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4 ~ 5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腰椎前凸指数对临近节段疾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国 胡文浩 +6 位作者 杨晓清 李静 郑清源 吴莉莉 郑国权 张雪松 王岩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讨L4~5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后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关系。方法纳入本科2009-2014年行L... 目的探讨L4~5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后腰椎前凸分布指数(lordosis distribution index,LDI)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关系。方法纳入本科2009-2014年行L4~5 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患者266例,测量术前术后下腰椎脊柱参数,包括下腰椎前凸(lower lumbar lordosis,LLL)、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和LDI;记录围术期信息、合并症和术中数据。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D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术后各LDI亚组患者的ASD未患病率。结果ASD的发生率为7.5%。logistic回归显示:BMI增加1个单位的ASD发生风险提高1.252倍,术后异常LDI的患者发生ASD的风险是术后正常LDI患者的5.450倍。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低LDI组、高LDI组与中LDI组相比,ASD 10年未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71.43%和78.30 vs 90.95%,P均<0.05)。结论BMI和术后LDI分级是ASD的危险因素。术后LDI异常的患者较术后LDI正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A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邻近节段疾病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前凸分布指数 腰椎前凸 腰椎前凸
下载PDF
对比皮质骨轨迹螺钉与普通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钟福阳 罗唯 张建光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3期103-106,共4页
目的:对比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患者经使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与普通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武夷山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邻... 目的:对比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患者经使用皮质骨轨迹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与普通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武夷山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60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30例行CBTS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CBTS组,另30例行椎弓根螺钉(PS)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设为PS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宽度。结果: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CBTS组的VAS评分[(2.42±0.55)、(1.16±0.43)分]、ODI评分[(19.21±3.42)、(5.71±1.47)分]低于PS组的VAS评分[(2.83±0.92)、(1.73±0.82)分]、ODI评分[(43.35±4.37)、(19.58±3.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的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S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邻近节段退变具有显著效果,术后疼痛缓解快,更利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邻近退变疾病 皮质骨轨迹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