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DWI在腰椎间盘变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学斌 刘铮健 +3 位作者 邓小雯 郭汉林 邹学农 李志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87-689,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变性 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椎间盘病变 价值 早期改变 椎间盘纤维环 变性程度 影像学方法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腰椎间盘变性的CT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金彬 单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第12期764-76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变性 CT 诊断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腰椎间盘变性的超声诊断价值(附42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崇步伟 周永春 刘振华 《中医正骨》 1996年第3期3-4,共2页
为了总结B超诊断腰椎间盘变性的声像图特征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对42例腰椎间盘变性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了观察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对腰椎间盘水含量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根据盘内回声强度、后方衰减以及光环显示情况,直接反... 为了总结B超诊断腰椎间盘变性的声像图特征以及临床应用价值,对42例腰椎间盘变性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了观察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波对腰椎间盘水含量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根据盘内回声强度、后方衰减以及光环显示情况,直接反映腰椎间盘变性程度。X线和CT只能通过椎间隙显著狭窄的间接征像来推测椎间盘变性发生的可能性。而B超对腰椎间盘变性的诊断则和MRI具有同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变性 图像特征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终板X线改变诊断腰椎间盘变性
4
作者 任蓬程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终板 X线检查 诊断 腰椎间盘变性 CT检查
下载PDF
激光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变性临床效果的观察
5
作者 洪国武 易建红 +2 位作者 苏良辉 童斌武 钱元寿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1期61-62,共2页
目的:评定激光治疗干预早期腰椎间盘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30位患者共43节椎间盘,通过对变性腰椎间盘的激光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相应区域“真空”面积大小和CT值,回顾性评定激光治疗对干预腰椎间盘变性进展的效果。结果... 目的:评定激光治疗干预早期腰椎间盘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30位患者共43节椎间盘,通过对变性腰椎间盘的激光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相应区域“真空”面积大小和CT值,回顾性评定激光治疗对干预腰椎间盘变性进展的效果。结果:无论是病变范围还是局部CT值都有明显的改变。结论:激光治疗可以有效的干预腰椎间盘变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治疗 腰椎间盘变性
原文传递
身痛逐瘀汤对大鼠变性腰椎间盘内TNF-α、IL-1α、IL-6、MMP-3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常有军 邱恒 马天洪 《西部医学》 2017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大鼠变性腰椎间盘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研究中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延缓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本实验纳入8月龄雄性SD...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大鼠变性腰椎间盘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研究中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延缓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机制。方法本实验纳入8月龄雄性SD大鼠80只,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2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60只建立腰椎间盘变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C)、西医治疗组(NASID)、中医实验组(ST)3组,每组各20只,西医治疗组选择双氯芬酸钠片连续灌胃给药,中医实验组以身痛逐瘀汤(泽兰合剂)进行灌胃给药,西医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观察相关指标,定性、定量分析TNF-α、IL-1α、IL-6、MMP-3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西医治疗组和中医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1α、IL-6、MMP-3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IL-1α、IL-6、MMP-3水平有一定程度增高(P均<0.05);中医观察组与西医治疗组相比,TNF-α、IL-1α、IL-6、MMP-3下降更低(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与非甾体止痛抗炎药物均能减少大鼠变性腰椎间盘内TNF-α、IL-1α、IL-6、MMP-3的分泌,延缓腰椎间盘变性的进程,身痛逐瘀汤减少炎性因子分泌要好于非甾体类药物,不良反应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腰椎间盘变性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康南 鲁世保 +5 位作者 海涌 王庆一 藏磊 刘玉增 王宇 孔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评定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48例,共52个假... 目的:评定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Charite SB Ⅲ假体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65例,其中随访时间≥5年的患者48例,共52个假体。均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5年但<10年患者(A组)33例,≥10年者(B组)15例。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A组分别为94.0±6.3分、23.0±3.1分,B组分别为92.0±5.8分、21.0±2.2分,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ODI,A组分别为(66.0±4.2)%、(12.0±2.9)%,B组分别为(65.0±7.8)%、(9.0±2.8)%,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A组分别为5.0°±2.3°、6.0°±1.1°,B组分别为4.0°±3.8°、6.0°±2.2°,每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手术节段基本丧失活动度(平均为1.2°±0.4°,术后5年1例,术后7年2例),其余患者保留了2°~10°的活动度,平均为6.5°。