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JO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艳勇 张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6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 目的研究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68例,按术式不同分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给予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恢复情况,并比较手术前后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O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 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置入微创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张若帆 关欢欢 +8 位作者 何卓群 张云凤 金凤 王志强 王建忠 李筱贺 祝勇 王海燕 张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21-4429,共9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而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至关重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置入不同高度微创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集一名17岁男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节段突出)的CT扫描资料,MIMICS三维重建后,选择用与实验对象椎间隙等高和高于椎间隙3 mm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设计重建两种可膨胀混合材料椎间融合器:融合器L前高11 mm、后高9 mm、宽9 mm、长28 mm;融合器H前高14 mm、后高11 mm、宽11 mm、长28 mm,并对腰椎融合器进行建模。将融合器与腰椎模型经过优化处理,逆向建模后导入ABAQUS并最终得到腰椎融合三维模型。模拟人体腰椎后伸、前屈、右侧弯、左侧弯等生理活动,得到相应应力云图,观察L4-5椎体在7种不同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两种融合器终板最大应力均在前屈和后伸工况,前屈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8.27±3.80)MPa和(15.02±3.24)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6±0.05)MPa和(9.17±1.83)MPa;后伸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9.11±4.03)MPa和(16.32±3.72)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3±0.01)MPa和(4.92±1.01)MPa;(2)除中立位L5上终板,其余不同工况下H型融合器终板应力值均大于L型融合器终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同一椎间隙中选择高度超过椎间隙高度3 mm的椎间融合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器高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3
作者 赵宇昕 亮亮 +7 位作者 金凤 许阳阳 康志杰 方源 和雨洁 王星 王海燕 李筱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4,共7页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肩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充分了解青少年颈椎生物力学特点,对于延缓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重建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肩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充分了解青少年颈椎生物力学特点,对于延缓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重建正常青少年及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颈椎模型,分析C_(1)-T_(1)颈椎椎体活动度和纤维环、髓核、终板及小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择正常青少年和青少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1例,将连续扫描的颈椎CT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分别重建C_(1)-T_(1);随后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3-Matic软件进行椎间盘重建,将完善的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对椎体、髓核、纤维环、韧带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有效的几何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后将最终模型导入ABAQUS软件中。观察C_(1)-C_(7)各节段颈椎椎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并分析各节段颈椎纤维环、髓核、终板及小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正常青少年与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模型C1在6种工况下的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其他椎体,且正常青少年各节段颈椎椎体活动度均大于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2)正常青少年颈椎模型纤维环及髓核应力最大值在C_(2-3)左侧屈工况(0.43 MPa,0.17 MPa),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模型应力最大值在C_(7)-T_(1)左侧屈工况(0.54 MPa,0.18 MPa);(3)正常青少年颈椎模型终板应力最大值在C_(3)上终板左侧屈工况(1.46 MPa),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模型终板应力最大值在C7下终板左侧屈工况(1.32 MPa);(4)正常青少年颈椎小关节软骨应力最大值在C_(2-3)左旋转工况(0.98 MPa),颈椎间盘突出青少年患者的小关节软骨在不同工况下以C_(1-2)应力增加最明显,应力最大在左侧屈(3.50 MPa);(5)提示与正常青少年相比,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颈椎曲度改变,颈椎整体关节活动度下降;颈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患者纤维环、髓核及终板在C_(7)-T_(1)节段应力明显增大;C_(1-2)左侧小关节软骨应力明显,颈椎曲度异常可能是引起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椎间盘突出 颈椎应力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侧弯28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巍 杨川 +3 位作者 谢波 高立平 罗川桂 谢光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合并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科对28例ALDH合并脊柱侧弯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取俯卧位,经皮穿刺...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合并脊柱侧弯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科对28例ALDH合并脊柱侧弯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取俯卧位,经皮穿刺置入工作通道,于椎间孔下可视化切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完成减压。结果手术时间45~75 min,(60.6±9.3)min。未见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28例随访14~30个月,(20.1±5.1)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Cobb角、C_(7)铅垂线(C_(7)plumb line,C_(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之间的水平距离(CSVL-C_(7)PL)及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显著低于术前(均P=0.000);末次随访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Cobb角、CSVL-C_(7)PL及SVA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P<0.05)。随访过程中2例症状复发,行椎板开椎间盘窗髓核切除术后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疗效:优2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9%(26/28)。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治疗ALDH合并脊柱侧弯,可以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脊柱侧弯,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侧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疼痛的针刺干预 被引量:2
