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穴压豆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黄彩云 +3 位作者 黄丽雯 柳琳琳 梁健 钟勇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7-48,99,共3页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压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耳穴压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腰椎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VAS评分、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JOA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压豆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护理
下载PDF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名名 韩冰 +3 位作者 张珍珍 张金庆 何蔚 闫硕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腰背肌锻炼时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9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行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后入院非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5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观察组(2020年4-6月)40例,术后3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对照组(2020年7-9月)35例,术后6周开始进行五点式腰背肌锻炼。(1)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值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比较2组患者术前1日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3)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组患者出院前表面肌电信号RMS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日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RMS值、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及椎体不稳等不良事件。结论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后3周开始腰背肌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背肌锻炼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姚活锋 黄焕森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3期3516-3519,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以探讨更佳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一椎间隙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加地塞米松组(RD组),每组30例(n=30)。3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脊神经后支阻滞,共6个阻滞点。C组予生理盐水30 m L(每点5 m L),R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生理盐水20 m L共30 m L(每点5 m L),RD组予1%罗哌卡因10 m L加地塞米松2 m L(10 mg)加生理盐水18 m L共30 m L(每点5 m L)。分别记录入室后静息时(T0)、手术开始前15 min(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镇痛药使用量、切皮前后30 min血糖变化、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组较C组在T2、T3、T4、T5时间点动脉收缩压(SA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下降(P <0. 05); R组较C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 R组较C组在术后1、6、12、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术后24及48 h吗啡累积用量明显减少(P <0. 05); C组切皮前后30 min比较血糖值明显升高(P <0. 05); R组较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减少(P <0. 001),RD组较R组在24 h明显减少(P <0. 05); R组较C组恶心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减少(P <0. 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脊神经后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能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长的镇痛时间,能节省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支 全身麻醉 后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少平 徐莉 耿汇涓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期126-126,共1页
腰椎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它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 腰椎后路内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它主要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侧隐窝狭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围手 护理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传统后路开放手 腰椎退变性疾病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蔡奋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1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DI、VAS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且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P<0.05)。且微创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的融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81.6%(31/38),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 VAS评分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保华 高延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早期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陈胜 王苹 +2 位作者 代丽 何丽 甘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7-37,39,共2页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60例,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24h;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48h,统计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2、3d及术后1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和术后1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和术后1d及1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d及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时间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 早期康复 微创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钟红发 曾丽梅 +2 位作者 钟鸣亮 卢志军 陈云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4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36例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应用椎间孔镜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36例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应用椎间孔镜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结果治疗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632,P=0.000)。治疗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评分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9.366,P=0.000)。结论对于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应用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情况,改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技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邻近节段退变 微创 翻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肌肉损伤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10
作者 徐西奎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6期86-88,共3页
目的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肌肉损伤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02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传统后路开放经... 目的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肌肉损伤与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2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02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取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手术,研究组51例采取MIS-TLIF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0±0.5)h、术中出血量(225.6±20.6)mL、术后离床活动时间(2.8±0.5)d、术后引流量(26.8±8.6)mL与住院时间(7.0±2.2)d均低于对照组(7.5±1.5)h、(358.6±35.6)mL、(4.2±1.0)d、(240.6±15.6)mL、(9.8±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1、23.093、8.942、85.712、6.283,P<0.05)。术后7 d时,研究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87.5±10.2)U/L低于对照组(94.6±12.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5)。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18.5±1.5)分低于对照组(23.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0,P<0.05)。结论MIS-TLIF可以有效抑制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肌肉损伤,提高腰椎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减压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肌肉损伤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隔姜蒜督灸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泽文 谢家辉 +2 位作者 陈绮璐 欧晓婷 周爱英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6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疗法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7 d为1个... 