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何庆标 黎玉辉 梁雨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两个节段以内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65~7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行TEAS,持续至术毕,术后连续2 d行TEAS,每天1次,每次30 min,刺激穴位取双侧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两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记录穴位刺激前、切皮时的HR、MAP。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次数,并计算追加率。记录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D_(1)/D_(2))、补救镇痛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切皮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术中舒芬太尼追加率明显降低,术后2、4、8、12、24、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2、24、48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D_(1)/D_(2)明显升高,补救镇痛率、术后恶心呕吐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S为老年患者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提供较好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固定 竖脊肌平面阻滞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 镇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那布琪 毕然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8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ERAS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护理1个月、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融合固定 后恢复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胡波 陈萍 +6 位作者 陆文杰 李思云 李耀华 周湘桂 刘虹 陈华龙 谢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随访3个月,比较椎间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WBC、NE、CRP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DLS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间植骨融合固定 疼痛度
下载PDF
耳穴压豆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静 黄彩云 +3 位作者 黄丽雯 柳琳琳 梁健 钟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7-48,99,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压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压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腰椎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VAS评分、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JOA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固定 护理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一琴 胡三莲 +2 位作者 钱会娟 周玲 崔伶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72-75,89,共5页
目的调查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4月至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328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下床组为术后3日内首次下... 目的调查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4月至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328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下床组为术后3日内首次下床能够完成床椅转移或离床坐位或床边站立或平地行走的患者;不然为非早期下床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医疗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术后血红蛋白、骨质疏松、疼痛评分、留置尿管、手术方式、社会支持评分、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后血红蛋白(偏高)、骨质疏松(是)、疼痛评分(≥5分)、留置尿管(是)、手术方式(开刀)、焦虑情况(中重度)为影响患者下床时间的危险因素(OR>1,P<0.05);社会支持(良好)影响患者下床时间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较高的术后血红蛋白和良好的医疗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提高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水平,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年龄大、骨质疏松、中重度焦虑、留置导尿管等因素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固定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病原菌及局部抗菌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志红 温存宁 +2 位作者 庞硕 熊尚文 谢东妍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并发早期感染的60例患者,收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并发早期感染的60例患者,收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采用清创联合抗菌药物局部持续灌注引流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清创联合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样本中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56株(62.22%),以铜绿假单胞菌(28.89%)为主要致病菌;真菌4株(4.44%)。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显著降低(P<0.05);体温及WBC、CRP、PCT、ESR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灌注引流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但2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清创联合抗菌药物局部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固定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清创
下载PDF
腰椎固定融合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运动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耿笑微 孙垂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 目的:了解初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的居家康复行为与术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对首次行腰椎固定融合手术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收集居家康复运动以及术后症状等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居家康复运动的具体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39例):患者在6个月时已停止所有康复运动并未进行任何规律的全身运动;B组(99例):患者在6个月后以单一运动为主,即或进行腰背肌训练或进行规律全身运动;C组(31例):患者在6个月后继续进行腰背肌训练并结合规律全身运动。三组患者基线资料除病程外,其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术后1年时,三组患者的腰椎JOA改善率、ODI改善率、腰痛VAS改善率、腿痛VAS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441;P=0.299;P=0.329;P=0.176),在"腰部酸胀无力"、"腰椎支撑力量下降"、"脊柱周围肌肉疼痛"三个腰椎不稳定前期症状的发生频率上,B组及C组患者均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P=0.026;P=0.025)。结论:术后1年内不同居家康复运动的实施对于术后1年功能障碍的改善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后坚持规律运动对于远期腰椎不稳定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固定术融合 康复行为 康复训练 腰背肌训练 腰椎不稳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袁芮芮 殷利川 杨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6期30-34,38,共6页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4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238例和常规组254例...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4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238例和常规组25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感染预防方案,试验组在常规感染预防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局部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关节愈合不良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置管率、置管时长、手术人员、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葡萄球菌感染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非葡萄球菌感染率和非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均稍高于常规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术后切口总感染率均稍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非葡萄球菌致病菌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试验组深部切口感染率及骨髓炎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关节融合不良的发生率稍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万古霉素局部应用预防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相对于常规预防用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降低术后葡萄球菌感染的发生率方面能起到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固定 去甲万古霉素 局部应用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李俊 赵静 +2 位作者 盖海云 杨巧娟 丁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0例进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120例进行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尿管法,改良组采用改良拔尿管法。比较两组的排尿顺畅情况、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首次排尿量、肉眼血尿率、尿隐血试验阳性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改良组的排尿顺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的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拔除尿管24 h后,改良组的肉眼血尿率及尿隐血试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后,改良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拔除尿管24 h后,改良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法在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排尿顺畅情况,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增多术后首次排尿量,减少痛苦,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拔尿管法 腰椎植骨融合固定 留置尿管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名名 韩冰 +3 位作者 张珍珍 张金庆 何蔚 闫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观察组(2020年4-6月)40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对照组(2020年7-9月)35例,术后6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1)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值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比较2组患者术前1日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出院前表面肌电信号RMS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日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RMS值、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及椎体不稳等不良事件。