5
作者 支芳 朱满华 +1 位作者 熊伟 林星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6-941,共6页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 背景:针灸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有效方法,但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目的: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研究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针刺组及针刺+激动剂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构建L5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3 d后,针刺组开始进行针刺治疗(作用于阳陵泉、肾俞、环跳、大肠俞等穴位),针刺+激动剂组造模后第6,12,18天针刺治疗前向L4/L5椎间隙鞘内注射JAK2激动剂香豆霉素A1,针刺治疗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15 d。造模前及造模后3,6,9,12,15,18 d,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造模后18 d,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L5-L6组织形态,RT-PCR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5-L6组织JAK2、STAT3、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激动剂组大鼠造模后9,12,15,18 d的机械缩足阈值均低于针刺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递质P物质、脑部神经肽Y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4种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明显,针刺组与针刺+激动剂组大鼠腰椎退行性变化减轻,针刺组减轻更明显;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针刺+激动剂组JAK2与STAT3 mRNA表达、p-JAK2与p-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⑤结果表明,针刺干预可通过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来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 病理性疼痛 机械缩足阈值 反应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建立
6
作者 刘青山 陈滢 +1 位作者 刘延 何大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716,共9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风险量化评估工具。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5例ALDH青少年患者(病例组)和有腰痛但无ALDH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风险量化评估工具。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21年8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5例ALDH青少年患者(病例组)和有腰痛但无ALDH的青少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比较训练集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BMI、职业、腰部外伤史、吸烟史、腰骶移行锥(LSTV)、髂嵴长度与腰5横突长度比值(ICL/L_(5)TP)、小关节突不对称性(FT)、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LDH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通过R 4.1.3软件绘制量化评估ALDH风险的列线图。分别利用训练集与验证集数据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通过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价值。结果训练集中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性别、BMI、职业、腰部外伤史、吸烟史、LSTV、ICL/L_(5)TP、FT、LL、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腰部外伤史、吸烟史、BMI、ICL/L_(5)TP、FT、LL是ALDH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这6个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对ALDH风险的预测价值较高(AUC值分别为0.980、0.969),且有较高的准确度(C指数分别为0.71、0.76)、校准度(P=0.562、0.985)和临床收益。结论腰部外伤史、吸烟史、BMI、ICL/L_(5)TP、FT、LL与ALDH风险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能用于量化评估ALDH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 危险因素 评估 列线图 量化工具
下载PDF
从“痰湿”论治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7
作者 宋康 郑建平 +1 位作者 钱晨辉 周杰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郑建平认为脾失健运、湿邪羁留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机,痰湿凝结、流注腰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因素,肥胖及不良生活习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诱因,在深刻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形成了理气健脾祛湿以治本、化痰通络止痛... 郑建平认为脾失健运、湿邪羁留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机,痰湿凝结、流注腰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因素,肥胖及不良生活习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诱因,在深刻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形成了理气健脾祛湿以治本、化痰通络止痛以治标的根本治法,同时重视青少年的精神状况,佐以疏肝解郁,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医案一则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健脾祛湿 化痰通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8
作者 谢芋涛 王想福 +5 位作者 桑廷瑞 陈伟国 赵恒 杨建霞 陶瑜晶 任毅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4例ALDH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ODI评分评价腰部及下肢功能,采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24例ALDH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ODI评分评价腰部及下肢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35~50(42.54±4.76)min,术中出血量12~20(16.41±2.35)ml,术后下床时间6~48(14.79±5.14)h。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各时段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并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22/24。结论采用PTED治疗ALDH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青少年
下载PDF
塞来昔布用于微创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谭伟 张叶松 +1 位作者 刘进炼 凡桂勇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用于微创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用于微创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微创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微创孔镜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持续用药至围手术期结束。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疼痛递质与炎性因子[5-羟色胺(5-HT)、多巴胺(DA)、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χ^(2)=4.050,P=0.044)。手术后1个月,2组5-HT、DA、SP、TNF-α、IL-6、hs-CRP、D-D、Fib、PLT、MPV、PCT水平与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上升,PT延长,观察组各项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vs.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P=0.292)。结论塞来昔布用于微创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塞来昔布 微创孔镜手术 疼痛递质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10