48例患者中,出现相邻节段退变4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8年出现腰痛,影像学检查发现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并膨出,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7年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2mm,2例(术后5年、8年各1例)患者手术相邻上位节段椎体前缘骨赘高度>3mm。2例出现假体移位(分别于术后5年和6.5年),3例出现异位骨化(分别于术后6年、7年和9年),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中长期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疗效与术前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大兴 解京明 +3 位作者 邓虹 刘路平 张颖 王迎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术后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完成日本骨科学会(JOA)腰... 目的:探讨抑郁和焦虑与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术后疗效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前所有患者完成日本骨科学会(JOA)腰痛评分、视觉疼痛自我评定(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界)将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6分为界)将患者分为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术后3个月随访JOA及VAS评分。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的患者术后JOA评分分别为3.2±0.3、9.1±1.8、3.3±0.3、9.2±1.9,VAS评分分别为1.25±0.53、2.53±0.40、1.23±0.55、2.48±0.38,抑郁组及焦虑组疼痛缓解率差(P<0.01)。结论:术前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负性情绪将加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疼痛,而术前进行心理因素评分有助于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 抑郁 焦虑 心理评估 术后疗效
下载PDF
老年退变性腰椎间盘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传亮 胡玉华 +3 位作者 殷磊 钱金用 姜景辉 杜广军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退变性腰椎间盘 临床特征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康南 曲铁兵 王庆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77-380,共4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造影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诊断 适应证 影像学改变
下载PDF
后路非融合固定在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厚清 Kazumasa Ueyama +4 位作者 刘少喻 李佛保 万勇 陈立言 廖威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 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 目的 评估后路非融合固定(Graf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分析13例非融合固定(A组)和21例融合固定(B组)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腰椎过伸和过屈、侧位X线片评估腰椎活动度和腰椎前凸角(Cobbs法),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9个月(12~29个月),末次随访A、B两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9.4、9.1分减少到2.1、3.6分;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ODI优良率93%,B组71%,A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后路非融合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与融合固定相比,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固定 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摘除联合两种不同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易军飞 黄卫国 +2 位作者 白瑞飞 陈通 刘友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5期6-8,共3页
目的:总结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122个腰椎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骨移植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45例采用... 目的:总结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76例(122个腰椎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骨移植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45例采用自体骨椎间植骨,31例采用自体骨横突间植骨,同时随访观察初期的临床疗效。结果:76例获随访,时间6~76个月,疗效评定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椎间融合组优31例,良10例。优良率91.1%,横突间融合组优25例,良4例,优良率93.5%。骨融合率椎间融合组100%,横突间融合组96.8%。结论:后路椎间盘摘除自体椎间植骨和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在认真探讨和明确LDH腰腿痛的主导致病机制后,针对性采用不同融合方式。横突间融合组费用和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间融合术 横突间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中Modic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师 侯铁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89-791,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相关研究进展 椎间盘终板 MRI信号 信号改变 组织学变化 疾病患者
下载PDF
前路小切口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的远期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分析前路经小切口行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的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4年9月共行前路L4/5单间隙PDN置换术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5±8.4岁。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分析前路经小切口行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的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4年9月共行前路L4/5单间隙PDN置换术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8~42岁,平均28.5±8.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观察假体位置、手术及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腰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0~89个月,平均73.6±8.3个月,腿痛与腰痛VAS、ODI评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3个月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增加(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ROM术后3个月与术前、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有显著性减少(P<0.05)。随访过程中无假体脱入椎管、移位和位置不良,末次随访时MacNab优良率为83.3%,MRI T2加权像显示手术节段椎体终板均出现Modic改变。结论:通过前路小切口进行PDN置换可有效防止假体脱入椎管,长期改善临床症状、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但手术节段终板损伤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间盘疾患 人工髓核置换术 小切口 疗效 远期
