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的平衡 被引量:4
1
作者 隋海涛 李亮 +2 位作者 马晓春 于学忠 王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4例施行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资料,术前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胸椎后凸(TK)、胸...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4例施行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资料,术前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胸椎后凸(TK)、胸腰联合角(TLJ)、C7矢状面平衡(SVA)、脊柱-骨盆角(SSA)、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和骨盆入射角(PI),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除PI、TLJ和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SA的变化与PT、PI、LL、SS及SVA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可明显改善腰椎峡部裂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状态,术前及术后的SSA可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进行评估,SSA的重建可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骨盆参数 矢状面平衡 脊柱-骨盆角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对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影响:肌肉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2
作者 宋汉林 胡天宇 +3 位作者 高浩然 史耀洲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45-4451,共7页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7例,均为Meyerding分型Ⅱ度滑脱,男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51.4±9.1)岁。测量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腰椎旁肌的总横截面积、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矢状面参数与椎旁肌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压痕值、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腰椎压痕值的最佳截断点,评价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多裂肌总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464,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06,P <0.01)显著相关;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367,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228,P <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腰椎压痕值与矢状面轴向距离(r=-0.300,P <0.01)、腰椎前凸角(r=0.417,P <0.01)、胸椎后凸角(r=0.351,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19,P <0.01)有显著相关性;(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腰椎压痕值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矢状面轴向距离独立相关;腰椎压痕值≤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55%(11/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96%(64/67);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30%(6/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66%(44/67);(3)提示多裂肌总横截面积和功能横截面积均与腰椎前凸角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显著相关;腰椎压痕值作为评价椎旁肌退变的新指标,与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独立相关,对术后矢状面矫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和椎旁肌退变的方法;椎旁肌的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横截面积 腰椎压痕值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椎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退行性和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肉组织退变的影像学比较
3
作者 王守康 梁钢 +2 位作者 刘晓垒 洪春波 辛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69-5875,共7页
背景:现有研究已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与健康人群椎旁肌肉退变程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但还缺乏不同腰椎滑脱症种类之间影像参数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变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腰背... 背景:现有研究已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与健康人群椎旁肌肉退变程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但还缺乏不同腰椎滑脱症种类之间影像参数差异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变方面的差异,以及与腰背痛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0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滑脱类型将患者分为2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3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组6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椎旁肌组织影像学参数情况以及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依据目测类比评分,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目测类比评分≤45 mm和>45 mm两个亚组,分析目测类比评分差异与椎旁肌肉组织退变参数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退行性腰椎滑脱组患者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百分比高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P=0.003);②两组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的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百分比低于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患者(P=0.021,P<0.001);③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组还表现出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的患者竖脊肌脂肪浸润百分比低于腰背痛目测类比评分>45 mm患者(P=0.002);④结果显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和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在椎旁肌肉组织退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相比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展现出更为严重的椎旁肌退化;此外,两组腰椎滑脱患者中,疼痛较严重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 椎旁肌肉组织 竖脊肌 腰大肌 相对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百分比
下载PDF
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4