作者 吴志民 《青春期健康》 2024年第2期8-9,共2页
近年来,青少年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若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还可能导致脊柱侧弯、体态异常等问题,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本文将介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 近年来,青少年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态势。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若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还可能导致脊柱侧弯、体态异常等问题,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本文将介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 身心健康问题 早期识别 正常发育 青少年人群 关键期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中药封包治疗对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王子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封包治疗对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 目的分析中药封包治疗对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椎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脊柱功能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活动痛甚评分(1.1±0.1)分、受寒加重评分(1.2±0.2)分、活动受限评分(1.3±0.2)分、腰部重痛评分(1.6±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0.4)、(2.4±0.7)、(2.6±0.5)、(2.5±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7.5±1.1)分低于对照组的(11.6±1.4)分,生活质量评分(73.3±11.1)分高于对照组的(57.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AS评分(1.6±0.3)分、SAS评分(25.3±2.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0.9)、(31.2±3.2)分,JOA脊柱功能评分(17.7±3.3)分高于对照组的(10.3±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封包治疗对肝肾亏虚兼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柱功能,并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治疗 肝肾亏虚 血瘀 腰椎间盘突出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超声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2
作者 曾琳钰 陈子明 +3 位作者 曾俊卿 鄢毅 张达颖 顾丽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量双侧臀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水平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值(cross sectional area,CSA),计算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CSA、坐骨神经肿胀率(sciatic nerve swelling rate,SR-SN)。收集患者BMI值(body mass index)、术前、术后第4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治疗改善率(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TIR)。以评分量表为对照,对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天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0.01),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坐骨神经术前患侧CSA值大于健侧(P<0.01),术后患侧CSA值减小但仍大于健侧(P<0.01),患侧SR-SN大于健侧(P<0.01)。患侧△CSA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SR-SN与BMI正相关,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CSA、SR-SN与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患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手术前后的变化越大,术后早期症状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超声测量 坐骨神经 横截面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影像三维重建安全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13
作者 冯志萌 孙宁 +3 位作者 孙兆忠 李岳飞 刘昌震 李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6-1882,共7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解剖学资料。目的:通过影像三维重建确定骨性标志点,并以该标志点准确定位L_(5)出口神经根、L_(5)/S_(1)椎间隙及其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辅助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减压,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L_(5)/S_(1)单侧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将患者的腰椎CT数据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L_(5)/S_(1)相关参数:①在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H)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a1,a2);H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b1,b2);H至L_(5)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c);②H至L_(5)椎弓根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d);③H至硬脊膜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e);④H至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f);⑤在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g1,g2);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h1,h2);⑥H至L_(5)出口神经根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i);⑦骶骨翼后缘最高点至L_(5)下终板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j)。结果与结论:①男女之间各相关测量参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1,a2,b1,b2,c,d,e,f,h1,h2,g1,g2,i,j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测发现,a1与c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椎弓根下缘即为L_(5)出口神经根上缘,L_(5)出口神经根紧贴椎弓根下缘并经L_(5)椎体后方向前外侧走行,H均位于L_(5)出口神经根上方;④以H作为骨性标志点,无需向上探查,无需磨除峡部,只需向下、向外侧磨除部分骨质显露L_(5)出口神经根与椎间隙,向内侧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损伤硬脊膜来完成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探查减压;⑤术者可在H、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的矢状面及L_(5)横突与骶骨翼构成的“矩形区域”内进行操作,越靠近内下方区域(Kambin三角)越安全;⑥提示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镜下以H作为骨性标志点定位L_(5)出口神经根及椎间隙,能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精准、安全、有效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单孔分体内镜 影像三维重建 骨性标志 数字化软件