下载PDF
常规及改良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邹胜明 张俊 +2 位作者 刘金波 郝亮 胡良蛟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椎间盘镜及改良式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单节段突出者118例,双节段者18例,合并神经根管狭... 目的观察常规椎间盘镜及改良式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4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单节段突出者118例,双节段者18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者41例,合并椎管狭窄症者15例,合并突出物钙化11例,合并软骨板撕脱者6例。合并腰椎失稳4例,中央型巨大突出25例,脱垂游离型1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49例,发病年龄16-73岁,平均42.1岁。突出间隙:L3-412例,L。-s52例,LsS1,54例。L3-4加L4-53例,L4-5加LsS1 1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优良率94.1%。结论常规椎间盘镜及改良式椎间盘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神经根减压彻底、维护脊柱稳定性优点。术前诊断明确、适应证选择合适并及时手术、手术方式选择正确、术前与术中相吻合及术中耐心细致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改良术式作为常规椎间盘镜术的补充,可以扩大椎间盘镜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减少术中中转开放的概率,最大程度用微创术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椎间盘 改良式椎间盘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疗效分析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振 梁思敏 +7 位作者 马荣 张惠勇 马宗军 吴鹏 锁志刚 丁小力 丁惠强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正中入路组20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30.5±1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390.8±24.8)mL、(13±2.5)d,Wiltse入路组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Wiltse入路组腰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腿痛VAS评分、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Wiltse入路手术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更好的解决了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病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 微创 Wiltse入路 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召民 邓方跃 +3 位作者 刘尚礼 黄东生 李春海 郭家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 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术 2 1例 ,均采用单枚PDN置入 ,PR 72 5型 4例 ,PR 92 5型 1例 ,PW 5 2 5型 2例 ,PW 72 5型 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 10 5个月。患者... 目的 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近期效果。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术 2 1例 ,均采用单枚PDN置入 ,PR 72 5型 4例 ,PR 92 5型 1例 ,PW 5 2 5型 2例 ,PW 72 5型 14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平均 10 5个月。患者术后临床症状、运动功能明显改善 ,椎间隙高度增加。早期有 2例假体发生移位 ,但无明显症状。结论 PDN置换术能有效恢复退变性椎间盘疾病患者的椎间盘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髓核置换术 治疗 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 手术步骤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乔成钢 杨学军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6期197-198,共2页
LDDD属于临床常见脊柱疾病,相关学者将其定义为,因腰椎间盘与关节突的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退行性变化所致腰腿疼痛等临床表现一系列疾病总称,多造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病变。LDDD病因较为复杂,且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因而临床... LDDD属于临床常见脊柱疾病,相关学者将其定义为,因腰椎间盘与关节突的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退行性变化所致腰腿疼痛等临床表现一系列疾病总称,多造成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病变。LDDD病因较为复杂,且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因而临床未能取得理想疗效。近年来,诸多新技术如基因技术生物学,极大促进了LDDD的研究进展,该研究对其具体进展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东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DDD 外科治疗 椎间盘组织 禁忌证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邻接终板骨髓变性的MRI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令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终板邻接骨髓变性者57例,100个终板,常规SE序列矢状位T1WI和T2WI,根据信号特点分为4个类型。结果:57例中,Ⅰ型(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1例,34个终板... 目的:探讨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终板邻接骨髓变性者57例,100个终板,常规SE序列矢状位T1WI和T2WI,根据信号特点分为4个类型。结果:57例中,Ⅰ型(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1例,34个终板;Ⅱ型(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24例,37个终板;Ⅲ型(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113例,16个终板;Ⅳ型(混合型)10例,13个终板。Ⅰ、Ⅱ型好发于40-60年龄组,Ⅲ型与椎体Schmorl结节密切相关,Ⅳ型与椎体压缩及外伤有关。68%的退变终板好发于L4,5,61%呈条带形,62%贯穿终板全长,98%合并邻近问盘退变。结论:腰椎体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是椎间盘退变的一个特殊类型。MR成像有助于分析终板及邻接骨髓变性的信号类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MRI 终板骨髓变性 临床资料 椎体转移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