目的:观察隔姜蒜督灸疗法治疗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对照组则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7 d、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96.7%,对照组分别为68.3%、8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JOA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压痛点个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组压痛点个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2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的基础上,隔姜蒜督灸能有效改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疼痛及腰部活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塞来昔布胶囊 隔姜蒜督灸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伊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观察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DO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传统后路开放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懿 詹友达 +1 位作者 李洪兵 谢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 肌酸磷酸激酶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与... 目的:探讨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理疗组与手术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对理疗组患者使用综合理疗法进行治疗,对手术组患者使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结果:与理疗组患者相比,治疗后手术组患者VAS的评分及ODI的评分均更低,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各项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建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传统后路开放手
下载PDF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田路明 刘建启 王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北京水利医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推拿与四维牵引治...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北京水利医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推拿与四维牵引治疗)与试验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各4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7 d,试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观察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 d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7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7 d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DI)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 d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7 d 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ODI评分均显著降低,JOA、ADL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预防指南(2024)
17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李危石 邹达 范东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9-403,共1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严重影响预后。目前,该患者群体骨质疏松症漏筛、漏诊现象较普遍,药物治疗率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严重影响预后。目前,该患者群体骨质疏松症漏筛、漏诊现象较普遍,药物治疗率偏低,且相关诊疗规范尚不完善。已有指南或共识对骨质疏松症本身的诊疗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但缺乏针对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群体的相关内容,不利于其骨质疏松相关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因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组成专家组,遵循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遴选出10个关键临床问题,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采用GRADE证据质量分级方法,通过4轮专家讨论会,最终形成19条推荐意见。本指南内容主要涉及术前骨密度精准评估与骨质疏松症诊断,术中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预防要点,术后抗骨质疏松用药、患者管理及康复,旨在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管理策略,有效降低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指南
下载PDF
基于QCT的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椎体骨密度变化趋势研究
18
作者 张鑫 郑俊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探究QCT测量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椎体骨密度的准确性,分析术后椎体骨密度的变化趋势,为临床预测骨量减少相关不良事件以及制定药物抗骨量减少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5月行L4/L5或L5/S1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 探究QCT测量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椎体骨密度的准确性,分析术后椎体骨密度的变化趋势,为临床预测骨量减少相关不良事件以及制定药物抗骨量减少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5月行L4/L5或L5/S1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共148例。使用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上端内固定椎体(UIV)、下端内固定椎体(LIV)、UIV以上一个节段椎体(UIV+1)、UIV+1以上一个节段椎体(UIV+2)的HU(Hounsfield units,HU)值、vBMD(volume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计算术前、术后1周腰椎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的椎体骨密度。结果 14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除UIV+1节段术前、术后1周vBMD呈现中度相关(r=0.558,P<0.05),余节段术前、术后1周椎体HU值与vBMD均有强相关性(r>0.9,P<0.05)。各节段椎体HU值、vBMD术前、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非固定节段中除UIV+2节段HU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余节段HU值、vBMD较术后1周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内固定节段中各节段近螺钉处、远离螺钉处HU值、vBMD均较术后1周增加(P<0.05)。结论 QCT可通过合适的兴趣区域准确测量腰椎椎体骨密度,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邻近节段椎体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骨密度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胡波 陈萍 +6 位作者 陆文杰 李思云 李耀华 周湘桂 刘虹 陈华龙 谢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DL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C反应蛋白(CRP)];随访3个月,比较椎间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椎间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WBC、NE、CRP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DLS患者中,可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炎症反应程度,提高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 疼痛度
下载PDF
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培基 蔡东岭 +3 位作者 郭伟俊 陈晓峰 魏其鹏 范宇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1期4065-4070,4025,共7页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螺钉松动情况分为松动组(n=47)... 目的:分析椎旁肌退变与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25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螺钉松动情况分为松动组(n=47)和对照组(n=20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椎间植骨融合情况、螺钉直径、螺钉长度、螺钉椎内长度、椎旁肌的肌肉相对总横截面积(rt CSA)和脂肪浸润程度(FI)。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危险因素预测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效能。结果:25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4.16±7.28)个月,其中47例患者在最终随访时发生螺钉松动,总体松动率18.73%。两组性别、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多裂肌FI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松动组的竖脊肌rt CSA减少,竖脊肌FI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竖脊肌FI较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竖脊肌rt CSA较高、骨密度较高则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密度、竖脊肌rt CSA、竖脊肌FI等3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ROC-AUC(0.95CI)分别为0.708(0.446~0.971)、0.736(0.495~0.951)、0.648(0.335~0.965)、0.842(0.719~0.957)。联合应用预测效能较高。结论:竖脊肌的退变是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螺钉松动的危险因素。当骨密度<-3.00 g/cm^(2)、竖脊肌rt CSA<1.45%及FI>35.00%时,提示术后发生螺钉松动的可能性大,可作为短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评价螺钉松动风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椎弓根螺钉松动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 影响因素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