作者 陆联松 孙韶华 +2 位作者 李豪杰 胡勇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65-97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结合术前体位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结合术前体位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51.32±4.2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1(51.80±6.38)岁;病程12~60(24.17±1.98)个月;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0例;采用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撑开复位后经Quadrant通道Mis-TLIF。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6~72(50.00±4.24)岁;病程12~60(23.70±1.53)个月;L4滑脱16例,L5滑脱14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9例,Ⅱ度滑脱11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体融合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效果,随访复查X线及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滑脱角、滑脱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165.50±15.56)、(59.17±10.59)ml,均少于对照组(259.33±35.32)、(165.33±29.56)m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53±0.68)d,少于对照组(5.20±0.41)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ODI、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ODI[(9.93±1.11)%vs(10.93±1.11)%]和JOA[(26.07±1.01)分vs(25.43±1.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中,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Mis-TLIF Quadrant通道 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 体位复位
下载PDF
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宋萌晨 拾一方 +10 位作者 李龙域 张立博 贾杰 龚克 时利军 尚春风 尚国伟 陈松峰 寇红伟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腰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是否伴有滑脱及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无滑脱组(28例)、Ⅰ度滑脱组(46例)和Ⅱ度滑脱组(34例)。在腰椎轴位MRI的L5下终板层面测量椎体横截面积(V 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S CSA)、多裂肌横截面积(MF CSA)以及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并计算平均关节突关节角度(mFJA)、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F rCSA)、竖脊肌相对横截面积(ES r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F FIR)及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S FIR)。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V CSA、mFJA、MF CSA、ES CSA、MF rCSA、ES rCSA、MF FIR以及ES FIR之间的差异,并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BMI、mFJA、MF rCSA、ES rCSA、MF FIR、ES FIR等参数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BMI、V CSA、mFJA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滑脱组女性患者(29%)占比显著低于Ⅰ度滑脱组(61%)和Ⅱ度滑脱组(76%)(P<0.05);无滑脱组的身高(1.68±0.06m)相较于Ⅰ度滑脱组(1.64±0.75m)和Ⅱ度滑脱组(1.63±0.54m)更高(P<0.05),病程相较于Ⅰ度滑脱组和Ⅱ度滑脱组更短(P<0.05)。三组间MF CSA、MF rCSA以及ES F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滑脱组的ES CSA和ES rCSA(3183.2±1196.38mm^(2)和2.14±1.11)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2579.28±896.56mm^(2)和1.65±0.65)及无滑脱组(2401.40±742.98mm^(2)和1.56±0.58)(P<0.05);Ⅱ度滑脱组的MF FIR(40.70±14.05)%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30.39±12.98)%及无滑脱组(26.69±9.96)%(P<0.05);Ⅰ度滑脱组与无滑脱组间ES CSA、ES rCSA和MF F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1,95%CI:1.120~7.062,P=0.028)及MF FIR增加(OR=1.044,95%CI:1.003~1.088,P=0.034)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滑脱程度较重的双侧峡部裂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更严重,并且出现了竖脊肌的肥大,女性及MF FIR增加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旁肌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下载PDF
微创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丁金勇 刘涛 +1 位作者 周跃 钱莘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8期687-690,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和开放两种术式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内镜(METRx)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25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31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镇痛药物使... 目的比较微创和开放两种术式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内镜(METRx)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25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31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比较术前、术后椎体滑脱距离、椎间盘高度、滑脱角改善情况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患者平均随访2.8年(2~4.5年),5例失访。微创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较开放组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但无显著性差异。最终随访的VAS评分方面,微创组和开放组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在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及椎间融合率方面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腰椎滑脱距离、椎间盘高度及滑脱角均较术前改善,并有统计学意义,但开放组和微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椎间融合率及临床腰部功能评价与开放手术疗效相似,是治疗腰椎峡部裂滑脱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滑脱 微创手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间融合
原文传递
三圣汤加减联合针刺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本海 黄剑云 +2 位作者 郑明声 张纪浩 郑锦泉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三圣汤加减联合针刺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IS)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自2020年6月-2023年6月80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体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探讨三圣汤加减联合针刺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IS)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自2020年6月-2023年6月80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体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三圣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证候积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数字评分(NRS)、稳定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证候积分、ODI指数、NRS评分皆有降低,观察组分值更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稳定性指标皆有提高,观察组测量值提高更明显,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比对照组75.00%更高(P<0.05)。结论:三圣汤加减联合针刺对IS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有助改善腰椎微创术后疼痛及其稳定性,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圣汤 针刺 腰椎滑脱 疼痛 腰椎稳定性