下载PDF
三维侧凸角定量评估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
14
作者 顾江鹏 陈许晶 +4 位作者 刘一康 郭伟 刘晓民 王飞 冯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52-4559,共8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髓核压迫、力学失衡而出现不同的身体畸形,冯天有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步腰型”,冯伟教授提出三维侧凸角客观量化“四步腰型”。目的:探讨三维侧凸角在评估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中的应用...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髓核压迫、力学失衡而出现不同的身体畸形,冯天有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四步腰型”,冯伟教授提出三维侧凸角客观量化“四步腰型”。目的:探讨三维侧凸角在评估新医正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四步腰型Ⅰ/Ⅱ型96例,Ⅲ/Ⅳ型55例,均进行2周的手法治疗;另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利用表面形貌技术测量三维侧凸角,比较四步腰型Ⅰ/Ⅱ型及Ⅲ/Ⅳ型患者三维侧凸角治疗前后的差异,比较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受试者的差异,比较Ⅰ/Ⅱ型和Ⅲ/Ⅳ型三维侧凸角治疗变化量的差异,探索三维侧凸角各投影面内在相关性及与常用临床疗效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四步腰型Ⅰ/Ⅱ型与Ⅲ/Ⅳ型患者治疗前后的三维侧凸角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Ⅰ/Ⅱ型、Ⅲ/Ⅳ型患者治疗后与健康受试者冠侧凸和横截凸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矢侧凸无统计学差异(P> 0.05);(3)三维侧凸角在各个投影面之间两两呈现相关性,与主观量表之间存在相关性;(4)提示三维侧凸角在手法治疗前后脊柱畸形程度定量评估中具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定量化的指标能够揭示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规律;三维侧凸角能反映影响患者生活状态的严重程度,但单一平面参数评估脊柱侧弯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侧弯 腰型 表面形貌 新医正骨 手法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超声形态学评估银质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形态学的影响
15
作者 曹正培 芦胜胜 +1 位作者 张家欢 王晓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61-2267,共7页
背景:银质针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较多,但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研究尚少。目的: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出发探讨银质针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超声形态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就... 背景:银质针等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较多,但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的研究尚少。目的: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出发探讨银质针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超声形态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的1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n=53)、传统针灸组(n=53)和银质针组(n=53)。常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传统针灸组根据经络走向和症状定位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灸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进行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筋膜触发点数量、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多裂肌超声形态学变化、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与结论:(1)治疗后3组的腰背部各肌肉筋膜触发点数量减少,且银质针组较传统针灸组和常规西药组明显减少(P<0.05);(2)银质针组的疼痛分级指数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现有疼痛强度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问卷评分均低于传统针灸组和常规西药组(P<0.05);(3)银质针组的多裂肌超声形态学各指标均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常规西药组(P<0.05);(4)银质针组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传统针灸组和常规西药组(P<0.05);(5)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理论应用银质针综合疗法能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和多裂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触发点 银质针 腰椎间盘突出 多裂肌 疼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irc05188靶向miR-199a-5p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痛觉高敏的机制
16
作者 王前亮 陈建澎 +1 位作者 王元斌 严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30-4238,共9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存在中枢敏化机制,室旁核脑区中环状RNA是否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室旁核中环状RNA circ05188调控微小RNA参与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存在中枢敏化机制,室旁核脑区中环状RNA是否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异性痛敏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室旁核中环状RNA circ05188调控微小RNA参与疼痛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每组13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造模后第7天,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下丘脑室旁核分别注射siRNA-NC、siRNA-circ05188,每隔1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造模后第7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差异circRNA的表达,RT-qPCR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irc05188与miR-199a-5p的表达;造模后3,7,14,21,28 d,检测假手术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大鼠造模侧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siRNA注射完成后第3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敲降对照组和circ05188敲降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Fos表达;siRNA注射完成后第3天,采用RT-qPCR检测敲降对照组、circ05188敲降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irc05188与miR-199a-5p表达;siRNA注射完成后5 d内,检测敲降对照组、circ05188敲降组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阐明circ05188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痛敏中的潜在分子机制。结果与结论: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室旁核脑区中存在circRNA差异表达。腰椎间盘突出症组circ05188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miR-199a-5p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3,7,14,21 d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均低于假手术组。②circ05188敲降组c-Fos蛋白、circ05188表达均低于敲降对照组(P<0.05),miR-199a-5p表达高于敲降对照组(P<0.05),注射完成后1,2,3 d的大鼠后足机械痛阈值与后足热痛阈值均高于敲降对照组。③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99a-5p与circ05188存在结合位点,circ05188/miR-199a-5p竞争性内源RNA轴。④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导下丘脑室旁核中circ05188表达增加,通过抑制miR-199a-5p产生中枢敏化,最终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室旁核 环状RNA 微小RNA 神经病理性疼痛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UBE与BEIS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术后腰椎稳定性研究