结论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融合固定 腰背肌锻炼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伟强 黄煜智 +3 位作者 黎旭 郑少伟 尹知训 孙春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1组,观察组给予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3月、12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月随访融合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12月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或12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12月融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钉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减压融合固定 微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活锋 黄焕森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516-351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地塞米松组(RD组),每组30例(n=30)。3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脊神经后支阻滞,共6个阻滞点。C组予生理盐水30 m L(每点5 m L),R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生理盐水20 m L共30 m L(每点5 m L),RD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地塞米松2 m L(10 mg)加生理盐水18 m L共30 m L(每点5 m L)。分别记录入室后静息时(T0)、手术开始前15 min(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药使用量、切皮前后30 min血糖变化、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组较C组在T2、T3、T4、T5时间点动脉收缩压(SA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下降(P <0. 05); R组较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 R组较C组在术后1、6、12、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术后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5); C组切皮前后30 min比较血糖值明显升高(P <0. 05); R组较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24 h明显减少(P <0. 05); R组较C组恶心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时间,能节省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全身麻醉 后入路腰椎融合固定
下载PDF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少平 徐莉 耿汇涓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期126-126,共1页
腰椎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它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 腰椎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它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固定 围手 护理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对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学伟 魏斐 +3 位作者 魏颖 杨涛 张军 耿立成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腰筋膜间平面(TLIP)阻滞对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TLIP阻滞组(T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胸腰筋膜间平面(TLIP)阻滞对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TLIP阻滞组(T组)、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组(TD组),每组30例。T组全麻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双侧TLIP阻滞,TD组全麻诱导后于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双侧TLIP阻滞,C组不予TLIP阻滞,术后均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6、12、24、36、48 h静息时和运动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Bruggemann舒适量表(BCS)评分,术后48 h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量,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P均>0.05。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12 h以及TD组术后2、6、12、24、36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T组比较,TD组术后24、36 h静息时和运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术后2、6、12、24、36 h BCS评分明显增加(P均<0.05);与T组比较,TD组术后24、36 h BCS评分明显增加(P均<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术后48 h内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补救量均明显减少(P均<0.05),而T组与TD组比较P均>0.05。T组和TD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均<0.05),而T组与TD组比较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LIP阻滞可有效缓解多节段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疼痛,延长TLIP阻滞的镇痛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间平面阻滞 腰椎植骨融合固定 镇痛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窦红梅 张文捷 +1 位作者 赵春明 梅晓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5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开展的42例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手术,对手术配合进行记录和总结,提出术前、术中分步...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开展的42例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手术,对手术配合进行记录和总结,提出术前、术中分步骤的具体护理措施,指出各关键环节的具体事项。结果:本组4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良好的护理配合能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通道 腰椎融合固定 配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手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超声骨刀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腰椎管狭窄症需要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对照组腰椎后...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腰椎管狭窄症需要行腰椎手术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对照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传统的骨刀、椎板钳进行常规减压操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椎板减压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VAS评分,统计脑脊液漏例数、术后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椎板减压实际操作时间为(4.13±0.85)min,对照组为(6.24±1.02)min,两组比较,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为(297.41±35.30)mL,对照组为(373.35±27.57)mL,两组比较,P>0.05。试验组术前VAS评分为(6.15±1.47)分,术后为(2.94±0.57)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21±0.90)分;对照组术前VAS评分为(6.46±1.28)分,术后为(3.01±0.43)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45±0.85)分,两组手术前后VAS差值比较,P>0.05。试验组术中硬膜损伤致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中硬膜损伤3例,均为术中粘连严重、操作困难所致,两组脑脊液漏例数比较,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病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3例,两组对比,P<0.05;试验组术中存在1例由于神经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致使术后出现神经水肿、刺激症状,对照组由于术中骨质硬化、骨化严重,操作困难,致使术后出现下肢疼痛症状较术前加重等神经损伤表现4例,两组对比,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椎板减压方式,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使用超声骨刀进行减压操作时间缩短,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发生率降低,且不增加神经及硬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椎板减压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 椎板咬骨钳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奋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1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DI、VAS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且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P<0.05)。且微创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的融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81.6%(31/38),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固定 VAS评分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保华 高延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固定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早期康复的影响
20
作者 陈胜 王苹 +2 位作者 代丽 何丽 甘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7-37,39,共2页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60例,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24h;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48h,统计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2、3d及术后1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和术后1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和术后1d及1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d及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时间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固定(MIS-TLIF) 早期康复 微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