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中不同体位对老年患者血气分析的影响
1
作者 张兴 程国林 +3 位作者 朱爱平 汤立 闫成元 徐晶 《常州实用医学》 2015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手术过程中侧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体位对老年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间隙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老年患者50例,观察侧卧位、俯卧位两种体位在术前与术中血气分析结果变化。结果二氧化碳分压侧卧位组术...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手术过程中侧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体位对老年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间隙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老年患者50例,观察侧卧位、俯卧位两种体位在术前与术中血气分析结果变化。结果二氧化碳分压侧卧位组术中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术中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分压侧卧位组术中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术中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条件下,老年患者在侧卧位下完成手术可以降低体位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 侧卧位 俯卧位 老年患者 血气分析
下载PDF
后路开放与经皮椎间孔镜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广峰 王兴存 +2 位作者 尤兆山 杜金 朱立强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对比腰椎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术(open lumbar microdiskectomy,OLM)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k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中部战区空军... 目的对比腰椎后路开放髓核摘除术(open lumbar microdiskectomy,OLM)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k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中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OLM组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9.31±10.48)岁,平均随访时间(32.59±11.00)个月;PELD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3.40±13.16)岁,平均随访时间(33.08±12.88)个月。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翻修率、术前/术后1 d/末次随访时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of lower limbs,VAS-L)、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of back,VAS-B)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及围术期指标无明显差异,但PELD组在住院时间[(1.60±0.74)d vs(2.50±0.67)d]、术中出血量[(24.05±11.03)ml vs(47.75±12.79)ml]方面优于O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指标VAS及功能指标ODI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除在术后1 d PELD组VAS-B(1.95±0.71 vs 2.34±0.86,P<0.05)显著低于OLM组以外,其余各时间点VAS-L及ODI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PELD组有4例翻修,OLM组无翻修,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M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相近,PELD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上有一定优势,但PELD组有一定的翻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开放摘除术 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后路镜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并发症防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由国胜 刘运宝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9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200例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结果行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200例,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诊断定位准确;术中认准腰椎管内解剖关系;冷静处理术中出血;适时果... 目的探讨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中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200例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结果行后路镜腰椎髓核摘除术200例,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诊断定位准确;术中认准腰椎管内解剖关系;冷静处理术中出血;适时果断中转开放手术。可以避免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摘除术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4
作者 常再平 梅甲智 周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07年第8期717-71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术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个月~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摘除术
下载PDF
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姜华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间空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选择自愿接受传统的经后路腰椎间盘髓核...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间空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势。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对照组选择自愿接受传统的经后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创口长度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5.6±1.3)d、手术时间(58.7±11.6)min、创口长度(0.8±0.2)cm均短于对照组的(10.8±2.4)d、(81.4±15.7)min、创口长度(8.3±1.2)cm,术中出血量(4.0±2.7)ml少于对照组的(88.6±25.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浅析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邓明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130-131,共2页
目的 :分析用经皮椎间盘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传统的腰椎... 目的 :分析用经皮椎间盘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传统的腰椎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卧床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手术持续的时间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术后卧床的时间较短,P<0.01。结论 :用经皮椎间盘孔镜靶向穿刺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盘孔镜靶向穿刺术 腰椎后路开窗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IL-PELD与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佐忠 黄黎黎 +3 位作者 邵高海 李波 屈一鸣 邓忠良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IL-PELD组与ME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采用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IL-PELD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ED组(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MED组(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P腰痛=0.68、P腿痛=0.53)、JOA评分(P=0.86)、ODI评分(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变不严重的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推荐IL-PELD。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退变严重的巨大椎间盘突出推荐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 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