即术前邻近椎间盘退变是ASD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管减压 融合 内固定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璐梅 宋艳丽 +2 位作者 王辉 周强 杨姗姗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至2015-05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二区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是否发生静...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术后发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至2015-05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二区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是否发生静脉和/或肌间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存在静脉和/或肌间静脉血栓)和无栓组(未发生血栓)。记录并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手术前后的体温(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1~6 d)。结果血栓组共127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2.9%),无栓组共855例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节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与无栓组患者在术前1 d、手术当天、术后1 d、术后4 d、术后5 d、术后6 d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术后2 d和3 d体温值高于无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体温值较高所伴随的体液内环境改变对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联,术后针对患者体温升高的可能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减压固定融合 下肢静脉血栓 术后发热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宏保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作为椎弓根进钉点,对照组选择人字脊顶点作为进钉点,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腰背痛手术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佳恢复期JOA和O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期两组JOA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可作为优选进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价值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群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97-98,共2页
临床上退行性腰椎狭窄症(DLSS)多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治疗后患者植骨融合率高达95%左右。但近年临床研究发现,PLIF在治疗DLSS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极易发生融合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问题[2],大大影响了PLIF的临... 临床上退行性腰椎狭窄症(DLSS)多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治疗后患者植骨融合率高达95%左右。但近年临床研究发现,PLIF在治疗DLSS解除患者痛苦的同时,极易发生融合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问题[2],大大影响了PLIF的临床疗效。本文着重分析探讨PLIF治疗DLSS的临床疗效,在缓解患者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迫病症方面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椎管后路减压 神经根 内固定 马尾神经 融合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6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冯华文 赵振东 覃海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按是否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分为丢失组和非丢失组,分析影响术后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入组的118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41例患者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77例未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丢失组的OSTA指数、术后休息时间,比未丢失组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比未丢失组高(P<0.05)。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以及术后休息时间(P<0.05)。结论 经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与OSTA指数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椎体复位程度高、术后休息时间少有关,围术期需注意预防上述危险因素,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切开减压 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 椎体高度再丢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 术后疼痛
下载PDF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开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指数,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的78.9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6、9、12个月,研究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5.44±1.28)、(6.54±1.32)、(7.68±1.36)、(8.45±1.69)分,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24.35±6.64)、(20.72±9.43)、(16.73±7.47)、(13.75±5.36)分;常规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3.33±1.07)、(4.43±1.21)、(5.57±1.24)、(6.34±1.53),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30.46±7.75)、(28.83±10.54)、(26.84±10.58)、(20.86±10.47)分。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更高,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椎间活动度更小、椎间高度指数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钉棒系统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疗效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10
作者 练继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Ⅰ、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伴椎管狭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席健伟 马超 +4 位作者 刘磊 刘光普 韩猛 卜晋辉 王鑫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伴椎管狭窄(spinal stenosis,SS)的疗效。方法78例DS伴SS患者根据Berjano分型分为Ⅰ型组42例和Ⅱ型组36例,两组均行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DS指标[侧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矢状面平衡(SVA)]、SS指标[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PT、SVA均减小,LL均增大(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侧凸Cobb角、LL、PT、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低(P均<0.05);术前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Berjano分型Ⅰ型、Ⅱ型的DS伴SS效果均较好,且并发症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柱融合 后路短节段减压固定融合 脊柱侧凸 退行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平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8-10,共3页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下腰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由功能障碍指数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由疼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施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较好的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对其疼痛进行缓解,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治疗方法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功能障碍 疼痛评分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后路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邬哲慧 郭汉明 +2 位作者 黄玉良 蔡宏华 缪海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固定3例,GSS固定8例,RF固定3例.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10例(56%),良6例(33%),可2例(11%).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板切除减压 内固定治疗 老年 后路 疗效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 STEFFEE 回顾性分析 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 Moss RF固定 有效方法 USS GSS
下载PDF
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及腰椎功能,记录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与前路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83.8%、71.6%,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2%、85.1%,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6.2%、61.2%;两组比较P均<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前路组为25.4%;两组比较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路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 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16
作者 饶根云 陈大勇 +2 位作者 周友良 周斌华 虞旭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903-905,898,共4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62~80岁,平均7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及双能X线骨密度(BMD...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骨质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62~80岁,平均7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及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查。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采用VAS,SF-36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21~165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400~600 mL,平均51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6个月,平均2.4年。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7.1±1.6,3.2±1.9。术后有1例患者跌倒致连接杆断裂,经手术取出,重新安装。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骨质治疏松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骨质疏松 减压 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17
作者 邓桂 李宁 梁届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发神经系统症状或背部疼痛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肌酸磷酸激酶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库建斌 郭新辉 +3 位作者 曹阳 肖斌 熊学华 刘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腰椎爆裂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世华 李祥 +5 位作者 钱本俄 汤建华 王晓燕 章志祥 张金林 张世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121.0±30.1)min;失血量278~1200(415±75.2)ml。单纯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给予修补。术后卧床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给予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1.5±9.8)月,术后1年X线片显示47例滑脱复位满意,Ⅰ度滑脱者8例复位达100%(8/8),Ⅱ度滑脱者33例复位达90.9%(30/33),Ⅲ度滑脱者6例复位达66.7%(4/6)。47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Cage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术前JOA评分8~15(12.3±2.6)分;术后JOA评分19~26(23.1±3.2)分;改善率57%~84%,平均改善率(71.3±6.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后路减压 内固定 脊柱融合 老年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