下载PDF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F术与开放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效果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滨 刘先银 +3 位作者 黎松波 汪宇 庞广兴 周仲华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1期88-90,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与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30例患者分为A组19例、B组11例。A组给予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 目的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术与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IL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30例患者分为A组19例、B组11例。A组给予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ILF术进行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PLIF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椎间融合器高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对下腰痛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间融合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VAS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A组发生皮缘发黑、脂肪液化2例;B组发生浅部伤口感染1例、硬膜撕裂2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及CT示内固定及椎间融合器位置良好,其中完全或基本复位20例,部分复位9例,未复位1例;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椎间植骨融合。结论与开放PILF术比较,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术治疗腰椎双侧峡部裂滑脱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双侧滑脱 可扩张通道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前路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峡部裂伴滑脱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建常 许刚 +2 位作者 季明华 严耘 王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5-836,共2页
关键词 前路螺纹异体 骨椎间融合 腰椎滑脱 自体松质骨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 被引量:11
10
作者 谭俊铭 叶晓健 +5 位作者 冯水云 袁文 梁再跃 贾连顺 何海龙 李家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2期805-807,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对136例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分别采用改良Scott技术(Ⅰ组,95例)、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Ⅱ组,26例)和后路360°融合内固定(Ⅲ组,15例)治疗。单椎体节段融合73例,二节段融合53...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对136例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分别采用改良Scott技术(Ⅰ组,95例)、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Ⅱ组,26例)和后路360°融合内固定(Ⅲ组,15例)治疗。单椎体节段融合73例,二节段融合53例,三节段融合10例。患者平均年龄35.6岁(15~66岁)。结果平均随访3.5年(2~11年),临床疗效示优良率达91.2%,融合成功率为94.9%。结论满意的结果与严格的病例选择,准确、熟练的手术技术和合适的手术方法相关。对腰椎峡部裂及椎体滑脱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后外侧融合坚强内固定和360°融合内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的影像学和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滑脱 椎弓根螺钉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黎建文 黎松波 +4 位作者 刘先银 叶国标 方冠军 陈耀鑫 刘志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治疗的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 目的探讨微创可扩张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治疗的3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滑脱程度(SP)、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手术切口长度4.8~6.5 cm,平均(5.6±0.6)cm;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25±23)min;术中出血量130~550 m L,平均(185±113)m L。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9±5)个月,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从术前(5.07±3.89)分下降至(1.63±1.20)分,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32±2.70)分下降至(1.15±1.01)分。JOA评分从术前(11.05±3.12)分增至(22.51±4.03)分。腰椎滑脱完全复位28例,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12±1.38)mm增至(10.87±1.45)mm,腰椎前凸角从术前(47.23±16.19)°降至(43.51±14.88)°。结论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微创可扩张通道下TLIF能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恢复良好的腰椎前凸角,改善脊柱-骨盆矢状位力线平衡,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可扩张通道
下载PDF
成人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的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俊铭 李家顺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及相应部位的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峡部的缺损称为峡部裂;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峡部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的向... 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及相应部位的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 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峡部的缺损称为峡部裂;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峡部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的向前滑移,即为峡部裂性椎体滑脱(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ISS),一般呈低度且无神经症状.目前对成人腰椎ISS的相关进展很少提及[1],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腰椎椎体滑脱 病因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轻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陈康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是由椎弓峡部不连引起的峡部裂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是最常见的腰椎滑脱类型。临床症状多为慢性腰痛,若神经受压可出现下肢和马尾神经症状,最好发的是L4、L5前滑脱。
关键词 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 治疗 椎弓不连 马尾神经症状 慢性腰痛 临床症状 神经受压
下载PDF
峡部裂性与退变性腰椎滑脱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波 赵鹤亮 +2 位作者 崔颖 杨冬生 史继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7期37-3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spondylolysi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LS)和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ylisthesis,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经CT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 目的初步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spondylolysis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LS)和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ylisthesis,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经CT确诊的腰椎滑脱患者,其中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94例(SLS组),DLS患者84例(DLS组),分别整理、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等资料。结果 SLS组男女比4351;DLS组男女比417。SLS组的年龄小于DLS组[(55.31±11.33)岁比(64.00±10.89)岁,u=5.21,P<0.01)]。SLS和DLS在不同部位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66,P=0.000);SLS发病部位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6,P=0.076),DLS发病部位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8,P=0.049)。结论 SLS好发L5,男女无显著差异;DLS好发于L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SLS发病年龄早于D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 性别 年龄 发病