17
作者 刘幸明 陈欢 +4 位作者 尤冬春 郭伟锋 吴荣海 郑周杭 张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36,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和BEIS(broad,easy,immediate,surgery)技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和BEIS(broad,easy,immediate,surgery)技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共120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UBE组男29例,女29例;年龄26~66岁,平均(42.54±7.50)岁。BEIS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3.15±7.1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率、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的差异。结果BEIS组平均手术时间(70.08±13.41)min,透视次数(11.47±1.40)次,术中出血量(12.74±7.89)mL;UBE组平均手术时间(60.45±16.82)min,透视次数(4.58±1.23)次,术中出血量(28.45±8.47)mL。UBE组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方面均优于BEIS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EIS组(P<0.05)。UBE组随访12~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10±0.10)个月,BEIS组随访12~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20±0.10)个月,BEIS组术后12个月VAS平均(2.23±1.32)分,ODI平均(8.98±3.47)%;UBE组术后12个月VAS平均(2.91±0.98)分,ODI平均(11.62±3.51)%,BEIS组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均优于UBE组(P<0.05)。脂肪浸润率方面:BEIS组术后12个月(36.05±3.95)%,UBE组术后12个月(38.12±2.98)%,BEIS组较UBE组改善明显(P<0.05)。BEIS组术后12个月LL、PT、SS分别为(41.05±3.95)°、(15.05±4.05)°、(38.05±4.09)°,UBE组术后12个月LL、PT、SS分别为(37.17±2.15)°、(18.87±2.77)°、(35.87±3.51)°,BEIS组较UBE组LL、SS角度变大,PT角度变小(P<0.05)。UBE组2例患者术后有下肢疼痛情况,BEIS组1例患者术后下肢疼痛,予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UBE技术和BEIS技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安全有效,但是对于患者术后早期脊柱稳定性来说,BEIS技术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BEIS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稳定性
下载PDF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8
作者 王子桓 张翼升 +3 位作者 余熙荣 马楚杰 莫泳皓 钟远鸣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同时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1例(A组),通过单一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3例(B组),通过双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6例(C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三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开长度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主效应(P<0.05);三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与术前在VAS、JOA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在VAS、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1周在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技术同时减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少,损伤小等优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切口 椎间孔镜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19
作者 买豫 史栋梁 赵俊燕 《中国疗养医学》 202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 目的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骨科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109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4例给予CT引导下射频针刀联合脊得舒丸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筋膜触发点拔罐,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腰椎活动度、腰背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肌电值及平均功率频率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3.70%低于对照组18.52%(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肝肾同源理论的肌筋膜触发点拔罐能够减轻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调节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同源理论 肌筋膜触发点拔罐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功能 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
下载PDF
麻黄温痹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姜政 修洁 荆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观察麻黄温痹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LDH(寒湿痹阻证)患者62例,参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分至两组各31例。对照组参照LDH诊疗指南行规范化用药。治疗组于... 目的 观察麻黄温痹汤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LDH(寒湿痹阻证)患者62例,参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分至两组各31例。对照组参照LDH诊疗指南行规范化用药。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麻黄温痹汤。两组均观察14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直腿抬脚高度、腰椎功能JOA评分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14 d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直腿抬脚高度显著增加,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7、14 d疗程结束后,两组JOA评分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3、PGE2、IL-1β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麻黄温痹汤对寒湿痹阻型腰LDH的疗效显著,能缓解疼痛,利于腰腿功能的好转,以及下调血清MMP-3、PGE2、IL-1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麻黄温痹汤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 前列腺素E2 白介素-1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