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凡帆 薛建军 +3 位作者 刘娅楠 张普 梁曦 邱连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A组)、非经非穴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身麻醉对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180例,男68例,女112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A组)、非经非穴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予双侧合谷、内关穴电针治疗30 min;B组取上肢2个非经非穴点予电针刺激;C组不予电针治疗。三组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予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电针治疗前(T_(2))、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即刻(T_(2))、切皮时(T_(3))和缝皮结束即刻(T_(4))的HR、MAP。检测T_(2)、T_(3)、T_(4)时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皮质醇(Cor)及血糖浓度。结果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48 h镇痛泵累积用量明显少于B组、C组(P<0.05);与T_(2)时比较,T_(2)、T_(3)时A组、C组与T_(2)时B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_(1)时B组HR明显快于A组,T_(3)时B组HR明显慢于A组、C组,T_(2)、T_(3)时A组、B组MAP明显低于C组(P<0.05)。T_(3)时A组DA浓度明显低于C组,T_(4)时A组E浓度明显低于B组、C组。与T_(2)时比较,T_(3)、T_(4)时三组Cor和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T_(3)、T_(4)时A组、T_(4)时B组Cor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全身麻醉有利于维持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急性应激反应,减少麻醉镇痛药用量,与非经非穴电针刺激比较,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联合全身麻醉 腰椎后路开放手术 血流动力学 应激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钟镕伟 陈嘉裕 刘展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腰椎后路开放手术 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中腹侧硬脊膜损伤后采用多裂肌肌瓣覆盖治疗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肖伟 胡铜 孙俊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7期743-745,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中腹侧硬脊膜损伤而无法缝合修补时采用多裂肌带蒂肌瓣覆盖以避免脑脊液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9—2022-09完成的10例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术中减压及髓核摘除过程中发现硬脊膜粘...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中腹侧硬脊膜损伤而无法缝合修补时采用多裂肌带蒂肌瓣覆盖以避免脑脊液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9—2022-09完成的10例腰椎后路开放手术,术中减压及髓核摘除过程中发现硬脊膜粘连较重,分离硬脊膜及神经根过程中出现BeckⅠ型硬脊膜损伤,在完成椎弓根钉棒系统安装后,根据术中减压区域面积切取大小合适的多裂肌带蒂肌瓣(厚度为0.4~0.6 cm),多裂肌带蒂肌瓣在椎弓根钉棒之间穿过后覆盖硬脊膜,确保完全填充椎板切除后硬脊膜裸露的区域,且肌瓣与硬脊膜表面必须完全贴伏,因椎弓根钉棒的空隙足以维持肌瓣的位置,通常无需缝合固定肌瓣。结果6例术后24 h引流量较少(引流量30~75 mL)而未出现低颅压性头痛。4例术后24 h引流量较多(2例引流量75 mL,2例引流量100 mL),出现了不同程度低颅压头痛,持续4~48 h,通过补液及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后头痛得到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浅表感染、深部软组织感染、内置物感染。术后第14天切口拆线,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腰椎后路开放手术中腹侧硬脊膜损伤而无法缝合修补时可以采用多裂肌带蒂肌瓣覆盖以避免或减少脑脊液漏,进而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开放手术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多裂肌 带蒂肌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