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人体体成分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该人群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招募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脂肪、下肢肌肉、膝关节活动等人体成分情况,采用更年期症状全面评估量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状态及活动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的人体体成分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研究对象中,围绝经期女性148例(49%),平均年龄(51.40±5.03)岁;绝经后期女性152例(51%),平均年龄(53.59±6.04)岁。绝经后期女性的骨密度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减少组118例(39%),骨量正常组182例(61%)。骨量减少组女性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和无锻炼占比均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和有锻炼占比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BMD与年龄、脂肪百分比、绝经后期占比均呈显著负相关(r=-0.492、-0.125、-0.287,P<0.05),而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肌力、有锻炼占比均呈显著正相关(r=0.143、0.180、0.19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围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后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腰椎骨密度与人体体成分及活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年龄大、脂肪百分比大、下肢肌肉分布少、锻炼少是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P<0.05)。建议临床医生关注此时期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及人体体成分的变化,以便通过及时合理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终板体积骨密度(endplat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EP-vBMD)对侧方入路腰椎融合(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术后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LLIF手术治疗的15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EP-vBMD、椎体体积骨密度(vertebral body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vBMD)、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学共病(糖尿病等)、吸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节段、手术椎体和是否使用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发生Cage沉降,将患者分为Cage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将单因素分析P<0.2的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观察EP-vBMD对终板沉陷的影响。结果Cage沉降患者的VB-vBMD和EP-vBMD水平均低于非Cage沉降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患者年龄高于非Cage沉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e沉降组和非Cage沉降组患者性别、吸烟、糖尿病、后路螺钉固定等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P-vBMD和应用后路螺钉固定均是Cage沉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低EP-vBMD是LLIF术后Cage沉降的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LLIF时,应考虑术前EP-vBMD的测量。