下载PDF
后路单切口Quadrant通道下MIS-TLIF联合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峡部裂伴滑脱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超雄 郑忠 林向全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切口Quadrant通道下经腰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结合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峡部裂伴滑脱,Meyerding分级≤Ⅱ度的56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后路单切口Quadrant通道下经腰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结合活血壮腰汤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腰椎峡部裂伴滑脱,Meyerding分级≤Ⅱ度的56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腰椎后路单切口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术后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活血壮腰汤,1剂/d,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影像学测量值(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5.7%,观察组96.3%(P<0.05)。术后两组腰椎生理前凸曲度指数、骶骨倾斜角及VAS评分上,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法可在保持腰椎生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局部活血化瘀,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更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下 MIS-TLIF 腰椎滑脱 活血壮腰汤
下载PDF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相关影响因素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波 赵鹤亮 +2 位作者 赵新斌 杨冬生 崔颖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1936-1938,共3页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6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病例62例,两组病例发病部位均为L5。对两组病例椎弓峡部宽度... 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共62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病例62例,两组病例发病部位均为L5。对两组病例椎弓峡部宽度、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退变程度、腰骶角等因素与腰椎滑脱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对两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得出相应结论。结果应用t检验分别对峡部裂组与对照组下列均数进行比较:(1)椎弓峡部宽度:t=-6.553,P<0.001;(2)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夹角:t=2.381,P<0.01;(3)腰骶角:t=2.304,P<0.05;以上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椎间关节退变程度经χ2检验,χ2=16.160,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峡部发育不良或形态改变(纤细)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重要因素,而椎间关节夹角、退变程度以及腰骶角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形成中起到一定作用,或者为其继发改变,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弓 腰骶角 椎间关节面夹角
下载PDF
经后路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4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建伟 安洪 +1 位作者 肖奇 黄力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Nakai...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IF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随访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2例患者随访1~6年,术后滑脱椎体平均复位率为92.5%,术后平均椎间隙高度为10.2mm,较术前增加5.2mm;植骨融合率为95.2%,平均融合时间6个月;临床症状按Nakai标准:优34例,良6例,可2例。结论经后路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自体髂骨植骨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杰 杨芳 温进杰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松质骨颗粒椎间植骨、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采用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间、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松质骨颗粒椎间植骨、峡部及后外侧植骨加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31例,术后采用侯树勋等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及融合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本组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所有滑脱节段全部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脱、断裂及神经并发症。按侯树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结果为优20例、良8例、可3例、差0例。结论: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进行椎间植骨椎等制定间融合率高,峡部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后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文元 李宝俊 +3 位作者 申勇 韩建军 赵晔 李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7%与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7.81%与62.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前移 椎间融合 手术治疗 内固定器 腰椎滑脱
下载PDF
双源CT任意切割容积再现重建技术诊断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万峰 毛锡金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36-37,共2页
目的探索双源CT任意切割容积再现(VR)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双源CT腰椎扫描和X线检查,对获得的图像进行横轴位重建、反角度重建、任意切割VR重建及CPR重建,观察各种重建技术对无滑脱型... 目的探索双源CT任意切割容积再现(VR)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双源CT腰椎扫描和X线检查,对获得的图像进行横轴位重建、反角度重建、任意切割VR重建及CPR重建,观察各种重建技术对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的显示情况,比较任意切割VR重建技术与X线检查、横轴位重建、反角度重建、CPR重建技术对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诊断的差别。结果 46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扫描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共发现腰椎峡部裂93处,CT任意切割VR重建技术对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的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最高。X线摄片、CT横轴位扫描、CT反角度扫描、CPR重建的显示率与任意切割VR重建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0.12、59.36、17.51、8.36,P均<0.01)。结论双源CT任意切割VR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滑脱 双源CT 任意切割容积显示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